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西汉时期的窦婴?

文史不假


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汉景帝的表弟。窦婴为人正直,有见识有能力,是景帝和武帝朝重臣,曾官至丞相。同时窦婴又是个情商不高,不善权谋,情绪化严重的性情中人。这导致他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屡屡失误,最终落得被处死的悲惨结局。

一、谋事不谋身的朝廷栋梁

窦婴虽是儒生,却在七国之乱中担任过大将军,立下了大功。他的功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朝廷举荐了袁盎、栾布等平乱功臣;二是领兵据守荥阳,重点防范赵、齐两国的军队突破防线入关中。

为了鼓舞士气,窦婴将皇帝赏给他的数千两黄金,全部放在大将军府的走廊上,让将军们根据各自需要,随便拿取,他一文不入自家。

七国之乱平定后,窦婴和周亚夫功劳最大,窦婴因此被封魏其候。

汉景帝曾经有一次在家宴上,口无遮拦地说了一句:百年后传位梁王。

梁王是汉景帝的弟弟,深得窦太后喜爱,老太太一心希望小儿子能成为大汉储君。汉景帝这话分明就是拍老妈的马屁,但作为皇帝,说个话很不妥,甚至欠抽!

好在窦婴在场,他立刻正色批评汉景帝:大汉是高祖的大汉,高祖有祖训,皇位父子相传,陛下凭什么违背祖训,把天下私自传给弟弟?

窦婴的话,无疑帮汉景帝及时消除了隐患。但他这种“谋事不谋身”的做法,深深地得罪了姑妈窦太后。愤恨之下,窦太后竟然削除了窦婴出入宫禁的门籍!

窦婴虽为外戚,但他做事从来不考虑奉承窦太后,而是着眼于大计。汉武帝登基后,他积极协助汉武帝实现“以儒治国”的方针,因此,他再次得罪了崇尚黄老之学的窦太后,被罢了丞相之职。

二、窦婴的落寞

窦太后去世后,窦家势力一落千丈,窦婴也因此成了“蔽屡”,连门客们都纷纷改投新贵田蚡。

平时任侠行事的窦婴,感觉到了人情的淡薄。但窦婴的禀性难改,依然不肯对田蚡低头。有一次田蚡向他索要良田,被他一口回绝。在窦婴心里,田蚡此举太过霸道,自己无论如何不能受他的要挟,更不能失掉尊严投靠这么一个人!

从此,窦婴与王太后的弟弟田蚡,这个当朝大红人结下了怨。

后来,因为好友灌夫因为得罪田蚡被捕入狱,窦婴在明知实力不济的情况下,挺身而出,解救灌夫。结果,被霸道的王太后逼令汉武帝,将窦婴投入监狱。

三、悲惨结局

狱中的窦婴,为了自救,拿出汉景帝临终前留给自己的遗诏,希望能见到皇帝一面。不想冒出个千古疑案,这份遗诏竟然没有底档,成了伪诏。

遗诏案至今都是无头案,谁也说不清底档究竟怎么没的。但结果就是,窦婴持伪诏,被判死刑!

我曾经撰文分析过遗诏案,个人认为是汉武帝毁了底档,故意用窦婴的血,换取跟王太后、田蚡摊牌的资本,从而一举扫除太后和田蚡一党对他的掣肘。

在这个案子里,窦婴就是汉武帝的弃子!

曾经看过某部电视剧的片段,把窦婴描绘成贪婪自私,仗势欺人,专横跋扈的形象,不忍继续观看。电视剧可以改编情节,但不能完全不顾史实,黑白颠倒吧?

可以说,窦婴是最符合大众审美标准的,德才兼备的好人。但就是因为不懂权谋,不善谋身,注定要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要吃亏。

窦婴,一位可叹可敬的人!


寻根拜祖


西汉魏其侯窦婴,乃窦太后堂兄之子。此人在历史上赫赫有名,要评价他的功过,且先看他做了些什么。

一、宁罪姑母保祖制,秉忠直言解君困。

窦婴刚出道时,借窦后之势,先任吴国国相,后任詹事,此时名声不显。

不过窦婴胆子大,解了景帝一个危局。

彼时窦太后喜幺儿,想让梁孝王将来继承帝位,刘启酒中一时答应了,太后喜不自胜。

这时窦婴不顾姑母不爽,举杯对景帝道:“帝位当父子相传,这是汉朝立下的制度规定,陛下凭什么要擅自传给梁王!”

窦婴这一下把景帝从尴尬中解放出来了,但把姑母得罪了是真的,从此不得进出宫门。窦婴也硬气,干脆詹事也不当了,呆家里闲逛。

从这事可以看出,窦婴有政治眼光,但脾气犟。

二、至诚高节礼下士,临危受命定七国。

七国之乱时,汉景帝想着找个人去平乱。在功臣外戚中翻来翻去,又想起了窦婴。他对太后讲,亲戚中没几个有能耐的,似乎只有窦婴还行。

彼时能作主的窦太后虽不喜这个堂侄,但娘家人确实只有窦婴出色些,于是同意景帝任命他为大将军,并赏赐千斤黄金。

窦婴收了黄金,起用袁盎、栾布等牛人,并把黄金全部堆出来让属下们自取。他自己寸金未收,一时间,人心依附,众贤来投。

窦婴佩将军印,平七国之乱。一时可谓风头无两,人称国士无双。

这是窦婴人生的高潮。回观他的崛起,有太后、景帝的后盾支持,更有他能力的加持,轻财重才,好交宾朋是他的人格魅力。

三、日薄西山不为意,为友出头惹新贵。

很快政权更迭到了武帝刘彻手里,此时太皇太后姑母已亡,景帝靠山也倒。老年的窦婴门前冷落车马稀,只有老友灌夫不离不弃。

此时,武帝舅父、丞相田蚡如日中天。窦婴不思退守,反而希望重获昔日荣光,多与田蚡别苗头、争高低。老友灌夫更是不避锋芒,在宴会上借骂灌贤,搅了田蚡的局,被下狱。

窦婴不曾考虑自己处境艰难,四处为灌夫奔走,乃至争至御前。


事实摆在那里,为窦婴说话的人是有的。不想这触怒了王太后。武帝于是让御史去查彻这事,并将窦婴下狱。

其间,窦婴曾拿出景帝所书免死诏,但未获得存档证明(窦婴不可能傻到矫诏,估计让景帝忽悠了)。虽然“免死诏”没起效,但武帝也没打算处死窦婴。

于是窦婴安心改造,积极配合治疗,等待脱罪,谁知此时一大波流言诽语传到武帝耳朵。

武帝最终杀了窦婴。

窦婴到底死于谁手?武帝?田蚡?他自己?

也许是他自己。此时天下已不是他的舞台,他想恢复自己的荣光也好,想为情谊出头也罢,都已不合时宜。

但世上事,不总是合时宜才值得去做。窦婴这一生,做了许多不合时宜之事,却愈发显得他光彩夺目。


钱多多368


窦婴是个好侄子。某年日月,姑妈进宫了。被错放进了苦寒地远的代王刘恒府第。成了四公子刘恒非常宠幸的女人。


儿女几年之内就生了长公主代刘嫖,大儿子刘启,小儿子刘武。代王先有王后,但早在窦漪房进邸之前就死了。余下几个沒妈的孩子,赶趟儿似地几年间就追随妈妈去了。如此以来,刘启就顺利地当上了王太子。窦王后地位稳定之后,娘家的子侄入宫随行,逐一升官当职。窦婴就在此时入宫当了个郎中。他是窦皇后子侄,也就可以出入宫廷不禁。他的朋友就多了起来,比如田蚡,袁盎之类。


得罪姑姑后果严重

窦王后变成窦皇后又变成窦太后,表明时代已经到了汉景帝朝了。对窦婴来说,有门两件事,一是被姑姑除籍;一是被封魏其侯。

某年日月,姑姑一家吃饭,二子一女,窦婴执壶。喝到高兴处,汉景帝对母亲说,千秋万岁后传位梁王。窦太后大喜,赶忙叫梁王刘武谢皇帝兼哥哥。这时,窦婴一听不对,马上放了酒壶,给皇帝跪下说,高祖规矩,传子不传弟。请皇上明鉴。汉景帝一听,自己漏嘴了,就不作声。太后一听,心头起火,梁王也不高兴。这窦婴无疑是泼了这家人一桶冷水。窦太后一怒之下,不让窦婴出入宫门了。窦婴也看不起那小官,不干了。回南山钓鱼去了。

另一件呢?就是"七国之乱"了。汉景帝削藩激化了矛盾。七国借口诛晁错,就在广陵起兵了,势如破竹攻到梁王的梁国。梁王拚死抵住。汉景帝情急之下。把表叔窦婴找来,当了大将军与周亚夫一起领三十六将军屯荥阳阻挡叛军。在平定叛逆中立下了大功。朝廷封他为魏其侯。这是他自己挣来的。


碰上猪朋友

汉武帝继位后,王夫人成了王太后。曾经给魏其侯跑腿的汉武帝的小舅田蚡因此无任何功劳封为武安侯,并坐上丞相之位。窦婴又是个情商不高的人,心中流落出不悦,他手下的门客全跑到田蚡手下,他一下子清静了下来。他不善权谋,又是个性情中人。这导致他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屡屡失误。因为城南一田与田蚡闹翻了,双方门客活动了一番之后,才暂时消停。

平时任侠行事的窦婴感觉到了人情的淡薄,但有个叫灌夫的颖川无势豪强,在七国之乱中立了功,与大将军认识,就一直与窦婴往来。窦婴的禀性执着,感情难改,依然不肯对新贵田蚡屈腰低头。有一次田蚡向他索要良田,被他一口回绝。田蚡一直耿耿于怀。不久,田蚡娶燕王女,王太后下诏群臣都去恭贺。灌夫本来不去,窦婴生拦硬扯地拉了去。结果灌夫多喝了几口,骂了田蚡。田蚡上纲上线,以灌夫大不敬(太后诏令),将灌夫下牢关起来。


好友灌夫得罪田蚡被捕入狱,窦婴认为是自己拉他去,才遇到灾难。他在明知实力不济的情况下,到处求人,挺身而出,解救灌夫。最后找到汉武帝。汉武帝一向看不起田蚡,对表叔深表同情,答应廷议。结果,朝臣怕得罪这两家外戚,都噤若寒蝉。汉武帝大骂朝臣是墙头草。王太后知道后,霸道的逼令汉武帝说我还在,人家就欺负我弟弟,我不在不让人欺负死,你当什么皇帝的?汉武帝不得已将窦婴投入监狱。

窦婴到了这时,为了自救,拿出汉景帝临终前留给自己的最后救命稻草——遗诏,希望能见到皇帝一面。汉武帝一听心头大喜,表叔有救了。马上命人取来,又让人去把诏书副本找来核实。但是,副本没得。这份遗诏竟然没有副本,性质立刻变成了伪诏。而伪诏是灭族的大罪。

表面上看上去窦婴死在假造遗诏这件事上。

遗诏案至今都是无头案,谁也说不清底档究竟怎么没的,但有的认为副本被人取走了,销毁了,另一种认为是先皇做此事时,沒留后本,第三种认为,根本就没什么遗诏,而是平定吴楚叛乱时,皇帝让大将军便宜从事的诏书。但结果都一样,窦婴拿出的诏书,没有存根(副本)印证,就是伪诏。

其实,窦婴的死,是两大外戚势力相争权夺权的结果,哪方倒下,对汉武帝都有坐收其成的效果。而且在他是刘荣的老师,而窦家是极力反对废长立幼的……但汉景帝废了太子而立了胶东王。

窦婴是宫廷夺权争位的牺牲品,是汉武帝要清理安定朝野"攘外先安内"的重要环节。窦婴表叔死在这个环节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