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稻穀是什麼價格才會調動農民的積極性?

常德農村小趙


想要調動農民的積極性,難道就單單的提高稻穀的價格就可以調動積極性了嗎?

重陽不是這個樣子的,因為農村裡麵價格低的不僅只有農民所種植的稻穀,更多的是整個農副產品系列都低,價格很低。

再加上一個產量,第一,自己的種植技術也有限的問題,基本上沒有多少人願意選擇在家裡面種地的。


因為種地不掙錢。

價格這麼低的情況來說,為什麼很多人不願意種田,這個確實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情況。

不僅因為價格低,而且是我們覺得所有的農副產品的價格都低。假如這些價格漲價了行不行呢?有的人認為漲價了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其實不然漲價了也不一定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主要是什麼情況呢?

主要是我個人覺得即使漲價了,那麼其他的東西也會跟著漲價,比如說化肥農藥,即使現在在這個農副產品的價格都沒有上漲的情況下,農這些化肥啊農藥啊,價格也在不斷上漲。

所以這種情況種地是不賺錢的,畢竟投入比較大,然後用收益沒有什麼收益,所以這種情況我個人覺得還是不適合在農村裡面種地的。


有人會拿這個農業補貼來說事。

對,農村裡面確實有這個農業補貼,但是農業補貼針對於這個問題,有沒有一定的收入的增加呢?

其實這就是一個雞肋,對於農民來說確實是一個機會,一畝水稻種植水稻的情況之下才能夠補貼,一百幾十塊錢有什麼用?

對於農村農民來說,補貼雖然說有好過沒有,但是補貼這麼一點點確實沒有什麼用處。

特別是這兩年把這個補貼的方面給改革了一下,比如說如果你在農村裡面沒有種植的,就是你承包的土地沒有種植水稻種植其他的東西,那是沒有補貼的。

所以現在很多人都拿不到了,比如說之前還能夠拿到的補貼,現在針對於這個情況來說,只要不種水稻的地方就不給予補貼。


寧願出租外出打工。

為什麼願意把這些土地出租了,然後自己外出打工呢,其實針對於這個問題而言,大家可以算一筆數,在農村裡面一畝的水田大概一年能夠獲得1000塊錢的收益左右。

那麼現在農村裡面,租金土地的租金基本上在我們這邊維持在800塊錢以上。那麼這種情況之下,我們把土地出租了,又不需要花費自己的人工勞動力,自己的勞動力還可以痛出來去做其他賺錢的事或者找工作等等。

所以這種情況之下,應該比自己耕種划算很多吧。所以這種情況之下,在我們農村這邊80%的人都是外出打工的,並且把這些土地承包出租給那些規模種植的大戶。


只有規模種植才能夠賺到錢。

在現如今的農村下面,只有規模種植才能夠賺到錢,這個確確實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為什麼只有規模種植才能夠賺到錢呢?規模種植它能夠降低成本,提高產量才可以獲得更大的收益。

所以面對於這個問題而言,很多人都願意把土地出租,就是這個問題。


農人莫小道


按房價最少也要20元1斤才行,要是北涼上海等1線城市,那就50元1斤。


淡然一切


說通俗點,工人一年多少收入,農民一年多少收入,然後算平均數就行了,例如,工人一年一萬,農民受兩茬算,一茬五千,一畝地平均1000斤糧食,拋去成本,一斤收購價8元,


小貨車123456


一次又一次的題問,所有的物價穩定住都不漲價的話,那糧食就不能漲,因為糧食是全世界人民不能缺少的,萬一漲價工資水電物質還是等於跌價。


用戶5649786199583


稻穀是什麼價格才會調動農民的積極性?

我國是水稻生產大國,產量全球第一。種植區域廣闊,曾經很長一段時間都保持國內第一大糧食作物的低位,從南方的長江流域及各水域範圍,到東北的北大倉,以及中部、中西部地區,都能看到水稻的身影。

但是最近幾年,在水稻的主產區出現了一個與其他糧食產區很類似的情況,而且相對來講,表現的還比較明顯,那就是水稻田撂荒的情況越來越多。其中,南方地區不僅出現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雙改單情況,而且有些田地特別是一些丘陵地帶原來也種植水稻的農田已經荒草叢生。



出現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近幾年來,隨著國內水稻價格的不斷下降,而種植成本在穩中上漲,使得農民種植稻穀的收益下降,迫於生活壓力和比較效益,很多農民都選擇了只種夠口糧的情況,一些土地出現撂荒,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外出打工上。以託市收購底價為例,國內稻穀的最低收購價格水平,國標三等的粳稻最高達到過1.55元/斤,中晚秈稻最高達到過1.38元/斤,早秈稻最高達到過1.35元/斤,而2019年的稻穀託市收購底價在保持去年的水平上,分別為1.30元、1.26元/斤和1.20元/斤。



稻穀是我國最主要的口糧品種之一,2019年1號文件將稻穀和小麥確定為必保品種,足見其地位。那麼近年來產區農民種植水稻的積極性不高的情況,就更值得高度關注了。農民種糧自然都希望能夠賣個好價格,也沒有哪一個農民會說,把糧食的價格賣到多高的價錢。作為在市場定價中話語權最弱勢的一個群體,農民在糧價上往往是被動的。

但同樣,農民也是我國最質樸的群體,至於說,稻穀價格能夠到什麼樣的水平才能夠提高農民的種植積極性,在糧小咖個人看來,說句隨意的話,自然是越高越好,但也知道這並不現實。實際上,糧價,特別是主要口糧品種的價格,不可能做到所謂的市場化,而是應該有國家的合理引導。稻穀什麼價格農民會認可,其實前期的1.35、1.38、1.55元的水平農民是認可,到並不代表著就掙到了更多的收益,現在的1.20、1.26、1.30元/斤,也不是不認可,只不過對比投入產出,這個價格水平是有點低了。


糧小咖


你好!農村老俗話來說說這個稻穀價格的話題。剛看到一個稻穀價格行情,湖北某米業中晚秈米稻一等收購價格是2600元每噸,也就是說1.3元每斤的樣子。

要說這個價位低不?也不算很低了,但題主的話題意思是農民種植稻穀(包括其他糧食)的積極性還是不高,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我說的這個稻穀收購價格不低,也沒說錯什麼,農民之所以積極性不高,是因為種稻谷的收入,遠遠滿足不了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消費需求。

也就是說,我種一畝稻穀,要守在家裡幾個月,還要收割打穀,然後再賣掉,這其中的勞動力價值是不對等的。同樣是如此的勞動力價值付出,我要是外出打工的話,收入遠遠不止這個數目。比如稻穀生長期算四個月,一畝地打稻穀1000斤,能賣1300元,那我這四個月要是在南方工廠打工,收入遠遠不止這個數目,二是四乘以四千等於16000元了,對,是五位數,每個月4000塊的工資,就是16000元了。

明細賬誰都會算,種地為生的話,要是以前,農民不能隨意的遷移做工也就算了,現在可以自由外出打工,施展拳腳了,好歹有點能力的都會出門找大錢去了。以至於農村留守的只剩下老弱婦孺病殘在家,以至於滋生出來很多以前沒有的社會問題。比如農村人口之間貧富差距懸殊,炫富攀比心理嚴重,天價彩禮等等社會問題,而這一切,都是要以金錢和財富來說話的。

沒有很明顯的經濟收益,農民家庭不但維持不了日常消費水平,有的甚至連生存下來都成問題。老輩人有一個很悲壯的俗語,說的是“此地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既然種稻谷不能脫貧致富,我為啥還要選擇“一棵樹上吊死”的呢?當今社會開明,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最好年代,有本事有能耐的農村人都是鹹魚翻身,買房買車娶媳婦,過上舒服的好日子。

話題扯遠了,回到話題再說說這個稻穀價格怎麼才能調動農民種植積極性的問題。糧食價格穩定,是一個社會穩定的基礎保障。因此不可能會放開,讓市場去給主糧定價權。基礎不穩社會就會亂了套了。稻穀目前就說是1.3元每斤,這個還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漲價到2元一斤,要不了多久,一連串的社會負面反應就出來了。各種物價上漲,市民吃不起大米,就連農民也買不起大米吃了,這些都是連鎖反應,我說了糧食價格是很多市場商品價格的基礎,是壓艙石,動不得的。

記得以前有個說辭也是類似的話題,如果小麥漲到2塊錢一斤怎樣怎樣的?我當時就說明早的包子饅頭可能要五塊錢兩個了,這不是聞言聳聽。當糧食作物價格上漲,隨之而來的是以前很穩定的商品跟著漲價,作為初級農產品的糧食,它是很多商品的原材料,同時也會波及其他行業原材料漲價,可以說是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因果關係。

放眼國際糧食市場,我們並沒有價格優勢,其他外國的糧食或許價格還要比我們的低。因此主糧價格不能市場化是有道理的,需要國家去合理調控引導,其主要目的還是保護農民的利益不受侵害。當然“無糧不穩”,還是要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的,但不是提高糧食作物收購價格,而是通過提高種糧補貼的形式發放給種糧農民。

當土地種植收入,再加上種糧補貼,能夠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的時候,農民的種糧積極性自然就提高了。但是農民基數很大,這個還需要一個過程,一段時間來調整。


農村老俗話


按現在的房價來比較的話水稻每斤價格應該在六塊到八塊之間,按每畝地平均產量是600公斤計算一畝地能賣7000-8000元。


用戶4446783115273


不光是稻穀價格,所有農副產品價格上去,超過外出打工的工資,才會調動農民的積極性。


九日菊花


許多農民不願種地,你就是把收購糧食價格提高不能最終解決問題。因為,一、農民每戶種地的面積有限,大約每戶約十幾畝地。二、你能把價格抬高到多少?一斤10元?那農資漲不漲?它們漲起來,農民在收入上和原來一樣。不管稻穀什麼價格都不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糧食收購價格提高了,其它呢?跟著漲。按下葫蘆翹起瓢。


狼129828566


稻穀四百塊一百斤就差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