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六年,北京打造大城市減量發展樣本

六年,在一座城市的發展中,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北京,這座有著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超大城市,在過去六年時間,給城市轉型發展示範了一種實踐,提供了一種思路,成就了一種模式。

2013年,北京市細顆粒物年均濃度為89.5微克/立方米,到2019年,降至42微克/立方米;

2013年,北京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水耗均下降4%左右,2019年,北京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水耗分別下降4%和3%左右;

2014年至2019年,北京市退出一般製造業企業2759家;

2013年,北京市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500.6億元,初步核算,2019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371.3億元。

六年,北京打造大城市減量發展樣本

通過這一組數據可以直觀地看到,六年時間,北京的細顆粒物年均濃度直線下降,空氣質量直線上升,多年來困擾北京市的大氣汙染問題,得到了圓滿解決,曾經讓人們印象深刻的“會呼吸的痛”,已經成為一段歷史記憶;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水耗持續下降,表明經濟發展質量穩步提升;2759家一般製造業企業退出,顯示經濟結構逐步優化;地區生產總值從突破2萬億元大關,到突破3萬億元大關,體現了六年來北京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和旺盛活力。

六年,北京打造大城市減量發展樣本

六年,北京為什麼能取得如此顯著的變化?六年前的2月26日,在北京的發展史上,是一個具有標誌性的日子。“北京的問題,深層次上是功能太多帶來的。要堅持和強化首都核心功能,調整和弱化不適宜首都的功能,把一些功能轉移到河北、天津去。”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的高度,明確了北京的城市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部署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

六年前的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冒著霧霾在北京視察工作,明確北京城市戰略定位是,堅持和強化首都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實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努力把北京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

六年,北京打造大城市減量發展樣本

六年來,圍繞新的城市戰略定位,北京走出了一條減量發展之路,打開了發展的新境界。設立雄安新區,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有效緩解北京“大城市病”,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兩翼;嚴守人口總量上限、生態控制線、城市開發邊界“三條紅線”,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由2017年的2945平方公里到2020年減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平均每年減量約30平方公里;2014年以來,北京市以疏解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執行《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推動“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印發新一代信息技術等10個“高精尖”產業指導意見和高精尖產業發展系列政策;核心區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任務順利收官,1255條通過市級達標驗收……

北京是全國第一個推行減量發展的城市,為治理“大城市病”、實現高質量發展探索了路徑、積累了經驗、貢獻了智慧。六年,北京給大城市轉型發展打造了一個樣本。回首過去六年,北京將許多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將一個個夢想變成了現實,展望未來,北京在新的發展模式上砥礪前行,正在書寫發展的壯麗征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