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线》:择校、学区房、入学难,都被这部印度神剧给拍出来了

虽然最近因为新冠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蔓延,导致中小学不能按时开学,但教育部提出了停课不停学的口号,开设了云课堂,寒假即将悄然结束,爸爸妈妈们又要开始操心孩子们的教育问题了。

在这个时候,笔者推荐大家看一部印度神剧《起跑线》,这部描写孩子入学难、择校、学区房的电影就像是我国教育的翻版,一模一样的故事不仅在我们这里上演,也在印度同步上演。

《起跑线》:择校、学区房、入学难,都被这部印度神剧给拍出来了

电影描写了一对夫妻拉吉和米图拼了命的要把女儿皮雅送去重点学校,从而引发的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作为先富起来的一小部分人的代表,拉吉和米图开了一家时装精品店。他们的女儿皮雅马上要上小学了。虎妈米图早已开始摩拳擦掌,誓要把女儿送进当地最好的学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经历了各种考验,先装逼再装穷,终于把女儿送进了理想中的学校,然而拉吉并没有得偿所愿的高兴,反而充满了对贫困生活中结识的好友希亚姆的愧疚,因为他们的儿子莫汉因此失去了进入好学校的资格……


《起跑线》:择校、学区房、入学难,都被这部印度神剧给拍出来了


一、择校就是一场战役。

1.第一步,要买学区房。

开始申请学校之后,他们才发现,要进入一个好的学校,首先要居住在学校三公里范围之内。好吧,买学区房。好在已经跻身于中产阶层,相对于后面的事情而言,买套房子反而是最容易的事情了。经过米图的苦口婆心的劝说,拉吉心不甘情不愿的搬离了他从小长大的月光集市,搬去了市中心的公寓。

《起跑线》:择校、学区房、入学难,都被这部印度神剧给拍出来了

2.第二步,凌晨早起去排号。

拉吉早上五点起来排队拿报名表,才发现拿表的队伍排出去老远 ,差一点没拿到报名表。这画面很眼熟吧,我们为了给孩子报名,也排过不知道多长的队。

3.第三步,全方位包装孩子和自己。

《起跑线》:择校、学区房、入学难,都被这部印度神剧给拍出来了

入学考试不仅考孩子,还要考察家长。夫妻俩听从了入学顾问的意见,不但给皮雅报班恶补各项知识和礼仪,把孩子的行程安排得密不透风。自己也在面试、衣着等各个环节参加了培训,一家人都被折磨得疲惫不堪。但即使这么拼,他们所报名的五所学校中四所的入学考试都没有通过,夫妻俩再也坐不住了,去找经理人理论。

原来是他们自己的阶层处于鄙视链的最低端,顾问一语道破天机:学校不愿意把学位给开店铺的人(商人)的子女。因为认为他们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也不可能特别关注自己孩子的教育。


《起跑线》:择校、学区房、入学难,都被这部印度神剧给拍出来了

4.第五步,直接贿赂校长。

走投无路之下,拉吉带着一包钞票打算直接贿赂校长,却亲眼看到校长把和他有同样打算的人轰出了办公室,还扬言要报警。这条路看来暂时也走不通。

5.最后,通过RTE是他们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柳暗花明又一村,他们无意中得知拉吉的店员居然把自己的女儿送进了好学校,原来每个学校必须留出百分之25的学位提供给贫困群体的子女。并且这百分之25个名额也可以弄虚作假,拉吉找到了一个中介人,通过在抽签上做手脚,终于得到了把女儿送去文法学院的指标。

然而在这个时候,他们却得到了贫困生抽签作弊被举报,文法学院要进行有史以来最严厉家访的消息,一家人只得搬去城中村装穷……


《起跑线》:择校、学区房、入学难,都被这部印度神剧给拍出来了

二,相对于富人阶层来说,穷人的孩子选择更少。

进入到城中村的小平房之后,一家人陷入水深火热中。为了取信于学院的调查员,白天,拉吉得去流水线上打工,早已不习惯体力劳动的他总是被扣钱;米图也不轻松,不得不秒变泼妇和一帮嫂子们去抢着打水,还要去抢配额,半夜起来打老鼠。结识了希亚姆一家后,拉吉一家总是得到他们的帮衬,日子才好过一些,也因此得知希亚姆的儿子莫汉也申请了文法学院。

最终的结果是皮雅的抽签通过了,但是莫汉却落选了,只能够上公立学校。

与富人们相比,穷人的孩子更加无力,既没钱去买学区房,也不可能花很多钱去参加培训,就像这种天上掉馅饼一样的RTE,穷人的孩子能不能申请的到还得靠运气。可即使这种微薄的福利,也总会受到富人们的窃取。

穷人的孩子没有机会进入到好的学校,受到良好的教育,也就没有了上升的渠道,那么阶层的壁垒不可能打破。

《起跑线》:择校、学区房、入学难,都被这部印度神剧给拍出来了

就像希亚姆所说的“我贫穷的经验非常丰富,我可以教给你。因为我的爸爸是穷人,我的爷爷是穷人,我的太爷爷是穷人”。

拉吉能通过自己的缝纫手艺奋斗,终于变成的富人阶层的一员,而像希亚姆这样纯粹只靠出卖体力来生活的人,他们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阶层,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好的教育,进而改变自己的人生。

影片将贫富群体之间的对比所带来的教育资源的不公描写得淋漓尽致、无力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这次影片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代印度中产阶级的焦虑感。

米图和拉吉拼尽全力的要把孩子送进好学校,就非常集中的反映了现代印度中产阶级的焦虑感。

米图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不能让皮雅和我俩一样”。她深知,“英语就是阶级”。

作为先富裕起来的一批人,米图和拉吉其实并不为上层社会所接纳。米图一家搬到新社区之后,小区里的孩子们都不和皮雅在一起玩儿,因为她说的是印度语。她气不过和小孩的妈妈怒对的时候,人家妈妈丢出一句,“我的孩子以后可要当精英的,你们就无所谓了”,把米图气的浑身发抖。

米图和拉吉全身挂满品牌服饰去参加面试,被笑道,

“富人不会炫耀的。”

《起跑线》:择校、学区房、入学难,都被这部印度神剧给拍出来了

女儿的入学顾问直接说出:学校不愿意把学位给开店铺的人的子女。

米图和拉吉搬了新家,邀请邻居们过来参加晚会的时候,看着拉吉和孩子们在一起大跳民族舞,邻居们都暗中对他指指点点,心中所想的无外乎“哦,原来他们一家是那样子的”,米图气的把电闸给拉了。

另一方面,他们又试图融入这个阶层。他们搬新家,和上流阶层的人来往,参加各种宴请,为了制造自己去欧洲旅行的假象,不惜去摄影棚PS各种照片上传到社交网络。并且努力把自己的女人送入最好的五所私立学校之一。

米图如此执着的原因其实源于他们自身的焦虑感,毕竟在上流阶层来看,他们也就是不会说英语的暴发户。

虽然影片涉足的是教育方面比较沉重的话题,但是影片整体的风格十分轻松幽默,节奏感很强,影片有虎妈和猫爸的人设,拉吉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婆奴,全程对老婆三从四德,全片也设置了不少的笑点,印度片必不可少的歌舞镜头在这里只是作为陪衬,片尾有一段两分钟长度的孩子们跳的舞蹈,让这部片子十分具有可看性。

《起跑线》:择校、学区房、入学难,都被这部印度神剧给拍出来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部影片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它把自己当做了一面镜子,折射出了社会教育的问题,真希望国产片中也能出现像这样能够直面现实的,有教育意义的好片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