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魏延如此不招諸葛亮待見?是能力不行?還是諸葛亮有偏見

蜀漢的建立離不開將帥謀臣的努力,劉備能夠擁有巴蜀,坐享荊襄,很大一部分都仰仗了其下屬。不過,劉備帳下的有一員虎將,卻一直不受諸葛亮的待見,他就是魏延。魏延原本乃是荊南四郡中長沙郡的大將,和黃忠共同執事。後來關羽率軍前來收復長沙,而魏延卻主動弒主開城投降,從這一點上,諸葛亮在魏延前來投靠的時候,便起了殺心。

為何魏延如此不招諸葛亮待見?是能力不行?還是諸葛亮有偏見

自古以來,忠義為處世之道,而魏延能背叛原來的主子,又會不會背叛後來的主子呢?這一點著實讓諸葛亮擔心。但是劉備卻不同,既然選擇了留下魏延,便十分的重視他。甚至在奪取漢中之後,把和荊襄一樣重要的漢中之地分給魏延去鎮守,在此之前,蜀漢很多人都認為劉備會把漢中交給張飛,畢竟漢中乃巴蜀的門戶之地。一直到後來劉禪上位,魏延也一直受到重用,還被劉禪封為都亭侯。可如此戰功顯著的魏延,在諸葛亮的眼中就是一文不值。

為何魏延如此不招諸葛亮待見?是能力不行?還是諸葛亮有偏見

後來劉備去世,諸葛亮掌管蜀國的軍政大權,卻一直不重用先帝看好的魏延,這就讓魏延心生埋怨。為將之人,最大的夙願就是能在戰場上殺敵以揚名立萬,可是諸葛亮卻限制了他的才能。其實魏延這個人,在三國中後期是一個有勇有謀的良將。論智謀,他不差於任何一個將領,論武功,在那個時代也沒有人能有十足的把握斬殺魏延。所以魏延既能衝鋒陷陣,亦懂戰略謀劃。

當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時,魏延就曾建議諸葛亮分兵五千給予他,他從子午谷繞行至長安城下,直搗魏國首府,因為魏國大軍大部分都被調往南方同諸葛亮交戰。可是奇襲這個建議卻被諸葛亮給否決了,不是奇襲有問題,而是魏延思考不周。深入敵軍若沒能及時攻破城池必定會被回援的部隊合力絞殺,諸葛亮不能看著五千將士自投羅網。

為何魏延如此不招諸葛亮待見?是能力不行?還是諸葛亮有偏見

雖然魏延智謀和勇略異於常人,但是也不能掩蓋他狂妄自大的性格,這樣的將領,是不能成為三軍主將的。這也是為什麼諸葛亮一直不敢重用他的原因之一。後來諸葛亮知道自己快要離世,深知劉禪沒有辦法控制得住魏延,便下令以反叛的名義將他處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