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6 新增訂單同比下降30%,這樣的市場形勢企業該怎麼辦?

中國機電工業 孫瀅


新增訂單同比下降30%,這樣的市場形勢企業該怎麼辦?

2019年機床行業的形勢有點嚴峻。2020年至少上半年的形勢依然嚴峻。嚴峻到什麼程度?嚴峻到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重點聯繫企業中,2019年11月虧損面達到32.9%,其中金屬切削機床行業虧損面已達42.4%。

在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年初召開的新春媒體座談會上,和上一年相比,幾位協會領導面色多了幾分凝重。“如果一個行業的虧損面到了30%、40%,那這個市場確實有問題。”“不管怎麼說,企業不能不賺錢。”看的出來,和以往大家的關注點大多集中在怎樣突破高端上不同,現在一些企業迫在眉睫的生存問題,更讓協會領導憂心忡忡。

中國機床工具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協會重點聯繫企業2019年1~11月,金屬加工機床新增訂單同比下降30.4%,在手訂單同比下降21.9%。其中,金屬切削機床新增訂單同比下降33.3%,在手訂單同比下降18.9%;金屬成形機床新增訂單同比下降22.8%,在手訂單同比下降27.6%。

不光是國內市場,國際上一些主要機床生產國或地區也都出現明顯下滑。例如,日本2019年訂單減少30.6%;德國2019年第二季度訂單總額同比下降22%,其中本國訂單減少28%,出口訂單減少18%;美國2019年1-8月機床訂單總額同比減少14.4%。在全球經濟放緩的大背景下,機床市場似乎有點環球同此涼熱之感。

那麼,面對如此嚴峻的市場環境,機床企業該如何應對呢?毛予鋒常務副理事長重點強調了創新,當然,這個“創新”不僅僅是技術上的,也包括應用領域。

其實,在筆者看來,儘管各界評價不一,但這些年來,機床企業的創新步伐一直是在加快的,而且也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就在我寫此短文的時候,到幾家企業官網看了看,看到了瀋陽機床最近的新聞:首條國產立式五軸鈦合金加工自動線交付,用戶是成飛公司。而在這條新聞之外,還有一條“瀋陽機床近期密集成批交付航空用戶22臺高端機床”。據介紹,其數控系統用的就是i5。再比如,2019年上海工博會上,我遇到了秦川機床當時的董事長龍興元,當時,他剛和江豐電子簽完“集成電路靶材及零部件數控加工機床自動化線戰略合作協議”。龍興元興奮地告訴我,“要開拓新的應用領域,不能只守著原先那點東西”。說實話,我當時並不知道江豐電子的分量,後來一查,才發現這是一家專業從事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用超高純金屬材料及濺射靶材的研發生產的高技術企業,產品應用到多家國內外知名半導體、平板顯示及太陽能電池製造企業。在籤這個協議之前,江豐電子已採用了秦川機床50多臺設備。當然,機床企業的創新成果遠不止於此,在座談會上,協會領導提到的就有:北京精雕、大連光洋、華中數控、寧江機床、南通機床等一批企業,至於濟南二機床,早已躋身國際一流的行列了。

也許有人會問,既然機床企業近年來在高端產品上屢有突破,那為什麼普遍效益不高呢?我猜這和市場訂單達不到一定規模有關。其原因可能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像汽車公司這樣的大用戶,一般情況下會更願意採用成熟的工藝、設備,而不願意花時間去和新供應商磨合,即便是因為考慮降低成本而尋找新供應商,也必然會有一個試探的過程,不可能一上來就給出一個大訂單。另一方面原因是真正的高端機床,其需求量本身就有限,再加上一臺機床使用壽命長達數十年,沒趕上上一波需求浪潮,就只能接一些“散活”了。

如上所述,訂單不足,加上之前攤子鋪得又大,效益自然好不到哪兒去。所以,中國機床企業註定有段艱難的路要走。


新增訂單同比下降30%,這樣的市場形勢企業該怎麼辦?

有意思的是,中國機床行業還是有一批盈利能力不錯的企業的,但他們不太為外人所知。因為他們的產品雖然不低端,但好像也不高端。在媒體座談會上,王黎明秘書長就講了一個極端的例子:有一家企業出口做得很好,但都是小機床,家用的,也是數控的,還請意大利設計公司進行了工業設計。聽得出來,對這樣的企業,協會心裡有點矛盾,從市場的角度看,它無疑是應該提倡的,但從“分量”的角度看,又難以滿足國家的重點領域需求。我的想法是,這可能得從發展的角度看,很多民營企業一開始從事的都是技術含量不高的產品,後來隨著實力的積累,其中的一些逐漸向高端邁進,成為了行業的領導者。在機床行業,將來會不會也有這樣的例子呢?當然,也可能有很多像瀋陽機床這樣的,一上來就高舉高打,然後挾獨有能力賺的缽滿盆滿。不論是哪種路徑,我相信,中國機床行業都會出現一批水平、效益俱佳的企業,只是需要一點時間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