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到底有沒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為何諸葛亮不能效仿?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個典故幾乎人盡皆知,但是目前的漢朝史料並沒有記載這件事,這件事的最早出自元朝的戲文《氣英布》。歷史上的韓信到底有沒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如果有,那麼韓信到底是如何完成這一軍事策略的?而且為什麼韓信可以做到諸葛亮卻做不到?諸葛亮和韓信兩個人面臨的局面大致相當,為什麼諸葛亮不能效仿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劉邦的困境

劉邦“還定三秦”之前局勢並不樂觀,甚至可以說有點悲觀,因為在之前發生了著名的“鴻門宴”事件。當時雙方實力懸殊,項羽剛剛取得了“鉅鹿之戰”的勝利,軍隊人數高達40萬餘眾,此時的劉邦僅僅10萬人。張良對局勢判斷十分悲觀,樊噲更是認為:“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幸運的是在張良的運作下劉邦保全了性命,並且成為了漢王。只不過項羽一直對劉邦心存偏見,在這種情況下范增一直在旁邊添油加醋,直言:“奪項王(項羽)天下者,必沛公(劉邦)也!”這一句話項羽是聽進去了,於是把劉邦的軍隊編制限制在三萬人,並且給劉邦留下三個大敵。

韓信到底有沒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為何諸葛亮不能效仿?


劉邦的封地是蜀地,雖然有著“天府之國”,但是崇山峻嶺就如同一個牢籠,死死得把劉邦限制在巴蜀地區。而且項羽把關中一分為三,讓章邯、司馬欣、董翳分別佔領一份。三人呈“品”字結構,而且都還是秦國降將,相互支援也比較方便。劉邦向北開進第一個面對的就是章邯,要知道章邯是秦末著名將領,軍事能力、聲望、地盤都不差,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可能會有人說劉邦地盤大可以耗死章邯,但是“唇亡齒寒”的道理出自春秋戰國時期,司馬欣和董翳兩個人怎麼可能坐視劉邦吞併章邯?

這局勢對劉邦十分不利,進不得退不安。為了儘快走出困境,劉邦採用了張良的“示弱之計”,一把火燒燬了交通要道(棧道,又名褒斜道)。這一點有爭議,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劉邦燒燬的是子午道,但是《漢書·張良傳》記載:“良送至褒中,遣良歸韓。 良因說漢王燒絕棧道,示天下無還心”張良是在褒中提出的建議,而周圍的棧道只有褒斜道,難不成劉邦捨近求遠跑大老遠去燒子午道?而且燒燬棧道的目的就是讓項羽認為劉邦沒有歸還之心,在當時褒斜道才是主要道路,你不去燒主要道路怎麼會讓項羽輕信你無歸還之心?《史記》、《讀史方輿紀要》都記載有人請求漢帝通褒斜道,這很明顯褒斜道遭到重大破壞,前後對應的上,而且主流觀點也都認為燒燬的是褒斜道(也有可能是兩條道全部燒燬,但是認為燒燬子午道的人還是比較少,可以確定的是褒斜道確實是被燒了)。

韓信到底有沒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為何諸葛亮不能效仿?


之後劉邦一邊持續“示弱”,另一邊大力促產農業。此時利益分配不均的弊端就出現了,齊地的田榮率先掀起了反項大旗。齊地、蜀地、關中這三個地方是非常富庶的,蜀地的劉邦無心北歸、關中已經一分為三,這兩個的威脅都不大。齊地實力比較強而且靠近彭城,思索一番之後項羽果斷選擇東征。這就給了劉邦北歸的機會,之後劉邦採納韓信的建議開始“還定三秦”。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還定三秦”其實並不順利,為了防止看官看不懂,我特意做了一個圖。在當時大致情況如下:

韓信到底有沒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為何諸葛亮不能效仿?


1:樊噲前往褒斜道,主持修繕棧道的工作。此舉是聲東擊西之策,讓章邯儘可能把防守方向放在眉縣(褒斜道出口)。目前有一批人否認明修棧道這件事,因為史書並沒有提及到明修棧道的工作。史書只記載劉邦採納韓信的建議,從故道(陳倉道)還。這解釋也合情合理,韓信不想讓章邯洞悉漢軍的軍事行動,所以偷偷摸摸的從陳倉道出發。但這說服力並不是很強,因為章邯是秦國將領,他對關中還是比較熟悉的,他怎麼可能不知道陳倉道能行軍。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方法並不是什麼所謂的出其不意,而且迫使敵人分兵。你現在大軍在陳倉道,我從褒斜道進軍你能怎麼辦?

現在的情況就是我已經在這修路了,你猜我會不會打你?只要智商沒問題,那麼他肯定會在褒斜道做防範。部署防範是需要兵員的,關中已經一分為三了,強迫徵兵也很難達到預期效果,所以只能把其他地方守軍抽調一些。明修棧道的目的其實有兩個,其一轉移章邯部分視線,其二迫使章邯分兵。《褒城縣誌》:“馬道北有樊河橋,相傳漢樊噲所建也”。《讀史方輿紀要》“馬道驛舊有橋曰‘樊橋’,信傳樊噲所創雲”而且在樊河附近發現了一個石碑,上面刻有:“志傳西漢樊舞陽侯所建,故以‘樊橋’命名”樊噲只有在還定三秦的時候在這裡待過,因此“明修棧道”存在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韓信到底有沒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為何諸葛亮不能效仿?


2:《史記·樊酈滕灌列傳》:還定三秦,(樊噲)別擊西丞白水北(武都),雍輕車騎於雍南,破之。從攻雍、斄城,先登擊章平軍。

結合上文看,樊噲本身在修棧道迷惑章邯視線,之後突然出兵武都。武都號稱“巴蜀咽喉,秦隴鎖鑰”,是甘肅、四川、陝西三省的交通要道,樊噲此次奇襲武都對章邯十分不利。首先章邯無法圍魏救趙,不能通過攻擊巴蜀來緩解陳倉的危機,而且從側面解決了劉邦的後顧之憂;其次樊噲進可攻打隴右和陝西,呈壓頂之勢,關中左側危機十分嚴重。在這種情況下章邯不可能放棄陳倉以西的土地,只能再分兵。明修棧道、奇襲武都,這兩項軍事行動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章邯分兵,正面攻打陳倉的壓力大大減小。

3:《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雍軍塞陳,謁上,上計欲還,衍言從他道,道通。”

《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雍軍塞渭上,上計欲還,衍言從它道,道通。”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還走;止戰好畤,又覆敗,走廢丘。漢王遂定雍地。東至咸陽,引兵圍雍王廢丘,而遣諸將略定隴西、北地、上郡。

大概意思就是劉邦用了韓信的計策兵出陳倉道,但是久攻不下,劉邦都想著班師了。但是這個時候趙衍建議走其他道路,避其鋒芒,從側面攻打章邯。後來劉邦照做,陳倉被攻克。之後章邯敗退,劉邦乘勝追擊,樊噲和曹參也率領部隊趕到,並且攻打好畤、扶風縣。看似順利,但實則不然,劉邦還是在章邯這裡吃了大虧。攻打好畤的時候襄平侯死了,這位襄平侯在是將軍,而且功比平定侯。當時漢軍沒幾個將軍,樊噲是因為在還定三秦戰爭中作戰勇猛才成為將軍的,這位襄平侯的資歷比樊噲還要老。襄平侯這種高級將領都死了,可見當時並不是所謂的摧枯拉朽,章邯這塊硬骨頭還是磕掉了劉邦一顆牙。之後章邯沒有什麼反撲之力了,劉邦也逐漸滅了三王,平定了關中。

韓信到底有沒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為何諸葛亮不能效仿?


總結

1:是出其不意還是強迫分兵?

明修棧道的主要目的是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還是強迫章邯分兵?也許兩者都有,但是小編認為最主要目的還是強迫章邯分兵。明修棧道之後章邯就已經有了戒備,章邯是秦末名將,聲東擊西的道理不應該不懂。加強褒斜道守衛的時候又怎麼可能忽視陳倉道,軍事最怕的就是孤注一擲,你憑什麼就賭對方一定從褒斜道進軍?明修棧道、突襲武都,這兩件事情過後兵出陳倉也沒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章邯還是有了防範,劉邦都想著撤軍了,因此小編個人認為明修棧道的目的就是強迫章邯分兵。

韓信到底有沒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為何諸葛亮不能效仿?

2:諸葛亮為什麼不能效仿

諸葛亮為什麼不能效仿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事實上諸葛亮效仿了此計,但是沒成功。第一次北伐時期諸葛亮派遣趙雲走褒斜道(和明修棧道一樣,迫使敵人分兵),然後自己從祁山出發,並且讓馬謖駐紮在街亭。這一軍事部署和韓信的部署差不多,一部分兵出隴右(樊噲、馬謖)、一部分疑兵(明修棧道,趙雲走褒斜道),主力攻城掠地(劉邦(陳倉)、諸葛亮(隴右))。可惜的是劉邦成功了,但是諸葛亮失敗了,這也是一個千古遺憾吧。第一次北伐之後曹魏嚴加防範,北伐成功的可能性就越來越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