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潮州話中“祭奉”是什麼意思嗎

孔子說,“食、色,性也”。這裡強調吃飯、性愛都是人類的天性,也是對人類天性的尊重。而“食”與“色”相比之下,“食”更為重要。人可以沒有性愛,但不可以不吃飯。所以,吃飯是日常中必須做的事,當然是人做的事。有趣的是,潮州百姓向來敬鬼神,有時也將人當鬼神供奉。

你知道潮州話中“祭奉”是什麼意思嗎


比較常聽到的就是“祭奉”二字。祭,祭祀、祭拜;奉,供奉,奉養。這個詞對鬼神而言就是敬,對活人而言就大不相同了。

我們村曾有一婦人,每次開飯的時候,都對著她兒子喊:“快過來祭奉”,意思是叫他過來吃。吃飯的過程,對她兒子說,“儘快祭,儘快奉”。

上面已經解釋過,“祭奉”是對神鬼而言的,這婦人卻對活著的兒子說,似乎有些不吉利,帶有詛咒之意。但是,我所認為的是這婦人對兒子是飽含著愛意的,因為沒有一個母親會無故詛咒自己的兒子去死。而且,家庭中的長輩永遠都是長輩,兒女永遠都只是兒女,父輩不必對兒女過於客氣,要說他們賣老也行,因為他們確實有老可賣。

而其實,當我們仔細想想的時候,父母對兒女說“祭奉”,是極度尊重、疼愛的表現。潮州地區,敬的鬼神,多數是“家神”(家族中已逝的前輩)、“老爺”(都是一些先賢),所以,對子女說“祭奉”,是把子女當祖宗來看待,跟我們影視、書本上父母稱呼孩子“小祖宗”有相似之處。

你知道潮州話中“祭奉”是什麼意思嗎


但是,換另一種情況就大不相同了。話說那婦人天天對著孩子說“祭奉”,一次過節,孩子的姥姥來做客,吃飯的時候,孩子突然對姥姥說:“姥姥,快點祭,快點奉”,意思是叫他外婆快點吃、不用客氣、多吃點。孩子以為這是孝敬老人的表現。

此時她的外婆臉色大變,問:“你為何總說祭與奉”。

他回答說:“你女兒,天天都是叫我祭,叫我奉啊!”

這使婦人和她的母親十分尷尬。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在潮州人看來,後輩對長輩說“祭奉”就是一種不敬的表現,這相同於把活著的長輩當死人看待,是極度不禮貌、不客氣、不友好的表現。所以,一般情況下,對長輩是不可用“祭奉”一詞的。

這正如 “花枝招展”一詞,用來形容小女孩,是讚美;用來形容婦女,是嘲諷。對象不同,產生的意義也完全不同。

不過,我還是覺得“祭奉”一詞,在潮州話中最好不要常用於活人吃飯,以免不經意鬧出笑話,甚至鑄成大錯。

吃飯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我們每天都要吃,還是用“食”字吧,潮州話保存了大量的古語言習慣,用“食”還是很古雅的。“祭奉”一詞,還是單用於祭拜神鬼較好,更能顯示出我們的虔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