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体制内or体制外择校大战,你选好了吗?


魔都的教育政策是一年一个样,如何给孩子规划升学路线一直是家长们头疼的难题?

孩子还小,没想好未来究竟走“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那能不能两条腿走路,走着看呢?


今天口袋君,就带你看看这两种升学路线的差异,为你分析一波~


一、何为“体制内”?

二、体制内路线如何规划?

三、何为“制体制外”?

四、体制外路线如何规划?

五、“两条腿走路”能行吗?


首先,家长在为孩子规划升学前,需要规划孩子的升学路线:


魔都体制内or体制外择校大战,你选好了吗?


要达到最后的终点,先要看底层规划。是传统公办、还是纯体制外的国际路线、还是体制外双语路线、或者是相对“复杂”的中间路线,那么多选择实在让人头大。对此,我们先大体将这些繁多的路线,归纳为“体制内”与“体制外”这两种主要路线。


魔都体制内or体制外择校大战,你选好了吗?

一、何为“体制内”?

魔都体制内or体制外择校大战,你选好了吗?


体制内升学路径:

小学➔初中➔中考/自招/名额分配➔高中➔高考/自招➔国内大学


解读:

体制内教育,又被称为“应试教育”,主要指参加国内高考的升学路径。


学生:

通常要求学生通过“题海战术”、“刷题”等方式,高强度、反复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深化知识技能,学生的基础教育知识更为扎实。


学业:

以中考和高考为导向,取得高分为目的。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考试为常态,通过高强度的考试训练才能与其他学生竞争数量较少的优质教学资源,从而跻身名校之列。也因此,孩子在学业上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就意味着花费在兴趣爱好上的时间可能会减少,甚至被暂时搁置。


教学模式:

以老师主导教学,学生接受为主;因学校相对不那么注重学生个体特色的发展,学生相对缺乏想象力、创造力、自我思考的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对学科能力的要求上,主要追求学习的深度;同时,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通常以应试高分为目的。


魔都体制内or体制外择校大战,你选好了吗?

二、“体制内”路线如何规划?

魔都体制内or体制外择校大战,你选好了吗?


择校特点:

1、遵循“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的总体升学路子;

2、几乎没有集团K12办学现象;

3、最终目标指向国内顶级大学;

4、第一和第二梯队指数级差距;

5、适合大多数经济条件相对普通的家庭


体制内择校顶尖路线:(摇号前情况)


小学:民办,实验公办

如:盛大花园、逸夫、爱菊、七宝外国语、上外双语、上实


初中:四校八大

如:华育、兰生、市北理、上宝、华二初


高中:四校八大三神仙

如:上中、复旦附中、交通附中、华师大二附、南阳模范、复兴、上外、浦外、上实


国内大学:清华、北大、复旦、交大


评价:

大多数家长还是会选择体制内教育,无论是公办初中还是民办初中,升学路径主要是中考、高考。


当前体制内教育的问题在于优质教育资源有限,升学竞争激烈,导致升学压力前置。先前升学压力主要在高考,现在小学升初中、初升高都有一定的压力。


先选择体制内的教育,在大学期间出国交流性价比很高,太早出国,孩子自立能力和适应能力也不够好。


魔都体制内or体制外择校大战,你选好了吗?

三、何为“体制外”?

魔都体制内or体制外择校大战,你选好了吗?


体制外升学路径:

国际/双语小学➔国际/双语初中➔国际/双语/国外高中➔国外大学


解读:

体制外教育,也被称为“素质教育”,成绩是利用等级划分的,学生只要达到一定区间即可,不存在“1分差千人”的情况。


学生:

素质教育虽然不要求学生在学科上取得很高的成绩,但要求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以及兴趣爱好,要能兼顾学业和爱好。看重对学生逻辑思维、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志在打造社会需要的全方位人才。


学业:

以大学录取标准为导向,学生通过科学全面的自我提升方式,进入理想的学校;因为理想学校可以是世界范围内的,可选择性也更丰富一些。


但若因此下定义说,走体制外路线就比体制内轻松,那是绝对错误的;不管什么路线,想进入理想院校都绝非易事。


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导,老师给予启发;但学科基础可能因此不够扎实。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必须充分利用主观能动性去思考和探究,与他人合作,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当然这对学生的创造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都会有极大的提高。凡事都没有标准答案的原则,也对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在学科能力要求上,追求知识的广度而非深度,课程内容也更丰富。因课程为全英文教学,教材也都是全英的,因此对英语能力的要求很高。


魔都体制内or体制外择校大战,你选好了吗?

四、“体制外”路线如何规划?

魔都体制内or体制外择校大战,你选好了吗?


择校特点:

1、大多小学都是K12,小升初直升相对简单;

2、顶级学校初升高面临剧烈竞争;

3、最终指向国际一流名校,保底较好;

4、双语类号称两条腿(国内外路线)但基本指向国外路线;

5、适合高薪家庭


体制外择学顶级路线:


小学:双语国际学校

如:世界外国语、平和双语、星河湾双语、华二紫竹、包玉刚、上海美国学校、四大国际部


初中:国外初中国际

如:世界外国语、交大附中、领科、平和双语、星河湾双语、七宝德怀


高中:美高


大学:英国G5、美国Top50

如:美国常春藤联盟、英国牛津剑桥等世界排名前100大学


评价:

体制外升学压力较小,大多不用参加中考,有学校直升或直接出国。


体制外学校相比而言课业压力较小,但并不是说学习完全轻松、快乐。想要学好,到哪里都一样。


实践活动较多,教学形式更多样。


魔都体制内or体制外择校大战,你选好了吗?


对家庭条件有较高要求:

选择体制外,初中或高中准备出国的家庭,一般家底较好或者家庭年收入税后100万+。


通常为以下几种:

a、学霸父母+高收入阶层+认同国外精英教育模式。一般小学或者初中就开始走体制外路线了,高中或者大学出去留学。


b、高收入父母+外籍。孩子有国外身份,从小就必须走体制外路线,读国际类学校。


c、高收入家长,孩子在国内成绩不好,未来在体制内较难进入好学校,选择体制外学校未来出路相比更好。


魔都体制内or体制外择校大战,你选好了吗?

五、中间路线(“两条腿走路”)能行吗?

魔都体制内or体制外择校大战,你选好了吗?


在规划孩子升学道路上,也不乏一些选择选择中间路线的家长,也就是“两条腿走路”,不管幼升小怎么选,想着在初中阶段还可以再次选择体制内或体制外,如果发现孩子不适应,还有挽回的余地,进可攻,退可守,出国不成还能高考,高考不行也能出国。


但事实上,一旦选择体制外学校,就仿佛踏上了一条单行道,没得回头。所以家长们如果还没有确定到底让孩子选择什么路线,在小学三年级前还有充足的时间可以考虑升学方向,一旦到了三年级家长们就应该做出最后抉择了。因为很多学校是不允许四升五的时候插班的,而且孩子需要大量的时间去进行大量的英文原版阅读等全英文的教学,同时要适应国际教育的学习节奏和环境,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去调整方向。


孩子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两条腿走路最可能的结果是孩子的学习既没有体制内的强度,也没有体制外的深度,最后可能两条腿都不长。


最后再聊聊体制内外转换的问题:


1、体制内转体制外


第一个是幼升小的时候,年纪越小就越容易适应国际化教育。第二个是小升初(五升六)的时候,因为想在阶段给孩子打一个比较好的语文或者数学基础,那么在五升六的时候进到双语国际会比较好。


通常年纪越小就越容易适应国际化教育,英文的用法和口音也会更地道。但有很多家庭在孩子小学时候还摇摆不定是否接受国际化教育,在给各家庭充分的时间考虑后以及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小升初转轨是最合适的。


目前全国的国际学校义务教育阶段都在实现国际课程体系与国内课程的融合,所以升入初中的阶段就实现转轨对孩子来说会相对容易。


2、体制外转体制内


家长圈中有一种说法很流行--择校最不该考虑的就是“退路”!


不管选择哪所双语学校,最不需要考量的因素,就是转回体制内学校的条件。实际上,国际学校的孩子试很难再回去适应体制内的教育环境的。


比如小升初的时候,正好是孩子的青春期,如果在这个阶段择校转回体制内,孩子很崩溃,家长的日子也不好过。更何况,既然幼升小已经拿到双语名校offer,说明孩子在双语和各种能力上的优势,如果未来有一天回到刷题大军中去,相当于用自己的劣势去PK别人家的优势。


现实情况大是“转出去”可行,“转回来”则很稀少,

比如说参加国内高考必须具备的学籍材料,从不少家长的反馈来看,即便是去有学籍的双语学校,将来也很难再走高考路。如果一开始没有规划,转来转去,孩子和家长都痛苦不说,最后关键的大学申请可能也会受影响。


那体制内外该怎么选呢:


口袋君想说的是,体制内外皆有利弊,学校教育的理念是否和家庭的需求契合才是最重要的


择校的一个根源的问题:


你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一年365天,在学校的时间最多190天;一天24个小时,在学校时间也就是8个小时。这样算起来,学校只承担了六分之一的教育任务,真正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的人并不是学校,而是家长自己。


比如:家长时间充裕,在家能盯作业,但不擅长探究拓展的,家庭条件允许可以考虑去体制外;


如果家长高知,也特别擅长探究拓展,能充分引导孩子进行思考和批判式思维的,那可能体制内投资回报会更大些。


再或者,家长是全能型,有钱有时间又高知,那就决定下,到底想把哪部分工作交给学校,看孩子的特性更适合哪种学习状态。


这个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孩子的个性发展。比如这个家长就把结合家庭情况和孩子的情况进行选择:


魔都体制内or体制外择校大战,你选好了吗?


我们回看这张图,会发现不管是哪种方式,最后要么是国内大学,要么是国外大学,有的路相对“曲折”,有的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最后的走向。

魔都体制内or体制外择校大战,你选好了吗?


不可否认,有的时候,选择比努力更加重要。教育的目的从来不是以大学为终点,就像邓超的电影《银河补习班》里说的那样,“清华北大不是目的,只是过程”,而目的地是你要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孩子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本期问题:

你考虑清楚给孩子选哪种升学路线了吗?


觉得我们的文章有吗?

欢迎在下方留言、转发+点“在看”哦!

魔都体制内or体制外择校大战,你选好了吗?



家长口袋作为家长教育路上的必备智囊,帮助您缓解升学焦虑,坐览全球领先教育理念与方法。欢迎关注家长口袋(ID:jiazhangkoudai)


本文系家长口袋原创文章,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二字,并按照转载要求来转载,否则违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