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一张“草稿纸”,竟然是倾世之宝,可以说这是世上最贵的一张纸

王羲之的《兰亭序》号为“天下第一楷书”。

我们先来考证一下王羲之的出生的年月,因为这个有争议。


一张“草稿纸”,竟然是倾世之宝,可以说这是世上最贵的一张纸

王羲之一种说法是出生在公元303年—361年结束,还有一种说法,是出生在公元321年—379年结束。

这里面我们先来说一下《兰亭序》写成的年月,开首我们就知道它是在“永和九年”,“永和”是晋穆帝司马聃的第一个年号,这个年号从公元345年-356年之间。那么,永和九年就是公元353年。

如果以第一种的说法王羲之出生在303年,那年他应为周岁50岁,如果是按第二种说法,那么王羲之写《兰亭序》的时候为32周岁。

我们可以看一下《兰亭序》的内容,描写的是阳春三月的上旬,王羲之和一众老幼贤才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修禊事”,什么叫做“修禊事”?据考证是源于古老的巫医传统,即于每年的第一个巳日,通过在河水中洗浴而将身上的疾病及不祥拂除干净的一个活动。


一张“草稿纸”,竟然是倾世之宝,可以说这是世上最贵的一张纸

然后王羲之对于这个“修禊事”的活动做了一个日记。文中提到“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和“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等语,意思就说人生很短暂之类的感叹。由此推测此时大约50岁而不是32岁,相对来说上了年纪的人才有这种比较浓厚的“悲秋”的情绪。所以从人性上分析王羲之是出生于303年比较靠谱。

另一件,就是记载王羲之一共生了七个儿子,头一个儿子叫做王玄之,也就是王伯远,这个大儿子是出生在公元326年。

如果王羲之自己是321年出生,到326年他等于才5岁,5岁就生儿子?这是不可能的。而根据第一种说法,303年王羲之出生,于326年生下第一个儿子是比较合理的,那时候王羲之23岁,也正是开始生孩子的岁数,所以从这一点看,也是303年是王羲之的生年。

为什么我们要去计算王羲之的年纪呢?因为这个和《兰亭序》息息相关,写兰亭序时王羲之是50岁而不是32岁。

我们知道,练书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50岁基本上是大部分的书法家达到巅峰时的创作状态。


一张“草稿纸”,竟然是倾世之宝,可以说这是世上最贵的一张纸

我开篇标题写到这《兰亭序》是一个草稿纸,为什么呢?根据文本描述,这也算是一年一度的盛事了,写这个记叙文他也是想传世的,王羲之当时什么身份?王羲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说的比较通俗一点就是官老爷。这个写完以后本来就是要誊正的,有身份的人写的涂涂改改的不是很尴尬?

所以说我们所见到的《兰亭序》最早的原本就是一张草稿纸,这张帖子就是在王羲之醉手随性发挥的作品。

据说王羲之后来想把这张稿子重新校正重抄一遍,可是后来写了无数张,无论如何再写不出这张草稿纸的味道了。


一张“草稿纸”,竟然是倾世之宝,可以说这是世上最贵的一张纸

他自己估计也没想到,这张稿纸竟然成了书法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了,也因此这张帖子将王羲之推上“书圣”的宝座,千百年来无人撼动!

这个《兰亭序》影响了无数的书法家,也使它成为国之重宝,各代名流甚至连皇帝们都为之争夺不已,最后在智永和尚的弟子辨才和尚手里,被李世民派出的监察御史萧翼算计骗走了。

《兰亭集序》被对之爱不释手的唐太宗李世民死后带进了棺材,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此后再不见兰亭序的真迹。

我们现在假设,如果《兰亭序》被李世民殉葬只是个传说,如果这张《兰亭序》还流传于世,那么它有多大的价值呢?


一张“草稿纸”,竟然是倾世之宝,可以说这是世上最贵的一张纸

据资料记载,到2018年为止,中国书法拍卖最高价为北宋黄庭坚的《砥柱铭》,交易总金额为4.368亿,创造中国书法拍卖的最高纪录。第二高是草书《平安帖》,拍了3.08亿元。这个《平安帖》上并没有作者的名款,只是大家认为是王羲之的真迹而已,如果签上“王羲之”的大名,这个价格可就不好估计了。其他还有比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局事帖》,也拍了两个多亿,朱熹的字都拍到一个多亿。

所以,如果这张《兰亭序》“草稿”还存世的话,说实在我不知道它应该值多少钱,我只知道它是一个价值连城的“天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