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是假歷史?司馬光為什麼要騙我們?

北宋初年,皇宮大內,一桌兒酒宴進行得正熱鬧。


居中而坐的一個大黑胖子,不停給人倒酒,陣陣醇香撲面而來。


正喝得不亦樂乎,突然,大黑胖子說:“唉,想當年,朕當皇帝全靠你們幾個推舉,如果日後你們手下小弟推舉你們,你們會怎麼辦?”


眾人聞聽此言,個個嚇得心膽俱裂,跪倒在地,大氣也不敢出一聲。


來喝一杯酒,沒想到套路這麼深!


第二天,這些參加酒宴的人,身體全都出狀況了,不是頭疼就是腿瘸,集體請求病退。


大黑胖子高興壞了,一律批准,大把賞賜醫療費,這就是著名的杯酒釋兵權。


那位大黑胖子,就是被譽為仁慈之主的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是假歷史?司馬光為什麼要騙我們?

宋太祖趙匡胤像


這個故事流傳得有鼻子有眼,似乎不容置疑、確然存在,可惜,這是段偽歷史。

1


皇帝和節度使那點事兒

到底怎麼回事?這就得先說說當時的歷史背景了。


節度使權力過大,把皇帝伺候得欲仙欲死,這在趙匡胤之前就由來已久。


當時的唐玄宗,為了加強對邊疆的控制,設置節度使,讓他們掌握邊郡的軍、政、財三大權。


於是乎,那位史上最著名的大胖子安祿山,一躍成為掌握雄兵三十萬、尾大不掉的實力派,從此開啟地方挑戰中央的先河。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是假歷史?司馬光為什麼要騙我們?

影視劇中的安祿山形象


安史之亂平定後,許多沒有徹底歸順唐朝的叛軍將領,都搖身一變成了節度使,心安理得地割據一方,史稱藩鎮割據


唐朝雖然出了唐德宗、唐憲宗、唐宣宗幾位敢跟藩鎮死磕的皇帝,但無奈中央實力太弱,節度使已成氣候,唐朝只能帶瘤生存,勉強維持。


五代十國的節度使仍然牛氣沖天,朱溫、李存勖、石敬瑭、劉知遠、郭威這幾位龍頭老大,都是以節度使起家,幹翻原來的老大稱了帝。


趙匡胤同樣以兵權稱雄,趁後周世宗柴榮去世,把柴家孤兒寡母收拾了自己黃袍加身。


天子者,兵強馬壯者為之。


趙匡胤雖然當了皇帝,但一百多年的“節度使死亡纏繞”,令他如芒在背,時刻不敢放鬆。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是假歷史?司馬光為什麼要騙我們?

影視劇中的趙匡胤形象


但是,他又不可能一下子就免掉那麼多高級將領,所以只能有計劃地一步步將他們調出中央軍。


杯酒釋兵權,釋的是趙匡胤手下幾位節度使的兵權,如石守信、王審琦、張令鐸、高懷德等人。


換句話說,它是一個漫長的持續執行的削藩動作。

2

宋太祖把節度使徹底治服

那麼趙匡胤是怎麼解決節度使問題呢?


相比唐末五代,趙匡胤有一個根本的優勢:強大的中央威權。


之前節度使的問題無法根治,最關鍵的原因在於中央萎靡、地方強大。


但北宋完全不同,宋太祖基本完成了統一(除了北漢沒有拿下),武力相對來說較為強大,各地原有的節度使軍隊都被納入中央。


你歸順我,好吃好喝給官做。不歸順?對不起,白刀子進紅刀子出。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是假歷史?司馬光為什麼要騙我們?

影視劇中的趙匡胤形象


成德節度使李重進和昭義節度使李筠起兵反對趙匡胤,結果兵敗身死,灰飛煙滅。


雖說宋朝初年節度使仍然保留著一定的軍權、政權、財權,但在強大的中央威權之下,誰也蹦不起來了。


所以,趙匡胤在酒宴上若有若無的幾句話,就能把石守信們嚇得屁滾尿流。


時代變了,是龍你得盤著,是虎你也得蹲著。


當然,趙匡胤並沒有完全剝奪石守信等人的權力,而是把他們外放到各地擔任節度使,賜予他們優厚的待遇,還和他們聯了姻,讓他們心理落差不至於太大。


到了宋太宗、宋真宗兩朝,削弱節度使的政策繼續實行,節度使的軍政財大權被徹底剝奪乾淨,這個困擾唐末五代一百餘年的大問題,才終於斷了根。

3


司馬光不僅會砸缸,更會編段子

為什麼“杯酒釋兵權”成了流傳千年的偽歷史?這跟幾位北宋大佬脫不了干係。


趙匡胤削石守信等人兵權,起初是北宋大臣丁謂的筆記《丁晉公談錄》記載,說趙匡胤擔心大將們哪天把他爆了,於是聽從宰相趙普的建議,罷除石守信等人的軍權。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是假歷史?司馬光為什麼要騙我們?

影視劇中的趙匡胤形象


另一位大臣王曾的《王文正公筆錄》中,則說趙匡胤請石守信等人喝酒,並暗示他們交權。


第二天,石守信們便心領神會地主動交權。


大家也看到了,這些記載都有正史的共同特點,乾巴巴,枯燥單調,沒有一點人間煙火氣。


歷史怎麼能這麼無趣呢,當代人要對得起後世兒孫,一代史學巨匠司馬光站出來拯救歷史了。


而且,司馬光還發現王曾記錄的時間有漏洞。


所以,在王曾《王文正公筆錄》的基礎上,司馬光在自個的筆記《涑水紀聞》中,像模像樣地重新編造了一場一波三折、高潮迭起、活色生香的酒宴。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是假歷史?司馬光為什麼要騙我們?

影視劇中的趙匡胤形象


司馬光的記載,比丁謂、王曾等人更詳細,更有情節,也更吸引人,全程以酒貫穿,充滿了令人歡快的微醺氣息。


由於寫得忒真實,許多小夥伴一看就接受了,“哪個公司的大單子,不是這樣在酒桌上拿下的?!”


再後來,李燾編寫《續資治通鑑長編》,綜合了王曾和司馬光的紀錄,並且對故事情節又豐富了一下,於是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版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