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初期,为何东北的巡防营能够压过新军?

在辛亥革命前,东北地区的新军数量远超过巡防营。

当时,在东三省,有三位新军领袖倾心革命:北洋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新军第二混成协统蓝天蔚。三人手下的新军加起来有3万来人!但是,吴禄贞手下的北洋第六镇是袁世凯的嫡系部队,他是指挥不动的。武昌起义爆发后,第六镇就被袁世凯调回关内了。而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所部在武昌起义前,就已经被满清调走了,进关举行秋操。武昌起义时,第二十镇已经到河北滦县了。

所以,此时只有蓝天蔚新军第二混成协七千多人,是奉天附近唯一一支倾心革命的新军。而蓝天蔚镇守的奉天北大营,就是新军宣传革命的基地。

而此时,时任东三省总督,67岁高龄的赵尔巽能动用的兵力只有巡防营,也称旧军。眼见南方相继有十四省宣布独立,赵尔巽甚至都打算逃回关内。毕竟,他手里能用的巡防营兵力只有两千来人。老赵同志数学不错,知道依靠这点兵力肯定打不过城外的新军。

袁金凯出卖革命,给了赵尔巽希望。

辛亥革命初期,为何东北的巡防营能够压过新军?

袁金凯

辛亥革命时,各地谘议局的人也踊跃参加革命。当时,日本准备随时武装干涉东北的革命。于是,革命党和奉天谘议局的立宪派人商量,打算和平夺取东三省政权。袁金凯虽然是奉天省谘议局副议长,也是立宪派人。但是,他却是效忠满清的。他暗中与赵尔巽联合,破坏革命。就是因为袁金凯的左右忽悠,让赵尔巽开始想法挽救危局。

赵尔巽知道新军“和平革命”的计划后,觉得还有机会力挽狂澜。

首先,赵尔巽调张作霖驻扎在奉天城,并把城内的中路巡防营也交给张作霖。

此时,张作霖自己原来就有五千多人马,加上奉天城内的2000多巡防营,其手下15个营的兵马,共计八千多人。张作霖部成为奉天最强的武装部队。张作霖的到来,给了赵尔巽跟城外蓝天蔚的新军叫板的实力。

辛亥革命初期,为何东北的巡防营能够压过新军?

张作霖和其子张学良

其次,赵尔巽主动提出“保境安民”口号 !

这个口号不是拥护满清,而是维护地区治安和稳定。东三省老百姓都希望东北不要乱,稳定就好。这个口号甚至比“五族共和”还符合当地乡绅的利益。而老百姓是跟着乡绅走的。所以,老百姓也支持“保境安民”。于是,革命党人也不好再“武装”起义了。

辛亥革命初期,为何东北的巡防营能够压过新军?

赵尔巽

革命党人想通过“奉天国民保安会”,和平夺权。可惜,他们小看了张作霖。

蓝天蔚等革命党人决定,联合谘议局(局长吴景濂),成立“奉天国民保安会”。通过民意,实现和平革命。可是,就在吴景濂召开“保安大会”的时候,张作霖给了蓝天蔚等革命党人一个下马威。

当时,谘议局议长吴景濂、以及蓝天蔚等革命党人邀请赵尔巽参会。袁金凯提前告诉了赵尔巽,革命党人的计划。于是,赵尔巽就安排张作霖去镇场子。当革命党人打断赵尔巽讲“官话”时,张作霖直接掏出手枪:

“我张某身为军人,只知听命保护大帅。倘有不平,我张某虽好交朋友,但我这支手枪它是不交朋友的。”

革命党人傻眼了,周围还都是张作霖安排好的携枪便衣,实在是不敢惹张作霖这个“土匪”。于是,吴景濂、蓝天蔚、以及其他革命党人纷纷退场。

等革命党人走后,赵尔巽联合袁金凯,“光明正大”的委任赵尔巽为奉天国民保安会会长,并否定了否定东三省独立的主张。因为袁金凯是谘议局副局长,谘议局就代表民意。所以,东三省独立的事,被“民意”否决了。

蓝天蔚眼看独立受挫,决定武装起义。可惜,他太幼稚了。

蓝天蔚所部制定了一个武装起义计划,可是,在还没实施的时候,被新军中的叛徒告密了。赵尔巽就趁着邀请蓝天蔚到城内议事时,解除蓝天蔚军权,礼送出境了。而且,很搞笑的是,赵尔巽对外宣称是让蓝天蔚到关内考察南方战事。

蓝天蔚走后,新军起义的事就成了泡影。新军第二混成协的协统由原任该协标统(团长)的聂汝清担任了,他是顽固的守旧军人,坚决反对革命。

不过,革命党人张榕在蓝天蔚失败后,组织武装进行起义。赵尔巽一面派兵出城镇压,一面在城内抓捕革命党人,只要是剪辫子的都被抓了。不久,清政府和中华民国开始“南北和谈”,在东北的对立双方也停战,等和谈结果。

张作霖对张榕抛出橄榄枝,给了张榕错觉,以为可以和张作霖交朋友。1912年1月23号晚上,张榕被张作霖手下暗杀了。同时,张作霖对城内的革命党人,进行血腥屠杀。东北的革命,就此被镇压下去。

而张作霖在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傍上了袁世凯的大腿,慢慢的掌握了奉天乃至整个东北的大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