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體制內or體制外擇校大戰,你選好了嗎?


魔都的教育政策是一年一個樣,如何給孩子規劃升學路線一直是家長們頭疼的難題?

孩子還小,沒想好未來究竟走“體制內”還是"體制外",那能不能兩條腿走路,走著看呢?


今天口袋君,就帶你看看這兩種升學路線的差異,為你分析一波~


一、何為“體制內”?

二、體制內路線如何規劃?

三、何為“制體制外”?

四、體制外路線如何規劃?

五、“兩條腿走路”能行嗎?


首先,家長在為孩子規劃升學前,需要規劃孩子的升學路線:


魔都體制內or體制外擇校大戰,你選好了嗎?


要達到最後的終點,先要看底層規劃。是傳統公辦、還是純體制外的國際路線、還是體制外雙語路線、或者是相對“複雜”的中間路線,那麼多選擇實在讓人頭大。對此,我們先大體將這些繁多的路線,歸納為“體制內”與“體制外”這兩種主要路線。


魔都體制內or體制外擇校大戰,你選好了嗎?

一、何為“體制內”?

魔都體制內or體制外擇校大戰,你選好了嗎?


體制內升學路徑:

小學➔初中➔中考/自招/名額分配➔高中➔高考/自招➔國內大學


解讀:

體制內教育,又被稱為“應試教育”,主要指參加國內高考的升學路徑。


學生:

通常要求學生通過“題海戰術”、“刷題”等方式,高強度、反覆的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深化知識技能,學生的基礎教育知識更為紮實。


學業:

以中考和高考為導向,取得高分為目的。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考試為常態,通過高強度的考試訓練才能與其他學生競爭數量較少的優質教學資源,從而躋身名校之列。也因此,孩子在學業上花費了大量時間精力就意味著花費在興趣愛好上的時間可能會減少,甚至被暫時擱置。


教學模式:

以老師主導教學,學生接受為主;因學校相對不那麼注重學生個體特色的發展,學生相對缺乏想象力、創造力、自我思考的意識和批判性思維。對學科能力的要求上,主要追求學習的深度;同時,對學生英語水平的要求通常以應試高分為目的。


魔都體制內or體制外擇校大戰,你選好了嗎?

二、“體制內”路線如何規劃?

魔都體制內or體制外擇校大戰,你選好了嗎?


擇校特點:

1、遵循“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的總體升學路子;

2、幾乎沒有集團K12辦學現象;

3、最終目標指向國內頂級大學;

4、第一和第二梯隊指數級差距;

5、適合大多數經濟條件相對普通的家庭


體制內擇校頂尖路線:(搖號前情況)


小學:民辦,實驗公辦

如:盛大花園、逸夫、愛菊、七寶外國語、上外雙語、上實


初中:四校八大

如:華育、蘭生、市北理、上寶、華二初


高中:四校八大三神仙

如:上中、復旦附中、交通附中、華師大二附、南陽模範、復興、上外、浦外、上實


國內大學:清華、北大、復旦、交大


評價:

大多數家長還是會選擇體制內教育,無論是公辦初中還是民辦初中,升學路徑主要是中考、高考。


當前體制內教育的問題在於優質教育資源有限,升學競爭激烈,導致升學壓力前置。先前升學壓力主要在高考,現在小學升初中、初升高都有一定的壓力。


先選擇體制內的教育,在大學期間出國交流性價比很高,太早出國,孩子自立能力和適應能力也不夠好。


魔都體制內or體制外擇校大戰,你選好了嗎?

三、何為“體制外”?

魔都體制內or體制外擇校大戰,你選好了嗎?


體制外升學路徑:

國際/雙語小學➔國際/雙語初中➔國際/雙語/國外高中➔國外大學


解讀:

體制外教育,也被稱為“素質教育”,成績是利用等級劃分的,學生只要達到一定區間即可,不存在“1分差千人”的情況。


學生:

素質教育雖然不要求學生在學科上取得很高的成績,但要求學生髮展自己的特長以及興趣愛好,要能兼顧學業和愛好。看重對學生邏輯思維、創新能力、綜合素質的培養,志在打造社會需要的全方位人才。


學業:

以大學錄取標準為導向,學生通過科學全面的自我提升方式,進入理想的學校;因為理想學校可以是世界範圍內的,可選擇性也更豐富一些。


但若因此下定義說,走體制外路線就比體制內輕鬆,那是絕對錯誤的;不管什麼路線,想進入理想院校都絕非易事。


教學模式:

以學生為主導,老師給予啟發;但學科基礎可能因此不夠紮實。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必須充分利用主觀能動性去思考和探究,與他人合作,在小組中表達自己的觀點;當然這對學生的創造力、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會有極大的提高。凡事都沒有標準答案的原則,也對學生培養批判性思維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在學科能力要求上,追求知識的廣度而非深度,課程內容也更豐富。因課程為全英文教學,教材也都是全英的,因此對英語能力的要求很高。


魔都體制內or體制外擇校大戰,你選好了嗎?

四、“體制外”路線如何規劃?

魔都體制內or體制外擇校大戰,你選好了嗎?


擇校特點:

1、大多小學都是K12,小升初直升相對簡單;

2、頂級學校初升高面臨劇烈競爭;

3、最終指向國際一流名校,保底較好;

4、雙語類號稱兩條腿(國內外路線)但基本指向國外路線;

5、適合高薪家庭


體制外擇學頂級路線:


小學:雙語國際學校

如:世界外國語、平和雙語、星河灣雙語、華二紫竹、包玉剛、上海美國學校、四大國際部


初中:國外初中國際

如:世界外國語、交大附中、領科、平和雙語、星河灣雙語、七寶德懷


高中:美高


大學:英國G5、美國Top50

如:美國常春藤聯盟、英國牛津劍橋等世界排名前100大學


評價:

體制外升學壓力較小,大多不用參加中考,有學校直升或直接出國。


體制外學校相比而言課業壓力較小,但並不是說學習完全輕鬆、快樂。想要學好,到哪裡都一樣。


實踐活動較多,教學形式更多樣。


魔都體制內or體制外擇校大戰,你選好了嗎?


對家庭條件有較高要求:

選擇體制外,初中或高中準備出國的家庭,一般家底較好或者家庭年收入稅後100萬+。


通常為以下幾種:

a、學霸父母+高收入階層+認同國外精英教育模式。一般小學或者初中就開始走體制外路線了,高中或者大學出去留學。


b、高收入父母+外籍。孩子有國外身份,從小就必須走體制外路線,讀國際類學校。


c、高收入家長,孩子在國內成績不好,未來在體制內較難進入好學校,選擇體制外學校未來出路相比更好。


魔都體制內or體制外擇校大戰,你選好了嗎?

五、中間路線(“兩條腿走路”)能行嗎?

魔都體制內or體制外擇校大戰,你選好了嗎?


在規劃孩子升學道路上,也不乏一些選擇選擇中間路線的家長,也就是“兩條腿走路”,不管幼升小怎麼選,想著在初中階段還可以再次選擇體制內或體制外,如果發現孩子不適應,還有挽回的餘地,進可攻,退可守,出國不成還能高考,高考不行也能出國。


但事實上,一旦選擇體制外學校,就彷彿踏上了一條單行道,沒得回頭。所以家長們如果還沒有確定到底讓孩子選擇什麼路線,在小學三年級前還有充足的時間可以考慮升學方向,一旦到了三年級家長們就應該做出最後抉擇了。因為很多學校是不允許四升五的時候插班的,而且孩子需要大量的時間去進行大量的英文原版閱讀等全英文的教學,同時要適應國際教育的學習節奏和環境,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去調整方向。


孩子的時間精力都是有限的,兩條腿走路最可能的結果是孩子的學習既沒有體制內的強度,也沒有體制外的深度,最後可能兩條腿都不長。


最後再聊聊體制內外轉換的問題:


1、體制內轉體制外


第一個是幼升小的時候,年紀越小就越容易適應國際化教育。第二個是小升初(五升六)的時候,因為想在階段給孩子打一個比較好的語文或者數學基礎,那麼在五升六的時候進到雙語國際會比較好。


通常年紀越小就越容易適應國際化教育,英文的用法和口音也會更地道。但有很多家庭在孩子小學時候還搖擺不定是否接受國際化教育,在給各家庭充分的時間考慮後以及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小升初轉軌是最合適的。


目前全國的國際學校義務教育階段都在實現國際課程體系與國內課程的融合,所以升入初中的階段就實現轉軌對孩子來說會相對容易。


2、體制外轉體制內


家長圈中有一種說法很流行--擇校最不該考慮的就是“退路”!


不管選擇哪所雙語學校,最不需要考量的因素,就是轉回體制內學校的條件。實際上,國際學校的孩子試很難再回去適應體制內的教育環境的。


比如小升初的時候,正好是孩子的青春期,如果在這個階段擇校轉回體制內,孩子很崩潰,家長的日子也不好過。更何況,既然幼升小已經拿到雙語名校offer,說明孩子在雙語和各種能力上的優勢,如果未來有一天回到刷題大軍中去,相當於用自己的劣勢去PK別人家的優勢。


現實情況大是“轉出去”可行,“轉回來”則很稀少,

比如說參加國內高考必須具備的學籍材料,從不少家長的反饋來看,即便是去有學籍的雙語學校,將來也很難再走高考路。如果一開始沒有規劃,轉來轉去,孩子和家長都痛苦不說,最後關鍵的大學申請可能也會受影響。


那體制內外該怎麼選呢:


口袋君想說的是,體制內外皆有利弊,學校教育的理念是否和家庭的需求契合才是最重要的


擇校的一個根源的問題:


你希望把孩子培養成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一年365天,在學校的時間最多190天;一天24個小時,在學校時間也就是8個小時。這樣算起來,學校只承擔了六分之一的教育任務,真正對孩子產生深遠影響的人並不是學校,而是家長自己。


比如:家長時間充裕,在家能盯作業,但不擅長探究拓展的,家庭條件允許可以考慮去體制外;


如果家長高知,也特別擅長探究拓展,能充分引導孩子進行思考和批判式思維的,那可能體制內投資回報會更大些。


再或者,家長是全能型,有錢有時間又高知,那就決定下,到底想把哪部分工作交給學校,看孩子的特性更適合哪種學習狀態。


這個過程中,也需要考慮孩子的個性發展。比如這個家長就把結合家庭情況和孩子的情況進行選擇:


魔都體制內or體制外擇校大戰,你選好了嗎?


我們回看這張圖,會發現不管是哪種方式,最後要麼是國內大學,要麼是國外大學,有的路相對“曲折”,有的路從一開始就註定了最後的走向。

魔都體制內or體制外擇校大戰,你選好了嗎?


不可否認,有的時候,選擇比努力更加重要。教育的目的從來不是以大學為終點,就像鄧超的電影《銀河補習班》裡說的那樣,“清華北大不是目的,只是過程”,而目的地是你要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孩子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本期問題:

你考慮清楚給孩子選哪種升學路線了嗎?


覺得我們的文章有嗎?

歡迎在下方留言、轉發+點“在看”哦!

魔都體制內or體制外擇校大戰,你選好了嗎?



家長口袋作為家長教育路上的必備智囊,幫助您緩解升學焦慮,坐覽全球領先教育理念與方法。歡迎關注家長口袋(ID:jiazhangkoudai)


本文系家長口袋原創文章,轉載請在後臺回覆“轉載”二字,並按照轉載要求來轉載,否則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