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雙城記》:狄更斯人道主義思想的進步性與侷限性

作為英國現實主義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品,《雙城記》立足於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這個時代背景,對英國現實進行了深刻的思考,對封建貴族的殘暴不仁進行揭露和抨擊,蘊含著深刻的人道主義思想。

狄更斯是英國十九世紀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對英國文學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其代表作《雙城記》更是閃爍著人道主義的光芒。狄更斯敏銳地覺察到了英國社會存在的種種問題,對人性中的罪惡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希望英國統治者能夠吸取法國大革命的教訓,避免暴力革命對人民和社會造成的傷害,尋求更加溫和的社會改良途徑。狄更斯希望能夠用人道主義思想來對社會進行改良,避免暴力革命帶來的衝突。這種人道主義思想具有一定的進步性,但是其本身也帶有侷限性。

《雙城記》:狄更斯人道主義思想的進步性與侷限性

狄更斯的身世背景及其人道主義思想的來源

1.底層生活經歷對狄更斯思想的影響

狄更斯出生於英國一個相對貧窮的底層家庭,十歲時父親就因難以還清欠款而入獄,整個家庭陷入困頓,狄更斯也因此輟學。在整個童年時期,狄更斯飽嘗貧困帶來的苦難。在成長的過程中,為了生活,狄更斯當過鞋油作坊學徒工、律師事務所的抄寫員、報社記者,這些職業都使他有機會了解更多的底層人民的真實生活,同時接觸到更多的當權貴族,目睹了封建貴族的冷酷、自私和醜惡。在這個過程中,狄更斯通過自學博覽群書,萌發了人道主義思想。

2.法國大革命的影響

法國大革命對於法國乃至整個歐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無產階級通過法國大革命登上了政治舞臺。然而法國仍然是一個以資本主義為主導的國家,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始終存在。

一方面,狄更斯認識到法國大革命的爆發難以避免,封建貴族對底層人民的壓迫必然會招致底層人民的反抗。而另一方面,狄更斯也看到了大革命爆發之後的失控狀態,暴力革命帶來的社會動盪和苦難,並對此感到恐懼和擔憂。狄更斯並不贊同暴力革命,在《雙城記》中提出了反對暴力的人道主義思想。

《雙城記》:狄更斯人道主義思想的進步性與侷限性

《雙城記》中狄更斯的人道主義思想的進步和侷限

1.狄更斯的人道主義思想的侷限性

狄更斯曾經詳細地閱讀了卡萊爾的《法國革命史》,並受到了一定的啟發。然而卡萊爾對於革命中報復性行為的看法也深深地影響著狄更斯,狄更斯的人道主義思想仍然帶有一定的侷限,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不能對革命的意義進行準確的把握。

一方面,狄更斯通過描繪以侯爵為代表的封建統治階級的殘暴不仁,希望能夠對統治階級進行警示和敲打,也對發起革命的人民群眾予以了一定的同情和理解;然而另一方面,狄更斯又對革命帶來的暴力行為進行了深刻的抨擊,認為人民群眾在革命中單純的報復行為會造成更加深重的社會災難。

《雙城記》:狄更斯人道主義思想的進步性與侷限性

狄更斯的人道主義思想仍然帶有資產階級的階級性特徵,對於暴力革命而帶來的社會動盪,狄更斯本人表示難以接受。因此在《雙城記》這本書中也非常詳盡地描繪了法國大革命的盲目性、瘋狂性。被仇恨煽動的底層革命者一旦掌握實權,就會成為自由復仇者,使用殘暴的手段來對原先的統治者進行復仇。

作者認為這種暴力行為本身就帶有恐怖的色彩,是一種政治屠殺,這也對法國大革命的暴力進行了一定的扭曲,體現了狄更斯人道主義思想的侷限性。與此同時,狄更斯人道主義精神的核心在於寬恕和仁愛,用自我犧牲來消弭仇恨,用改良主義來改進社會,這本身就帶有一定的幻想性,體現了其人道主義思想的歷史侷限性。

狄更斯既反對封建貴族對底層人民的迫害,但是也不認同底層群眾通過暴力革命的方式來推翻統治者,這也使狄更斯的人道主義思想陷入了一種抽象性和空想性。人道主義救世的理想固然美好,但是卻缺乏實現的土壤,最後只能陷入“以德報怨”的行為模式之中,無益於社會改良,更難以真正地拯救底層人民群眾,無法對尖銳的社會矛盾進行調和。

《雙城記》:狄更斯人道主義思想的進步性與侷限性

在《雙城記》的結尾,人道主義思想的代表梅尼特醫生在痛苦中死去,秉持著自我犧牲精神的卡登為了實現對露西的承諾,代替露絲的丈夫被革命群眾處死。儘管這些人物身上洋溢著犧牲精神、仁愛精神,然而這些代表人道主義精神的人物的淒涼結局,也預示著人道主義思想在當時尖銳的社會矛盾中是難以實現的。

總而言之,狄更斯是一個具有人道主義精神的現實主義作家,在其代表作《雙城記》中到處閃現著人道主義的光芒。儘管狄更斯的人道主義思想仍然帶有一定的階級侷限性和歷史侷限性,但是《雙城記》對黑暗現實和人性的揭露,對人性中善良、寬厚、仁慈等優秀品質的讚揚,具有非常深遠的價值。無論是對於當前還是未來,對於個人還是社會,狄更斯在《雙城記》中弘揚的人道主義思想都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文化的理想國,讓每一個詩意的靈魂,都有棲身之地。感謝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