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吉利和比亞迪,為什麼一個到處收購,一個只管搞研發?

李書福到處買買買,很快就把一個吉利集團要搞成跨國企業了。可是比亞迪卻和吉利走了完全相反的路子,專心致志的在家研究自己的東西。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這就是兩個領導人之間的個性差別,我們先看看兩者的創業歷程。

吉利和比亞迪,為什麼一個到處收購,一個只管搞研發?


李書福一開始是騎著自行車到處給人照相的,賺了一些錢以後自己就開了一家照相館。結果後來他又發現從廢舊電路板中提取一些貴金屬很賺錢,於是他就改行做了貴金屬的提取。後來從事這個行業的人多了,買賣不好做了,李書福又開始搗鼓電冰箱配件。

吉利和比亞迪,為什麼一個到處收購,一個只管搞研發?


李書福高中沒有畢業,可是頭腦卻非常的靈活,最早期的澳柯瑪電冰箱就是李書福貼牌生產的。再後來李書福跑到了大學去深造,就把這個電冰箱配件廠直接送給政府了。大學深造回來以後,李書福又發現裝飾材料在中國賣得非常火爆,於是又開始買賣裝潢材料了。沒有幾年,幹這個行業的人也越來越多,利潤又開始下降了,於是李書福就開始做摩托車了,中國第一個民營摩托車生產企業從此誕生。

吉利和比亞迪,為什麼一個到處收購,一個只管搞研發?


李書福剛剛開始做摩托車的時候,偶然在街頭看到了一輛進口的踏板摩托車。當時中國國內沒有生產踏板摩托車的能力,李書福經過一番的研究,覺得這個項目有著極高的利潤,就開始生產踏板摩托車。結果很快的,當大家都看到踏板摩托車開始掙錢的時候,利潤減少,李書福再次放棄了摩托車生產,又開始生產汽車配件了。

吉利和比亞迪,為什麼一個到處收購,一個只管搞研發?


從李書福的創業歷程可以看得出,李書福就是你一個走在行業前端的人,他總是在引領著一個行業的發展。後來他開始造,汽車發現商標實在是有些太醜陋,於是就直接在2007年面向全國徵集車標。最後,李書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車標,也讓全國人民都知道了吉利汽車。這就是一石二鳥,玩得相當的漂亮。

吉利和比亞迪,為什麼一個到處收購,一個只管搞研發?


其實李書福一直也在搞研發,但是當他真正地進入這個行業時候,他才發現汽車和摩托車相比真的不是多了兩個輪子那麼簡單。技術是需要沉澱的,經驗是需要積累的,專利是需要研發的,這都不是短短時間就可以搞定的。於是腦子活絡的李書福立刻就想到了收購的模式,從他一開始收購DSI變速箱開始,李書福的買買買模式就正式踏上了征途。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吉利已經變成了如此一個巨無霸。

吉利和比亞迪,為什麼一個到處收購,一個只管搞研發?


再來看看比亞迪的當家人王傳福。他是1987年畢業於中南工業大學冶金物理化學系的。26歲的時候就成為了北京有色金屬研究304所副主任。1995年,他就創造了比亞迪公司。2002年比亞迪開始上市。也就是說王傳福其實是科班出身,他走的就是正規路子,在這種人的心目中,他不會像李書福那樣又是搞冰箱又是搞電路板,最後又搞了摩托車和汽車的。

吉利和比亞迪,為什麼一個到處收購,一個只管搞研發?


但是王傳福的優點就是既懂管理又懂技術,還有一種不服輸的勁頭。所以在他的影響下,比亞迪汽車上面有著極多的電子功能。由於王傳福是半路出家的,造車的方面也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能夠限制他。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比亞迪使用中文按鍵,給汽車裝上遙控駕駛成了一個大玩具,這都是王傳福這個當家人的性格所帶來的。

在王傳福的心目中,他更喜歡自己研發技術,而不是像李書福那樣不斷地進行購買。而且,比亞迪是國內第一家搞混動汽車的,他的發展方向已經開始慢慢向著新能源汽車過渡。而全球市場上做混動汽車的是豐田公司一家獨大,想要收購豐田是不可能的。因此王傳福只能依靠自己的長處去研發電動汽車,讓王傳福再去花大價錢收購馬上就要落伍的燃油汽車並不合適。

王傳福和他率領的比亞迪就是通過一招鮮吃遍天下的方式,慢慢的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站穩了腳跟,也體現了自己的長處。對於比亞迪來說,收購別人沒有意義,還不如老老實實地聘請設計師給自己研發新車型更好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