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員工留不住,是因為工資低嗎?不一定,三個維度幫你解決困擾


優秀員工留不住,是因為工資低嗎?不一定,三個維度幫你解決困擾


一、企業的內部隱患,導致人才鏈斷層

李老闆的餐飲公司直營著11家火鍋店,從開業到發展11家店,用了不到3年時間。可最近一年卻陷入了困境:能獨當一面的管理隊伍培訓不出來,優秀員工也總是辭職,發展不出來新店,11家老店的生意也在下滑。

李老闆找到本市最有名的企業管理諮詢師胡先生,請求給出對策。

胡先生來到李老闆的其中一家店,找到正在申請辭職的小彭瞭解原因。

胡先生從小彭嘴裡得知:店裡的管理組成員根本就是一無是處,不會管事,也不會管人,員工不論做事好不好,只要跟他們關係好就可以拿高工資,就可以提拔晉升,真正認真做事的人反而工資不高。而且,公司其它幾個店都是這樣的。

胡先生又隨同李老闆去其它幾家店瞭解了一下,幾個工作起來悶悶不樂的員工也給出了小彭一樣的說法:實幹的人在這裡無法生存,能在這裡生存的都是投機鑽營分子。

看來,李老闆的工作團隊裡,出現了劣質員工當道,而優秀員工無法生存的惡性循環。

在一個健康的團隊裡,高薪高管應該是有能者居之,工作能力是衡量薪資與地位的標準。可在李老闆這裡卻完全相反:實幹的人被邊緣化,投機鑽營的人卻待遇優厚。

其實這和團隊內部發生的逆淘汰現象有關。

逆淘汰現象:在某些領域,精英往往會遭到冷遇、排擠、打擊、壓制,而那些缺乏能力卻善於鑽營的庸才卻能成為“適者”而生存下來。由程萬軍在《逆淘汰》這一書中提出。

簡單來說就是,劣質淘汰優質,平庸淘汰精英 。


優秀員工留不住,是因為工資低嗎?不一定,三個維度幫你解決困擾


二、人才鏈是怎樣被逆淘汰切斷的?

(一) 優汰劣勝,平庸者反成“適者”生存

1.管理隊伍陷入帕金森定律

在一個組織裡,一旦管理人群的質量不高,就會形成毀滅性的惡性循環,這個現象就是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源於英國著名歷史學家諾斯古德·帕金森1958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一書的標題。

帕金森在書中闡述了機構人員膨脹低效的原因及後果:一個平庸的官員為了保住自己的位子、保障自己的權威不被挑戰,只願意提拔平庸聽話的人上位,優秀者則被棄之一旁;被提拔的平庸者因為能力不足,所以對外界的質疑十分敏感,為了保住自己的位子、保障自己的權威不被挑戰,所以也只願意重用平庸聽話的下屬。如此循環下去,管理隊伍全部由平庸者把控,優秀者根本無法進入管理隊伍,並最終鬱郁不得志而離去。

李老闆企業的管理層,無疑就是出現了這種現象,導致有能力的管理人才供應不足,阻擋了企業的發展。

2.惡性競爭,員工隊伍容不下優秀者

在一個企業的基層員工中,人員的出身、智力和所受到的教育層次是不同的,所以綜合能力就會有所不同,但是,大家所面臨的生存狀態和渴求是基本相同的。

所以,少部分能力差的員工為了能夠在生存競爭中存活下來,就會釋放自身的惡來強化他的其它能力。他們可能會用一系列手段排擠優秀的同事,致使他們無法立足、迫使他們離開團隊,以保障他們自身能夠在團隊中立足。


優秀員工留不住,是因為工資低嗎?不一定,三個維度幫你解決困擾


(二)制度缺失,良性環境被肆意破壞

明英宗期間,太監王振通過一系列偽裝手段取得朝野上下的信任,當他羽翼豐滿後就開始提拔順從巴結他的人,當他手握大權後又開始剷除異己,繼而廢掉明太祖“嚴禁太監干政”的金律鐵牌。

雖然後來王振隨同英宗出兵打仗死了,但是朝野上下已是庸人當道,朝綱不振。從汪直到魏忠賢,奸佞輩出,直到大明王朝徹底坍塌。

明王朝的無可救藥,開始是制度的不完善,後來是制度的缺失。

這種制度缺失導致的內部權鬥,不論是在皇權社會還是現代企業裡,都數不勝數,結果都是人才凋敝,團隊千瘡百孔。


優秀員工留不住,是因為工資低嗎?不一定,三個維度幫你解決困擾


三、3個維度建設,把逆淘汰隔離在圍牆之外

(一)別讓“汙水流進酒桶”

在管理學界,有個著名的酒與汙水定律:把一勺酒倒進一桶汙水裡,得到的是一桶汙水;把一勺汙水倒進一桶酒裡,得到的還是一桶汙水。

這個定律告訴我們,一個團隊裡一旦有一個劣質員工,就會降低整個團隊的工作效率、破壞整個團隊的工作氛圍。

要想避免團隊裡進入劣質員工,就要在兩個方面下手。

1.紐扣定律:走對第一步

鈕釦定律告訴我們:如果第一顆釦子扣錯了,後面的扣子就會全部扣錯。可是,我們往往扣到最後才發現,自己一開始就是錯的。

所以,把控好招聘源頭,可以最大化地避免扣錯釦子。

日本作家齋藤孝在《如何有效提問》裡說:一個精彩的問題,可以讓對方打開心扉說出重點。

所以,企業的面試官可以通過有針對性的問題,最大化地瞭解到應聘者的相關信息,並判斷其是否適合自己的企業。


優秀員工留不住,是因為工資低嗎?不一定,三個維度幫你解決困擾


2.爛蘋果定律:挑出爛蘋果,及時止損

爛蘋果定律:如果一箱蘋果裡有一個壞的,就要及時把它挑出去,要不然,一個壞蘋果就會引發其它好蘋果變質。

事實上,不論我們在把控源頭時多麼努力,都無法100%避免劣質員工流入團隊,或者原本優質的員工在一段工作後變得劣質。所以,我們要持續觀察,找出有變劣傾向的員工,並努力引導他們向好。

松下電器高管中尾哲二郎,原本只是工廠車間的一名基層員工,被其上司認定為“刺頭”。在松下電器創始人知道後,找到中尾哲二郎談話,松下幸之助發現,這個所謂的刺頭還是有兩下子的。於是提拔他升職作管理工作。果然,中尾哲二郎在管理層大展拳腳作出了一番成就。

可是,並不是每一個被發現有劣質傾向的員工都會是像中尾一樣的人才。所以,我們能作的就是:盡力引導挽救,實在不行就放棄。如果不放棄這樣的劣質員工,後果就會如爛蘋果定律所指的那種結果。

(二)把權利關進制度的籠子

摩根斯坦利董事長普賽爾說:所謂的企業管理,就是解決一連串的關係密切的問題,所以必須樹立健全的制度,否則必將造成損失。

在一個組織裡,當制度公平完善時,組織成員才能獲利公平、氛圍和睦。

怎樣才能有一套公平完善的制度呢?下面三點可以給我們啟示。


優秀員工留不住,是因為工資低嗎?不一定,三個維度幫你解決困擾


1.運用參與定律

參與定律是由美國著名企業家M·K·阿什提出的,即,讓員工參與制訂的制度,會更人性化,員工也更樂於遵守。

企業管理者可以通過跟員工一對一談話、會議討論、問卷調查等方法,徵詢員工對制度條款的意見和建議;向員工講解制度的根本作用不是單獨為了管制員工,而是為了保障企業所有人和企業的利益最大化;在制度出現偏差或者漏洞時,積極跟員工開會討論,讓員工深度參與解決問題、探尋出路的過程。

如此一來,員工在制訂制度時的參與度越高,他們對制度的認可、遵守制度的程度和對企業的認可就越高。

2.讓制度管住所有人

制度制訂並公佈後,必須一視同仁,強制執行,否則就會影響制度的穩定性和權威性,導致組織運轉陷入惡性循環。

在制度合理的前提下,如果你法外開恩,就是在踐踏制度,縱容員工,這會讓制度成為一紙空文。同時,還會使原本有序的工作變得混亂無序,最終影響公司的發展。

康佳公司就曾經因為一個很優秀的管理人才違反規定,在易燃品倉庫吸菸而被免職。雖然此人是個人才,而且此次也未造成災難,但是,康佳公司依然選擇不惜一切代價維護制度。

3.不斷完善制度

這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沒有十全十美的制度。任何制度都需要跟隨現實的進步而不斷完善改進。一旦制度落後於現實,就會造成效率低下,甚至被淘汰。

美國著名管理專家艾柯卡曾經在福特公司工作,老福特退休後,小福特上位,艾柯卡建議小福特修改企業制度,以跟上時代的進步,被小福特拒絕了。艾柯卡隨後辭職加入了克萊斯勒公司,在克萊斯勒,艾柯卡改革舊制度,銳意創新,挽救了當時正在衰敗的克萊斯勒,並一舉超越了福特。福特汲取教訓後,也著手改革制度,才重新崛起。

(三)把隱患扼殺在萌芽狀態

《管理的再管理,監督的再監督》一書中有一段安魯東的話:“有些人認為,治理企業的方法無他,只要完善了各種規章制度,一切就OK。這是一種非常片面的看法。誠然,企業制度的建設非常重要;但制度是人制定的,凡是人制定的東西,人也一定能鑽空子,或者破壞它。”

怎樣在企業內做到有效的監督呢?


優秀員工留不住,是因為工資低嗎?不一定,三個維度幫你解決困擾


1.讓員工說出他們想說的

通過匿名信箱、問卷調查等方式接收員工投訴,是發現隱藏問題的直接途徑。

匿名信箱,可以安裝在更衣室,當員工遇到工作阻礙或者發現不便明說的隱患時,可以通過匿名信的方式,將管理人員看不到的一面表達出來,從而避免隱患的惡化或者集中爆發。

問卷調查,尤其是線上問卷調查,適合針對具體的問題,徵集員工意見,既簡單方便,又能提現企業對員工意見的重視。

2.糾錯時不要矯枉過正

解決任何錯誤,都應該在最大化降低各種損失的情況下著手。這樣既能避免事態擴大,又能提高犯錯者對企業的歸屬感和忠誠度。

某公司的評估督導組收到員工投訴:其團隊直屬領導偏袒某員工,巧立名目給其添加績效分。

評估督導的處理方法是:不透露接收到過投訴,以日常探訪的形式走進團隊,查看所有人的績效考核表,對有疑問的項目深度詢問該團隊領導,找出違規的機會點,強調違規的嚴重性,尤其是給團隊公平方面帶來的隱患,並責令修正。

給出的責令修正意見是:違規給予的績效由當事員工加倍勞動補上,團隊領導給予警告。

隨後找到收穫不當績效的員工,圍繞團隊氣氛方面聊天,給其旁敲側擊。

一個溫和的流程下來,既淡化了舉報者的存在,又能讓當事人感受到被舉報的壓力,也維護了被投訴者的尊嚴。

寫在最後:

一個企業要想健康運轉,必不可少的就是優秀的人才和健全的制度。

人才可以建設制度完善制度,也會遵守制度;制度可以保障人才獲得應有的福利待遇,遏制不良現象和劣質員工對企業的破壞。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祝願每一個企業都能避免死於內耗,祝願每一個職場人都能避免淪為逆淘汰的犧牲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