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4 《山海经》中的怪物是人类原始的图腾崇拜?现代研究提出了反驳

《山海经》本来是我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书中的大部分内容均被认为是荒诞不羁的猜想,就连司马迁都评价这部书说“

余不敢言之也”,可是随着历史的推移,书中不少看似荒诞的妖魔鬼怪,竟被发现却有其物。

《山海经》中的怪物是人类原始的图腾崇拜?现代研究提出了反驳

《山海经》中记载了一种“白犀”:“琴鼓之山多白犀。”那么白犀是什么?《交州记》解释“其毛如豕,蹄有三甲,头如马,有三角,鼻上角长,额上角短。”也就是说它的毛像猪一样,蹄子上有三个指头,头像马儿一样,长有三个角,其中,鼻子上的角最长,脸上的角较短。

听完这个描述,我想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这种动物就是我们现在常见的犀牛。

《山海经》中的怪物是人类原始的图腾崇拜?现代研究提出了反驳

再比如《山海经》中有记载了这么一种动物,“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其为兽,如豕而人面。

这种动物在《山海经》里叫做“狌狌”,“狌”字,与“猩”同音,那么“狌狌”是不是就是现在我们常见的猩猩呢?从“伏行人走”“人面”来看,长得像人,又能像人一样走路,极大可能就是猩猩了。

《山海经》中的怪物是人类原始的图腾崇拜?现代研究提出了反驳

再比如《山海经》里记载的“耳鼠”:“丹熏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鼠而兔首麋耳,以其尾飞,名曰耳鼠。可御百毒。”这种长得像鼠却有能飞的兔耳的生物,看起来十分神奇,其实就是现在人都是听说过的飞鼠。

据传,《山海经》中所记载的内容是大禹、伯益的所见所闻。当然,这欠缺科学依据。但从另一方面也能表现出《山海经》中记载的各种生物都是有迹可循的。

《山海经》中的怪物是人类原始的图腾崇拜?现代研究提出了反驳

民国时期,文学家闻一多就在他的《伏羲考》中提出了图腾说,即《山海经》神怪其实都是图腾,它们本身的确是真实存在的,是原始人类对未知生物由全兽形、半人半兽形到全人形逐渐发展而来的一种崇拜模式。

此后,张岩的《〈山海经〉与古代社会》、陈天俊《从〈山海经〉看古代民族的崇拜、信仰及其遗俗》、胡仲实《图腾、神、神话——读〈山海经〉》等文章都沿袭闻一多的观点,均将这些怪物视为部落通过联姻、战争、政治联盟等多种原因造成的图腾拼合。

《山海经》中的怪物是人类原始的图腾崇拜?现代研究提出了反驳

但近来也有人对于这种观点提出了反对意见。图腾是连接人类与自然力量的桥梁,其大多以现实存在物的状态出现,而且这种存在物是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如山区部落的图腾多来自当地的哺乳动物、鸟、昆虫等,而沿海地区生活的人则多把其地的鱼、青蛙、蛇等视为图腾。

《山海经》中动物之所以被称为怪物,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们并不为当地人所熟悉。如果《山海经》中的怪物作为图腾被人们崇拜,就不会作为食物或药物来治愈疮、白癣、痴呆等这些疾病。这有点太失图腾崇拜的神圣感了。

另外,与图腾物相关的半人半兽形神或兽形神形象也较为单纯,通常仅有一种动物形态或是一种动物形态与人的形态相组合。如希腊牛首人身的米诺牛,古埃及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中国畲族狗头人身的盘瓠等。

《山海经》中的怪物是人类原始的图腾崇拜?现代研究提出了反驳

而《山海经》中怪物成分十分复杂,是多种动物变形组合的产物。如鲑就被记载为“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是牛、鱼、蛇、鸟等多种动物混合而成,这样的形象作为图腾神的情况并不多见。

而且,大部分图腾都以动物、植物、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命名,大多是一种动物,较少为植物或一种自然力如雨、水等,极少是人造物。可在《山海经五藏山经》里,其中怪物的拼合除了兽与兽、人与兽,还出现了笄、覆铫、勺等人造物。这与原始社会单纯的图腾崇拜背道而驰。

《山海经》中的怪可以看做是古人在现实基础上想象加工的结果,也是古人畏兽心理的一种体现,其中既有真实的也有虚构的。大家要了解《山海经》中的怪,就要去读一读这部古代巨著。

《山海经》中的怪物是人类原始的图腾崇拜?现代研究提出了反驳

作为一部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作品,不少人阅读《山海经》都会觉得十分困难,无法饱览其全部风采。因此,我为大家推荐这部《图解山海经》,以对其进行体统而全面的诠释。

《山海经》中的怪物是人类原始的图腾崇拜?现代研究提出了反驳

该书采用全彩印刷,图文结合,因而内容更容易被吸收。比起书面是全都是文字,阅读起来不会枯燥。

另外本书采用线装,不会掉页。书籍打开后可以平铺于眼前,也便于阅读者养成正确的看书习惯,保护眼睛。

《山海经》中的怪物是人类原始的图腾崇拜?现代研究提出了反驳

《山海经》作为上古三大奇书之一,深刻并鲜活地反映了上古时期的生活因素。而该《图解山海经》只需要56元,可以说是物超所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