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稻谷是什么价格才会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常德农村小赵


想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难道就单单的提高稻谷的价格就可以调动积极性了吗?

重阳不是这个样子的,因为农村里面价格低的不仅只有农民所种植的稻谷,更多的是整个农副产品系列都低,价格很低。

再加上一个产量,第一,自己的种植技术也有限的问题,基本上没有多少人愿意选择在家里面种地的。


因为种地不挣钱。

价格这么低的情况来说,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种田,这个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情况。

不仅因为价格低,而且是我们觉得所有的农副产品的价格都低。假如这些价格涨价了行不行呢?有的人认为涨价了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不然涨价了也不一定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什么情况呢?

主要是我个人觉得即使涨价了,那么其他的东西也会跟着涨价,比如说化肥农药,即使现在在这个农副产品的价格都没有上涨的情况下,农这些化肥啊农药啊,价格也在不断上涨。

所以这种情况种地是不赚钱的,毕竟投入比较大,然后用收益没有什么收益,所以这种情况我个人觉得还是不适合在农村里面种地的。


有人会拿这个农业补贴来说事。

对,农村里面确实有这个农业补贴,但是农业补贴针对于这个问题,有没有一定的收入的增加呢?

其实这就是一个鸡肋,对于农民来说确实是一个机会,一亩水稻种植水稻的情况之下才能够补贴,一百几十块钱有什么用?

对于农村农民来说,补贴虽然说有好过没有,但是补贴这么一点点确实没有什么用处。

特别是这两年把这个补贴的方面给改革了一下,比如说如果你在农村里面没有种植的,就是你承包的土地没有种植水稻种植其他的东西,那是没有补贴的。

所以现在很多人都拿不到了,比如说之前还能够拿到的补贴,现在针对于这个情况来说,只要不种水稻的地方就不给予补贴。


宁愿出租外出打工。

为什么愿意把这些土地出租了,然后自己外出打工呢,其实针对于这个问题而言,大家可以算一笔数,在农村里面一亩的水田大概一年能够获得1000块钱的收益左右。

那么现在农村里面,租金土地的租金基本上在我们这边维持在800块钱以上。那么这种情况之下,我们把土地出租了,又不需要花费自己的人工劳动力,自己的劳动力还可以痛出来去做其他赚钱的事或者找工作等等。

所以这种情况之下,应该比自己耕种划算很多吧。所以这种情况之下,在我们农村这边80%的人都是外出打工的,并且把这些土地承包出租给那些规模种植的大户。


只有规模种植才能够赚到钱。

在现如今的农村下面,只有规模种植才能够赚到钱,这个确确实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为什么只有规模种植才能够赚到钱呢?规模种植它能够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才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

所以面对于这个问题而言,很多人都愿意把土地出租,就是这个问题。


农人莫小道


按房价最少也要20元1斤才行,要是北凉上海等1线城市,那就50元1斤。


淡然一切


说通俗点,工人一年多少收入,农民一年多少收入,然后算平均数就行了,例如,工人一年一万,农民受两茬算,一茬五千,一亩地平均1000斤粮食,抛去成本,一斤收购价8元,


小货车123456


一次又一次的题问,所有的物价稳定住都不涨价的话,那粮食就不能涨,因为粮食是全世界人民不能缺少的,万一涨价工资水电物质还是等于跌价。


用户5649786199583


稻谷是什么价格才会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我国是水稻生产大国,产量全球第一。种植区域广阔,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都保持国内第一大粮食作物的低位,从南方的长江流域及各水域范围,到东北的北大仓,以及中部、中西部地区,都能看到水稻的身影。

但是最近几年,在水稻的主产区出现了一个与其他粮食产区很类似的情况,而且相对来讲,表现的还比较明显,那就是水稻田撂荒的情况越来越多。其中,南方地区不仅出现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双改单情况,而且有些田地特别是一些丘陵地带原来也种植水稻的农田已经荒草丛生。



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近几年来,随着国内水稻价格的不断下降,而种植成本在稳中上涨,使得农民种植稻谷的收益下降,迫于生活压力和比较效益,很多农民都选择了只种够口粮的情况,一些土地出现撂荒,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外出打工上。以托市收购底价为例,国内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国标三等的粳稻最高达到过1.55元/斤,中晚籼稻最高达到过1.38元/斤,早籼稻最高达到过1.35元/斤,而2019年的稻谷托市收购底价在保持去年的水平上,分别为1.30元、1.26元/斤和1.20元/斤。



稻谷是我国最主要的口粮品种之一,2019年1号文件将稻谷和小麦确定为必保品种,足见其地位。那么近年来产区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就更值得高度关注了。农民种粮自然都希望能够卖个好价格,也没有哪一个农民会说,把粮食的价格卖到多高的价钱。作为在市场定价中话语权最弱势的一个群体,农民在粮价上往往是被动的。

但同样,农民也是我国最质朴的群体,至于说,稻谷价格能够到什么样的水平才能够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在粮小咖个人看来,说句随意的话,自然是越高越好,但也知道这并不现实。实际上,粮价,特别是主要口粮品种的价格,不可能做到所谓的市场化,而是应该有国家的合理引导。稻谷什么价格农民会认可,其实前期的1.35、1.38、1.55元的水平农民是认可,到并不代表着就挣到了更多的收益,现在的1.20、1.26、1.30元/斤,也不是不认可,只不过对比投入产出,这个价格水平是有点低了。


粮小咖


你好!农村老俗话来说说这个稻谷价格的话题。刚看到一个稻谷价格行情,湖北某米业中晚籼米稻一等收购价格是2600元每吨,也就是说1.3元每斤的样子。

要说这个价位低不?也不算很低了,但题主的话题意思是农民种植稻谷(包括其他粮食)的积极性还是不高,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说的这个稻谷收购价格不低,也没说错什么,农民之所以积极性不高,是因为种稻谷的收入,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消费需求。

也就是说,我种一亩稻谷,要守在家里几个月,还要收割打谷,然后再卖掉,这其中的劳动力价值是不对等的。同样是如此的劳动力价值付出,我要是外出打工的话,收入远远不止这个数目。比如稻谷生长期算四个月,一亩地打稻谷1000斤,能卖1300元,那我这四个月要是在南方工厂打工,收入远远不止这个数目,二是四乘以四千等于16000元了,对,是五位数,每个月4000块的工资,就是16000元了。

明细账谁都会算,种地为生的话,要是以前,农民不能随意的迁移做工也就算了,现在可以自由外出打工,施展拳脚了,好歹有点能力的都会出门找大钱去了。以至于农村留守的只剩下老弱妇孺病残在家,以至于滋生出来很多以前没有的社会问题。比如农村人口之间贫富差距悬殊,炫富攀比心理严重,天价彩礼等等社会问题,而这一切,都是要以金钱和财富来说话的。

没有很明显的经济收益,农民家庭不但维持不了日常消费水平,有的甚至连生存下来都成问题。老辈人有一个很悲壮的俗语,说的是“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既然种稻谷不能脱贫致富,我为啥还要选择“一棵树上吊死”的呢?当今社会开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最好年代,有本事有能耐的农村人都是咸鱼翻身,买房买车娶媳妇,过上舒服的好日子。

话题扯远了,回到话题再说说这个稻谷价格怎么才能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的问题。粮食价格稳定,是一个社会稳定的基础保障。因此不可能会放开,让市场去给主粮定价权。基础不稳社会就会乱了套了。稻谷目前就说是1.3元每斤,这个还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涨价到2元一斤,要不了多久,一连串的社会负面反应就出来了。各种物价上涨,市民吃不起大米,就连农民也买不起大米吃了,这些都是连锁反应,我说了粮食价格是很多市场商品价格的基础,是压舱石,动不得的。

记得以前有个说辞也是类似的话题,如果小麦涨到2块钱一斤怎样怎样的?我当时就说明早的包子馒头可能要五块钱两个了,这不是闻言耸听。当粮食作物价格上涨,随之而来的是以前很稳定的商品跟着涨价,作为初级农产品的粮食,它是很多商品的原材料,同时也会波及其他行业原材料涨价,可以说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因果关系。

放眼国际粮食市场,我们并没有价格优势,其他外国的粮食或许价格还要比我们的低。因此主粮价格不能市场化是有道理的,需要国家去合理调控引导,其主要目的还是保护农民的利益不受侵害。当然“无粮不稳”,还是要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但不是提高粮食作物收购价格,而是通过提高种粮补贴的形式发放给种粮农民。

当土地种植收入,再加上种粮补贴,能够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时候,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但是农民基数很大,这个还需要一个过程,一段时间来调整。


农村老俗话


按现在的房价来比较的话水稻每斤价格应该在六块到八块之间,按每亩地平均产量是600公斤计算一亩地能卖7000-8000元。


用户4446783115273


不光是稻谷价格,所有农副产品价格上去,超过外出打工的工资,才会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九日菊花


许多农民不愿种地,你就是把收购粮食价格提高不能最终解决问题。因为,一、农民每户种地的面积有限,大约每户约十几亩地。二、你能把价格抬高到多少?一斤10元?那农资涨不涨?它们涨起来,农民在收入上和原来一样。不管稻谷什么价格都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粮食收购价格提高了,其它呢?跟着涨。按下葫芦翘起瓢。


狼129828566


稻谷四百块一百斤就差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