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义和团都会武术,为什么八万人白刃战打不过鬼子几百把刺刀?

唐志宪


有句老话叫做:武功再高,也怕菜刀!

人家老外也不是傻子,几万里路跑到中国来不是为了发扬国际共产主义精神,是来抢劫的,不是猛龙不过江,没有几下子敢来吗?

人家是带来枪来的。

要知道,但是许多中国人对枪是什么玩意是没有概念的。更早一点,鸦片战争那会清廷官员看到洋人阅兵踢正步,以为洋人生理结构有问题,腿弯不过来,所以在内部讨论会上现场演示如何一招制敌这些残疾洋鬼子,按照这个逻辑,以一当十不在话下。

而义和团的大师兄们,就和现在传销集团的小头目差不多,胡吹八吹,个个喊着什么“无生老母”,刀枪不入,慈禧太后还专门让义和团进宫表演胸口挡子弹。

义和团冲锋,都是让那些刚入会的菜鸟站在前边挡枪子,有资历的大师兄站在后边,一旦前边冲不过去,后边的大师兄就丢你老母,赶紧撒丫子。还有一些大师兄,在衣服里边夹着钢板,当时子弹杀伤力有限,只要不是头部或者腿部中弹,基本都能全身而退。

打完再统计,果然是功力越高的大师兄,伤亡率越低,久而久之大家就相信了,不是洋人火枪厉害,而是功力不足,要不然人家大师兄咋没事。

这样一群人,既没有纪律,也没有战术,就靠精神胜利法冲锋,一旦被人家火枪震慑住,立马兵败如山倒,所以被洋人打的丢盔弃甲就不奇怪了。

当时北京西什库教堂只有几十个洋兵,又没有连发武器,几万义和团将它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攻了几个月,就是攻不进去。但凡有点血性,就是用尸体堆也冲的过去。

义和团到底打死多少洋鬼子兵,有记录的只有1900年5月18日廊坊车站义和团与联军作战中击毙4名意大利兵,其他未见任何记载。不过洋鬼子倒是杀了不少:据统计有240多名洋人被杀,其中包括80多个儿童。

与之相对比,义和团杀中国人倒是毫不手软,有统计认为义和团运动期间有数十万中国人被杀,据陈独秀所著《克林德碑》记载:有的家里发现火柴就全家八口被灭门,连没有满月的婴儿都被砍死。1900年7月,义和团进攻聚集在宋家河教堂的教民。先是用炸药包炸毁围墙攻入,然后对困在教堂中的1000名男女老少施以焚烧,最后只有50人从窗口逃出。



日慕乡关




义和团是个什么玩意儿?一群装神弄鬼的乌合之众。

不是老外可以以一当百,而是老外是训练有素、服从指挥的制式化部队。军事作战不同于街头打架,人多就能取胜。如果是那样子的话,国家何必再养军队?军事家何须再写兵法?

不用说洋人的洋枪洋炮对他们的大刀长矛具有压倒性、非对称优势,即便是拼刺刀,洋人具有整齐划一、统一行动的纪律性和战术素养,而义和团都是些吹牛的神棍,以大欺小,以多压少的混战还可以,何曾真正见过成建制的战斗?刺刀见红、刀头舔血?



而且在那些神棍的忽悠下,那些冲在前面的炮灰原本以为练了功,洒过神水,已经刀枪不入,谁知短兵相接,立即刺刀见红,一扎一个透心凉,人类有一个从绝对自信到完全自卑的心理崩溃过程,一旦心理崩溃,哪里还有什么战斗意志,完全成了待宰的羔羊。


这就如同家犬见了老虎,即便家犬数量再多,一见了猛虎都噤若寒蝉、动弹不得,还怎么反击?

所以,兵家有云:“狭路相逢勇者胜”。晚清时期,整个国家的民族魂都已经被阉割,集体丧失了血性,面对国内百姓,这些恶人深深了解那是更加病态、温驯的羔羊,敢于飞扬跋扈、为所欲为,但是一旦面对洋人,那就是小妖见了魔鬼,不用打,已经手脚发软,主动引颈受戮。


国家军队都噤若寒蝉,却妄想
利用国内神棍战胜世界排名前15名的所有强国,放眼人类历史,只有慈禧太后有此脑洞,世界再无别家。


谢金澎


义和团这种泥腿子出身的部队,说白刃战都是笑话。

虽然官宣说,义和团是积极正面的农民起义,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如果缺乏必要牛人的领导,农民起义就是搞笑的。

而我们大义和团,带头的是谁?不知道吧?所以这个组织打了半年,连个使馆都打不下来。

举个例子说吧:

现在有一辆装满橘子的车行使在高速公路上,翻车了。

义和团可以做的,就是群众自发组织,冲上去哄抢,然后司机在一边抹眼泪,这时候,义和团猛于虎。

但是,忽然出来一个不要命的司机,你们抢我橘子,我弄死你,拿刀就砍,而且瞬间砍伤好几个人。这时候这帮农民瞬间就怂了:

你们还真敢砍人啊!

于是一哄而散。

所以从今天我们看到的史料,义和团杀掉最多的,是中国人;然后是洋人教会中人。

总之,越是没有反抗能力的人,他们欺负的越厉害。

这时候不要说受过专门训练的鬼子了,就是黑道扛把子,来个洛天彩虹,义和团该怂也得怂。

会武术和敢打杀,真的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面对职业军人,义和团脆的和纸一样。


酒骑风


首先,义和团尽管骨干是民间的武术团体大刀会和梅花拳,但是后来扩大之后,大部分拳民也都是普通的农民而已,甚至还有小孩。就连力主招揽义和团的大臣刚毅也承认:

义和团其幼稚者,年不过十岁上下。奴才在马上讯其练拳意欲何为?供称原为保护身家。讯其聚众欲作何事?供称近被教民欺压,是以集团报复。但一言及洋人,则怒目切齿,愿得肝心。

十岁上下小孩练拳,能有多大劲道?但是这也是义和团的一分子,但是在真正战斗的时候,其能力显然是可疑的。

更重要的是,义和团的组织能力和纪律性极差,这是军队的大忌。在义和团围攻西什库教堂——也就是现在北京王府井的北堂的时候就体现的淋漓尽致。西什库教堂只有四十杆枪,周围几万义和团围攻两个月,居然没有攻破。甚至于义和团为了攻打教堂,都把攻城的手段——挖地道,埋地雷都用上了,结果炸死了里面很多避难的教民,但是义和团依然不敢从地道冲出。对外宣称是因为教堂里面有人皮,阴门阵,导致自己法术失效。

久攻不下,义和团还去五台山请来一个自称关公附体的和尚,一手拿着春秋,一手拿着青龙刀,骑着赤兔马去冲阵,结果枪声一响,直接落马摔死了。

这场围攻的闹剧就这么持续了两个多月,后来八国联军进了北京,义和团就土崩瓦解,一哄而散了。对军队来说,重要的不是人数,而是组织性。义和团组织落后,靠降神附体激励血勇,所以一旦受挫,往往兵败如山倒,自然在和已经近代化的西方军队的对峙中,不断的处在下风。


经史通义


首先,最简单的一点,打白刃战要有靠近对手的机会,机枪大炮等热武器的打击下,连近身的机会都没有。武器的差距太大,很多的抗争是悲壮的,不是靠人数来弥补的。

然后再来仔细讨论这个话题,来说说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战绩,也不全是败仗,另外他们基本没有打到白刃战的程度。

义和团的成分极为复杂,既有贫苦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小商贩和运输工人等下层人民,也有部分官军、富绅甚至王公贵族,后期也混杂进了不少流氓无赖,“上自王公卿相,下至娼优隶卒,几乎无人不团”使得义和团的组织极为松散,不利于集中力量打击敌人。

在八国联军自天津向北京进发时,但由于沿途铁路许多已被义和团拆毁,再加之义和团与甘军的不断进攻,西摩尔在杨村陷入困境,被迫后撤,又在归途中遭到义和团与聂士成部的攻击,最终败回天津租界。

从这里来看,不对称的战术,袭扰战术对于八国联军是效果的,义和团对付八国联军也不是不堪一击。

在随后日军进攻纪家庄,击败义和团,然后与其它联军夹攻聂士成,聂士成部因寡不敌众而失败。聂士成于八里台殉国。这算是义和团与日本鬼子的正面一战,义和团脆败。

实际上这场战役中,清朝从青县、静海、沧州、南庆、庆云等地,开来义和团2万余人由曹福田、张德成统一组编,加上原有义和团,共5万人。取得的唯一战绩是乘聂军的猛烈攻势,突然插入日军阵地,俘日军11人,缴获大炮3门,战绩可谓寥寥。指望义和团打大规模正规战,只能是战场上的靶子,武器与战法的落后,已不是一腔热血可以弥补的差距。

义和团在清军帮助下还进行了紫竹林之战和老龙头之战,但是自聂士成牺牲后,清军开始镇压义和团。

个人认为,在当时阶段,义和团起的破坏作用超过了其历史意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对其评价有所改观。有观点认为义和团运动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滥觞。

整个义和团运动中,最可惜的是聂士成,智勇双全的一代名将就此殉国。

实际证明,民众的力量是强大的,但是有组织有信仰的民众是伟大的,这样才可以战胜敌人。


彪哥出游


义和团有着浓厚的宗教帮派色彩,让人看起来应该有两下子,但是在对外作战上的确是败的很惨,不外乎两点原因,仅供参考。



第一是内部人员结构复杂。有贫苦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小商贩、运输工人、地痞流氓等下层平民,可以说是个人参加都来者不拒。当然也有部分官军、富绅甚至王公贵族,人员配备可谓形形色色,作战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统筹指挥起来也很困难,注定了这支队伍整体战斗力不强,而且有很多临阵脱逃者。



第二武器装备落后。看一下洋鬼子什么素质和装备,洋人远征军都是西方正规军里选拔出来的优秀官兵,而且配备了连射枪和大口径火炮,而义和团是什么装备?冷兵器!普通的小喽啰用大刀、长矛、好一点的能用个土炮,差一点的就得用挑扁担、菜刀上战场了,所以八万义和团打不过几百洋军也很正常。


纳兰谈史


现在这年头一提义和团,后面基本上就不剩啥好话了,说义和团愚昧落后,以为自己刀枪不入,拿着冷兵器跟八国联军的大炮、机枪硬碰硬。

但细细想来,这里有个问题,那就是:在拥有海量人数优势且双方武器代差不是很悬殊的情况下,冷兵器的军队在具备充分的组织动员和战略战术指挥的基础上,是有可能战胜装备有热兵器的军队的。这样的例子在世界战争史上屡见不鲜,比如一战和二战时意大利多次入侵埃塞俄比亚,均以失败告终。


由此我们来看义和团,武器上与八国联军的代差还是比较大,但在实际作战中其实并非不可弥补,至少我个人认为不会比埃塞俄比亚土著的水平更差。比如义和团经常使用捣毁交通线和通讯线的办法来延缓敌军推进,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也使用类似办法。所以,我个人认为,义和团之所以在庚子年惨遭联军屠戮,最重要的原因是:缺少充分的组织动员和战略战术的指挥。

首先,从组织动员上看,一方面义和团本身组织结构过于松散,且尚未经历整编和训练,另一方面清政府也未对其进行组织动员,其与清军的配合也缺乏协调。

先来看义和团的组织结构。它是一个杂糅的组织体系,以各类民间宗教为基本信仰,兼具秘密结社、民间宗教组织、乡村自治民团等多重性质,以坛为基本组织单位,拳民聚在一起练拳自卫,或从事各种民间宗教活动。这样的组织结构松散,垂直性差,不利于管理,甚至很多人在未经过授权的情况下便自行使用义和团称号,导致在战争中拳民各自为战,缺乏统一指挥,不利于集中力量打击敌人。而且拳民成分复杂,不具备统一的信仰、纲领、宗旨和目标,且有许多底层无赖或投机分子混入,部队缺乏整编,凝聚力不强,极容易因战斗意志崩溃而溃散。


当然,这种自治民团组织往往无法自行完成组织动员,需要有政府或乡绅的介入,比如湘军的组建便是完全贯彻曾国藩的意志,加之整编和训练,才具备了强大的战斗力。不过,义和团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清政府本身并没有对其进行组织动员的想法,完全是想拿义和团去牵制洋人,也没有统筹协调,让义和团与清朝正规军配合作战的意图,所以义和团很难发挥出它的战斗力。

另外在战略战术上,义和团始终缺乏出色军事指挥官,完全以人海战术进行盲目而漫无目的的围攻,战法极其陈旧,即便是以冷兵器时代的战法而论,都是不合格的。所以在1900年围攻使馆和西什库教堂期间,为数不多的外交人员和传教士利用现代枪炮便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阻止义和团的围攻。而在联军进攻天津和山西的过程中,由于有了清军精锐的配合,义和团的战斗力显著提高。


无论如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是一场必然失败的战争。但如果清政府能对义和团进行有效的组织动员和整编训练,并促成其与清军的高度配合,义和团的战斗力或许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达摩说


这个就夸张了,几万人跟几百人的白刃战打不过,我是不信的。借用楚云飞的话,就是几万头猪冲过去,踩也把对面踩死了。

要说义和团打不过八国联军,这个倒是不假,毕竟军事素养摆在那里。义和团不同于以往的农民起义,他不是以政府为对象,而是把矛头对准了帝国主义侵略者和跟他们扯上关系的人。

本来只是老老实实的庄稼汉子,没有什么对敌经验,欺负一下没有武器的基督教徒还行,碰上敌国士兵是不够看的,减员达到一定程度,很容易发生溃败。

指挥系统也是一片混乱,战场上不是人越多越好,人数增加,对统帅的统筹能力要求成几何倍数增加,义和团没有形成统一的统属,最多也就是统帅一个县的教众,不能发挥全部的实力。

反观对手都是航海时代崛起的资本主义强国,几十年来征战四方,士兵训练有素。最最重要的是双方武器的差距,义和团的武器都是大刀长矛,八国联军都已经装备上大炮,重机枪了。

民间对义和团有一个误解,认为他们都是习武之人。其实不太对,义和团刚起事的时候,是由一群练过功夫的人挑头,但只是一少部分,规模扩大之后,大部分都是普通的民众,对武功一窍不通,被领头人诓骗,以为可以刀枪不入,白白做了牺牲。


桂西散人


洋鬼子与义和团在武器上面有差距,义和团用的是冷兵器,单纯的大刀长矛。而洋人用的是火器,枪上面可以安装刺刀。大家可以想象,洋人打义和团成员一枪,让后再刺上一刀,义和团打得过洋鬼子吗?很显然,打不过,要说单纯的拼刺刀,几万人打不过八国联军那就奇怪了。

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和义和团打白刃战。要说真的拼刺刀,洋鬼子肯定不是义和团的对手。义和团很多人是习武的没错,但是都很迷信,且武术在洋枪洋炮面前依旧不堪一击。那时的武术和我们现在看到的武术不一样,习武之人舞刀弄剑,但是不能飞檐走壁,刀枪不入。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日本学者佐原笃介在《拳乱纪闻》有一段描述:“拳匪信枪弹不伤之妄,遇有战事,竟冲头阵, 联军御以洋枪,死者如风驱草。乃后队存区区之数,尚不畏死,倏忽间亦中弹而倒。”这段话不用翻译大家应该也能看懂。可见,义和团的迷信思想很重,以为自己有神的庇护,刀枪不入,与持有火器的洋鬼子打仗,简直就是当充当炮灰的。

通过《拳乱纪闻》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八国联军用的是枪,而非冷兵器。他们用洋枪远距离射杀,就是给他们当活靶子打。所以,武功再高强,在洋枪洋炮面前也是不堪一击的。说义和团八万人与鬼子白刃战,还打不过鬼子几百把刺刀,不知道哪里的说法。八国联军侵华,如果用冷兵器,来中国简直就是来送死的。如果,对方不使用洋枪洋炮,慈禧也不会带着光绪帝逃跑。

我觉得洋鬼子与义和团拼刺刀,肯定是枪里面有火药,在作战时对准义和团成员打一枪,让对方失去战斗力,然后再用刺刀刺杀。不然,八万人怎么可能打不过几百把刺刀。除了这种情况,几百把刺刀就想干倒义和团,真的是天方夜谭。


谋士说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先来聊聊什么是义和团。义和团是清末时期为了对抗西方侵略而由爱国群众聚集而起的团体。简单来说,就是人民群众自发形成的团体。清末后期由于朝廷腐败,很多的农民起义了。一开始是打着“反清复明”的口号,在后来才改成“扶清灭洋”的。

▲义和团拳民旧照

会武术并且拥有白刃的八义和团打不过几百把刺刀的鬼子,这个事件说的应该是八国联军侵华的事情。为什么会有说法说义和团都会武术,八万人却打不过鬼子的几百把刺刀。原因有三个:

一、 义和团的人的武术并非精通

他们的人群很杂乱,在团中熟悉武艺的也就诸如朱红灯、赵三多等人,即义和团领导阶层。其它的成员实力不足,而且当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在加入义和团的人当中资历最长的不过一年。一年的时间里是很难训练出优秀的士兵,更何况是要与装备精练的近现代部队交手。因此,当时的拳民,距离达到真正作战的实力还很远。换而言之,可以理解为“临时抱佛脚”。既然如此,那又怎能打过经长期训练的正规军?

▲义和团旧照

二、军队纪律

义和团本身就只是起义,就不用谈什么管理了。义和团大师兄也只是精通武艺的武术家,并非具有十分丰富管理训练经验的军官领导。义和团成员组成很复杂,有如贫苦农民、城市贫民、小商贩、运输工人以及送货的等下层人民。也有部分当过士兵的军人、有钱的富人甚至清廷也有意招抚。不过到了后期也混杂进了不少流氓无赖,导致私刑滥用、教案四起。

义和团的战斗方式很简单,看到敌人都是一拥而上的,不讲究战术和士兵的分配,对抗敌人就一脑子地往前冲,虽然说勇敢,但是有勇无谋。这样松散的团队怎么对抗得了军纪严明、指挥有方的正规军。

▲参与八国联军的日本海军陆战队队员

三、何为刺刀

首先要搞清楚是刺刀还是带刺刀的枪种;义和团和鬼子对战用的应该是带刺刀的枪。在早期的刺刀是梭刀式样的,此时的火枪只能装填已发火药子弹。所以,每次发射之后需要装完子弹后才能发射下一发。为了能够对抗敌人,各国军队决定在枪的前方加上刺刀以来刺敌。到19世纪,刺刀就进化了,装上步枪可以当刺刀用,不装也可以单独用。使用十分方便简单而且轻巧,后来成为各国步兵的标配。那个时候的义和团对抗有纪律、有先进武器、有格斗训练的鬼子,怎么打得赢?比之鬼子轻便的刺刀,义和团的大刀略显笨重。作战时,拳民刚刚把刀举起还没砍下,就日军甚至不用刺刀,直接开枪就能解决战斗了。如此一来,甚至根本不存在拼刺刀的情况,战斗就结束了。

▲当时日军所用的30式步枪的刺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