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息肉”變身“大腸癌”,這兄妹四人無一倖免

扁鵲見蔡恆公》這個故事家喻戶曉。扁鵲三次拜見蔡恆公,指出蔡恆公有病,且病情可以控制,勸他儘快治療,但蔡恆公認為扁鵲是危言聳聽。後來扁鵲發現其已病入膏肓,無藥可治,“旋逃秦,桓公遂死”。桓公終因拒絕醫生的建議而丟掉了性命。

與故事中一樣,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疾病在起初並沒有明顯的不適症狀,常常未能引起人們的注意,等到身體不舒服,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已經很嚴重了,有的甚至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

然而,醫生建議患者檢查時,往往還會遭到桓公式的誤解,最終釀成大禍,悔之晚矣!

結直腸癌可以說是其中的“傑出代表”,名副其實的隱形殺手。它的前期症狀沒有特異性,極易被人們忽視。

它往往從一個不起眼的息肉,經過漫長的過程,最終成了癌!

“小息肉”變身“大腸癌”,這兄妹四人無一倖免

▲腸癌的發展過程

結直腸癌的成長史比較漫長。從增生性息肉到癌前腺瘤再發展為癌症,整個過程約5~15年。前1~10年時間是息肉癌前病變的一個過渡期,(個體差異不同,轉變時間也有所不同),在這個時期前發現並及時治療,就能有效阻斷它的癌變之路,防止悲劇的發生。

接下來我們通過一個真實臨床案例及其腸鏡報告,來觀察和感受一下,小小的腸道息肉是怎麼一步步發展為可以奪去人類生命的癌症的。

案例

患者王某,女,46歲,農民,因腹痛就診,腸鏡檢查先是看到息肉,隨後在乙狀結腸發現結腸癌,腸腔狹窄,腸鏡勉強通過。在口側的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見到多枚大小不等息肉。在結腸肝曲又發現一處結腸癌。腸腔狹窄, 腸鏡已無法通過,於兩處癌變部位取活檢後退鏡。

先看看圖片↓


“小息肉”變身“大腸癌”,這兄妹四人無一倖免

▲乙狀結腸癌

病史中最令人震驚的是,兄妹四人,哥哥患已經確診直腸癌三期,弟弟妹妹均死於直腸癌。目前自己也被診為雙原發結腸癌並肝轉移。這對於這個家庭是何等不幸!

詢問得知,已經去世的兩兄妹,去世時都不到40歲,最小的年僅36歲;

令人扼腕嘆息的是,他們從未做過腸鏡檢查,直到出現嚴重腹痛、便膿血等嚴重症狀時,才去做了腸鏡方才確診。

作為醫生,莫不為他們的英年早逝深感痛心,但也深深地感到我們醫務工作者的科普還不到位!

所以,結腸癌的家族史不可小覷!結腸鏡檢查刻不容緩。

“小息肉”變身“大腸癌”,這兄妹四人無一倖免

▲直腸多發息肉

有人說基因不好,有人說環境汙染太重,但這都是我們無法改變,或者說短期內無法改變的事實。

▲我們能做的就是早發現,早診斷,做好篩查和宣傳工作。

如果兄妹中有一人發現病變,大家都在40歲以前查查體,做個腸鏡看看,或許不至於拖到晚期。更進一步講,如果能在10年前查查體,做個腸鏡,把息肉切除,這家人現在依然可以快樂的活著,享受天倫之樂。可惜,僅僅是如果。

“小息肉”變身“大腸癌”,這兄妹四人無一倖免

▲乙狀結腸息肉(目前為良性)

“小息肉”變身“大腸癌”,這兄妹四人無一倖免

▲結腸脾曲息肉(發育型)

腫瘤早期病人沒有明顯的症狀,便血癥狀又與痔瘡有些相似,常常未能引起注意,因而失去了早期發現的機會,直到中晚期,病人才因為腹部腫塊、持續腹痛、體重減輕等較明顯的症狀開始因此重視。

“小息肉”變身“大腸癌”,這兄妹四人無一倖免

▲橫結腸腺瘤

腺瘤性息肉有一定的癌變率,5%~40%不等,依腺瘤性質、大小而定。幾乎80-95%的結直腸癌都是由腺瘤性息肉演變而來。

“小息肉”變身“大腸癌”,這兄妹四人無一倖免

▲橫結腸腺瘤

從一枚息肉,發展為癌症,需要很長時間,有資料顯示一般大於5~10年,但也有發展較快的,這與發現息肉的性質、大小、數目及全身狀況等相關,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如果在這麼長的時間內你還不去檢查並切除,那就恐怕要病入膏肓了。

▲即使是息肉切除後,也需要定期腸鏡複查。

“小息肉”變身“大腸癌”,這兄妹四人無一倖免

▲結腸癌

很多人很恐懼結腸鏡檢查,怕痛、怕喝瀉藥、怕查出問題,做個腸鏡需要下很大決心,有些人無論怎麼勸,都不願意做腸鏡檢查。

其實,是你想太多了,結腸鏡沒你想象的痛苦和恐怖。分分鐘鐘的事,解決這麼多問題。為什麼要猶豫呢?

我們建議,對於45歲以上的人群、高危地區人群、家族史人群,必須要做結腸鏡檢查,及早發現腸道變化,將結腸癌扼殺於搖籃裡。


“小息肉”變身“大腸癌”,這兄妹四人無一倖免

癌,不是一天長成的,正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息肉發展為腸癌,一般需要5-10年的時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去發現並斬殺之於萌芽狀態!

預防結直腸癌的最有效辦法就是按時查體,早期篩查,切除腺瘤性息肉,積極治療炎症性腸病;高危人群5-10年提前篩查。

其實很簡單,也就是做個腸鏡,一切便安好了!

等到發展為癌症,甚至是晚期腸癌,不僅創傷大、痛苦重、治癒率低,其治療費用也會大大提高。

正如扁鵲所言: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

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

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

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