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家長都希望孩子“成才”,而卻忽略了,“成人”才是教育終極目標

中國家長在教育時,都秉承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

特別是現在很多家長都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學跳舞提高氣質、學書法修身養性、學數學鍛鍊思維……

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我們似乎都承認了這種行為,但不得不說,這些行為正在偏離我們教育的最終目標。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讓孩子學習能力強過其他人,重要的是促進孩子全面健康發展。

而如今父母對孩子的智商教育一鄭千金,卻忽視了孩子的人格教育,導致出現部分孩子雖然智商很高,但卻養成了自私自利、冷漠自大等不健康的品德。

讓孩子"成才"是每個家長都希望的,但是"成才"只是孩子生活的一個方面,讓孩子"成人"才是我們教育的終極目標。

為了讓孩子能夠全面發展,家長應該對孩子進行"人格教育",促進孩子的健康發展。

家長都希望孩子“成才”,而卻忽略了,“成人”才是教育終極目標

什麼是"人格教育"?

人格(Personality):

指人類心理特徵的整合、統一體,是一個相對穩定的結構組織。在不同時間、地域下影響著人的內隱和外顯的心理特徵和行為模式。人格包括體格上的特性(如身高、體重等)、心理上的特性(如智力、記憶等)、特殊能力(如音樂、美術等)、經驗、氣質(即情緒的表現)、品質等方面。

人格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心理教育、心理訓練等方法,對孩子施加影響,促進孩子人格的健康發展的一種教育方式。

人格教育涉及的範圍很廣,不僅包括孩子的學習能力,也包括孩子的心理教育、品質性格建立等。

家長都希望孩子“成才”,而卻忽略了,“成人”才是教育終極目標

為什麼要進行"人格教育"?

前段時間發生的"北大才子弒母案",吳謝宇是一個從小學習能力超群的孩子,不僅學習能力強,連交友、演講等方面也是非常優秀,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這麼優秀的一個孩子,會弒母逃逸,

在外人眼中"優秀"的吳謝宇是不會做這種事情的,從小看著長大的親戚覺得,大學認識的校友也這樣認為"他沒有殺人動機"。但是就是這個"優秀"的光圈,讓他躲了三年。在被認定為嫌疑人後,親朋好友都表示出震驚,不敢相信。

吳謝宇的案件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優秀只是他本身的一種閃光點,但是一個人的人格卻是一生中重要的,"健康的人格"教會我們如何與人相處,如何提高學習能力等,是讓孩子"成才"的重要手段。

讓孩子建立正確的人格,不僅有利於孩子提高與他人競爭力,也能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更加適應社會的發展。

家長都希望孩子“成才”,而卻忽略了,“成人”才是教育終極目標

家長應該如何對孩子進行人格教育?

  • 從孩子小的時候抓起

奧地利心理學家、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兒童的人格教育》裡面提到:

"人的人格結構形成於童年期,要解決一個人的人格心理問題必須從他的童年著手。因此要幫助兒童形成正常的、健康的人格是教育兒童的首要和核心問題。"

在小的時候,很容易養成一些長大也改變不了的習慣,這些習慣會伴隨著孩子長大,在這個時間段,孩子會根據所經歷和見識的,慢慢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說,從孩子小的時候,就要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格。

而且青少年心理機能和人格尚未定型,很容易受外界影響,具備較大的可塑性。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要不斷引導他們建立好的人格。

  • 父母要進行科學的教育方式

教育理念+教育行為=教育方法,為了讓孩子形成正確的人格,家長不僅要建立正確的教育理念,還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行為,最後才能通過科學的教育方式來進行人格教育。

那到底怎麼才是科學呢?我這裡提出幾個點教育方式:

(1) 把孩子當成一個"大人",平等對待:

很多家長在孩子提出問題,自己不知道怎麼回答時,總是喜歡說"你還小,不懂",包括孩子在犯錯誤的時候,家長總是喜歡幫他們找藉口避免承擔後果,但是這樣久而久之會讓孩子產生自己和父母有代溝,可以逃避責任的感覺。不利於孩子建立正確的人格,我們需要一直告訴孩子,只要是犯錯,就要承擔責任。要養成"知錯就改"的習慣;

家長都希望孩子“成才”,而卻忽略了,“成人”才是教育終極目標

(2) 讓孩子學會自己動手:

現在的很多獨生子女,在家裡都備受寵愛,很多孩子都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但是這種習慣是非常不利於孩子養成獨立的人格的,他們喜歡依賴人、以自己為中心。家長在對孩子進行人格教育中,要從生活方式等進行全面的改變,讓孩子學會自己動手;

(3) 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樣:

孩子在小的時候,和父母相處的時間是最長的,在他呱呱墜地時,每天面對的都是家長,他們把家長當做是最親近的人,也把家長當做是學習對象,比如經常會看到孩子學你怎麼吃飯,怎麼喝水,學習你的日常行為。

這些都是好的方面,但是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表現的暴躁易怒、喜歡摔東西等,這些也會成為孩子的學習內容。所以,讓孩子建立正確的人格,父母首先要做好表率,成為孩子的學習榜樣。

  • 為孩子營造良好的生活氛圍

俗話說,家庭環境是兒童成長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庭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影響是最大的,想要建立孩子健康的人格,家長是首要責任。

生活經驗告訴我們,經常吵架的家庭和相親相愛的家庭教出來的孩子是有很大區別的。經常吵架的父母會讓孩子變得比較敏感,脆弱,一遇到事情會比較容易產生偏激的心理,但是相親相愛的家庭會讓孩子變得比較樂觀,善良,有一種天然的自信感。

家長都希望孩子“成才”,而卻忽略了,“成人”才是教育終極目標

  • 養成良好的人際交往習慣:

人際交往幾乎是人一生都必須具備的一個技能,生活在這世上,每天都在跟別人打交道。

人際習慣一般可分為和諧習性,比如善於協調、寬容、忍讓、妥協、合作等和對抗習性,比如爭奪、攻擊、分裂、爭鬥、孤立、自我封閉等兩種。這兩種習性對人形成道德行為和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都需要培養孩子的和諧習性,抵制對抗習性。

孩子的人際習慣是後天形成的,所以必須由父母進行正確的引導,特別是在孩子0-6歲的時間段,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人際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多和孩子外出接觸人,也多教孩子如何處理人際關係。

法國哲學家愛爾維修說,"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一個人的後天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每個家長都能把握好孩子的教育方式,正確教育孩子,才能促進孩子的健康發展。

家長都希望孩子“成才”,而卻忽略了,“成人”才是教育終極目標

我是小F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