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四十歲後,冠心病容易找上門?牢記:這些血管“先兆”給父母看

心血管疾病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一類疾病,據統計,我國每年有30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每11秒就有1人被心血管疾病奪去生命。在心血管疾病中,冠心病是屬於非常大的一類,哪些人容易得冠心病?日常生活中能避免嗎? 關注

四十歲後,冠心病容易找上門?牢記:這些血管“先兆”給父母看

認識冠心病:什麼是冠心病?

冠心病也就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一種西醫診斷。冠狀動脈像蜘蛛網一樣分佈在心肌表面,是供應心臟血液的一類動脈。冠狀動脈發生硬化,會導致血管腔內變窄或堵塞,從而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者壞死,引起患者胸痛、胸悶甚至心肌梗死,嚴重可導致死亡。

冠心病,在中醫上講屬於胸痺病範疇。如患者年老體弱,出現心陽虛或者心陰虛,外寒乘虛而入,瘀阻心脈,這樣就容易出現胸痺病。另外,經常吃一些辛辣、黏膩的食物,傷脾敗胃,水谷精微輸布失常,痰阻脈絡,都有可能會導致心陽不振,行血無力,而致心血瘀阻。

四十歲後,冠心病容易找上門?牢記:這些血管“先兆”給父母看

冠心病發現越早,治療效果越好?早期8個症狀要留心

和很多疾病一樣,冠心病發現的越早,治療的越及時,治療效果越好。

40歲以上、長期抽菸、有高血壓病或糖尿病、肥胖、有冠心病家族史、高血脂、長期高脂肪飲食的人群,如果出現以下8個症狀,一定要到醫院進一步檢查,冠心病的預防重於治療。

  1. 勞累或精神緊張時出現胸骨後或心前區悶痛,或緊縮樣疼痛,並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續3-5分鐘,休息後自行緩解者。
  2. 體力活動時出現胸悶、心悸、氣短,休息時自行緩解者
  3. 出現與運動有關的頭痛、牙痛、腿痛等症狀者
  4. 夜晚睡眠枕頭低時,感到胸悶憋氣,需要高枕臥位方感舒適者
  5. 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時出現心慌、胸悶、氣急或胸痛不適者
  6. 反覆出現脈搏不齊,不明原因心跳過速或過緩者
  7. 飽餐、寒冷或看驚險影片時出現胸痛、心悸者
  8. 聽到噪聲便引起心慌、胸悶者
四十歲後,冠心病容易找上門?牢記:這些血管“先兆”給父母看

動脈粥樣硬化與高血脂的關係

動脈粥樣硬化跟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精神壓力等因素有關,其中高脂血症是誘發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因素。

血脂是血液中膽固醇、甘油三酯和類脂等的總稱,臨床血脂檢查常見的檢查項目有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等幾項。血脂異常通常指血漿中膽固醇和 (或)甘油三酯升高,俗稱高脂血症。因此,控制血脂對於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四十歲後,冠心病容易找上門?牢記:這些血管“先兆”給父母看

冠心病,容易找上哪些人群?這類人群中有你嗎

  1. 高血壓:高血壓患者出現合併冠心病的幾率比非高血壓患者的幾率要大大增加。高血壓對血管壁造成損傷容易造成血脂在血管中沉積,導致血管狹窄並形成冠心病。
  2. 缺乏運動:是導致冠心病比較明確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代謝減慢意味著肥胖、血脂異常的可能性更大,同時高血壓患者缺少運動其血壓也比較難以控制。
  3. 飲食口味重:進食油和鹽過多可導致血壓、血脂高。
  4. 精神壓力大:長期精神壓力大、緊張、焦慮,容易造成高血壓的發生,同時交感神經興奮對心臟的刺激和血脂沉積都有影響。
  5. 酗酒:適量的紅酒對血管保護具有一定好處,但如果酒精長期過量刺激會對心血管造成嚴重影響。其他酒類則需避免飲用。
  6.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高,長期高血糖對全身血管都能造成損傷,特別是心臟、腎臟、大腦和視網膜的血管損傷最明顯
  7. 肥胖:肥胖者往往伴隨血脂異常
  8. 吸菸:對全身血管的損傷
四十歲後,冠心病容易找上門?牢記:這些血管“先兆”給父母看

生活中需要注意嗎?健康生活方式是治療的基礎

  • 合理膳食,保證營養:1.魚、肉類至少每週吃兩次 2.無脂或低脂奶製品至少每日半斤
  • 按時服藥: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時,有可能需要藥物治療來控制血脂水平,以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 定期進行血脂檢測:1.40歲以下血脂正常,每年2~5年檢查一次血脂 2.40歲以上,至少每年檢查一次血脂 3.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每6周檢查一次血脂
四十歲後,冠心病容易找上門?牢記:這些血管“先兆”給父母看

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