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自己的焦慮,迴歸田園生活,找到真正的自己而不是逃避

焦慮逐漸成為一種社會心理,浮躁成為一種社會心態,人更容易在壓力和誘惑的驅使下迷失

放下自己的焦慮,迴歸田園生活,找到真正的自己而不是逃避


等一等,慢下來是為了保持冷靜和審慎,不盲從、不迷信。試問奮力追求物質,一定能換來內心的愉悅嗎?讀一本好書,品一壺好茶,賞一處風景,這種快樂,不是來的更簡單直接嗎?


放下自己的焦慮,迴歸田園生活,找到真正的自己而不是逃避


慢一點,輕鬆一點,快樂一點,這是近段時間,大疫之下,我最深刻的體驗。小院生活自給自足,別有回味。春種秋收何嘗不是一種體驗,更算是一種迴歸,父輩面朝黃土背朝天,付出辛勞,但回報以豐收的喜悅。人需要適時的迴歸一段,去尋找父輩們被埋進黃土地裡的青春。


放下自己的焦慮,迴歸田園生活,找到真正的自己而不是逃避


老子說:萬物芸芸,各歸其根,迴歸曰靜,靜曰覆命。生命的根本是在靜中恢復的。慢下來,讓心靜下來,然後你會發現焦慮是徒勞的,困難是暫時的,會豁然開朗了。再回歸工作會怎樣?


放下自己的焦慮,迴歸田園生活,找到真正的自己而不是逃避


自己慢下來,自在生活;人人慢下來,則世風日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