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孩子总把话当耳旁风?小心“超限效应”

01

听不见,听不见,就是听不见,你家的娃也经常把父母的话当“耳旁风”吗?

前几天和朋友李姐聊天,一聊到孩子,她就滔滔不绝:“你知道吗?原本生个小棉袄孩子会乖巧听话懂事儿,可是自从娃会走路开始,女儿就变得爱哭爱闹,乱扔玩具、撕东西、在墙上乱涂乱画,关键是怎么说都不听,无论说多少遍孩子像没听见一样,吃饭得喊个五六遍;写个作业讲七八遍依然照旧;关个电视得磨蹭半小时······” 朋友向我发来求救信号:“现在孩子一点点都不听话,都快愁死了,你是做教育的,来快给我支支招,到底该怎么办呢?”

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孩子总把话当耳旁风?小心“超限效应”

朋友火山喷发似的说个不停,看来是压抑坏了,其实这种状况非常普遍,因为工作的原因,见识了太多太多,先不要着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原因:


02

孩子为啥“听不到”?父母频繁的提醒,当心“超限效应”!

俄国作家克雷洛夫讲了朋友间发生的一个故事:一天,热情好客的杰米扬精心熬制了一锅鱼汤,请好朋友福卡前来品尝。鱼汤确实很鲜美,福卡一边称道一边吃,很快就吃得很饱了。

可是杰米扬明显受到了称赞的鼓励,依然一个劲地劝福卡继续吃,还不停地给他碗里装汤。可怜的福卡也不好意思拒绝,就这样不停地喝汤,到后来跟受罪一样。这次喝鱼汤事件以后,他再也不来杰米扬家了。

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孩子总把话当耳旁风?小心“超限效应”


什么是“超限效应”?

当人体受到过多的刺激,这种刺激强度很大,持续时间又很长的话,就会引发不耐烦或逆反心理,心理学将这种现象称为“超限效应”。


心理学研究指出:人的机体在接受某种刺激过多的时候,会出现自然的逃避倾向这是人类出于本能的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心理反应。


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听话,驯服,揪着孩子一点儿小错不依不饶,不厌其烦地在孩子耳旁唠叨,弄得孩子疲劳厌倦,就会引发超限反应,轻则表现出不耐烦,重则产生逆反心理。儿童由于身体机能不成熟,更容易产生这种反应,在父母看来就是孩子怎么老不耐烦老不听话啊。其实父母不知道,当孩子不耐烦的时候,这是因为孩子开启了“

自动忽略模式”,假装听不见。你永远也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大抵就是如此。


03

经常把家长的话当“耳旁风”怎么办?

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孩子总把话当耳旁风?小心“超限效应”

第一:巧用“非语言信号”告别“对牛弹琴”!

美国有关儿科神经专家认为,给孩子一个视觉的信号,能帮助他加强对正在说话的父母的关注度。使用手势或动作,有时也能起到强调的作用。

为什么可以用“非语言信号”代替“语言”?

  • 对于低龄儿童来说,妈妈的“大道理”简直可以说是“对牛弹琴”,孩子在听完道理以后停止之前的行为,不一定是因为听懂了道理,而是被妈妈讲道理时的态度、语气给吓住了。
  • 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来说,妈妈的“大道理”一般都是左耳进右耳出,我们大脑听到一个命令时,本能的选择“反抗”、“逃离”,而不是遵守。

非语言信号,可以是我们和孩子之间的一个有趣的约定,以此来提示孩子应该遵守约定,遵守规则,相比说教、惩罚,非语言信号更能发挥孩子的主动性。

感觉好才能做的好。

非语言信号,可以让我们和孩子之间避免陷入权力之争。


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孩子总把话当耳旁风?小心“超限效应”


孩子喜欢吵闹,家长训斥孩子让孩子安静点,孩子依旧是我行我素;孩子伤心难过,家长在一旁好言相劝,孩子还是走不出失落,语言可以充分表达家长的情绪,却无法让孩子感知到。


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不语言”“人生道理”:不许动,不许哭,不要跑来跑去,不要在上课的时候讲话……我们觉得这是为孩子好,可是孩子却觉得生气、烦躁、莫名其妙。

非语言信号,不说一个字,反而比语言更“响亮”。


在孩子吵闹的时候,将手指竖在嘴唇上,示意孩子“嘘”,孩子见状就安静下来;孩子伤心难过,家长的一个拥抱,孩子可能就安静下来了;孩子一进门把鞋子乱甩在门口。你不用说话,微笑地指着需要被捡起的鞋子,孩子就会知道你是什么意思。

这两种情况,都运用了“非语言信号”。


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孩子总把话当耳旁风?小心“超限效应”


第二:小心你的过度关心,频繁打断,让孩子把你的话当“耳旁风”!

游戏中的孩子把全部的精力和热情都在高度地专注于自己手头的工作上,不会注意到游戏之外的世界。所以如果宝宝正集中精力在他感兴趣的游戏上,对他提出要求时,他不可能一下子脱离出来是很正常的状况。

孩子正在聚精会神看书或者玩耍,父母可能一会儿忍不住提醒他要注意保护眼睛,一会儿又提醒他要多喝水。频繁的打断,不仅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还会让孩子心生抗拒,从而“忽略性”地听不见。所以,孩子在专心做事的时候,父母尽量不要随便打断。


如果事情真的很重要很紧急,不如站到孩子身边,看着他说话,而不是站在远处一遍一遍地催促大吼。当孩子专注时,除非有重要的事情,否则父母尽量不打搅孩子。因为当孩子从小能养成专注的习惯,未来他们更容易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

,这也是专注力研究专家弗朗西斯科·西里洛的人生总结。所以,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好好保护和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很重要。


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孩子总把话当耳旁风?小心“超限效应”


父母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在专注?还是故意把父母当“耳边风”?

有妈妈说很多时候完全不知道孩子是否在专注,还是故意听不见。怎么办?的确,父母有时难以判断孩子的行为。并且,有一些事情是不容拖延的,比如孩子到了睡觉时间就要睡,否则会影响孩子的睡眠。所以父母不能任由孩子一直把父母当“耳边风”。

在这些时候,建议父母们可以提前提醒孩子,允许孩子有准备的时间,还可以设置闹钟提醒孩子。比如,当晚上9点需要刷牙了,那么爸妈可以在8:50时提醒一下——“还有10分钟就要刷牙了,现在你只有10分钟的玩耍时间了。”父母提前提醒,而不是立即执行,能帮助事情进展得更顺利。


写在最后:

周国平曾说,和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孩子。从根本上说,这就是要把孩子看做一个灵魂,亦即一个有自己独立人格的个体。适当放手,询问孩子的意见,允许家里有不同的声音,养育健康聪明孩子,做智慧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