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8 从假疫苗到假酒,最受伤的是消费信心!

假酒长期以来充斥着市场,“正规“品牌厂商表示非常烦恼,一些“山寨“酒的出现,不仅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还会造成品牌形象的损害和商业信誉的破坏。

一、从“酒王”到“平价酒”都造假,制售假酒是个全球性问题

7月24日,《酒饮商务》(The Drinks Business)报道,近日,西班牙警方捣毁了一个葡萄酒造假窝点,该犯罪团伙长期伪造西班牙名庄平古斯酒庄(Dominio de Pingus)和贝加西西里亚酒庄(Bodegas Vega-Sicilia)的葡萄酒。贝加西西里亚酒庄出产的葡萄酒堪称西班牙葡萄酒界的“酒王”,而平古斯酒庄葡萄酒“Pingus”也被列入膜拜酒(cult wine)之内。你们可能不相信,这个犯罪团伙的造假行为竟有100倍的利润,他们把19欧元买来的普通葡萄酒,重新包装后伪装成名庄平古斯酒庄和贝加西西里亚酒庄的葡萄酒,再以1900欧元的高价卖出,真可谓是天价暴利,而他们的这种制假行为已持续发生了4年时间。

近日,据《澳洲人报》报道,由于涉嫌“山寨”和“仿冒”,黛富德葡萄酒(Dalefold Wines)被吊销了出口葡萄酒类产品的执照,这意味着在此期间,黛富德无法出口葡萄酒。其实,在中国市场上,“山寨”或“揩油”国际知名葡萄酒品牌的产品并不罕见, 打着“拉菲”、“奔富“字样的产品在糖酒会上能见到很多种,甚至有商贩高调发名片,上面赫然写着“提供各国名庄红酒”,他们说自己不是葡萄酒公司,也不是进口商,是专门做高仿酒的。

从假疫苗到假酒,最受伤的是消费信心!

若到电商网站或微商朋友圈去搜一搜,会发现更多有猫腻的葡萄酒,他们宣称是原瓶进口,手续看起来也齐全,但也许是仿冒国外品牌,或者自己到国外注册一个品牌,在国外罐装一批,然后更多是在国内罐装。这些酒比“三精一水”勾兑、毫无葡萄汁的“葡萄酒”要好很多,但其本质仍然是“造假”、“欺骗”行为。

其实,国内的假葡萄酒乱象一直存在,去年底央视新闻还报道了一个涉案3亿元的假葡萄酒特大案件。据央视新闻报道,经过9个月的盘查,大连市公安局成功侦破了一起特大生产销售假冒红酒案件,其中以生产和销售奔富、拉菲系列假冒红酒居多,涉案15个省,涉案人员69人,涉案金额3亿余元。

从假疫苗到假酒,最受伤的是消费信心!

除了进口葡萄酒,国产葡萄酒也有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近日,据江苏省食药监局消息,江苏省食药监局发布最新一期食品安全抽检信息,通报了20批次不合格食品。其中酒类不合格2批次,有1批次来自新疆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检出甜蜜素不合格。

二、“假酒”困扰着“正规”品牌厂商,但最受伤的是消费信心

假酒现象在中国葡萄酒市场是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有不少大牌葡萄酒进口商表示,他们身边就有不少人在操作仿冒葡萄酒。

面对假酒对市场的扰乱,“正规“品牌厂商表示非常烦恼,一些“山寨“或”仿冒”酒的出现,不仅对高端的大牌葡萄酒市场有影响,还会对一些与仿冒酒价位相当的中低档正品酒带来冲击。这还只是经济上的损失,对品牌形象的损害、对商业信誉的破坏才是最大的。

从假疫苗到假酒,最受伤的是消费信心!

这货是出来搞笑的吗?

假酒,让所有的“正规”品牌厂商困惑,有时也会让他们很无辜的声誉、形象受损,更严重的是令消费者疑惑,严重打击了他们尚不稳定的消费信心。笔者发现,市场上有不少消费者对葡萄酒是有误区的,喝过假冒国产酒的会说,那么难喝,又苦涩又尖酸,还不如喝白酒,喝过“山寨“名庄酒的会说,也不怎么样嘛,以后不买来喝了。假酒乱象,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困难症,降低了他们的市场消费信心。

从假疫苗到假酒,最受伤的是消费信心!

这款广东康帝谁要?

中国葡萄酒市场虽每年都在高速增长,但仍处于发展的初期,离世界葡萄酒平均消费量还有很大距离。普通消费者对葡萄酒这一”舶来品“,没有辨识能力,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知还没有建立起来。一旦上当受骗,他们就会产生心理阴影,进而对葡萄酒行业丧失消费信心。一个行业,缺失了消费信任和消费信心,才是最致命的伤害。

从假疫苗到假酒,最受伤的是消费信心!

这款来自朗格多克的罗曼尼康帝,谁要?

笔者认为,不能把问题抛给消费者,应该制定更清晰的行业规范和假葡萄酒鉴定标准,当然,这种说法显得有些无力和老生常谈,或许,应加大犯罪惩处力度,从造假行为源头“扼杀”他们的想法。当制假售假的犯罪惩罚,足以倾家荡产或面临多年牢狱之灾,想必,那些投机者不会再铤而走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