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CKD1-5期臨床特點和治療-如何正確認識血肌酐升高的臨床意義?


生活中體檢常發現生化中的血肌酐升高,許多患者擔心自己得了“尿毒症”而進一步就診。通過本文,帶領大家認識一下“血肌酐升高”的臨床意義和治療原則。

眾所周知,血肌酐是肌肉在人體內代謝的產物,與肌肉量成正比,以穩定的速度產生和釋放到血液中,由血液循環帶到腎臟。血肌酐高出正常值多數意味腎臟受損,臨床上檢測血肌酐是瞭解腎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單純的血肌酐偏高還可能是某些藥物、甲狀腺功能亢進或吃保健品、中藥等導致。所以當血肌酐上升時,一定要做針對腎臟方面的檢查(比如尿常規、雙腎泌尿系統彩超等),以免誤診或者是延誤病情。

血肌酐正常值各個醫院的衡量標準不一樣,一般來說正常值標準為:53-132μmol/l(0.6-1.5mg/dl)。簡單通俗易懂,將腎功能損害程度分5期:腎功能正常:血肌酐≤132μmol/l(1.5mg/dl),腎功能不全代償期:血肌酐133-264umol/l(1.5-3mg/dl),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血肌酐264-528umol/l(3-6mg/dl),腎功能衰竭期:血肌酐528-707umol/l(6-8mg/dl),尿毒症期:血肌酐>707umol/l(8mg/dl)。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有公認的定義和分期。即出現腎臟功能(比如,存在蛋白尿、血尿或血肌酐升高等的實驗室檢查)或者腎臟結構(比如,腎臟大小)異常,且這些異常持續超過了3個月,就是CKD。根據腎小球濾過率(GFR)的水平進行分期:CKD 1期:GFR ≥90 ml/min;CKD 2期:GFR 60-89 ml/min;CKD 3期:30-59 ml/min;CKD 4期:15-29 ml/min;CKD5期:<15 ml/min。

臨床上強調對CKD患者進行一體化治療:(1)低蛋白飲食,避免勞累、熬夜等;(2)有效控制血壓;(3)積極糾正腎性貧血;(4)合理應用活性維生素D、鈣劑,糾正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5)有效糾正代謝性酸中毒,預防高鉀血癥;(6)合理應用中藥製劑;(7)選擇合適時機實施血液淨化治療、腹膜透析或腎臟移植。下面就腎功能不同階段治療給予一些注意事項建議。

血肌酐132-264umol/l(1.5-3mg/dl):相對於CKD 2期,主要是明確診斷和積極治療原發病,延緩腎臟疾病進展。此期患者可無相應的臨床表現。首先要加強自我保健,適當鍛鍊身體,增強抗病能力。其次,要注意觀察身體的某些變化:如有無水腫、高血壓、夜尿增多、乏力、食慾不振、貧血和腰背痠痛等症狀,並觀察尿色和尿泡沫有無增多等變化。如果有以上不適,就應做血常規、尿常規和腎功能等檢測,採取相應的食療,避免感冒、勞累,積極治療原發病、控制血壓等。

一般來說,如果24小時尿蛋白定量大於1g/天,腎臟無明顯萎縮,建議行腎臟穿刺活檢術等(參見好大夫科普文章《腎活檢穿刺術究竟疼不疼?副作用大不大?》

),以明確腎損傷的病因、病理類型及判斷預後,部分患者出現尿蛋白定量逐漸增多,可以加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劑。此期患者會逐漸出現輕度貧血,當血紅蛋白(Hb)<110g/L或紅細胞壓積(Hct)<33%時,應檢查貧血原因。如有缺鐵,應予補鐵治療,必要時可應用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包括人類重組紅細胞生成素(rHuEPO)、達依泊丁等,直至Hb上升至110~120g/L。給予保腎、降壓、降蛋白尿等對症處理。

應特別注意避免和糾正下述的可逆因素:(1)血容量不足:常由心力衰竭、腹瀉、利尿劑的不合理應用等因素導致,血容量相對不足導致腎臟灌注減少,從而出現腎前性的腎功能損傷。(2)腎毒性藥物的應用:包括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非甾體類抗炎藥(包括阿司匹林腸溶片、芬必得和去痛片等)、造影劑以及某些中藥(生何首烏、木香、馬兜鈴酸等)。(3)泌尿系梗阻(比如,前列腺增生、輸尿管結石等)。(4)情緒激動導致血壓的急劇波動或服用降壓藥不規律等。這些因素科導致腎功能的急劇下降,常常是出現急性腎功能損傷的誘因。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