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500洋人士兵防守的东交民巷,为何十万义和团打不下来?

郭汪旭


说起庚子年事,确实有太多离奇之处。

比如清军和八国联军在京津一带已经打得热火朝天了,但孤绝于京城、只有五百洋兵不到的使馆区却是屡攻不下,这可真是咄咄怪事。

这里先说一个笑话。话说慈禧太后的身边红人、武卫军统领荣禄得到攻打使馆区的命令后,他心里也是犯嘀咕,知道这事不好办。

为什么呢,不说慈禧太后可能是一时昏了头脑,而且还可能是被端王载漪等人给把持了,这万一把使馆夷为平地,公使统统消灭,事后追究起来,那可是要灭全族的!

于是,荣禄就故意让实力最差的董福祥的甘军去打。为什么呢,因为董部只有一些土制大炮,打不下来的!



不久,端王载漪也看了点门道,于是假借太后上谕调来武卫中军分统张怀芝携新式“开花大炮”前来助战。

张分统也犯了嘀咕,万一这开花大炮一响,局势可就不可收拾了,于是他立刻跑到上司荣禄那,非要荣大人下个手谕作为命令的证据。

荣禄是个老狐狸,他不肯留下书面证据,又不好明说,只得吞吞吐吐透露一声:“横竖炮声一响,里面(宫里)是听得见的!”

就这么着,使馆区上炮声隆隆,结果却是全是空炮,怎么打得下!

讲真,如果当时要攻下使馆区的,别说一个,就是十个也不在话下。



据统计,当时使馆区的兵力尚不足500人,据意大利公使萨瓦戈记载,第一批使馆卫队为337人;德国和奥地利的卫队是6月2日才到达的,其中德国52人、奥地利37人。

综合下来,庚子年使馆卫队的兵力应该在450人左右。

此外,30名法国水兵和11名意大利水兵还被派去保护西什库教堂(北堂),所以使馆区的实际兵力大概只有400人。

就这么点兵力,又没有什么火炮,要想拿下还不是不费吹灰之力?!

那有人要问,为什么不拿下?

其实前面那个笑话并不完全是笑话,因为所谓清军围攻使馆区,倒不如说清军将使馆区与拳民隔离开,防止拳民攻进使馆杀光洋人!



当然,因为庚子年局势的复杂性,有那么几天慈禧太后确实下令清军攻打,但其目的并不是要对洋人斩尽杀绝,而是泄泄愤,略加表示而已。

其实事实很简单,慈禧太后不可能不考虑到使馆人员的特殊性,如果真的将使馆区夷为平地,那事态就真的不可收拾了。

由此,这才有了一边装模作样攻打的同时,另一方面却偷偷的给使馆区送去给养。否则的话,别说攻打,就是饿也把使馆区的那些人给饿死了!

至于西什库教堂(北堂)的那些传教士和教民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由于没有得到清军切实的保护,北堂在庚子年虽然没有被拳民攻下,但也是损失惨重,包括法意士兵在内,死亡人高达数百近千人。


坑爹史册


围攻东交民巷列强使馆区的,除了义和团外,还有董福祥的甘军和卫戍京城的武卫军。

按理说这几万人马,对付区区500人不到的列强武装,即便用人头喂,也该喂出一场胜仗来了。可结果却是直到来自大沽、天津方向的八国联军主力部队开到北京城下,东交民巷都依然在对方手里。

这样狗血的结局,里头的门道可就是相当的复杂了!

义和团的出现,主要源自于中国本土百姓与西方教会势力之间的激烈矛盾,而这层矛盾,很多时候也不是百姓和教会直接的冲突,中间还夹着一个“教民”群体。

所谓的教民,是那些投靠了教会的中国本土百姓。因为有着教会的庇护,清朝地方官府也要忌惮他们三分,一旦教民与其他人群发生冲突,官府往往偏袒教民一方结案了事。

官府给不了公道,于是受欺压的百姓便集合在了一起。

中国北方素来有团练的传统,这些人很快形成了大大小小、名为“义和团”的武装势力,待到他们与教民之间的冲突升级,便演化成了席卷直隶、山东等地的义和团运动。

对于清政府来说,自然不希望官方之外,还有另外的武装势力存在,而且是爆发在天津、北京这样的政治心脏地区。

只不过幸好义和团打出的是“扶清灭洋”的口号,至少不像洪秀全的太平军那样要夺清朝的江山,这点让慈禧长出了一口气。

既然义和团是扶清灭洋,清政府很自然地想到了用他们去对抗洋人。

清政府虽然屡屡赔款、割地,签订了一系列屈辱的不平等条约,但慈禧骨子里也是恨透了洋人,毕竟谁都不想被人欺负,只不过是军队打不过别人不得不忍气吞声而已。

义和团的出现让慈禧平添了一个筹码,尽管她对这些农民武装的战斗力也心知肚明,但这股声势依然值得利用。随着清政府和义和团与洋人的冲突日益激化,终于上演了慈禧同时向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个顶级列强宣战的闹剧。

对此,清朝内部深知中外差距的官员,如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袁世凯等人。他们干脆来了个集体抗命搞起“东南五省互保”,拒绝派兵援助京城与八国联军作战。

北京城内,也有这么一个人,他就是指挥甘军和武卫军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区的慈禧宠臣荣禄。

作为清政府的官方部队,甘军和武卫军装备精良,因此荣禄对这场围攻战的态度,直接决定着东交民巷的战局。

而荣禄是怎么干的呢?

荣禄可是个明白人,他压根儿就不相信凭着清政府北京地区的人马,加上义和团真能干的过八国联军,于是本着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想法,打起了“假仗”。

在荣禄的授意下,清军将大炮炮口往上抬,炮弹大多从使馆房顶呼啸而过,场面上看起来是激战正酣、炮火激烈,可实际上却根本没有对守卫东交民巷的外国部队产生杀伤。

真正下力气攻打使馆的,还是那帮义和团民。但他们武器装备落后,基本还停留在大刀片子和红缨枪的冷兵器水准,在厚厚的使馆墙壁和射击孔面前,简直就是洋枪洋炮的活靶子,从头到脚都无法突破使馆武装的火力网。

因此,直到来自大沽、天津方向的八国联军主力部队开到北京城下,东交民巷使馆武装得到外援发动反攻之前,清政府与东交民巷500守军,玩的就是这种拿枪弹隔空喊话的作秀把戏。

1900年8月15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慈禧太后匆忙换上普通农妇的衣服,带着光绪帝、隆裕皇后、李莲英等往西安方向逃去。

途中,慈禧为平息洋人的怒火,特下懿旨对义和团改抚为剿,还按照列强开出的名单,杀了一大帮出面组织过义和团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区的王公大臣。


剧透历史


打不下来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慈禧根本没打算真的把东交民巷打下来。

对东交民巷的攻击实际并不猛烈

首先要更正问题里一个错误,东交民巷不仅有500士兵,还有400多使馆工作人员和大约2000中国基督徒,这些非战斗人员有相当部分也武装起来了,而义和团大约是2万多人。当然,如果从人数对比,还有义和团得到了清军的支援看,理论上打下东交民巷没有任何问题,然而实际上东交民巷遭到的攻击却很轻微。

当时在东交民巷的《每日电讯报》驻华记者辛普森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庚子使馆被围记》,记述了他被困东交民巷时的经历。作为一名记者,辛普森并非专业的战斗人员,但是在他的叙述中,居然出现了在东交民巷觉得“枯闷无味”,所以不得不找“消遣之法”,而他的消遣之法就是指偷偷溜出防线去射击义和团玩。

在遭到2万多人围攻的情况下,一个记者还可以清闲的溜进溜出玩射人游戏,这场围攻东交民巷的战斗有多儿戏可想而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慈禧并没考虑真的攻下东交民巷,否则一顿大炮过去早就拿下了。

慈禧从一开始就没真的想和列强撕破脸

慈禧这么做,无非是因为她并不是真的相信义和团,只是一面是义和团的兴起对她的威胁,一面是对洋人的痛恨,所以慈禧故意把义和团顶在前面对抗洋人。

当然,慈禧也知道洋人不好惹,所以并不会真的和洋人撕破脸,实际上即使在联军攻克大沽的时候,所谓的宣战诏书,也不过是劝说各国使馆人员立刻撤离,避免被拳民所伤:

中国与各国向来和好,乃各水师提督遽有占据炮台之说,显系各国有意失和,首先开衅。现在京城拳会纷起,人情浮动,贵使臣及眷属人等在此使馆情形危险,中国实有保护难周之势,应请于二十四点钟之内带同护馆弁兵等,妥为约束,速即起行,前赴天津。

慈禧都体贴到这份上了,怎么可能真的攻克东交民巷。


不沉的经远


因为,慈禧当初敢宣战打洋人,不过是一时气昏了头,出出气而已,一眨眼回过神了,觉得事不该做绝,毕竟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所以有意的在放水。这不,光让那些装神弄鬼、烧纸喝符水耍大刀的义和团闹了,要是换正规军,估计早就拿下了,哪怕断水断给养,也早就解决使馆区。在慈禧授意下,清军压根没认真下手,估计朝天放枪加放空炮了,完事了,还给人家洋人送吃送喝慰问。



清军武器装备真不差,那是有些根据的,拱卫京师的新军,又是德制毛瑟枪又是英制温彻斯特,还有俄制哈乞开斯步枪等,炮也不差,什么75毫米克虏伯大炮、60毫米后装炮、57毫米速射炮、87毫米速射炮、37毫米速射炮多多少少也有。
(八国联军缴获的清军大炮)

八国联军在天津缴获的军火库里有:36门克虏伯大炮,口径87毫米;60门克虏伯大炮,口径70毫米(1897年埃森制造);42门诺尔登费尔德式速射机关炮,口径57毫米;42门诺尔登费尔德式机关炮,口径47毫米;42门大炮,其中一部分为诺尔登费尔德式,一部分为上海机器局制造,口径37毫米;10门速射机关炮,口径37毫米;20门小口径的速射机关炮;3万支具有最新标记的毛瑟枪和曼里彻式来福枪;3万把刺刀、军用品及其他……约值二百五十万英镑。
(八国联军缴获的清军炮弹)

所以说,京津地区的清军正规军武备还是可以的,毕竟洋务运动都搞了那么久了,攻个使馆区那是不在话下。但是,慈禧太后压根没想真打,荣禄他们呢也心领神会让清军出工不出力,所以打使馆区才有这么难看的战绩,这上面还有几分借洋人消耗拳民的意思。

别看义和团阵势大,不过就是清政府利用的工具而已,使馆区拿下与否,还得看清廷的意思!


吐蕃国护法国师鸠摩智


10万义和团打不下一个只有500洋兵困守的东交民巷?这事要是真的,那真的是丢人丢到家了。

不过,这事还真不是真的,没有10万义和团攻打东交民巷这回事。

1900年慈禧之所以突然向十一国宣战,看似疯狂的背后,实际上却隐藏着她的两个用意,一个是借义和团之手教训教训洋人,另一个则是借洋人之手铲除义和团。

义和团愈演愈烈,难道慈禧不慌张?虽然说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可是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等人尚且能够看得出来这不过是拳民的缓兵之计,难道慈禧看不出来?她看得出来,所以才如坐针毡。

后来,义和团不断逼近京城,慈禧更慌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绝对比东交民巷里的洋人更慌。

因为一个不小心,清政府可能就得栽在义和团的手上。

只是义和团说到底也只是由一群贪婪之辈裹挟百姓所组成的集团,他们一路走一路抢,抢得洋人心里窝火,所以洋人便找清政府反应这事,让清政府赶紧想办法镇压义和团,从而保护洋人们的利益。

这时候,慈禧却心生一计,何不让拳匪、洋鬼双方斗一斗,然后自己坐收渔翁之利?所以,她对义和团采取了暧昧的态度。

洋人一看慈禧没有剿灭义和团的心思,所以就有了自己派兵入驻东交民巷,保护使馆的主意,或许这才是洋人想看到的。

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经过商议,迅速做出了组成联军入京的决定,他们打着保护使馆的旗号,清政府不想同意,却也不得不同意。

这八国一开始派了多少兵呢?只有451人,即英国79人、俄国79人、法国75人、美国53人、意大利39人、日本24人、德国51人、奥匈帝国32人以及指挥官19人,这451人全副武装地进驻东交民巷。

义和团浩浩荡荡地涌向了京城,他们嘴上嚷嚷着要打洋人,死也要驱逐洋人,可他们真去打洋人了吗?

没有。

义和团入京之后忙得很,走了一路,也抢了一路,抢的是谁的呢?没抢几个洋人的,反倒抢中国商、民抢得不亦乐乎,抢了一路还觉得不过瘾,或者说这样来钱快,所以入京之后继续抢。

这帮乌合之众入京之后,奸淫掳掠,可谓是无恶不作。

他们抢到了值钱物件,甚至还厚颜无耻地公开叫卖,让这样一群人去打东交民巷?别傻了,先不说他们有没有这个能耐,关键是他们根本没这个心思呀!

所以说10万义和团攻打500守兵东交民巷这事,纯属谣言,不足信也。

当时真要有10万义和团不怕死不怕牺牲地往东交民巷打过去,别说拿刀砍了,哪怕是徒手涌过去,东交民巷都得成为废墟。

东交民巷当时确实遭到了“围攻”,可要是不是义和团的话,又是谁在“围攻”东交民巷呢?

实际上,是清军在攻打东交民巷。

李希圣在《庚子国变记》中记述了1900年6月20日的一幕:“董福祥及武卫中军围攻东交民巷,荣禄自持檄督之,欲尽杀诸使臣。炮声日夜不绝,屋瓦自腾,城中皆哭,拳匪助之,巫步披发,升屋而号者数万人,击动天地。”

这段话说得很清楚了,是武卫军在打东交民巷,然后“拳匪助之”,义和团怎么帮助武卫军呢?

他们一个个跑到屋顶上鬼哭狼嚎地当起了“啦啦队”,荣禄加油,董福祥加油,武卫军加油!

那么,清军有没有认真打呢?

也没有。

清政府这边还时不时给使馆送去蔬菜、水果之类的食物,这是打仗,还是过家家?清军一开始的时候还是真枪实弹地和洋人打,打到后来反倒变成了礼尚往来的游戏,炮声轰隆轰隆的响,可却没一炮打到实处。

后来,意大利公使萨瓦戈回忆起了这段往事:“投掷石块代替了枪炮,双方都习惯了与敌人近距离对峙。随着号角之声发起的夜袭,实际上只是毫无意义的突然的枪声大作,然后又停下来,人们称之为起床号。”

由此可见,这场东交民巷的围攻到底有多滑稽了,如果这样都能打下来那才奇了怪了。

只不过,清军不敢和使馆守兵动真格的,八国联军的援军源源不断地打到京城之后,他们可就不跟清军继续玩了。

八国联军援军来了,带着数不尽的枪炮来了,眼看着便要轰开京城的城门了,慈禧吓得睡不着了。

1900年8月15日,慈禧带着光绪等人打扮成平民百姓,夹着尾巴灰溜溜地逃离了京城,西逃而去。

慈禧逃出了京城之后,想起了义和团这帮坑人的乌合之众,他们不仅没有帮到自己,反倒害了自己,她越想越气,于是干脆下令铲除义和团。

当然,慈禧之所以下令铲除义和团,除了解自己心头之恨之外,实则也是为了安抚列强。


宁糊涂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五百洋鬼子?还十万义和团?这事那叫扯的疼,疼的厉害,不知道从啥时候开始,抹黑自己个人,这就成了时尚了,这也没谁了。

话说守那东交民巷这嘎达不止五百洋鬼子的大头兵,而攻打这地的义和团他压根就不存在。

您就说吧,用一个不存在的超大人数去碾压一对大眼珠子就能数出来的敌人,打仗没这么算的吧!

今天,就借这地和大家伙掰扯掰扯这事。

牛掰的不要不要,超人附体的五百洋鬼子。

首先这比鼻屎大了老多的地,确实有五百个洋鬼子士兵。但请您记住了,这地是使馆区,使馆的工作人员他也不是吃素的。要知道那会洋鬼子所谓的使馆工作人员更多的都是带有军官色彩的外交人员,就这帮子提枪能打靶,挥刀能指挥的东西可有四百多个。

这要是加上闲着扯淡玩的记者和普通大鼻子,您自己个感觉这得有多少?这你可别不承认,这事结束之后有老鼻子多的记者,写自己个的回忆录,那这波人咱少算点,五十个,这不多吧!

好,这帮真真的老外就一千号人。这还得加上二千多信奉基督教弥撒的满清基督徒。你以为这帮人没有武装吗?这就是三千人的部队。

咱再瞅瞅义和团,说是十万,充其量就两万。三千对两万,大刀片子对快枪,您自己个想这问题。

而且最最重要的是,这两万的义和团几乎就没有靠近过这所谓的东交民巷,您就算是给义和团配备四十米的大刀片子,能够得着这帮子洋鬼子吗?这不扯吗?

您如果说义和团靠近过这嘎达,那充其量仅仅是经过而已,还不是大规模的。您如果要证据,咱给大家伙说个事。

话说英国佬这使馆里边,蹲着几个《每日电讯报》的记者,其中有一个叫辛普森的东西,他在这事结束之后,自己个蹲在犄角旮旯里写了一本《庚子使馆被围记》,讲的事就是东交民巷的事。

话说,他这天天的蹲在使馆里头,闲的屁股上都长钉子里,整个就坐不住了。当然用人家文明世界的文明话讲,叫做枯燥无味。

咋整?哈哈!人家要给自己整点乐子,当然用人家的文明世界的文明话讲,想了个消遣的方法。

咋个消遣呢?整根快枪,悄摸兮的溜出他们那五百洋鬼子防守的防线,蹲在一个老鼠拉那啥的地界,瞄着路过的义和团开枪。

这家伙,一枪一个那叫个过瘾啊!在这里俺要说明一下,干这事的洋鬼子可不止这一个。

瞅见没?一个记者都能偷偷的溜出去这么干,您就知道这东交民巷的事有多扯淡了吧!

所以啊,别给洋鬼子那大脸蛋子上贴金,没那么光彩!

是谁在攻打东交民巷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说了:“你这不是扯呢嘛?那么这东交民巷的事,就没打过?别搁着胡咧咧了,那洋鬼子咋死的?”

俺就呵呵了!东交民巷这嘎达开枪打仗这事确实有,但参加攻击的他压根就不是义和团,是清军。

在《义和团档案史料》这书里,进攻使馆的部队一个字都没有提过义和团。

而在满清那官方文件中有俩折子是这么写的。

翰林院侍讲学士朱祖谋:“今官军围攻使馆,数日不解。……臣愚以为战事不可不备,而使臣不可不保。”

接着是御史郑炳麟奏折中说:“……连夜虽枪炮齐放,而东交民巷洋兵盘据如故,以待外援。请饬城内武卫各军,克期迅奏肤功,黎庭扫穴,尽戮之以灭洋人之口,将来可尽诿之乱兵乱民所为,非我所能禁御。”

从这些个字中,您能感觉到啥?清军才是攻击使馆的主力,压根就看不见义和团的影子。而且过去那写折子不能胡咧咧,敢胡咧咧这离死可就差临门一脚了。

再有前边咱不是提到的那个《庚子使馆被围记》,这里边对清军的进攻有着详细的描述。而对义和团的进攻,仅有三次,就这三次瞅起来压根就不像是战斗,拉出来咱瞅瞅。

说六月二十三号,数名拳匪。瞅见没数名您自己个感觉能超过二十个吗?不能啊!这帮人拿着火把冲入德国使馆周围的房子,点火烧房子,结果被德国鬼子尽杀之。

六月二十七号,二百个义和拳,被满清的部队逼迫向美国佬的使馆进攻。瞅见没事逼迫,这是最大的一次,仅仅是攻击了街道上的工事,然后就被击退了,然后呢?没了,就这么结束了!

这到了七月,就一个人,一个义和团的娃娃,拿这引火的物件,冲向矮骡子小鬼子的防线,当场被打死。

好吧,就这三次。您自己个觉得这是进攻吗?拉倒吧,别让人笑掉大牙,那热闹那蹲这去呗!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就要说了:“拉倒吧!这谁信啊?满清那会克虏伯大炮都装备了,来个齐射,就把这使馆区给突突了,至于打那么老半天吗?”

就这事您得问问慈禧,知道啥叫明面上的进攻,背地里的保护。您就说吧,慈禧这事办的地道不地道?风骚不风骚?政治手腕搁着一操作那叫个高明。

核心有洋鬼子自己个保护,外圈有满清大兵保护,您就说吧,义和团能靠近那才叫见了鬼。

您如果要证据,您问问荣禄,他每天那蔬菜,水果,牛羊肉,面粉自己个的大头兵不吃,都那去了?

都送到了洋鬼子的嘴巴里去了,怕这帮武装到牙齿的洋鬼子饿死,这就是事实!

那么说道这里就有人要问了:“就这事洋鬼子也死了不少人,那说明这仗确实是打了,这又怎么说?”

咋说?摊开来说呗!只能说明慈禧这人摇摆不定,想要给洋鬼子一个教训,但又不想彻底的得罪洋鬼子,所以瞅着就那么的别扭。

咋说呢?这里边和洋鬼子掰手腕的一共俩人,一个是荣禄,一个是甘军的董福祥。

而这事结束以后,洋鬼子要杀人泄愤,荣禄啥事没有,洋鬼子要死要活的就要董福祥去死,这事就值得咱玩味了!

因为董福祥弄死了老毛子的团长,大家伙自己个想想这问题。后来董福祥虽然没有被满清砍了脑袋,但也被革职了,就这么病死在了家里。死后还将自己个财产四十万两交付国库,而慈禧害怕列强,居然连个像样的仪式都没有给人家,连个谥号都没有。

哎!这事和谁说理去!

这事东交民巷的事,其实慈禧也就说的明明白白了。

“……因洋人欺负得太狠了,也不免有些动气……火气一过,我也就回转头来,处处留有余地。我若是真正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打不下来的道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1900年夏天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区的主力是清军,而非人们普遍认为的义和团。

对使馆的围攻开始于6月20日下午。根据时任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的报告,“下午4时正,清军从北面和东面开火……于是开始了中国政府军对北京各使馆的有组织的进攻”。比利时公使7月25日致驻津领事密信中说“直至本月16号,华兵尽力攻击,我等竭力抵抗”。美国公使康格在密信中说:“华兵奋击共26日……中国兵约死2000余名”。这三位驻华公使的报告或书信中只谈到了清军进攻使馆而只字未提义和团。

清廷官方文件中也体现了这一点。6月30日翰林院侍讲学士朱祖谋上奏称:“今官军围攻使馆,数日不解……臣愚以为战事不可不备而使臣不可不保。”7月5日御史郑炳麟奏称:“连夜虽枪炮施而东交民巷洋兵盘踞如故,以待外援。请饬城内武卫各军,剋期迅奏肤功,犁庭扫穴,尽戮之以灭洋人之口,将来可尽诿之乱兵、乱民所为,非我所能禁御”。尽管朱祖谋主张保护使臣,郑炳麟主张扫平使馆,但是二人都视清军为攻打使馆的决定性力量。从以上的中外文书可以看出,攻打使馆的主力是清军而不是义和团。

围攻使馆的清军主要是荣禄掌握的武卫中军和董福祥的武卫后军。其中武卫中军成军时间较短,训练不足,而且武器装备不全,这就使得他们在攻打使馆区时力不从心;董福祥的武卫后军由早先的甘军整编而来,战斗力强,但当时大部都在北京城外作战阻击联军,只有部分参加了围攻使馆的作战。此外使馆区房屋众多,街巷错综,使馆卫兵利用这一特点建构了良好的防御工事,有效地阻挡了清军的进攻。但是后来使馆区弹药粮食消耗甚大,人员伤亡很多,如果没有联军攻入北京城,慈禧光绪两宫西逃,使馆区应该会被攻陷的。


老照片


世界上唯一向所有西方列强宣战的国家,就是清朝统治下的中国,慈禧太后于1900年6月21日做出“万国宣战”的决定。

慈禧太后是多年的老政治家,为什么出如此欠缺考虑的决策呢?这跟维新变法失败后,洋人支持光绪帝,反对慈禧有关。

本来慈禧也不会这么冲动,毕竟枪炮不如人、军队素质差,但自从看到义和团的“神功护体”“刀枪不入”之后,她开始有了大胆的想法,“有如此神勇义士,定能灭洋人,保我大清江山。”

1900年前后,民间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把矛头对准帝国主义,迅速在中国北方壮大声势,用暴力手段打击外国教会侵略势力。

西方来的传教士一旦被义和团抓到,往往就会被凌辱、酷刑甚至处死,他们寄回家的信件让欧洲人倍感惊慌,中国人被他们想象成为残暴嗜血的民族。

哪怕义和团运动结束之后,西方国家依然丑化中国人,甚至产生“傅满洲”这样的文学形象人物,这个虚拟人物连续100年被称为“最邪恶的中国人”。

回到慈禧太后的“万国宣战”现场,一面是英、法、美、俄、德、日、意、奥、荷、比、西十一国接到宣战,另一方面清军、义和团开始攻打东交民巷使馆区。

当年的东交民巷使馆区被吓坏啦,各国使馆人员约500人、守军约500人、避难基督徒约400人,武器只有枪支没有大炮。

而进攻方具有碾压性优势,清军的主力是枪炮齐全的甘军,义和团有超过10万人包围使馆区。然而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这么多人硬是打不进去……

清军拥有最先进的德国克虏伯大炮,按道理几发炮弹就能把使馆区砸出大窟窿,可是炮兵就是怎么也打不中目标。清军里的洋枪也没发挥作用,只听到阵阵枪响,就是不见洋兵倒下。

每天的亮点就是义和团冲锋,他们穿着红衣红裤,焚香礼拜后,一人一道符,高喊口号冲进巷子……洋兵发现后,一通射击,义和团留下一批尸体后撤。

更蹊跷的是,在战斗的间歇,慈禧太后还派人送西瓜、蔬菜、面粉、鸡蛋、肉类进东交民巷,生怕里面的人饿死。

杀洋人最积极的义和团感觉很沮丧,把更大的精力用在杀北京城内的“二毛子”。他们还认为老百姓的“不洁”让神功失效,北京的义和团下令破解“令人家烟囱上盖以红纸,又令将粪桶倒置,插纸花于上。”

结果没有丝毫改变,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清兵怎么也打不到要害,义和团冲锋总是被击退……65天过后,义和团伤亡惨重,仅取得打死43个洋兵,伤152人的战绩。

为什么10多万义和团打不下500洋兵防守的东交民巷?答案就在慈禧那里,她后来说:“……因洋人欺负得太狠了,也不免有些动气……火气一过,我也就回转头来,处处留有余地。我若是真正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打不下来的道理?”


子屠龙


上学时老师给我们讲过一句话叫:有组织对无组织恒胜。东交民巷里的洋兵训练有素,武器先进,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明白挡不住义和团,所有人都要死。东交民巷外的义和团内部派系林立,各怀鬼胎,根本就是一场闹剧。

整个运动期间,义和团只杀了不到20个洋人,但却以“灭洋教”为由,杀了2万多中国人。在义和团的发源地山东,没有一个洋人被害,这一方面是袁世凯的刻意保护,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义和团发展壮大后,很快就背离了他们灭洋的初衷。

义和团的主要斗争对象是教民,后来发展成所有乡绅富户。因为他们有钱,只要把他们按上“二毛子”的罪名,就可以合法地占有他们的财富。义和团的大师兄们也需要靠着“发洋财”,迷惑穷苦百姓、扩大队伍。

义和团大师兄们表演神功护体,刀枪不入都是些江湖卖艺人的小把戏。袁世凯和清军名将聂士成都曾借让表演神功护体的机会,枪杀过多名义和团大师兄。

八国联军在天津登陆后,老佛爷让义和团和聂士成的武卫军前去阻截。义和团就打了一次冲锋就怂了,以后专心在天津洋行抢劫,再也不敢“灭洋”了。

东郊民巷里的洋人有枪有炮,义和团围攻两个多月,才死了150多拳民。这说明义和团根本不敢打洋人,他们自己最清楚有没有神功护体。

老佛爷当时对洋人的态度也模棱两可,许多大臣和将领又极其厌恶义和团,认为他们将国家搞得乌烟瘴气,只有满族权贵企图借义和团浑水摸鱼。所以不管是洋人、义和团,还是清军,大家都在演戏,都没把作战放在心上。


史料不辑


在大师兄、二师兄们的带领下,拳民们打砸抢还是可以的,要顶着枪炮往前冲,他们可都是小机灵鬼呢!

北京虽然涌入了数十万的义和团,但是这些“天兵天将”确实没有一个明确的领导人,大家都是分坛活动,这样用一个词汇来形容就是“乌合之众”。因此铺天盖地的拳民到头来只做到了围而不打,如果他们真的有诸多法术,那为什么不穿个墙、遁个地呢?实在不会这种高难度的法术,让刀枪不入的天兵去冲也可以嘛。

义和团说的义气冲天也牛气冲天,可是他们的“灭洋”也是有选择的,他们可以刨刨铁路,推到电线杆,击杀落单的洋人,杀一些没有反抗能力的洋妇。正儿八经让他们去对付一些洋兵,那真是难为他们了。

另一方面,清政府在利用义和团的时候很矛盾,他们既想收拾洋人,又怕洋人知道他们意图反洋。整个义和团运动中,清政府的思路极不清晰,政令也是朝令夕改,他们既要打击洋人,又要给洋人献媚,这极大地限制了反洋的进程。在围攻使馆的过程中,前线主要由清军包围,清军的统率实际上也知道开罪洋人没有什么好果子吃,因此这些油条们围而不打,实际上起了保护洋人的作用,甚至在困难的时候给洋人送粮送水。

因此,所谓围攻使馆、教堂等行为就显得很喜感了。

欢迎关注、点赞、唠嗑,我是孝陵卫小校(二分明月故臣心),动手动脚找东西,正儿八经答问题,期待与诸君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