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中國在世界上最先用口罩;抗疫英雄伍連德與諾貝爾醫學獎失之交臂

口罩在我們生活中很常見,有的北方人用它禦寒,抵抗冬天的冷風,常規用法就是把口罩當成一種衛生用品,一般把它戴在口鼻部位用於過濾進入口鼻的空氣,以達到阻擋有害的氣體、氣味、飛沫進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材料以紗布或紙等製成。

中國在世界上最先用口罩;抗疫英雄伍連德與諾貝爾醫學獎失之交臂

口罩簡史

13世紀初,口罩只出現於中國宮廷,宮廷裡的侍者要給皇帝送來一日三餐,出於衛生考慮,負責餐飲的這些侍者都要用一種蠶絲與黃金線織成的絲巾,擋在嘴巴和鼻子前,防止自己的氣息傳到皇帝的食物上,這應該就是口罩的雛形。如今飯店裡的服務員或賣食品的售貨員,也會戴一些透明的塑料口罩,也是起到相同的作用。古代《禮疏》中記載:“掩口,恐氣觸人。《孟子·離婁》中也記有:“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

馬可·波羅這位意大利的旅行家,他跟著經商的父親來到中國,曾在中國生活十七年之久,去過中國的很多地方,對當時的元朝生活也有很深的瞭解。在他的《馬可·波羅遊記》一書中,記述他在中國的很多見聞。其中有一條:“在元朝宮殿裡,獻食的人,皆用絹布蒙口鼻,俾其氣息,不觸飲食之物。”這樣蒙口鼻的絹布,也就是原始的口罩。

中國在世界上最先用口罩;抗疫英雄伍連德與諾貝爾醫學獎失之交臂

19世紀末,口罩開始應用於醫護領域。1895年,德國病理學專家萊德奇發現了空氣傳播病菌會使傷口感染,所以他認為人們講話時的帶菌唾液也會導致傷口惡化。於是,他建議醫生和護士在手術時,戴上一種用紗布製作、能掩住口鼻的罩具,以防止細菌感染。此舉果然有效,病人傷口感染率大為減少。從此,各國醫生紛紛採納萊德奇的建議。於是,口罩便在歐洲醫學界逐漸流行和推廣開來。

中國在世界上最先用口罩;抗疫英雄伍連德與諾貝爾醫學獎失之交臂

20世紀初,口罩首次成為大眾生活必備品。席捲全球的西班牙流感奪走了約5000萬人的生命,普通人群被要求用口罩抵禦病毒。一戰後,緊接著一場“流感戰役”席捲世界,這種名為“西班牙流感”的流行病橫掃美洲、歐洲、亞洲,甚至是極寒的愛斯基摩人聚集區,奪去了全世界5000萬到1億人的生命,達到當時世界人口的5%,隨著醫療知識的宣傳和人們意識的提高,大們把戴口罩作為有效的防範措施。

中國在世界上最先用口罩;抗疫英雄伍連德與諾貝爾醫學獎失之交臂

1897年,德國人美得奇介紹給大家一種用紗布包口鼻以防止細菌侵入的方法。以後,又有人做了一種六層紗布的口罩,縫在衣領上。用時一翻過來罩住口鼻就可以了。可是,這種口罩一直要用手按住,極不方便。後來又有人想出了用帶子系在耳上,這就成了今天人們經常使用的口罩。

中國在世界上最先用口罩;抗疫英雄伍連德與諾貝爾醫學獎失之交臂

1910年,哈爾濱爆發鼠疫,時任北洋陸軍醫學院副監督伍連德醫生髮明瞭“伍式口罩”。1910年11月,一場肺鼠疫從俄國貝加爾湖地區沿中東鐵路傳入我國,並以哈爾濱為中心迅速蔓延,4個月內便波及5省6市,死亡達6萬多人,其中僅哈爾濱市就死亡5272人,一時屍骸遍野,舉世震驚。當年12月,清政府緊急電召時任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副監督、早年留學英國並獲得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的伍連德緊急赴哈爾濱調查處理鼠疫。

中國在世界上最先用口罩;抗疫英雄伍連德與諾貝爾醫學獎失之交臂

伍連德

伍連德經過實地考查研究,最後經過總結,他大膽提出這次的鼠疫為“肺鼠疫”,主要通過飛沫傳染。國際醫生開始都不認可,他們覺得搏殺老鼠才是最重要的。他最終還是用事實證明了自己的判斷。

中國在世界上最先用口罩;抗疫英雄伍連德與諾貝爾醫學獎失之交臂

為了檢疫隊伍的自身安全,

伍連德還發明瞭最早的醫用口罩——這種由兩片紗布夾一塊吸水藥棉的口罩,成本僅為當時的2分半錢,作用卻至關重要,沿用至今,稱之為“伍氏口罩”。伍連德調動了大量人力物力,確保口罩源源不斷地供應給市民,並且很快被民眾接受。

伍連德,祖籍廣東新寧,他從小就學習優異。後來考取英國女皇獎學金,留學英國劍橋大學意曼紐學院學醫。他拿學士學位後,繼續努力求學,又摘取了醫學博士學位。因為在鼠疫戰爭中的卓越表現,伍連德被提名為1935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候選人,他也是中國歷史上走近諾貝爾獎的第一人。

中國在世界上最先用口罩;抗疫英雄伍連德與諾貝爾醫學獎失之交臂

20世紀中後期,口罩的大規模使用次數明顯頻繁。載入史冊的歷次大流感中口罩在預防和阻斷病菌傳播方面數度扮演重要角色。

2003年,口罩的使用和普及達到新高潮,一場“非典”幾乎令口罩一度脫銷,各大藥店門前排著長長的隊伍,人們爭相搶購口罩。

2013年PM2.5空氣危害概念的出現,引發公眾對空氣汙染問題的重視,使得口罩等防護用品在霧霾天氣期間甚為暢銷。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擾亂了中國的春節新年,大家都在搶購N95型口罩或者醫用外科口罩。

物品分類知識

N系列:防護非油性懸浮顆粒無時限

R系列:防護非油性懸浮顆粒及汗油性懸浮顆粒時限八小時

P系列:防護非油性懸浮顆粒及汗油性懸浮顆粒無時限


中國在世界上最先用口罩;抗疫英雄伍連德與諾貝爾醫學獎失之交臂

口罩故事

一個朋友經常看新聞,對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很早就重視起來了,在春節之前他去藥店買口罩,隊伍雖然不長,可到他這裡剛好沒有。他前面是一位環衛工人,那個人慶幸自己買到了最後幾隻。這時店裡門口急匆匆跑進來一個年輕人,他衣著華麗,剛從一輛豪車上下來,他進來就跟售貨員說明要口罩,對方告訴他已經賣光了。他很失望。

當他看到身穿樸素環衛服的老人手中的口罩時,眼睛一亮,跑過去說:“你好,你的口罩能勻我兩個嗎?”,老人笑著說:“不好意思,我自己也不夠用”。年輕人說:“一百一個!”老人搖搖頭,年輕人伸出三個手指,說:“300一個!”,老人猶豫了一下,但還是搖搖頭疼。看來健康面前人人平等。

通過這個故事,希望大家能增加防範意識,不要掉以輕心,生命面前人人平等。我們能保護好自己,就是不給國家添亂,就是作出自己的貢獻了!

中國在世界上最先用口罩;抗疫英雄伍連德與諾貝爾醫學獎失之交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