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鑑真和尚與寧波

最近看到日本捐助武漢的抗疫物資包裝箱外寫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鑑真和尚與寧波

這句話就不得不提鑑真和尚,而鑑真跟寧波又有很大的聯繫。

從唐代開始,日本遣唐使到中國前後有19批次,其中有9批從寧波登陸或從寧波離岸返回日本。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鑑真和尚與寧波


阿育王寺內,有一塊唐代高僧“鑑真大和尚駐錫育王寺”的紀念碑。鑑真為揚州人,出家在揚州大明寺,緣何碑立鄞縣阿育王寺?

唐開元二十一年(733)四月,東鄰日本國興福寺的比丘榮睿、大安寺普照等僧,為了求學戒律,跟隨第十次遣唐使由寧波入唐後奉敕到東都大福寺學律。他們切身體驗到中國佛教的戒律是何等持重與嚴明,遂發願一定要請中國高僧律師去日本宣教傳律,以填補日本傳戒無人、道法不嚴的缺陷。當他們聞悉揚州大明寺鑑真大和尚為當代佛界律學名師並弘法甚盛時,便三次專程去揚州懇請鑑真東渡弘法。鑑真被日僧的真誠所感動,答應待機東渡。

從唐天寶元年至天寶七年(742年至748年)這七年中,他們一行東渡前後五次受挫,其中兩次由於海上風浪所致,三次出自人為阻礙,歷經十年的艱辛,直至第六次最後東渡成功。在六次東渡中,要算第二次對東渡的成功影響最大,同時,促使鑑真在育王寺傳戒教化,使長江以南幾個省的各大寺院,第一次派學僧集結在育王寺,有幸聆聽到大師弘法。這對後來唐朝戒律在浙東的傳播與實踐,育王寺無疑是發揮過十分重要作用。

願祖國的疫情早日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