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郭嘉和諸葛亮,到底誰更厲害?

淡綠色咖啡


建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207年,赤壁之戰的前一年。發生了二件大事,對曹操和劉備都有重大意義。一是郭嘉的去世,二是諸葛亮的出山。郭嘉去世對曹操是個很大的損失,征戰四方中從此失去了一個最重要的謀士。這對曹操的重要敵人劉備卻是一件好事。諸葛亮的出山,對劉備的更是意義重大,一出手就給劉備指出了一條光明大道。沒遇到諸葛亮之前劉備一直在坎坷彎曲的小路上迷茫,徘徊。諸葛亮上劉備這上班,出謀又劃策。又讓曹操不得勁。所以說,這二件事對曹操都很不幸,對當時還是屌絲的劉備那是相當有利。郭嘉的英年早逝,讓無數人惋惜,沒有讓我們看到兩大高手的鬥智鬥勇。但可以想象,肯定會精彩無比。郭嘉在官渡之戰,徵烏桓,平定北方無不表現著他過人的聰明才智。諸葛亮的隆中對,聯吳抗曹,治理蜀國也是心思敏銳。至於要說誰厲害,只能說各有千秋吧。


葉未孤舟


郭嘉和諸葛亮是性格完全相反的兩種人。且最擅長的也不是一個領域。

郭嘉總體是善出奇招,險招,反其道而行。是個軍事天才。

諸葛亮則是穩中求勝,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幹。是個政治天才。

如果郭嘉不早逝,我們就會看到兩個天才博弈,可惜,郭嘉英年早逝……

軍事上,郭嘉擅長排兵佈陣,出謀劃策,且屢屢克敵制勝。這一點孔明比不上他。

治軍上,當然是孔明厲害,司馬懿感嘆孔明是奇才,不是說他領軍作戰多麼厲害,而是指治軍能力很厲害。

治國上,因為郭嘉英年早逝,看不到他的治國之才,但從孔明的成就來講,郭嘉的治國能力一定是低於孔明的。

這麼說吧,郭嘉呢,就是開國元勳,開疆闢土。

諸葛亮呢,是治世大賢,保國安民,領兵作戰雖然算不得頂尖,也是相當了得了。

參考三國志,孔明被封為諸葛武侯,單就武侯這個封號,不會打仗怎能得來?

諸葛亮,集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發明家等多種領域的大家。而郭嘉因為英年早逝,只能得一個軍事家。

道教封諸葛亮為天樞上將,天樞上將6人,除孔明外,其餘為:姜子牙,張良,魏徵,文天祥,劉伯溫。

這五人的能力和成就是郭嘉比不了的,諸葛亮與之並列,孰強孰弱,高下立判我的理解能力只有這些了[捂臉]





靜怡景灣


郭嘉和諸葛亮都是三國時期的一時人傑,對於他們的對比幾千年了一直爭論不休,那到底孰強孰弱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一、軍事才能

我們說如果從這方面對比的話客觀的講諸葛是不如郭嘉的,郭嘉善奇謀好出其不意,我們說這是一個優秀的軍事家都應具備的素質,曹操自得郭嘉以來在北方几乎是所向睥睨,反觀諸葛亮他還繼續沿用著春秋時代的以正取勝的軍事套路,這顯然已經不符合那個時代軍事需求,另外我們從劉備入蜀之戰、伐吳之戰都不帶諸葛也可以看出諸葛亮在軍事方面是有短板的,所以軍事方面郭嘉勝,一比零

二、政治才能

從宏觀上講兩人都是有政治才能的,諸葛亮的三分天下和郭嘉的先北後南都是當時最適合自己所在集團的藍圖構想,但是由於兩人的性格使然,諸葛亮會更加擅長團結和管理內部存在的矛盾,而郭嘉由於曹操集團的人才比較多加上自己不羈的性格所以在內部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短板。所以一比一

三、識人才能

我們說這兩個人最大的差距就在這方面,從兩人各自的君主來看,郭嘉是先投袁紹後投曹操,可以說是很明智也很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而諸葛亮投劉備就有點。。。雖然劉備也是潛力股但是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很顯然諸葛亮有更好的選擇,不顧大環境因素卻又常常自比管仲樂毅著實有點眼高手低的嫌疑,加上後來郭嘉料孫策死、料公孫淵必殺袁家餘黨和諸葛亮錯用馬謖、姜維也就高下立判了所以這一局郭嘉勝

結語

通過上面的描述我們得出郭嘉是要比諸葛亮強的,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絕不是空穴來風您覺得呢?歡迎評論告訴我,這裡是西廂奇談喜歡的可以加一下關注喔


西廂奇談


當然是諸葛亮厲害,先說下郭嘉,他這個人我認為對大局的分析很獨到,很敏銳,屬於見縫插針的那種,一下子就能找到重點。比如他的十敗十勝,平定烏丸,平定河北,這些策略讓曹操基本控制了北方。


那諸葛亮呢!在諸葛亮出山前劉備還在到處借地方住,連塊根據地都沒有,一個三分天下的隆中對足已勝過郭嘉的十敗十勝。郭嘉的平定烏丸是為了曹操能夠北方沒有後顧之憂,為向南推進打基礎。而諸葛亮的借荊州佔益州的成功實施比郭嘉平定烏丸的格局要大的多,因為曹操打烏丸有那個軍事實力,劉備沒有啊!


在後來的諸葛亮空城計,連吳抗曹,草船借箭,智激周瑜,等等數不勝數,充分顯示了過人的才華。除了軍事方面,諸葛亮還是一位處理內政的高手,出臺的一些列措施讓蜀國國力強盛,為後來的六出岐山打下了堅實基礎,這些也是郭嘉不具備的

曹操手下五大謀士,東征西討,最後也沒有統一全國,還是眼睜睜的看著三足鼎立的格局形成,劉備沒有資本,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完成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轉變,一步一步的實現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從這一點看諸葛亮更勝一籌。


所以,我認為諸葛亮更厲害



孔孟之鄉禮儀之邦


郭嘉謀略方面

郭嘉的才能無法埋沒,特別是曹操成就大業,屢次征戰勝利均歸功於郭嘉的奇謀部署。郭嘉的謀略,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奇,險,狠,賭徒思維,郭嘉奇于軍事謀斷。

諸葛亮謀略方面

諸葛亮謀的主要是政治。讓劉備參與了三國鼎足,可以說是傑出的一章。地位不可憾動。諸葛亮更擅長連結人心,謀識部署,穩中取勝,對於六年征戰而不勝,也暴露出其軍事上的不夠決斷。

郭嘉貢獻方面

在戰埸上以少勝多,速戰速決。敗袁紹,攻烏丸,定遼東,特別是對小霸王孫策性格特點分析入骨見血,坦言預中孫策之死的結局,對敵將領思想優劣分析出神入化。郭嘉謀略之奇,不亞於鬼谷子和孫武,研究可寫厚厚一本書。可能是太過聰明,天妬英才,郭嘉30幾歲死於征戰營中。郭嘉死斷了曹操一臂,以後的曹操逐趨保守再無大的戰績。

諸葛亮貢獻方面

六出祁山所指揮的戰役,行軍布陳敵進不敢攻,退不敢追,主要對手司馬懿戰埸上從未佔過他的便宜。諸葛亮謀略上的“正”,歷史上軍事家無人能出其右,在今天世界搏弈中,仍具有政治軍事意義,是留給後人的寶貴財富。

那麼兩者到底誰厲害?

可熟讀《三國演義》的更推崇諸葛亮,未出茅廬而天下三分、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等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而郭嘉在《三國演義》裡戲份太少,又英年早逝,很沒有存在感,很多人看完都不知道有這號人物。但這是並不是正史,可以說是羅貫中所寫的小說而已。

兩者比較的話。本人覺得郭嘉軍事謀略歷史表現上突出些。但諸葛亮的才能更多體現在維持政權和治國方略這層次上。也就是蜀國君主位置上才能。這也是中國幾幹年以來書生治國最高最好的表現,也是歷來幹多年文人所推崇的原因。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在與司馬懿對仗中更能看出其治軍不動如山的威力。


都挺郝


諸葛亮和郭嘉是三國時非常難得了的兩個天才,他們有很多共同的地方。第一,他們都是年輕人,郭嘉出山時27歲,諸葛亮出山時26歲,而且一出來就表現得非常成熟,對於時局看的很清楚,而且每一個主張都能夠實施;第二點,這兩個人都會為自己選老闆,郭嘉先是投靠了袁紹然後改換門庭去找曹操,諸葛亮是坐在隆中不動等著劉備出來,而且他們為什麼會具備這樣的慧眼呢?普天下的人都認為袁紹是個績優股的時候,郭嘉一眼就看出他實際就是個垃圾股。普天下的人都認為劉備是個垃圾股的時候,諸葛亮就看出劉備實際是個潛力股。第三呢,他們都對自己的團隊貢獻很大;第四,他們都忠心耿耿,諸葛亮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郭嘉也是這樣。郭嘉38歲英年早逝,身體也不太好。郭嘉死時,曹操痛哭流涕:“痛哉奉孝,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第五個就是他們都與託以後世有關,劉備白帝城託孤大家都知道的,曹操自己也說他也是自己準備百年之後把後事託付給郭嘉,沒想到奉孝先我而去。所以說郭嘉的去世是曹操的重大損失。也由於郭嘉的英年早逝,後人沒有看到兩大天才的鬥智。如果郭嘉還在,他和諸葛亮一定會有智斗的好戲上演,諸葛亮26歲出山,54歲病逝,職業生涯28年,其中有11年大權獨攬。而郭嘉呢?27歲出山,38歲去世,官職只是軍師祭酒,就是參謀的意思。作為後人,我們確實為郭嘉感到惋惜。



讀史記趣


郭嘉和諸葛亮是性格完全相反的兩種人。且最擅長的也不是一個領域。

郭嘉總體是善出奇招,險招,反其道而行。是個軍事天才。

諸葛亮則是穩中求勝,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幹。是個政治天才。

如果郭嘉不早逝,我們就會看到兩個天才博弈,可惜,郭嘉英年早逝……

軍事上,郭嘉擅長排兵佈陣,出謀劃策,且屢屢克敵制勝。這一點孔明比不上他。

治軍上,當然是孔明厲害,司馬懿感嘆孔明是奇才,不是說他領軍作戰多麼厲害,而是指治軍能力很厲害。

治國上,因為郭嘉英年早逝,看不到他的治國之才,但從孔明的成就來講,郭嘉的治國能力一定是低於孔明的。

這麼說吧,郭嘉呢,就是開國元勳,開疆闢土。

諸葛亮呢,是治世大賢,保國安民,領兵作戰雖然算不得頂尖,也是相當了得了。




臨河熊大


三國時期戰亂不斷,也是出現過很多厲害的謀士。但是在大家心目中,最厲害的謀士也就是諸葛亮了。能與他齊名的,也就是龐統。但是大家不知道,其實曹營之中也有一個很厲害的謀士,他的能力實在是特別的強,他的名字就叫郭嘉。大家對郭嘉的評價也是很高,他不但幫曹操完成了很多事情,而且對當時的發展幫助也是很大。\r

但諸葛亮和郭嘉到底誰人更強,在歷史中兩人並沒有經過一次交鋒,所以說無法斷定兩人到底誰更強。但是從書中我們可以瞭解到,郭嘉這個人比較善於對人心理的分析。只有對人瞭解比較深才能做到,決定事情的成敗。我們就在這裡把郭嘉認定為,人和。而諸葛亮,善於,占卜,做一些事情都要靠推算來進行,我們就把它稱之為天時。




歷史的劇本


在著書立說方面,郭嘉在歷史上有記載的是《十勝十敗論》,有些人說從這篇文章上就能看出郭嘉比諸葛亮強,因為郭嘉說曹操能贏,曹操就真的打敗袁紹了。

但諸葛亮的《隆中對》則幫助劉備從一個三流小軍閥,一直推到了三分天下的君王位置。當然,三國時,許多人都做了類似的戰略規劃。比如,魯肅、甘寧和周瑜,但他們的構思,始終是構思;而諸葛亮的隆中對,在整整十二年後,完全實現了——公元219年,劉備平了漢中,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關羽從荊州北伐,打得曹操意欲遷都…

郭嘉的《十勝十敗論》,提出了曹操的十個勝點:道勝、義勝、治勝、度勝、謀勝、德勝、仁勝、明勝、文勝、武勝。總結起來就是:曹公就是好啊就是好,不是小好是大好。把曹操吹得都有點不好意思: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也。然而真正到了官渡大戰的決戰時刻,郭嘉幹嘛了呢?《三國志》四個字:從破袁紹。跟著曹操一起打敗了袁紹。

這就沒了?沒了。

相比之下,曹操的另一位大牛——荀彧,在對袁紹集團的預判上顯然要精確很多:紹兵雖多而法不整,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治,審配專而無謀,逄紀果而自用,此數人者,勢不相容,必生內變。顏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戰而禽也。

後來果然袁紹集團的幾個重要謀士開始互相撕逼,審配抓了許攸家人,導致許攸一氣之下,投奔了曹操;田豐公然頂撞袁紹,被下了大獄,官渡之戰後被賜死;顏良文丑也是一戰授首。

官渡之戰中,荀攸、賈詡等人都獻出了重要計策,而郭嘉,就四個字:從破袁紹。再來看《隆中對》,文中指出了敵人的戰略優勢(曹操實力強大,還有天子法統),指出了可以團結的力量(孫吳),指出了可以佔領的地區(劉璋闇弱,劉表守不住荊州),指出了本方的戰略優勢(民心所向,仁德),指出瞭如何具體實現佔率目標(聯吳抗曹,待天下有變,兩路出擊,平定北方)。

對比來看,郭嘉的《十勝十敗論》更像是NBA比賽前的更衣室訓話,高喊一些諸如“合理投籃”、“相信隊友”、“全力以赴”、“we can do it!”的話激勵士氣,至於具體比賽怎麼打,他沒說。

諸葛亮的《隆中對》則是球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規劃書,怎麼經營球隊,怎麼挑選新秀,怎麼買賣球星,怎麼維持收支平衡,幾年之內進季後賽,幾年內進西部決賽,幾年內拿總冠軍。

而且,《隆中對》沒實現嗎?劉備照著諸葛亮的戰略走,果真三分天下,雖然因為當家球星職業生涯提前報廢(關羽、劉備之敗)導致蜀漢失去了問鼎總冠軍的機會,但諸葛亮的規劃,讓他們從一支半業餘球隊變成了NBA豪門,也是不爭的事實。

郭嘉27歲投奔曹操,38歲去世,在曹操手下一直擔任軍師祭酒一職,軍師祭酒到底算是什麼官職,一直都有爭議,但往大了說,就算是參謀長,沒有實權的那種。

巧合的是,諸葛亮也是27歲輔佐劉備,他38歲的時候在劉備集團是什麼地位呢?

官至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劉備外出的時候,諸葛亮負責鎮守成都,足食足兵,也就是說,劉備不在,諸葛亮就是成都扛把子。歷史評價肯定會有郭嘉的粉絲反駁,諸葛亮在劉備那兒地位高,是因為劉備集團人才少,不像曹丞相這兒人才濟濟,弱隊的核心球員到了豪門球隊,可能也只能打替補。那咱再看看歷史評價,《三國志》裡只有兩位臣子單獨列傳,一個是陸遜,另一個就是諸葛亮。諸葛亮傳排在《蜀書》第五,前四都是帝王家譜,也就是說,除了皇親國戚,就是諸葛亮,高於關張趙馬黃等人。而郭嘉的列傳排在《魏書》第十四,和他並列的是程昱、董昭、劉曄、蔣濟等,在郭嘉前面的人有:

陳壽在給諸葛亮寫了萬字大傳之後的評價我以前貼過,這次就不說了。講個故事:陳壽評價諸葛亮時除了誇獎之外,也批評了一下他,說他在奇謀妙策方面不怎麼擅長,到後世唐朝修《晉書》的時候,史官覺得陳壽這句批評太扯淡,於是不知道從哪找的資料說陳壽他爹當年是諸葛的部將,被諸葛亮責罰過,所以陳壽懷恨在心,在寫史書時故意抹黑諸葛亮。

這足以看出在史官眼中諸葛亮的地位,而且歷代的政治、軍事界名人,從死敵司馬懿到東晉的皇帝,沒有一個不對諸葛亮讚不絕口的,唐代軍事家李靖更是稱諸葛亮是“三國唯一名將”。

當然了,古人對郭嘉的評價也不低,只是說起他的時候往往都是和程昱、賈詡、荀攸等人一起說。

古人心中誰的地位更高,誰更厲害,不用我說了,當然了你也可以說古人都被《三國演義》洗腦了。

諸葛亮的主要才能體現在法律制定、稅賦收入的分配、人事任免、政策執行、財政預算這些至關重要卻又乏味無聊的東西,是沒法在小說中表現,否則羅貫中把《三國演義》寫得跟新聞聯播一樣,大家也就看不下去。而對外作戰也是這樣,調兵遣將、兵種配合與制衡、後勤保障這些細緻的東西老百姓不愛看,也看不懂,所以只能一些打仗就是兩方主將大戰三百回合,“沙場苦鬥貔貅將,旗下閒觀草木兵”。

不幸的是,這些沒法引人入勝的能力,恰好是諸葛亮最擅長的領域。


無問東西


兩人都是三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為自己效忠的君主在軍事和政治上提出了有效的措施和計謀,在才能上二人是不分高下的。

郭奉孝效忠於曹操,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郭奉孝善出奇謀,在曹操對抗袁紹時,提出了“十敗十勝”之說,鼓舞了曹軍士氣,制定了作戰目標。後來也是根據他的正確分析,曹操平定了河北,滅掉了烏桓。為曹操打下魏國江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可惜他英年早逝,去世時只有三十八歲。

諸葛亮效忠於劉備,是蜀國的丞相,在三國的紛爭中聯孫抗曹,奪佔荊州,幫助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後來劉備去世,他又輔佐後主劉禪。結盟東吳,發展農耕,加強了蜀國的國力。最後在北伐中原的時候,病逝於五丈原。

郭奉孝與諸葛亮都是以智謀和策劃為長的軍事家,郭奉孝死後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兩人在歷史上是銜接出現的,沒有機會直面抗衡過,而且郭奉孝去世時太年輕,在政治上還沒來得及發揮太多自己的才幹非常可惜。但兩人都是當時之大才,讓人佩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