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义和团扬言要杀的“一龙二虎三百羊”分别指的是谁?你怎么看?

观易通


义和团本来打的是“扶清灭洋”的旗号,但进入京城之后,这帮愚民就把“灭洋”的口号升级具象成了“杀一龙二虎三百羊”。(另一种说法是“杀一龙二虎十三羊”。)


先来说说这“一龙”指的是谁?

光绪。

在京城,敢公然喊出要杀当朝皇帝,这也算是历朝历代难得一见的罕事了,即便义和团再疯狂,没有势力集团在背后力挺怂恿,他们也不敢行这大逆不道事。

所以说,这个口号的背后一定隐藏着巨大的阴谋。

而阴谋的主导者便是想全面夺权的端郡王。

爱新觉罗·载漪,清廷宗室,道光帝旻宁之孙,惇亲王奕誴之子,后过继瑞敏郡王奕志(嘉庆帝四子瑞亲王绵忻子)为嗣,三十八岁袭封端郡王。

原本,端郡王是没有多大希望染指朝廷中枢权柄的,但随着光绪戊戌变法失败,遭到慈禧软禁后,他的机会突然出现了。

慈禧为了维系自己的绝对权威,将光绪软禁后,她曾想废掉光绪,而独裁老妇人选中的新君人选便是端郡王十五岁的儿子溥儁。

然而,慈禧欲废光绪的图谋很快遭到了各国洋人以及东南封疆大吏的强烈反对,加之慈禧对端郡王也有猜忌防范之心,于是废立之事便就此搁浅了。

端郡王因野心没能得逞,遂将仇恨的矛头对准了各国洋人。

野心的反面即是阴谋。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野心不死的端郡王为了上位,在京城制造散布了各种谣言,先说光绪企图勾结洋人,要杀掉慈禧;接着又说慈禧借携光绪到天津阅兵之际,要杀掉光绪;后来又说光绪病得很重,很快就要死了;最后干脆制造了一个洋人将强行要求慈禧还政光绪的说法。

总之,端郡王是一边想搞臭、搞死光绪,一边想忽悠慈禧向洋人开战,进而借乱局,抢班夺权。

义和团兴起后,端郡王“敏锐”地从中捕捉到了机会,于是开始怂恿慈禧改“剿”为“抚”,并顺势将义和团放进了京城。

义和团进了京城后,端郡王为这帮愚民量身定制了一个口号:“杀一龙二虎三百羊”。

杀一龙的目的很明显,只要干掉光绪,慈禧不得不再立新君,而这个新君八九不离十会是他那个已被立成大阿哥的儿子,如此,他的野心就算得逞了。

乱局中,端郡王这家伙很嚣张,他不光怂恿义和团这么干,在杀一龙这个关键环节,他更曾亲自带领几十人冲进紫禁城,要不是慈禧及时发现将他制止住,光绪可能真就让他干掉了。

再说这“二虎”,指的分别是汉党的核心李鸿章和朝中的第一亲王奕劻。

李鸿章虽然严格意义上算是后党慈禧的人,但对洋人这一节,他确是坚定的“和洋派”,对端郡王怂恿煽动出的这场闹剧,他当然持的是反对的立场,加之,李鸿章在朝中的影响力,端郡王知道有李鸿章在,他的阴谋即便在京城能得逞,在京城之外尤其是东南也不可能得到支持。

所以,他很想干掉李鸿章。

但当时的李鸿章远离京城,位高权重,端郡王的这种叫嚣根本动不了他。

奕劻跟端郡王虽都是宗室,但却是各尿各的壶。在权利分配上,他们是对手,在洋人这一节更是天然对立,奕劻的权利基础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洋人的支持,而端郡王想获得终极权利,则必须打倒洋人。

虽说端郡王想杀掉奕劻也属于奢想,但因为这口号来势太汹汹,奕劻被吓得一度也是不敢跟他作对,只能选择沉默是金。

真正悲剧无辜的是所谓的三百羊,也就是泛指的朝廷中的所有亲洋派。

在慈禧被忽悠的脑袋着了火后,徐用仪、立山、联元等明智之臣悉数被杀,终让这句疯狂的口号染上了可悲的血色。

至于说为什么没有慈禧,这就简单了,权柄屠刀终究还掌握在这老妇人手中,端郡王有野心,却不敢造次。

最后说说端郡王的下场,1902年,清廷下令将他和他那没做成皇帝的儿子溥儁流放新疆。

1917年,借张勋复辟之机,重获自由,苟延残喘到1922年。

义和团喊这句口号的代价也很惨重,无数人头落地。


黑句本


此事寻根问底还得从康大炮与梁公他们搞“公车上书”撺掇光绪帝变法开始。只是最后变法所压宝的对象所托非人才致使功败垂成。变法的结果是康大炮早早卷铺盖走人,梁公逃亡日本,连光绪帝也被慈禧囚禁了。


为啥?

因为袁世凯举报说光绪帝想谋害自己呗!其实甭看慈禧老婆子后来专横跋扈,单最开始的时候到底对他这个干儿子还是寄予厚望的。不仅让权,就连最开始的时候对于变法之事她还是颇为赞成的。

变法最开始的画风是一派欣欣向荣,母子各得其所。然而康大炮愣是把慈禧的退步当软柿子捏,上纲上线地去挑拨光绪不要事事问政于慈禧,必要时候甚至可以政变取而代之。最主要的是,光绪还就听了他康大炮的鬼话。然而政变的结果却压宝在了袁世凯身上。


袁世凯何许人也?彼时李鸿章是慈禧忠实门徒,袁世凯却是李鸿章门徒。退一步来说光袁世凯的品德操守来看就注定所托非人。

变法的最终结果是慈禧杀了戊戌六君子以儆效尤。

然而,变法的初衷是好的。内容也是满分。本质上光绪帝也是有感于洋人的专横下决定开眼看世界并得出非变法无以图强的结论。从这一点来看,光绪帝还不算太昏聩。倘若变法成功对于中外来说都是一举两得互利共赢的局面。大清打开大门与世界交流实现图强战略,西方人通过贸易实现经济发展。因此,当得知变法失败慈禧要让光绪下野。洋毛子们第一个跳出来不答应并且处处与慈禧针锋相对,弄得慈禧满肚子气没处撒。

其实,洋毛子在中国并不受人待见。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后来甲午战争都让中原老百姓恨透了他们。然而百姓再恨,朝廷也只能是软弱地割地赔款丧权辱国,除了怒其不争,便只能把气撒到洋人身上了。

恰逢维新变法后的那段时间,满清的老百姓们并不知道变法对国家意味着什么。他们只看到了皇帝和洋人们走得近,不满于清廷谄媚状态的他们决定要有所谓以护国。1900年,东北农民起义军“义和团”爆发。



对于此次农民起义,慈禧并不打算镇压。因为他们打的口号中的一条让她老人家颇为受用:“一龙二虎三百羊”!

这龙自然指的是光绪,虎应该是当时给她背黑锅的主和谈判的李鸿章和端郡王载漪,三百羊自然指的是洋人又或者是朝廷主和的中下层官员。总之甭管是谁,和她老佛爷都没有关系。相反,义和团似乎对她老人家还颇为敬重,因为她是和洋人们不对付的。

义和团一爆发,从北到南直冲北京。一路上洋人被他们砍了不少。很快洋人们见光绪说话不管用只能腆着脸找慈禧出面。然而慈禧却认为民心可依打着以狼驱虎的算盘。

后面的故事里又出现了差点做上太上皇的端郡王载漪在慈禧与洋人们挑拨离间最终酿成八国联军的大祸。

而对于义和团应该是一件有意义但思想不成熟且认识浅薄的农民起义运动。不杀慈禧杀光绪这样糊里糊涂的农民起义,能有多大水平?结果一个个只落得身首异处跳着进北京城横着抬出来的下场,悲哀!


不书


庚子年间,义和团在华北地区迅猛发展,为了宣传自己,扩大声势,义和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口号、歌谣,遍地张贴揭帖。其中广为人知的有:

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孩童个个拿起刀,保国逞英雄。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不下雨,地发干,全是教堂遮住天。杀了洋鬼头,猛雨往下流。

昏清廷,太无能,见了洋人就哼哼。

洋人进中国,二毛直起腰。狗仗人势,横行霸道。

这些口号揭帖充分展现了义和团的特色,也突显了拳民的斗争对象——洋人、二毛和清廷。针对昏庸的清廷,义和团还提出了一个具体的斗争名单:一龙二虎十三羊,一说为一龙二虎三百羊。

所谓的“一龙”指的是大清皇帝光绪。光绪是维新变法的支持者,主张引入西方文明,戊戌政变后,维新派失势,光绪也遭到民间百姓的质疑。尤其是当时的老百姓都认为光绪皇帝信奉了基督教,要把大清江山送给洋人,所以才要杀他。

“二虎”是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一种是李鸿章和军机大臣荣禄。李鸿章自签订《马关条约》后,就被天下视为丧权辱国之罪魁;而奕劻、荣禄都是主张剿灭义和团的官员,所以义和团想要杀他们。“十三羊”或“三百羊”则是一个泛称,指的是清朝那些对外求和、剿杀拳民的各级官僚。


老照片


一龙二虎三百羊,也有称作一龙二虎十三羊。一龙指的自是光绪皇帝,二虎指的是主办洋务的李鸿章和奕劻,至于三百羊,涉及人物太多,无法一一列举,但前五羊,应该是那五位力主剿灭义和团而被杀的大臣:前驻德俄公使、吏部左侍郎许景澄,太常寺卿袁昶,兵部尚书徐用仪,内阁学士联元,户部尚书立山。

这个口号究竟是义和团提出来的还是背后有人指使,无法考证,但以义和团的文化素养和信息渠道,能把朝廷上下大臣们的职责搞的如此清楚,本身就是一件怪事,再者说来,义和团的旗号是“扶清灭洋”,连皇帝都要杀,还扶的哪门子大清朝。

想杀光绪皇帝的,其实还是满清皇族那帮人。

在慈禧太后对列强宣战后的第四天,载漪、载勋、载濂、载滢四兄弟就率领义和团大师兄们共计六十多人闯入赢台,要把光绪皇帝干掉。

这其中,挑头的端王载漪(这哥们是太极拳的铁粉,太极宗师杨露蝉就曾在他家打工,还收他的三个儿子为徒)是道光帝的孙子,论辈分还是光绪的堂兄弟,他之所以这么着急干掉光绪,实则有说不出的私心,1899年,慈禧有意废掉光绪皇帝,她一边册立载漪的十五岁儿子溥儁为大阿哥(名为大阿哥,实则是储君),一边对外放出光绪生病的消息,试探舆情,但这一计划遭到了李鸿章为首的汉臣及列强的集体反对,最终胎死腹中。没有做成太上皇的载漪恼羞成怒,想借机干掉光绪。

载勋是康熙皇帝六代孙子,世袭庄亲王,也就是"八大铁帽子王"之一,时任步军统领九门提督,是个彻头彻尾的保守派,义和团做大的罪魁祸首,他与载漪关系密切,想着浑水摸鱼,捞取权力。

载濂与载漪是亲兄弟,虽然是个郡王,但他还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大臣兼禁卫军虎神营总兵,可谓大权在握,他们兄弟俩还有个弟弟载澜,出任禁卫军右翼总兵,京城防务都掌握在他们家哥仨和载勋手里。

载滢的身份也不低,他以过继的身份承袭了钟端郡王奕詥一支的香火,光绪十年加封郡王。

杀光绪的事,最终被慈禧按了下来,但就这样,光绪也是生不如死,不仅在御前会议上遭到载漪载勋的羞辱,就连刚刚十四岁的溥儁,也骂他是个“二毛子”。

而李鸿章的遭遇就好多了,戊戌变法后外放广州,躲过了一场灾难,据说李鸿章听说慈禧要他去广东,高兴的不得了,官场老油条,一切看的敞亮。

而奕劻虽是皇室宗亲,但因为对待洋人太软,遭到了同族的唾弃,不过他位高权重,义和团虽然嚷嚷,没人真的敢去动他。

真正倒霉的就是这些羊,慈禧太后一怒之下,旬日杀五大臣,这五位的血还没有擦干净,北京就被洋人攻陷了。

其实杀他们的时候,大清国败局已定,但慈禧太后不愿意被这几位主和的大臣看笑话(就和袁绍杀田丰一个道理),在离京之前将他们全部斩杀,其阴毒可见一斑,后世不少人为慈禧张目,认为她如何如何,但若细细追究起来,这个女人的坏,远超想象。

辛丑事变后,载勋与载漪被定为祸首,一个自尽,一个流放新疆,载濂、载滢被免职。五大臣也被平反,一切又回到从前的样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