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41.《戶縣村落記憶》草堂鎮之太平口

41.《戶縣村落記憶》草堂鎮之太平口

41.《戶縣村落記憶》草堂鎮之太平口


41.《戶縣村落記憶》草堂鎮之太平口


41.《戶縣村落記憶》草堂鎮之太平口


41.《戶縣村落記憶》草堂鎮之太平口


主編:段景禮

【村名來歷】

  原名林谷口,隋文帝在此建有太平宮,後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曾在此 避暑。峪口居人成村,稱太平口村。

  [村落紀事】

  沿 革 明朝屬萯陽鄉太平裡。清朝末年至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實行區操制,全縣成立5個區分管13操。轄於三區(區公所駐爐丹村)太平北操太平裡。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廢區操制改為聯保制,屬太平北聯(聯公所駐黃堆堡七保。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改聯保製為鄉(鎮)保甲制,屬太平鄉(鄉公所 駐龐光鎮)二保。1949年6月屬太平區龐光鄉。1950年4月屬三區(太平區)八9區) (太平鄉,駐太平口)。1956年6月(全縣縮編為縣直轄、羅什區、秦渡區、大王區)屬秦渡區太平鄉。1958年8月廢區鄉制,全縣成立八個人民公社,屬太平人民 公社(初稱紅旗人民公社,為時數月)太平管區。1961年5月屬太平人民公社(駐太平口)。2002年5月合併於草堂鎮。人民公社時稱太平口大隊。

  太平宮遺址 《元和郡縣誌》載:"隋太平宮在鄠縣東南三十里,對太平谷,因名之。”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鄠縣新志》載:“太平峪外有太平宮,隋建,即唐高祖避暑宮。”元代中葉改為真武廟,今太平口小學即其舊址。

雲際寺  在太平峪內。魏宣武帝延昌二年(513年),樓觀道士李順興隱居此山,建壇宇名居賢捧日寺(當時道教壇宇稱寺)。後周武帝滅佛道二教,廢棄。 隋仁壽元年(601年)僧人於原址建寺名雲際寺,成為佛教寺院。《續高僧傳·法藏傳》載,隋大業(605~618)末,煬帝下敕九宮併為寺度僧,以法藏為太平宮寺 (太平口太平宮)上座,因受王請,終身奉養。唐貞觀二年(628年)法藏終於戶縣觀臺,葬於雲際寺。《三國遺事》載,新羅國僧慈藏(曾?)於貞觀十二年(638年)入唐求法,“啟表入終南山雲際之東口口,架巖為室,居三年”。《宋高僧傳·圓測 傳》載:“法師性樂山水,往依雲際寺,又去寺三十餘里閒居一所,靜志八年”。雲際寺在唐宋時期名僧雲集,名士多遊其中,並留下諸多詩詠。元明以後其名不揚。寺址諸說不一,有謂在太平峪內天池梁之黃龍寺嶺,有謂在東寺場山,有謂在萬華山。縣城東南約12公里西焦將村又有云際寺,亦是古老寺院,寺內有一銀杏樹直徑2米。

  供槎箱 民國初年太平口有一營生叫作“供槎箱”,其名稱含義已經模糊,就是在太平峪的山林砍伐木材,趁山洪暴發借水力將木材衝到山口。

  民國十年(1921年)宋村人何真領宋村“三星堂”的資本,在太平口開設泰盛隆商號,租太平峪煤廠山林扯枋板、做椽檁,也就是“供槎箱”。當年做120立 方安全運出,獲利甚多,引起其他商號紛紛租山安槎。計有錢家、戴家、李家、孫家、杜家、布客家等,稱為太平口八大號。他們成立行會,公議制度,並推選 何真為行頭。

  各商號先年冬天即招工進山場,選擇森林茂密處安營,然後砍伐做成所需的木材壘在河溝間,等待七八月河流發大水衝運下去,然後在山口撈上岸。各商號檢查自己的記號(木材上用斧砍上各自的記號)按數認工錢。這時商號要慶賀酬謝工人,大肉、燒酒、蒸饃、米飯儘量(飽?)吃。商號再僱用大車將木材運到西安。很快銷售一空,獲鉅額利潤。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各商號做槎過多,當年七月大雨日夜不停,河水猛漲,八大商號所作槎全部被水衝散。下游的唐旗寨60多戶人家,每家都撈有木材,總計不下百餘方,再下游各村也撈得不少。唐旗寨因此演大戲三天,酬謝龍 君、財神的恩典。

  某年老山石巖爆裂,出現一根粗如水桶、長約五尺的黑色不明物。做槎人仔細辨認,乃為葛根。運往西安東關藥材店,該店經理說“從未見過這樣大的葛根”,慨然出大價收購。

  【民間傳說】

太平宮的傳說  隋文帝開皇十八年(598年)六月,太平宮在戶縣林谷落成,隋文帝巡行將至。將作大匠宇文愷提心吊膽,作為北周舊臣,這次再拂皇帝之意,腦袋搬家也就是一瞬間的事。上次太尉楊素推薦他修仁壽宮,為討皇帝歡 心,他苦心孤詣,使宮殿宏麗奢華,金碧輝煌,同時也因監工嚴酷,數千名民工 活活累死,屍填溝壑。文帝聞知大為光火,要不是封德彝暗中活動孤獨皇后,他必死無疑。

  太平宮作為從京師到仁壽宮十二座行宮的第一宮,能否稱皇帝之意至關重 要。與仁壽宮相比,太平宮真是小巫見大巫。是功是過,這就要看皇帝巡行的態度了。

  隋文帝神情威嚴地下了御輦,進了宮門:松柏夾道,鮮花芬芳,走廊兩側的翠綠竹簾畫著荷花不妖不豔,山風飄來頻頻的鳥語。感受著這般光景,隋文帝不由精神一振。進入宮院,雖是雕樑畫棟,但卻無金碧輝煌的俗氣。殿宇和秀麗的山巒渾然天成一幅古樸的山水畫。文帝坐定,一著淡妝的宮女捧上碧玉盞,內盛西瓜冰糖薄荷汁。文帝一飲而盡,只覺肺腑清爽、氣血通暢,情不自禁地說:“好痛快呀!”宇文愷心裡一下輕鬆了許多。

  隋文帝再遊朝陽洞,青藤垂簾的洞中隨物賦形,石桌石凳秩序井然。桌面的棋子擺置停當。文帝大喜過望,遂與陪同的楊素對弈幾局。然後傳旨“留宿三日”。宇文愷心中一塊石頭這才落地。隋文帝崇尚儉樸,因而對太平宮的自然古樸很欣賞,後每年來此避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