中國歷史上最勵志的太皇太后:從奴隸一路逆襲,身世被疑來自非洲

鐘鳴鼎食,榮寵極盛,坐在崇訓宮皇太后寶座上的李陵容,看著魚貫而入的王公貴族,看著匍匐在地的皇室宗親,看著恭敬溫順的皇子皇孫,她的內心,或許會泛起一絲漣漪。

她可能會回憶起,幾十年前她在會稽王府做奴隸,被人謔稱“崑崙奴”,逆來順受的那些困難的日子。

從奴隸到“生育工具”,再到皇太后,太皇太后,短短几十年的時間,她走完了在中國封建社會許多女人夢寐以求的一生,沒有步步驚心,卻依然艱難坎坷,李陵容的故事,堪稱中國歷史上最曲折最幸運的醜女傳奇。

中國歷史上最勵志的太皇太后:從奴隸一路逆襲,身世被疑來自非洲

李陵容資料圖

判若雲泥的人生

翻遍史書,沒有李陵容身世、家庭的絲毫記載,而載於史冊的,是她功成名就之後的身後事。

所以故事的最開始,我們只能從會稽王府的日子說起。

此時是東晉年間,會稽王府,是司馬昱的府邸。

司馬昱,東晉元帝之子,三歲封琅琊王,七歲封會稽王,二十六歲輔政,四十六歲當丞相,五十二歲當皇帝,可謂一生福星高照,官運亨通。

已經是會稽王的司馬昱,或許從來沒有注意到府中有個奴隸,而這個奴隸,在幾十年後甚至決定了整個東晉王朝的命脈和走勢。

這個奴隸,就是李陵容。

當時的李陵容,連府中下等的丫鬟奴婢都算不上,而是從事最粗鄙、下賤事務的一個奴隸,類似於打掃廁所,刷馬桶之類的活計,周圍人就戲謔稱呼她“崑崙奴”。

這在正史《晉書》中,也有詳細的記載:李陵容“形長而色黑,宮人皆謂之崑崙。”

翻譯成現代文,就是說:李陵容人高馬大,皮膚黝黑,宮中人稱她為“崑崙奴”。

東晉是一個狼煙四起、時局動盪、人生飄搖、心情騷動的歷史時期,其哲學思辨和審美情趣,有著鮮明的時代氣息。

那時的男人,喜歡抹粉薰香,有女性化的傾向;還崇尚形瘦膚白,盛行“中性美”、“陰柔美”,宮裡宮外莫不如此。

“膚白而貌美”,成為判斷東晉美女的第一標準,和現代社會的審美極其類似,而皮膚黝黑的李陵容,顯然不在此列。

在王府默默無聞的“崑崙奴” 李陵容,或許從來沒有想過飛上枝頭變鳳凰,而地位顯赫的會稽王司馬昱,或許更壓根沒有正眼瞧過家中的這名女僕,兩個人,判若雲泥的人生,似乎永遠都不可能有交集。

然而,歷史就是這麼不可思議,他們的命運,居然因為一件傳宗接代的大事,糾纏在了一起。

中國歷史上最勵志的太皇太后:從奴隸一路逆襲,身世被疑來自非洲

東晉壁畫

生育機器的逆襲

“崑崙奴” 李陵容,在王府中日復一日從事著繁重的活計,而當時的會稽王司馬昱,正在被一種近乎絕望的煩躁所籠罩。

當時的會稽王,年近四十,面臨著難以其實的尷尬——沒有後嗣。

《晉書》中記載:“會稽王,有三子,俱夭。自道生廢黜,獻王早世,其後諸姬絕孕將十年”。

也就是說,雖然一共生育了五個兒子,但這些兒子要麼已經夭折,要麼被廢黜,他的妻子妃妾,也已經絕育了,偌大的王府家產,會稽王的王勳爵位,後繼無人。

當時的司馬昱,迫切需要生出兒子,一則將來承襲王爵,二則也要向世人證明自己的“能力”。但是,這項工作對於早已過了而立之年的司馬昱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野史中,有過不少類似的記載,為了後繼有人,司馬昱招納了不少女子入王府,但是隻聽見雷響不見雨點下。

病急亂投醫的司馬昱,不問蒼生問鬼神,先是找到擅長占卜的扈謙算了一卦,扈謙稱:“後房中有一女,當育二貴男,其一終盛晉室。”

司馬昱認為扈謙說的是他的妃妾中的一人,於是倍加寵幸,辛勤耕耘,然而,並沒有任何結果,不久,司馬昱請道士許邁佔算,許邁讓其“從扈謙之言”,繼續“努力”,但“又數年無子”。

隨後的事情,則充滿了中國古代最常見的傳神色彩的一幕——

昇平五年,司馬昱已經四十二歲了,有人向他推薦了一位道行極高的相士,說只要女人從他眼前一過,他就能辨識這個女人能否生孩子、生的孩子是男或女。

這位相士看遍了司馬昱所有的妃子和臨幸過的宮女,都一直搖頭。無奈之下,司馬昱只好擴大範圍,索性把王宮所有的宮女、奴婢都喊了出來,當相士看到一個女僕時,驚奇地說:“此其人也”。

對,就是她了!這個女僕,就是李陵容。

中國歷史上最勵志的太皇太后:從奴隸一路逆襲,身世被疑來自非洲

東晉繪畫

不過,這個算命先生的話一落音,所有人都驚呆了,因為李陵容不僅是崑崙奴,還是一名十足的醜女,人高馬大,皮膚黝黑,頭髮捲曲。

但是,為了傳承大事,為了後繼有人,司馬昱也只能“委曲求全、忍辱負重”了,召李陵容侍寢,而李陵容也十分爭氣,先後生下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雖然算命先生的話得到了應驗,但司馬昱始卻終沒有給李陵容一個名分,或許在司馬昱眼裡,李陵容僅僅是一個“生育工具”罷了。

鹹安元年十一月,司馬昱即皇帝位,作為兩個皇子和一名公主的母親,李陵容並沒有得到任何封號,兩年之後,李陵容所生的大兒子司馬曜被立為皇太子,但李陵容本人依然是卑賤的“宮人”。

不過,該來的,總歸會來,當司馬昱病逝,皇太子司馬曜登基之後,身為母親的李陵容,開啟了開掛的人生。

鹹安二年(372年),司馬昱去世,司馬曜即位,尊李陵容為淑妃。後來先後晉升貴人、夫人、皇太妃、皇太后。太元二十一年(396年),司馬曜去世,司馬曜之子、李陵容之孫晉安帝司馬德宗即位,尊李陵容為太皇太后。隆安四年(400年),李陵容去世,諡號文太后,葬於修平陵。

就這樣,從一名奴隸,到因緣巧合成為生育工具,最終,艱難而又榮耀地走完了宮人—淑妃—貴人—皇太妃—皇太后—太皇太后的人生里程,從“生育工具”一步步熬成“太皇太后”,李陵容的故事,堪稱中國歷史上最曲折最幸運的醜女傳奇。

中國歷史上最勵志的太皇太后:從奴隸一路逆襲,身世被疑來自非洲

崑崙奴壁畫

非洲血統的皇太后?

拋開李陵容勵志的逆襲故事,最讓人們津津樂道,也最到歷史學家痴迷研究的,是李陵容的身世之謎。

我們在前面也講了,李陵容在王府的時候,被稱為“崑崙奴”,這和她的外形體貌相關。

《晉書·后妃傳》載:李陵容“形長而色黑,宮人皆謂之崑崙。”《資治通鑑·晉紀》稱她“黑而長”,《續晉陽秋》稱她“形長色黑”。

三種記載雖然略有差別,但她身材高大、皮膚黝黑,應該是毋庸置疑的。

中國歷史上最勵志的太皇太后:從奴隸一路逆襲,身世被疑來自非洲

那麼,這個崑崙奴來自哪裡?為什麼叫崑崙奴呢?我們要從崑崙這兩個字說起。

崑崙,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崑崙山,以為崑崙奴是來自崑崙山的奴隸,這樣就南轅北轍了。

“崑崙”一詞,在中國古代除指崑崙山外,還指黑色的東西,因此從晉朝開始,一直到唐朝,宋朝,黑色皮膚的人統稱為崑崙人。

如《舊唐書·南蠻傳》記載:“在林邑以南,皆捲髮黑身,通號‘崑崙’。”

宋代周去非《嶺外代答》卷三記載:“西南海上有崑崙層期國,多野人,身如黑漆,捲髮,誘以食而擒之,動以千萬,賣為蕃奴。”

也就是說,崑崙奴,是一個凡稱,並非指某一具體的國家或者地區,而指的是黑人奴隸,大多來自南洋諸島和非洲地區。

中國歷史上最勵志的太皇太后:從奴隸一路逆襲,身世被疑來自非洲

那麼,崑崙奴到底來自哪裡?據現代考古和史料考證,有兩種說法:

一是崑崙奴來自林邑以南。林邑以南就是現在的印度、中東以及更南的黑非洲。

二是崑崙在我國古代指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一帶,崑崙奴主要指從那裡來的僕役,其中大多數是東南亞一帶的土著人。

西北大學的葛承雍教授在《中華文史論叢》上發表文章中,對這兩類黑人又有一個劃分,一是非洲黑人,二是南海黑人(即東南亞區域)。

葛承雍仔細分析了非洲黑人和南海黑人的區別,儘管他們都體黑捲髮,但兩者在外形上有差異。被稱為“崑崙奴”的南海黑人不是非洲的尼格羅人種,而應該是尼格利陀人,又叫矮黑人,或者叫小黑人。而非洲黑人,則身材高大。

再回過頭來看李陵容的歷史記載,無一例外,全部有“形長”的描述,也就是說,李陵容是身材高大的崑崙奴。

因此,我們或許能夠得出這樣的結論:這名逆序的奴隸,東晉的太皇太后,可能真的流淌著非洲人的血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