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膝關節常見的運動損傷有哪些?該如何治療?

運動是良醫,但是運動也常常伴隨著運動損傷,其中以膝關節損傷最為多見。

膝關節常見的運動損傷有哪些?該如何治療?

膝關節運動損傷常見的有哪些?又該如何治療呢?

半月板損傷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在膝關節運動損傷中最為常見。

膝關節常見的運動損傷有哪些?該如何治療?

主要症狀

急性期膝關節有明顯疼痛,腫脹和積液,關節屈伸活動障礙。急性期過後,腫脹和積液可自行消退,但活動時關節仍有疼痛,尤以上下樓、上下坡、下蹲起立、跑、跳等動作時明顯,嚴重者有跛行或屈伸功能障礙,部分病人有“交鎖”現象,或在膝關節屈伸時出現彈響。

老年人退變性半月板損傷,症狀不明顯的可保守治療。

  • 使用消炎鎮痛類藥物
  • 康復鍛鍊,增強肌力,增加關節穩定性

其他大多數半月板損傷,都需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治療主要為關節鏡下半月板縫合、修整、部分切除或全部切除

交叉韌帶損傷

交叉韌帶損傷後治療不當可在膝關節不穩的基礎上繼發關節軟骨、半月板等結構的損害,導致膝關節退變和骨關節病的早期發生,從而加重膝關節損害,嚴重影響膝關節的運動功能。

膝關節常見的運動損傷有哪些?該如何治療?

前交叉韌帶損傷

多見於扭轉、半屈、急停、碰撞較多的運動。例如:足球、滑雪、籃球等等。

【主要症狀】:

膝關節腫脹、疼痛、不穩定為主要表現。前交叉韌帶損傷後,一些患者並未出現或僅出現很輕度的疼痛,所以往往不會引起重視而耽誤病情。

前交叉韌帶損傷一般都需要手術治療,即關節鏡下交叉韌帶重建術。

後交叉韌帶損傷

膝關節在過伸和屈曲位小腿受到向後的力引起。

【主要症狀】:

膝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受限。慢性期患者多為膝關節不穩,打軟腿,步行或慢跑時膝關節有錯動感、不穩感,不能參加劇烈運動,有些人仍有膝關節疼痛。

  • 一度損傷可保守治療;
  • 二度損傷要根據患者情況確定治療方法,若患者為運動員或運動愛好者,則需要手術治療;若日常運動較少,可保守治療;
  • 三度損傷需要手術治療。

膝關節骨折

膝關節骨折包括股骨髁骨折、脛骨平臺骨折、髁間棘骨折,均屬於關節內骨折。

【主要症狀】:

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受限。

無移位的骨折多采用非手術治療,支具或石膏固定。移位的骨折應手術治療。

臏腱斷裂

損傷的原因是間接暴力和直接暴力,間接暴力主要是股四頭肌強烈收縮,常見於跳高、體操和籃球運動。直接暴力是臏腱直接受力或刀割傷。

【主要症狀】:

損傷局部腫脹、疼痛,伸膝無力等。

股四頭肌腱斷裂

股四頭肌腱斷裂可由直接暴力和間接暴力引起,間接暴力是在膝關節屈曲狀態下股四頭肌猛力收縮,引起斷裂。

【臨床表現】:

損傷部位腫脹、疼痛,主動伸膝受限。

外側副韌帶損傷

常見於膝關節扭傷、挫傷、直接暴力撞擊、局部銳器割傷等,相對於內側副韌帶的損傷少見。

【主要症狀】:

損傷部位疼痛、按壓痛。

損傷較輕、關節穩定可以採取保守治療。若關節不穩或併發腓總神經損傷則需手術治療。

內側副韌帶損傷

膝關節屈曲 45°左右小腿突然外展、外旋,或足和小腿固定,大腿突然內收和內旋可造成內側副韌帶損傷。常見於足球和摔跤運動,其次見於滑雪、滑冰、跳高、籃球運動。

【主要症狀】:

不完全損傷表現突然膝關節內側疼痛,但疼痛又可以立即減輕和消失,可繼續參與運動。完全斷裂後表現為局部劇痛,疼痛隨即減輕,但隨後疼痛又復加重,並且出現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頭肌反射性痙攣,膝關節處於半屈曲位拒絕任何運動。

大部分內側副韌帶損傷可行保守治療,即加壓包紮,冷敷,膝關節固定制動。如運動員正在比賽,患部無繼續出血指徵,可以在局部封閉、支持帶固定下繼續比賽。對於運動員或運動愛好者,出現內側副韌帶完全斷裂,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髕骨脫位

髕骨脫位主要是外傷因素,如猛烈的扭傷、暴力傷等。也可見於先天因素。

【主要症狀】:

急性外傷性脫位會出現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等症狀;習慣性髕骨脫位表現為股四頭肌萎縮、伸膝無力、易摔跤,但無明顯的疼痛。

對於急性外傷性脫位,如果沒有軟骨或韌帶損傷,可保守治療。如果確診有關節內遊離體形成,建議做關節鏡手術,清除遊離體的同時修補髕骨內側副韌帶。對於複發性髕骨脫位也應手術治療,因為保守治療無法修復髕骨內側支持結構。

本文審稿醫生:北京德爾康尼骨科醫院 張有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