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家看见儿子将好吃的菜吃完了,没给我留一点。应该怎么教育?

盖世乄太保


下班回来发现儿子把好吃的菜都吃完了,没给我留一点,面对这种情况该如何教育?

有的时候因为加班,一家人不能在一起吃饭,但是自己希望孩子会主动的把自己喜欢的菜留一点给妈妈,哪怕自己不吃,也是希望孩子这样做,但是孩子没有这样做的话,心里就会觉着,养了一个白眼狼。孩子没有感恩之心。

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你没有告诉孩子你喜欢吃这个菜,孩子只能以自己的口味去判断,如果你告诉孩子你也喜欢吃这个菜,并且以前孩子给你夹菜或者是给你吃的时候,你是接受而不是拒绝说我不吃,你自己留这吃吧,孩子就会有意识。

你首先是要告诉孩子,对于喜欢吃的东西,要问问别人的口味,如果别人也要喜欢吃的话,就不要一次性把所有的东西都吃完。留有一点这也是一种美德。

另外可以以身作则,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自己吃的时候主动给孩子留一些,然后告诉他你看妈妈也喜欢吃这个东西,但是我还是会给你留一些,这样孩子看到妈妈这样做了,他也会以榜样的力量去学习的。

另外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的时候或者是在一起看动画片的时候如果出现类似的情景可以有意的提及。这个时候孩子就会认为,哦,原来是这样子,这样是一种美德,是被人们赞赏的行为,自己应该这样去做。

你希望孩子有什么美德,首先自己先要去做,然后就是告诉孩子这是一种美德,坚持的话还是会得到一定的奖励。物质的奖赏,精神的奖赏以及表扬,也是一种很不错的奖励方式。

其实就是贱,绘本动画片以及身边人事物告诉孩子这样做,是很好的一种行为,并协助孩子坚持下去。将美德养成一种好习惯,就会变成孩子内化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


亲子成长手册


这是从小培养的结果,有点自私自利,不顾及他人,我小时候家里吃饭时候,等老爸下班回来,老爸回来喊我奶奶吃饭,我奶奶摸筷子坐下,我爸才坐下,我们几个才动手吃饭,等我有孩子当爸爸了,家里吃饭时候,孩子小时候,做好饭,我爸坐下还没动筷子,我儿子拿着筷子就夹菜,我拿过他的筷子给扔了,我说记住,长辈没动筷子之前不能拿筷子给我乱翻菜,还有想吃什么菜就夹,不能夹子不吃在扔盘子里,下次再这样,你给我站没人地方反思一下,邻居说小孩子不懂事,看你管孩子严了。我说从小不教育大了没规矩。

现在在家吃饭儿子很懂事,家人一块吃饭,儿子主动拿筷子分分,有时候我和儿子一起吃饭,我不吃,儿子也不吃,跟同事出去吃饭,我们大人说话聊天,儿子也不乱夹乱翻。


紫雨伞的传说


我不知道你家孩子多大了。我来说说我对我孩子的教育方式,也行你可以参考一下。我儿子今年八岁了,不管我在不在家,他只要吃好吃的一定会给我留一些。这是我对他从小教育的的结果。在孩子幼儿园老师就会经常教育孩子学会分享,孩子们各自拿自己的美食去和小朋友分享,在家里我经常会和孩子说好吃的我们一家人一起分享,也是在分享爱,我经常会有意吃一些东西特意等他放学一起吃,也会有时候故意留下给他,让他慢慢学会有什么好东西要心里想着父母。当然在语言上也会和他交流这些。时间久了他已经养成习惯了。


西安爷们儿


以前我妈在我爸未下班回來是总是给他拿碗下菜,我是家里的女孩,放学回家我总是走在哥哥弟弟后面,我妈每天炒菜就把菜分成三份,所以我走得再慢回来也有吃的!

其实,一个良好的家庭习惯比你给儿子讲多少大道理更有用!

现在我老公下班晚了,我儿自己就会给爸爸留菜然后再吃!


李武凤1


这要看多大的孩子了,若是孩子很小三岁一下,孩子饿了或感觉好吃就吃完了(或菜不多的情况)也无可厚非;若是好几岁了或更大的孩子,不考虑父母只管自己吃饱吃完,那就是平时教育的问题了。不过孩子毕竟是孩子,循循善诱耐心教导会好起来的。

教育孩子也是个大工程,要花费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心思,但是小时候的教育至关重要,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很多成年人了走向社会了,却仍旧摆脱不了原生家庭的影响,可见,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一抹ys


这不只是一个孩子是否要孝顺父母的问题,还是一个餐桌礼仪常识的问题,更是一个情商教育缺失的问题。

什么样的孩子会吃光他喜欢的饭菜而置别人于不顾?

第一种是单纯的孩子,一个备受家人宠爱的孩子。在他小时候,所有好吃的东西和他喜欢吃的东西确实都是他的。这样的孩子他并非不善良,也并非不孝顺父母,不体谅父母的爱与辛苦,只是他不知道应当如何去做,父母也没有给过他这样的教育。

第二种是不能克制自己欲求、不能感受他人需求的孩子。遇到好吃的东西,他沉浸在美食带给他的愉悦中,压根没想到他人。或者他想到了他人,但实在无法抵御美食的诱惑,虽暗下决心但却慢慢意志溃败。

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取决于智商,80%则取决于情商,所以虽然只是吃光了自己家里一份好吃的饭菜,但这还不是一件小事,必须纠正。

第一是启发式沟通,引导孩子自己发现问题。看到孩子吃完了饭,问问他吃饱了没,味道怎么样?哪个好吃?当他给了答案之后,你说是吗?我也好想尝尝,看看是不是真的那么好吃。孩子可能就会意识到,他吃光了没给别人留这个事情,可能他自己就开始难为情了呢。这个时候不要指责,而是给予引导:那下次遇到这么好吃的,就给大家都留一点尝尝好不好?

第二是适时坦承相待,说出孩子行为带给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他基于人的社会属性,为人处事要考虑周全,给他关于人情世故的启蒙;

第三是多给孩子看一些情商类的书籍;同时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长要多给一些示范和提醒,慢慢孩子就会内化到自己的行为中,成为一个高情商有教养的孩子。





子锘和妈妈的生活


最失败的教育不是学习成绩差,而是:1. 对社会不利的人。2.懒惰啃老的人。3.不孝顺父母,不懂感恩的人。

对于你家孩子的现象,你要区别一下,他是哪种情况:1.贪食型。(平时会给家人分享东西,唯独家人不在家时,会把好吃的全吃掉。多数是胖孩子。)2.不懂得分享。(无论什么东西都不会给任何人分享,只在乎自己。自私型孩子,家长没有教育到)3.不孝顺,不懂感恩型。(平时什么好吃的都不会给父母吃,在外会给其他孩子分享,这就是对父母的不感恩。这是家庭中隔代教育,以及有隔代家庭冲突的家庭教育所导致。)4.餐桌礼仪。(只吃自己眼前的菜,有家庭成员没回来,要给家人留菜。)

年龄不同,情况不同,教育方法和方向也不同。有些不好的行为品质最终都有可能走向不孝顺不感恩的行为习惯。所以必须引起重视。

教育方法:

1.平时要教会孩子餐桌礼仪,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责任。

2.言传身教的身教,我们又称之为行为教育。就是父母要以身作则,即便与老人不和睦,也要尊重老人,努力改善家庭关系,让家庭成员统一教育主导思想。

3.引导孩子学会分享,让孩子体会分享的快乐。无论是吃饭,还是吃其他食物,都要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分配给家庭成员,家庭成员必须是按年龄从长至幼来分享。一般过生日分蛋糕🍰时一定要强化教育训练。

4.挫折教育,就是在以上教育无果后使用的教育。提前准备些很特别的,他也很喜欢吃的食物在包里。事先和孩子约定好有好吃的要给回家迟的家长留一些,回家后发现他没有按照之前的约定留,或者留的非常少几户没有,就当着孩子的面拿出来好吃的,分享给大家,坚决不给他,或者只给他留一点儿极少的。几次之后一定会有效果了。

5.以上所有的教育也可以混合用起来。


杨娜心理咨询师


儿子将好吃的菜吃完了,没给我留一点,心里肯定不舒服。遇到这种情况,个人认为不应该一开口就叭叭啦啦地责骂小孩,毕竟美食面前谁都难挡诱惑。首先是用开玩笑的语气跟小孩说“谁家的小猪猪这么贪吃呀,全吃光,不留给妈妈,妈妈好伤心噢。”这个时候小孩听了一般会不好意思笑着说“下次不会了,一定留给你。”如果你的玩笑得到的回应是无动于衷,或者是斗嘴驳舌就要好好给他上一课了,做下思想教育。语气严厉点,但要在情在理,循循善诱,让小孩容易接受。平日里做家长的也要做到言传身教,孝顺老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开心的小秋


通过角色互换体验式教育,给他严正声明以后绝不能这样没礼貌,没教养,告诉孩子要均衡饮食,不能好吃的撑着,不合口的饿着。该问题里的孩子的这个现象应该不是初次,也说明了好多家长对孩子娇惯成性,结果是恶习累累。在“今日头条”里看到了相关的教育方法,说是小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和规矩的制定最好是在3---6岁,深深认同。基于我身边和社会上众多的让家长烦心的孩子,我决定后半生投入到国学传统文化的宣扬中去,就像鲁迅先生一样弃医学文,虽然我没有相关从业资格证,但是我很自信,我我以往和学生、家长沟通时的观点他们都很认同!


君行说道


您好!对于您说的这种情况家长不能置若罔闻、更不能一笑了之。必须要立即严肃指出孩子的错误,责令他以后不能再犯。 孩子如此自私,反映了家长在“孝心”“感恩”“分享”等课题对孩子教育的缺失或者说是教育的失败。如此发展下去,孩子必会养成极端自私的性格,将严重危害孩子的成长和将来的发展,也会影响整个家庭的幸福指数。对于这样的孩子该如何教育呢?

家长想要教育自私的孩子就要从自身开始注意言行举止和行为教育,以身作则的教会孩子什么是分享、什么是平等、什么是为他人考虑。

首先,要坚决防止溺爱孩子。这需要父母以及家庭其他长辈一起共同努力创造,尤其是隔代长辈的溺爱更是容易娇惯坏孩子养成自私的性格,不懂得感恩和回应隔代家长的爱护,所以家庭氛围不能过于宠爱和娇惯孩子。

其次,使孩子树立平等意识。很多孩子自私都是带有一些自我中心的,觉得我的东西就是我的,你不能碰,一切的利益和结果都要以对自己好为前提。这一点是最要不得的,家长在日常教育中也要先教会孩子人人平等,不能因为孩子小所以无限迁就和娇惯,理应当教会孩子平等,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学会分享和付出也是一种美德。

再次,父母必须以身作则。有些父母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斤斤计较和自我领域极强的行为,这变相的教会了孩子自私自利。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做到以身作则,家长平时会分享、会关心别人,自然孩子也就有模有样的学着大人的样子去分享、却为他人考虑,自私的心理自然也就消除了。

希望以上我的回答,能帮到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