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郭嘉和诸葛亮,到底谁更厉害?

淡绿色咖啡


建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207年,赤壁之战的前一年。发生了二件大事,对曹操和刘备都有重大意义。一是郭嘉的去世,二是诸葛亮的出山。郭嘉去世对曹操是个很大的损失,征战四方中从此失去了一个最重要的谋士。这对曹操的重要敌人刘备却是一件好事。诸葛亮的出山,对刘备的更是意义重大,一出手就给刘备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没遇到诸葛亮之前刘备一直在坎坷弯曲的小路上迷茫,徘徊。诸葛亮上刘备这上班,出谋又划策。又让曹操不得劲。所以说,这二件事对曹操都很不幸,对当时还是屌丝的刘备那是相当有利。郭嘉的英年早逝,让无数人惋惜,没有让我们看到两大高手的斗智斗勇。但可以想象,肯定会精彩无比。郭嘉在官渡之战,征乌桓,平定北方无不表现着他过人的聪明才智。诸葛亮的隆中对,联吴抗曹,治理蜀国也是心思敏锐。至于要说谁厉害,只能说各有千秋吧。


叶未孤舟


郭嘉和诸葛亮是性格完全相反的两种人。且最擅长的也不是一个领域。

郭嘉总体是善出奇招,险招,反其道而行。是个军事天才。

诸葛亮则是稳中求胜,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干。是个政治天才。

如果郭嘉不早逝,我们就会看到两个天才博弈,可惜,郭嘉英年早逝……

军事上,郭嘉擅长排兵布阵,出谋划策,且屡屡克敌制胜。这一点孔明比不上他。

治军上,当然是孔明厉害,司马懿感叹孔明是奇才,不是说他领军作战多么厉害,而是指治军能力很厉害。

治国上,因为郭嘉英年早逝,看不到他的治国之才,但从孔明的成就来讲,郭嘉的治国能力一定是低于孔明的。

这么说吧,郭嘉呢,就是开国元勋,开疆辟土。

诸葛亮呢,是治世大贤,保国安民,领兵作战虽然算不得顶尖,也是相当了得了。

参考三国志,孔明被封为诸葛武侯,单就武侯这个封号,不会打仗怎能得来?

诸葛亮,集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发明家等多种领域的大家。而郭嘉因为英年早逝,只能得一个军事家。

道教封诸葛亮为天枢上将,天枢上将6人,除孔明外,其余为:姜子牙,张良,魏征,文天祥,刘伯温。

这五人的能力和成就是郭嘉比不了的,诸葛亮与之并列,孰强孰弱,高下立判我的理解能力只有这些了[捂脸]





静怡景湾


郭嘉和诸葛亮都是三国时期的一时人杰,对于他们的对比几千年了一直争论不休,那到底孰强孰弱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一、军事才能

我们说如果从这方面对比的话客观的讲诸葛是不如郭嘉的,郭嘉善奇谋好出其不意,我们说这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都应具备的素质,曹操自得郭嘉以来在北方几乎是所向睥睨,反观诸葛亮他还继续沿用着春秋时代的以正取胜的军事套路,这显然已经不符合那个时代军事需求,另外我们从刘备入蜀之战、伐吴之战都不带诸葛也可以看出诸葛亮在军事方面是有短板的,所以军事方面郭嘉胜,一比零

二、政治才能

从宏观上讲两人都是有政治才能的,诸葛亮的三分天下和郭嘉的先北后南都是当时最适合自己所在集团的蓝图构想,但是由于两人的性格使然,诸葛亮会更加擅长团结和管理内部存在的矛盾,而郭嘉由于曹操集团的人才比较多加上自己不羁的性格所以在内部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短板。所以一比一

三、识人才能

我们说这两个人最大的差距就在这方面,从两人各自的君主来看,郭嘉是先投袁绍后投曹操,可以说是很明智也很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而诸葛亮投刘备就有点。。。虽然刘备也是潜力股但是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很显然诸葛亮有更好的选择,不顾大环境因素却又常常自比管仲乐毅着实有点眼高手低的嫌疑,加上后来郭嘉料孙策死、料公孙渊必杀袁家余党和诸葛亮错用马谡、姜维也就高下立判了所以这一局郭嘉胜

结语

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得出郭嘉是要比诸葛亮强的,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绝不是空穴来风您觉得呢?欢迎评论告诉我,这里是西厢奇谈喜欢的可以加一下关注喔


西厢奇谈


当然是诸葛亮厉害,先说下郭嘉,他这个人我认为对大局的分析很独到,很敏锐,属于见缝插针的那种,一下子就能找到重点。比如他的十败十胜,平定乌丸,平定河北,这些策略让曹操基本控制了北方。


那诸葛亮呢!在诸葛亮出山前刘备还在到处借地方住,连块根据地都没有,一个三分天下的隆中对足已胜过郭嘉的十败十胜。郭嘉的平定乌丸是为了曹操能够北方没有后顾之忧,为向南推进打基础。而诸葛亮的借荆州占益州的成功实施比郭嘉平定乌丸的格局要大的多,因为曹操打乌丸有那个军事实力,刘备没有啊!


在后来的诸葛亮空城计,连吴抗曹,草船借箭,智激周瑜,等等数不胜数,充分显示了过人的才华。除了军事方面,诸葛亮还是一位处理内政的高手,出台的一些列措施让蜀国国力强盛,为后来的六出岐山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些也是郭嘉不具备的

曹操手下五大谋士,东征西讨,最后也没有统一全国,还是眼睁睁的看着三足鼎立的格局形成,刘备没有资本,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转变,一步一步的实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从这一点看诸葛亮更胜一筹。


所以,我认为诸葛亮更厉害



孔孟之乡礼仪之邦


郭嘉谋略方面

郭嘉的才能无法埋没,特别是曹操成就大业,屡次征战胜利均归功于郭嘉的奇谋部署。郭嘉的谋略,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奇,险,狠,赌徒思维,郭嘉奇于军事谋断。

诸葛亮谋略方面

诸葛亮谋的主要是政治。让刘备参与了三国鼎足,可以说是杰出的一章。地位不可憾动。诸葛亮更擅长连结人心,谋识部署,稳中取胜,对于六年征战而不胜,也暴露出其军事上的不够决断。

郭嘉贡献方面

在战埸上以少胜多,速战速决。败袁绍,攻乌丸,定辽东,特别是对小霸王孙策性格特点分析入骨见血,坦言预中孙策之死的结局,对敌将领思想优劣分析出神入化。郭嘉谋略之奇,不亚于鬼谷子和孙武,研究可写厚厚一本书。可能是太过聪明,天妬英才,郭嘉30几岁死于征战营中。郭嘉死断了曹操一臂,以后的曹操逐趋保守再无大的战绩。

诸葛亮贡献方面

六出祁山所指挥的战役,行军布陈敌进不敢攻,退不敢追,主要对手司马懿战埸上从未占过他的便宜。诸葛亮谋略上的“正”,历史上军事家无人能出其右,在今天世界搏弈中,仍具有政治军事意义,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那么两者到底谁厉害?

可熟读《三国演义》的更推崇诸葛亮,未出茅庐而天下三分、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而郭嘉在《三国演义》里戏份太少,又英年早逝,很没有存在感,很多人看完都不知道有这号人物。但这是并不是正史,可以说是罗贯中所写的小说而已。

两者比较的话。本人觉得郭嘉军事谋略历史表现上突出些。但诸葛亮的才能更多体现在维持政权和治国方略这层次上。也就是蜀国君主位置上才能。这也是中国几干年以来书生治国最高最好的表现,也是历来干多年文人所推崇的原因。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在与司马懿对仗中更能看出其治军不动如山的威力。


都挺郝


诸葛亮和郭嘉是三国时非常难得了的两个天才,他们有很多共同的地方。第一,他们都是年轻人,郭嘉出山时27岁,诸葛亮出山时26岁,而且一出来就表现得非常成熟,对于时局看的很清楚,而且每一个主张都能够实施;第二点,这两个人都会为自己选老板,郭嘉先是投靠了袁绍然后改换门庭去找曹操,诸葛亮是坐在隆中不动等着刘备出来,而且他们为什么会具备这样的慧眼呢?普天下的人都认为袁绍是个绩优股的时候,郭嘉一眼就看出他实际就是个垃圾股。普天下的人都认为刘备是个垃圾股的时候,诸葛亮就看出刘备实际是个潜力股。第三呢,他们都对自己的团队贡献很大;第四,他们都忠心耿耿,诸葛亮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郭嘉也是这样。郭嘉38岁英年早逝,身体也不太好。郭嘉死时,曹操痛哭流涕:“痛哉奉孝,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第五个就是他们都与托以后世有关,刘备白帝城托孤大家都知道的,曹操自己也说他也是自己准备百年之后把后事托付给郭嘉,没想到奉孝先我而去。所以说郭嘉的去世是曹操的重大损失。也由于郭嘉的英年早逝,后人没有看到两大天才的斗智。如果郭嘉还在,他和诸葛亮一定会有智斗的好戏上演,诸葛亮26岁出山,54岁病逝,职业生涯28年,其中有11年大权独揽。而郭嘉呢?27岁出山,38岁去世,官职只是军师祭酒,就是参谋的意思。作为后人,我们确实为郭嘉感到惋惜。



读史记趣


郭嘉和诸葛亮是性格完全相反的两种人。且最擅长的也不是一个领域。

郭嘉总体是善出奇招,险招,反其道而行。是个军事天才。

诸葛亮则是稳中求胜,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干。是个政治天才。

如果郭嘉不早逝,我们就会看到两个天才博弈,可惜,郭嘉英年早逝……

军事上,郭嘉擅长排兵布阵,出谋划策,且屡屡克敌制胜。这一点孔明比不上他。

治军上,当然是孔明厉害,司马懿感叹孔明是奇才,不是说他领军作战多么厉害,而是指治军能力很厉害。

治国上,因为郭嘉英年早逝,看不到他的治国之才,但从孔明的成就来讲,郭嘉的治国能力一定是低于孔明的。

这么说吧,郭嘉呢,就是开国元勋,开疆辟土。

诸葛亮呢,是治世大贤,保国安民,领兵作战虽然算不得顶尖,也是相当了得了。




临河熊大


三国时期战乱不断,也是出现过很多厉害的谋士。但是在大家心目中,最厉害的谋士也就是诸葛亮了。能与他齐名的,也就是庞统。但是大家不知道,其实曹营之中也有一个很厉害的谋士,他的能力实在是特别的强,他的名字就叫郭嘉。大家对郭嘉的评价也是很高,他不但帮曹操完成了很多事情,而且对当时的发展帮助也是很大。\r

但诸葛亮和郭嘉到底谁人更强,在历史中两人并没有经过一次交锋,所以说无法断定两人到底谁更强。但是从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郭嘉这个人比较善于对人心理的分析。只有对人了解比较深才能做到,决定事情的成败。我们就在这里把郭嘉认定为,人和。而诸葛亮,善于,占卜,做一些事情都要靠推算来进行,我们就把它称之为天时。




历史的剧本


在著书立说方面,郭嘉在历史上有记载的是《十胜十败论》,有些人说从这篇文章上就能看出郭嘉比诸葛亮强,因为郭嘉说曹操能赢,曹操就真的打败袁绍了。

但诸葛亮的《隆中对》则帮助刘备从一个三流小军阀,一直推到了三分天下的君王位置。当然,三国时,许多人都做了类似的战略规划。比如,鲁肃、甘宁和周瑜,但他们的构思,始终是构思;而诸葛亮的隆中对,在整整十二年后,完全实现了——公元219年,刘备平了汉中,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关羽从荆州北伐,打得曹操意欲迁都…

郭嘉的《十胜十败论》,提出了曹操的十个胜点:道胜、义胜、治胜、度胜、谋胜、德胜、仁胜、明胜、文胜、武胜。总结起来就是:曹公就是好啊就是好,不是小好是大好。把曹操吹得都有点不好意思: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也。然而真正到了官渡大战的决战时刻,郭嘉干嘛了呢?《三国志》四个字:从破袁绍。跟着曹操一起打败了袁绍。

这就没了?没了。

相比之下,曹操的另一位大牛——荀彧,在对袁绍集团的预判上显然要精确很多: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逄纪果而自用,此数人者,势不相容,必生内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

后来果然袁绍集团的几个重要谋士开始互相撕逼,审配抓了许攸家人,导致许攸一气之下,投奔了曹操;田丰公然顶撞袁绍,被下了大狱,官渡之战后被赐死;颜良文丑也是一战授首。

官渡之战中,荀攸、贾诩等人都献出了重要计策,而郭嘉,就四个字:从破袁绍。再来看《隆中对》,文中指出了敌人的战略优势(曹操实力强大,还有天子法统),指出了可以团结的力量(孙吴),指出了可以占领的地区(刘璋暗弱,刘表守不住荆州),指出了本方的战略优势(民心所向,仁德),指出了如何具体实现占率目标(联吴抗曹,待天下有变,两路出击,平定北方)。

对比来看,郭嘉的《十胜十败论》更像是NBA比赛前的更衣室训话,高喊一些诸如“合理投篮”、“相信队友”、“全力以赴”、“we can do it!”的话激励士气,至于具体比赛怎么打,他没说。

诸葛亮的《隆中对》则是球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规划书,怎么经营球队,怎么挑选新秀,怎么买卖球星,怎么维持收支平衡,几年之内进季后赛,几年内进西部决赛,几年内拿总冠军。

而且,《隆中对》没实现吗?刘备照着诸葛亮的战略走,果真三分天下,虽然因为当家球星职业生涯提前报废(关羽、刘备之败)导致蜀汉失去了问鼎总冠军的机会,但诸葛亮的规划,让他们从一支半业余球队变成了NBA豪门,也是不争的事实。

郭嘉27岁投奔曹操,38岁去世,在曹操手下一直担任军师祭酒一职,军师祭酒到底算是什么官职,一直都有争议,但往大了说,就算是参谋长,没有实权的那种。

巧合的是,诸葛亮也是27岁辅佐刘备,他38岁的时候在刘备集团是什么地位呢?

官至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刘备外出的时候,诸葛亮负责镇守成都,足食足兵,也就是说,刘备不在,诸葛亮就是成都扛把子。历史评价肯定会有郭嘉的粉丝反驳,诸葛亮在刘备那儿地位高,是因为刘备集团人才少,不像曹丞相这儿人才济济,弱队的核心球员到了豪门球队,可能也只能打替补。那咱再看看历史评价,《三国志》里只有两位臣子单独列传,一个是陆逊,另一个就是诸葛亮。诸葛亮传排在《蜀书》第五,前四都是帝王家谱,也就是说,除了皇亲国戚,就是诸葛亮,高于关张赵马黄等人。而郭嘉的列传排在《魏书》第十四,和他并列的是程昱、董昭、刘晔、蒋济等,在郭嘉前面的人有:

陈寿在给诸葛亮写了万字大传之后的评价我以前贴过,这次就不说了。讲个故事:陈寿评价诸葛亮时除了夸奖之外,也批评了一下他,说他在奇谋妙策方面不怎么擅长,到后世唐朝修《晋书》的时候,史官觉得陈寿这句批评太扯淡,于是不知道从哪找的资料说陈寿他爹当年是诸葛的部将,被诸葛亮责罚过,所以陈寿怀恨在心,在写史书时故意抹黑诸葛亮。

这足以看出在史官眼中诸葛亮的地位,而且历代的政治、军事界名人,从死敌司马懿到东晋的皇帝,没有一个不对诸葛亮赞不绝口的,唐代军事家李靖更是称诸葛亮是“三国唯一名将”。

当然了,古人对郭嘉的评价也不低,只是说起他的时候往往都是和程昱、贾诩、荀攸等人一起说。

古人心中谁的地位更高,谁更厉害,不用我说了,当然了你也可以说古人都被《三国演义》洗脑了。

诸葛亮的主要才能体现在法律制定、税赋收入的分配、人事任免、政策执行、财政预算这些至关重要却又乏味无聊的东西,是没法在小说中表现,否则罗贯中把《三国演义》写得跟新闻联播一样,大家也就看不下去。而对外作战也是这样,调兵遣将、兵种配合与制衡、后勤保障这些细致的东西老百姓不爱看,也看不懂,所以只能一些打仗就是两方主将大战三百回合,“沙场苦斗貔貅将,旗下闲观草木兵”。

不幸的是,这些没法引人入胜的能力,恰好是诸葛亮最擅长的领域。


无问东西


两人都是三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为自己效忠的君主在军事和政治上提出了有效的措施和计谋,在才能上二人是不分高下的。

郭奉孝效忠于曹操,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郭奉孝善出奇谋,在曹操对抗袁绍时,提出了“十败十胜”之说,鼓舞了曹军士气,制定了作战目标。后来也是根据他的正确分析,曹操平定了河北,灭掉了乌桓。为曹操打下魏国江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惜他英年早逝,去世时只有三十八岁。

诸葛亮效忠于刘备,是蜀国的丞相,在三国的纷争中联孙抗曹,夺占荆州,帮助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后来刘备去世,他又辅佐后主刘禅。结盟东吴,发展农耕,加强了蜀国的国力。最后在北伐中原的时候,病逝于五丈原。

郭奉孝与诸葛亮都是以智谋和策划为长的军事家,郭奉孝死后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两人在历史上是衔接出现的,没有机会直面抗衡过,而且郭奉孝去世时太年轻,在政治上还没来得及发挥太多自己的才干非常可惜。但两人都是当时之大才,让人佩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