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下山樁的處理方法有什麼?

樹蟲兒幫你照顧小樹樁


天生歪材必有用,有花堪栽直須栽。我是林中斧,關注我:亂侃盆景那些事。

接觸下山樁是玩盆景的前奏,下山樁的處理方法也是老生常談的問題。具體怎樣處理?因為地域和樹種,處理的方法又有所差異。

挖之前、對於盆景造型的基本形式和樁材的基本屬性、要了然於胸在前,之後遇見什麼樣的樁材,就相應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例如松柏,就必須保證有完整的“護心土”,因為這是保證樁材成活的重中之重、是根本“要命”的問題。例如遭遇雙幹樁,對於乾的主副、長短、高低,相應根的大小隻要望一眼,就有清晰判斷的本能。掌握了這些基本功,既增加了下山樁的成活率,又提高了功效,不至於浪費過多的、無用的勞力。

挖之中、挖樁的時間一般在冬末春初,但是公認的、最佳的時機是樁材將萌芽還未萌芽的時候。根據下山樁的品種大小、旺盛程度因材施挖。例如老樁、鬚根較少的樁,可以分期分段、不必一氣呵成一次就挖下。另外對於哪些地方可以粗放的挖、哪些地方又必須細緻的保護,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數。絕不能或虎頭蛇尾、或操之過急。

現在好的樁材越來越難尋了,如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結果後來弄殘了、甚至弄掛了,可惜、後悔晚矣!

挖之後、迅速用溼的青苔包住根部,或者用泥漿蘸根後用塑料袋或麻布片整體包裹,然後暫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儘快下地養護。

下山樁在下地之前一般需要重新修剪。對於過長的大根和多餘的杆部一定要毫不手軟的砍掉,較大的傷口用封口膠或草木灰覆蓋保護。

“小年青”鬚根較多、比較有把握成活的下山樁,直接下地或用稍大的透氣性強的盆器栽種。土壤的首要條件也是疏鬆透氣。

對於鬚根較少的“大老粗”下山樁,必須下地或者用沙箱重點培養。河沙沒有營養,優點是保溼透氣、瀝水養根。從目前來說,河沙養樁是最保險經濟、最實用高效的養活下山樁的技術和手段。畢竟養活才有希望,養活是後來一切的基礎。


林中斧亂侃


下山樁是盆景素材的主要來源。下山樁回家栽種前一定要做好栽種前的準備工作,郵寄的經過時間的耽擱,就算是已經裁剪好的,傷口處理好的,一定要進行二次的裁剪。

栽種前二次精細的裁剪下山樁,先將主杆上面的枝條粗略的修剪以便。以便能清楚的觀察主枝以主杆的比例,出枝的角度,多審視幾遍樁材,然後進行精修,縮枝,截杆。選取有過渡的主枝位置,做矮化處理。主杆傷口平滑。然後塗上傷口癒合劑,或者封上鋁箔。

根部裁短,主根位置按一定比例縮短,儘量多留鬚根,小側根。越小的根系,活躍度越高。大根系只是疏鬆養份水分的管道。鬚根才是吸收養份水分的。修剪時傷口一定要平滑,不帶毛邊毛口。然後浸泡生根劑2到5個小時。在晾乾半小時。最後栽種。

栽種的時候土壤主要使用“素土”,就是簡單的田園土半粗砂粒。疏鬆透氣不積水的微酸土壤,更有利於新傷口癒合不感染。更利於根系生長。栽種放置,主要是“淺種深埋,高堆土”。挖淺坑,栽上樹,堆上土。

有些地區高溫,或者乾燥,可以使用竹條做支架,外面套上塑料袋,做簡易的溫室大棚,保溼保溫。也可以纏繞保鮮膜。養護的位置,在遮陰出5到10天。然後養護到散光位置。


喧城靜屋園藝館


要使下山樁成活方便上盆,得先將主根短截,,將雜亂的枝條重新進行一次修剪,根據樹坯形狀,決定其表現形式,制式其達到勻稱的盆景素材

一般採回來的樁子要養一年後才能上盆,要先栽植在土地裡,保證其生長狀態良好,多選土壤肥沃的地區種植,通風良好,排水良好

臨近冬天可採取套栽法養坯,用塑料膜將枝幹套住,露出芽頂,在周圍填滿土,這種方法可以起到保暖保溼作用,有助於老樁葉芽的萌發

更多有意思的盆景知識,一切盡在老樓說


老樓說


“木頭工程師”有段時間對盆景很痴迷,曾在林業站後院專門開闢了幾壟地,養了一些樁,後來因鄉鎮撤併,換了環境,沒條件大規模從事盆景了,一日偶然翻閱記了多年的心得日誌《盆栽記事》,恍然如昨,於是編排了順口溜《槐庵老人論樹木盆景製作技藝歌》,以記其事。2016年1月,將該順口溜發表於“木頭工程師”在專業雜誌上開設的專欄“科普歌訣”上。

盆景下山樁到底如何處理?且看順口溜:

“採挖野生樁,採栽都小心;找好所選樁,枝幹略裁定;剪除長直枝,重疊及枯病;平行對生枝,亦除不留情;化繁為簡潔,去蕪存其菁;暫時沒把握,多留待後定。挖根要注意,以樁為圓心;粗根截到位,太長盆難進;根好稍留長,備露顯蒼勁;鬚根多保留,帶土保樹命;松柏主根少,多留尤留心;剪口均平滑,利長少病菌。土薄細根少,分年計劃定;頭年挖一半,填土促長根;枝幹亦裁剪,依勢略造型;一半來年挖,回填根更新;待到第三年,根幹俱長成;慢挖護細根,枝幹亦留心;

採後忙裹縛,苔蘚夾塞緊;裝入編織袋,通風保溼潤;回來急栽植,養坯保性命;養樁在圃地,或者泥瓦盆;選用沙壤土,良好透氣性;排水應通暢,防止遭水浸;為防病滋長,可加託布津;時長根若干,栽前清水浸;栽時用素土,施肥怕燒根;場地應高爽,溫暖略帶蔭;栽植有講究,淺栽較流行;培土儘量高,粗幹多埋進;保溫又保溼,管護少操心;

栽時有訣竅,理根宜先行;根系要處理,截面先修平;利長促發根,根系粘泥濘;就勢草構圖,依樁思造型;枝幹也裁剪,根幹互平衡;近年所生枝,‘芽眼’是其名;保留要適量,生芽長不停;松柏常青樹,萌芽不強勁;多留枝與葉,防止葉孤零;樁坯之姿態,埋前細思尋;利用頂端勢,促抑了於心;哪枝要促長,高位將它引;哪枝宜壓制,低位或斜傾;邊栽邊按土,根土接觸緊;樁大防穴空,灌水土浸潤;邊澆邊晃樹,成漿根下侵;蓋土踩緊實,堆成饅頭形;粗幹若外露,布條細裹緊;如遇大傷口,削平洗乾淨,再塗乳膠漆,保溼利傷平;栽後忙澆水,澆水均且輕;

頭年無它事,除草記在心;鬆土和澆水,夏季略遮蔭。活後可施肥,宜薄少而勤;引導樁矮化,短截與摘心。待到第二年,邊養邊造型。坯小可挖起,直接把盆進,坯大恢復慢,就地且造型...”

圖片均來自於網絡


木頭工程師


由於下山樁成型時間快,形狀千奇百怪,生長自然,所以我們做盆景的主要材料就是下山樁,要做好盆景,首先確保其成活,所以下山樁的處理是成活的關鍵!

1.選材。儘量選擇鬚根多,新鮮的裝材,自己採掘最後,多保留宿土。網上或花市購買的話,要注意樁材的色澤,樹皮有無收縮,葉片有無卷澀,色澤正不正常,枝幹損傷程度。這些都是關鍵因素。

2.樁材的處理。網上或花市購買的下山樁。一定要進行二次修剪,經過幾天的放置或運輸,截口處水分流失嚴重,一定要修剪到位,常備癒合劑和生根水。加快傷口的癒合和鬚根的長出。

3.土壤。使用純沙進行栽植,透氣,利水。有條件的可使用控根器和植袋。增加成活率!

4.養殖場地。空氣流通,半陰的地方比較適合下山樁的養殖,最好上面包一層膜,平時多噴水,有條件的可以放進大棚養護。最好純沙地栽,成活率更高!



5.水分。下山樁養護水分不宜過大,幹生根,溼生葉!!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木易盆景


最近挖了株刺梨,不知能否成活,現在倒是冒出了幾個芽兒,擔心季節不適造成假話,不能抽根過冬後枯死了浪費資源。如圖,如有好見意,求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