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清朝时,封吴三桂做了平西王掌管云南,为什么还设了云南巡抚?两者的地位怎样?

??!!


大清入关最大功臣自然应该是吴三桂,吴三桂协助大清迅速击败大顺政权后,又作为大清的急先锋,南下消灭各地的明朝割据武装,其中功劳最大的一次便是俘获南明皇帝之后,为表忠心,亲手用弓弦扯死了这个南明皇帝。由于吴三桂在镇压云贵地区顽强的南明割据政权立下了赫赫战功,大清国初期从来不会亏待这样的勇士的,于是平西王府成为了云贵地区实际上的统治者。



这种分封异姓王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很多年没有看见过了,对立下大功的异姓者进行裂土封王最为流行的时候那应该是汉初,至于明朝,终明一朝,异姓为王者,仅仅是为云贵地区的云南沐王府。

首先了解下明清在云贵地区设藩王原因

第一,因为云贵地区地势险要,当地豪族部落分布极为松散,若设普通政府很难管理,当地土著首领土司更是拥兵自重,实力非同一般,甚至有大量土司家族更是传承千年之久,若是寻常政府,只怕轻易无法震慑。

其二,云贵地区自古以来容易产生大量精兵猛将,当地人凶悍异常,往往是极为重要的兵源之地,一旦中央对此失去管控,极易产生各种层出不穷的割据政权——新中国建国之后,云贵地区尚且还有割据一村称帝的闹剧。

其三,云贵地区治安极为低下,由于当地地形复杂,落草为寇之人往往熟悉地利,普通中央派遣官员无法迅速适应,尤其是如果有前朝残余势力渗透于此,若是不设藩王重镇,必然整个云贵尽落敌手,之后纵横捭阖,荼毒四方。



因此,满清入主后,云贵地区也急需要一个藩王,就像明朝的沐王府一样,而满清就顺势选择了大功臣吴三桂。

当然选择吴三桂或许也是清统治者的无奈之举,当时大清入关之后,多路并进,明军基本上都是望风而逃或者顺手投降,在西南,清军本以为依旧是如此顺利,于是水陆并进,打算收编这个小政权,照旧在战后找个部门接管安置。

可没想到,负隅顽抗的这个西南小朝廷居然抵抗极为激烈,甚至给大清国造成了严重伤亡乃至影响了整个全局。此后不得不任用吴三桂亲自下场,吴三桂熟悉情况,并且熟练掌握小朝廷弱点,不久就俘获皇帝,并处死皇帝。吴三桂功劳太大,满清没有办法,只能数功并算,成人之美,直接一个平西王的大帽子给他扣上去。


说完了平西王,我们再来了解下云南巡抚

云南巡抚其实不是有清一朝独有,早在明朝时期就已经存在了,起初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设置的,比如处理三司混乱问题,或者是帮助沐氏平定叛乱(当时的沐氏一代不如一代)。不过后来随着时间推移,一切解决后,云南巡抚更多的是行监视职责了,其实在这有些方面似乎像是汉时期太守与刺史之间的味道。

而清朝设立云南巡抚当然也有和明朝一样的考量,藩王权力太大,需要制约,更何况清统治者当时没办法,选的还是吴三桂这种老狐狸,制约就更需要了。

不过虽说云南巡抚可以制约这个云贵藩王,但在吴三桂时期,巡抚是被平西王完全压制,一点制约作用都没有起到。为什么这样说呢?比如清朝第一任云南巡抚,由洪承畴荐举的林天擎,他在当时完全是平西王吴三桂藩下人员,后来吴三桂造反,他则直接跟随。


吴三桂这个异姓王,其实理论上与汉初那些异姓王和没有任何区别——也就是说,吴三桂在他的领地就是“皇帝”,拥有建立军队、安排官员、收纳赋税的天然权力。云南巡抚当时完全是属于他的藩王权力范围,不存在任何制约作用。因此,毫无疑问云南巡抚的地位是被平西王吴三桂完全碾压,云南巡抚在吴三桂时期不过是个下属部门,帮助吴三桂处理一些事务。

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吴三桂势力消亡,云南巡抚才算稍微好了点,但不久朝廷又把平西王府改成了云贵总督。这个著名的大清八大总督之一。在晚清时期,一般云贵总督都会兼任云南巡抚。


夏目历史君


诚邀,如题。为什么满清将云南分封给了吴三桂后又要设立云南巡抚?这个问题很简单

云南巡抚,全称巡抚云南等处提督军务兼理粮饷,为清朝云南地方政府的长官。顺治元年置,驻云南府。云南巡抚官居从二品,受清朝云贵总督共同管理云南政务,但是二者互不统属,也算是一个封疆大吏了,至于满清为何要在云南设立巡抚,自然是想在吴三桂的地盘上插一个钉子

说白了,清朝对吴三桂不放心

吴三桂本是明朝山海关总兵,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投降满清成为清军大将,后来更是率兵长入缅甸抓回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并处死,自此清朝皇帝完全信任吴三桂,封其为平西王,节制云南,监管贵州。

但是话说回来,哪有皇帝不多疑,顺治帝死后年轻的皇帝康熙登基,为了乾纲独断,康熙决定对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这三个老狐狸开枪了

康熙六年,吴三桂以目疾请解除总管云贵两省业务,以相打听。康熙帝命吴三桂将所管各项业务交出,责令云贵两省督抚管理。云贵总督卞三元、提督张国柱、李本深合词请命平西王仍总管滇黔业务。康熙帝以照顾吴三桂身体为理由,予以回绝。可以认为卞三元的云南总督一职是朝廷认命的,但吴三桂雄踞云贵多年,卞三元实难与之相制衡,其实这也说明了吴三桂在云南的地位显然要比与云南巡抚要高,谁让人家拥兵数十万呢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毫无疑问,云南巡抚首先地位和权力比平西王吴三桂低了很多,巡抚之上还有云贵总督管辖,而云贵总督之上,就是清廷初期授予“便宜行事”的平西王吴三桂。其次,康熙十年之前的云南大小官员大部分都是吴三桂的派系,自然要听吴三桂命令行事。

(三藩)

吴三桂杀死永历帝之后,被封为亲王,管辖云贵两省,还封部下十人为云南总兵。实际上,吴三桂还插手云贵之外的事务,因为三藩的势力遍及全国之半,包括陕西提督,四川总兵等都是吴三桂的旧属。所以,吴三桂甚至能在管辖范围内“便宜”任命官员,号称“西选”。云南巡抚自然也在吴三桂的人了,比如顺治十六年的云南巡抚林天擎,后来也跟随吴三桂造反。

(康熙帝)

但是,在顺治十七年担任云南巡抚的袁懋功是例外,袁懋功和吴三桂有什么关系,笔者没查到。不过,《清史稿》记载,袁懋功知道吴三桂有“异志”,于是镇之以静,部曲爱重之,老袁还有是有本事的。

康熙皇帝上台后,知道三藩对清廷的危害很大,于是有意开始打击吴三桂等人。康熙下令三藩交出管理权给总督,巡抚,结果云贵总督卞三元等云贵官员还为吴三桂“请命”,可见吴三桂的根基。

(康熙和吴三桂)

康熙十年,委派了朱国治担任云南巡抚,这次是朝廷的人了。朱国治这个人还因为贪腐,引发过兵变,但是,吴三桂起兵时,由于不肯依附被杀害,这应该是吴三桂时期,最后一任云南巡抚了。


大飞熊骑士


清朝入关后所封之汉族人为王凤毛麟角,而且皆是降清的前明将领,如孔有德,祖大寿,康熙元年又进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尚可喜为平南王,耿精忠为靖南王,吴三桂镇守云南兼领贵州事,尚可喜,耿精忠分别就藩广东,福建。

康熙最初封这三人为王是为了笼络人心,所以将广东,福建等南方富庶之地封给他们,但毕竟是前明将领,谁能保证他们将来不会反清呢,削藩是早晚的事。

三王之中吴三桂封地最大而且实力最强,三藩兵粮赋税及各自度用朝廷不予干涉,真可谓俨然三个独立小国。

云南巡抚朱国治作为云南的地方大员,正二品衔,但在气焰嚣张的吴三桂面前,朱国治这个巡抚当的也是相当的憋气,清朝入关之后,在省一级行政上设有巡抚总督等地方官职,皆是镇守一方的大员,但显然吴三桂并没有把朱国治这个巡抚放在眼里,明为辅助实则监视这个意思吴三桂还是明白的。

所以说到后面三藩反清这么大的事身为云南巡抚的朱国治竟然毫无阻拦之力反而丢了性命,这也正说明了云南巡抚这个官在吴三桂眼里算不得是什么大官,既然反了杀一个朱国治又算得了什么。




大国布衣


大清入关最大功臣自然应该是吴三桂,吴三桂协助大清迅速击败大顺政权后,又作为大清的急先锋,南下消灭各地的明朝割据武装,其中功劳最大的一次便是俘获南明皇帝之后,为表忠心,亲手用弓弦扯死了这个南明皇帝。由于吴三桂在镇压云贵地区顽强的南明割据政权立下了赫赫战功,大清国初期从来不会亏待这样的勇士的,于是平西王府成为了云贵地区实际上的统治者。这种分封异姓王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很多年没有看见过了,对立下大功的异姓者进行裂土封王最为流行的时候那应该是汉初,至于明朝,终明一朝,异姓为王者,仅仅是为云贵地区的云南沐王府。



吴三桂就藩,做的是平西亲王,在满清的爵位中属于最高级别了,在此之下,才是“郡王”、“贝勒”、“贝子”等。这也是清朝对他帮助清军,因此,平西王其最尊贵程度可见一斑。

但也就是尊贵,吴三桂的权限没有被清政府完全开通,吴三桂对辖区内的军队有统辖权,对政府的官员有举荐和罢免之权。就(并谕吏、兵二部,凡云南文武官举黜及兵民一切事,命吴三桂暂行总管,俟数年后,仍照旧例)而且在吴三桂勒死永历后,得到了准予便宜行事,云、贵督抚全受节制的奖赏,他所除授文武官员,号称“西选”,有时候“西选”之官和满清朝廷的官员都被派到一个地方任职,那就看谁跑的快,到任早了。



云南巡抚其实不是有清一朝独有,早在明朝时期就已经存在了,起初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设置的,比如处理三司混乱问题,或者是帮助沐氏平定叛乱(当时的沐氏一代不如一代)。不过后来随着时间推移,一切解决后,云南巡抚更多的是行监视职责了,其实在这有些方面似乎像是汉时期太守与刺史之间的味道。而清朝设立云南巡抚当然也有和明朝一样的考量,藩王权力太大,需要制约,更何况清统治者当时没办法,选的还是吴三桂这种老狐狸,制约就更需要了。

说到朱国治,康熙王朝里将他描写成大圣人,坚贞不屈,面对吴三桂叛乱,英勇殉国,实际上,朱国治是顺治和康熙时期出名的大贪官,江南一带百姓对其十分厌恶,所以暗地里称其为“朱白地”。他在会见吴三桂之时,总是摆着架子,觉得自己是直系奴才而高人一等,最后死在吴三桂手里,也算恶人自有恶人收拾吧。

实际上吴三桂的权力已经跟汉时的诸侯王没有什么区别,吴三桂对于整个云贵地区,绝对是名副其实的土皇帝。完全可以这么说,云南巡抚虽然在实际权力上不如平西王,但却是清廷用来制衡吴三桂的手段,虽然没有什么用。因为云南巡抚的一切权力都受到了吴三桂的制衡,这个巡抚只能算是虚有其表,也就是朱国治那么耿直,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才敢对吴三桂这么一方平西王那般无礼的。


大老二爷


亲王不是封国,吴三桂自然是没有办法掌管云贵政事的。


吴三桂就藩,做的是平西亲王,在满清的爵位中属于最高级别了,在此之下,才是“郡王”、“贝勒”、“贝子”等。这也是清朝对他帮助清军,因此,平西王其最尊贵程度可见一斑。

但也就是尊贵,吴三桂的权限没有被清政府完全开通,吴三桂对辖区内的军队有统辖权,对政府的官员有举荐和罢免之权。就(并谕吏、兵二部,凡云南文武官举黜及兵民一切事,命吴三桂暂行总管,俟数年后,仍照旧例)而且在吴三桂勒死永历后,得到了准予便宜行事,云、贵督抚全受节制的奖赏,他所除授文武官员,号称“西选”,有时候“西选”之官和满清朝廷的官员都被派到一个地方任职,那就看谁跑的快,到任早了。


虽说如此,但作为巡抚这种高级官员还是要被朝廷掌握在手里的,这就是所谓的制衡,军事上,吴三桂掌控一切,政事上吴三桂可以选官,可以推荐,可以罢免一些辖区里的官员,但巡抚却是朝廷派来的,这就是政治上的斗争,清庭不会把整个地区所有的权利都交给吴三桂的。

所以朱国治这些人的作用就是,吴三桂对清庭负责,朱国治对清庭负责,但他只是个巡抚,吴三桂的等级比朱国治高的多,朱国治却不需要对吴三桂直接负责。


说到朱国治,康熙王朝里将他描写成大圣人,坚贞不屈,面对吴三桂叛乱,英勇殉国,实际上,朱国治是顺治和康熙时期出名的大贪官,江南一带百姓对其十分厌恶,所以暗地里称其为“朱白地”。他在会见吴三桂之时,总是摆着架子,觉得自己是直系奴才而高人一等,最后死在吴三桂手里,也算恶人自有恶人收拾吧。

朱国治死后,康熙给他建庙,结果却没有人来祭拜,足以显示这人是多么的遭人厌恶了。


关河南望


明朝开始的王爷,就是只管带兵打仗不管具体行政的。

明成祖朱棣以后,明朝的王爷连带兵打仗的资格都被暗地里取消了。

1644年农历四月,山海关大战一结束,多尔衮就以顺治皇帝的名义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属于二字王,郡王。后来,吴三桂跟着多尔衮的哥哥英亲王阿济格打到陕西,灭了李自成之后,吴三桂又被调回到山海关之外的锦州镇守,过了不久,张献忠在四川闹得欢,清廷不得不派吴三桂进剿,从此一路向西打到云南,清廷让吴三桂负责云南贵州一带的军政事务,以便全力剿灭南明政权。

吴三桂相当于西南最高军政长官,可以向朝廷推荐干部和地方官,当时叫“西选”,朝廷一般都同意。但是,朝廷并不会放弃正常的行政管理工作,日常的地方工作,还得有巡抚、知府、知县来打理,云南的这些政府机构一应俱全,这和平西王府存在不矛盾,一个是常设的政府机构,一个是临时机构。

平西王府在当时就相当于西南“剿匪”总司令部,平西王要做的事情就是集中精力打战,消灭南明,一旦任务完成,就要撤销。

1661年,吴三桂终于抓获了南明的永历帝,不久被朝廷封为平西亲王。但是随着战事结束,平西王府的存在就面临问题。吴三桂希望清廷参照明朝对沐英的做法,由吴三桂家族永远镇守云南,平西王府不干预云南地方的军政日常工作,遇有军国大事,由平西王来总揽西南全局。

年轻的康熙皇帝,不答应,坚决撤藩。吴三桂起兵反叛,康熙皇帝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消灭了吴三桂。


坐看东南了


吴三桂原本其实是不想投靠清朝的,不过由于明王朝大厦将倾、李自成对他步步威逼伤害到了他的家人,所以他后来在被逼无奈之下才选择了汉奸这条黑暗的道路上。

成为汉奸后的吴三桂一路变化非常巨大,最开始时他还对明朝保有着一份明面上的忠诚,但是后来随着清朝高层的质疑,他为了证明自己对清朝的忠诚,就做出了一些让他永远无法洗白的事情。

这些事情就是对一些南明将领和抵抗百姓的屠杀,这些屠杀后来一度致使他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乱臣贼子,不过这些行为行为也给他带来了不少的好处。


因为满意于吴三桂的忠诚,清朝就给吴三桂授予了郡王爵位,在吴三桂杀了南明的皇帝后,更是把他的爵位破格提拔为了亲王。

按照清朝入关后的传统,王是要被强制留在北京城中、没有允许不准出城的。

但是吴三桂不同,由于清朝初年满清八旗的军队实在太过于稀少、无法掌控南方一些边缘省份的原因,所以他们就选择了给吴三桂等三位汉人王放权,让他们前往了南方边陲、让他们凭借着手中所掌握的兵力镇守这些边陲之地。

当时除了被分封云南掌控权的吴三桂之外,清朝还把广东分封给了尚可喜、把福建分封给了耿精忠,由此构成的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三藩。


如同傀儡一般的云南巡抚

在清朝的法律规定中,这三位王在他们所分封的省份里可以掌握赋税和军事大权,而民政大权则交由朝廷委派过去的官员掌管。

他们之所以这样规定,就是想限制住三藩的权力,使他们无法变成唐朝末年节度使那样权力无边的军阀。

但是在后来的实际操作中,情况就不是这样了。

我们就说吴三桂执掌的云南,在吴三桂执掌云南的多年时间中,他除了牢牢把控着云南的军事大权之外,他也把自己的权力巨手渗透进了云南的民政权力中。


当时云南各地官府的官吏中,绝大部分人都是由吴三桂直接委任的,而这些吴三桂委任的官吏,在当时被称之为西选官吏,以此区分朝廷委派过去的官员。

在爆发三藩之乱之前,云南除了云南巡抚以及治所在贵州、名义上对云南有着统辖权的云贵总督之外,很少有官员不是吴三桂的派系出身。

而云南巡抚和云贵总督虽然在明面上各自掌管了云南的很大一部分权力,但是在那个云南被吴三桂打造成铁板一块的时代里,他们的权力实际上是处处受到限制的。


除了少部分的权力被吴三桂允许他们拥有之外,其余的权力全都被吴三桂以及他的人掌控住了。

从现实来说,云南巡抚和云贵总督其实就跟摆在架子上的花瓶差不多。

清朝朝廷往吴三桂手下派驻云南巡抚的原因

至于在这种基本没有权力的情况下,清朝朝廷为什么还要在云南设置云南巡抚,我觉得原因大概有几点。

第一点就是为了面子上过得去,虽然云南的实际大权已经被吴三桂给牢牢掌控住了,但是作为明面上仍对云南拥有掌控权的清朝廷来说,该做的面子工程就是要继续做下去,于是他们在明知道云南巡抚没什么权力的情况下,就仍旧在云南设置了云南巡抚这个官职,以显示自己的存在感。

第二点就是想对吴三桂进行一些可有可无的制衡,虽然清朝朝廷明知道自己设置的云南巡抚在吴三桂的自留地里肯定争不过吴三桂,但是把云南巡抚派驻过去总比不派的好,起码云南巡抚的存在能在很大程度上让吴三桂收敛一点。


第三点可能就是想对吴三桂进行监视,监视吴三桂有没有谋反的举动,如果有的话,云南巡抚也能很快的察觉并上报朝廷,使朝廷不会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被吴三桂捅上一刀。

以上就是我觉得清朝朝廷在云南巡抚没有多大权力的情况下,仍旧在云南派驻巡抚的原因。

三藩之乱的爆发

而在历史之中,云南巡抚也确实没有对吴三桂的造反造成太多的影响。

在三藩之乱爆发的时候,清王朝派驻到云南担任云南巡抚的人是朱国治,朱国治此人在历史中是一个十足的贪官酷吏。

面对着吴三桂的叛乱,他根本就没有应对之力,直接就被吴三桂派人给拿下了。

而朱国治在历史中的形象虽然十分诤恶,但是在吴三桂向朱国治抛出橄榄枝的时候,朱国治却是难得硬气了一把,当时他严正拒绝了吴三桂,然后就没有意外地死在了吴三桂手中。


所以说这就是清朝在吴三桂时期之所以会往云南派驻云南巡抚的原因,主要原因就是想加强自己在云南的存在感以及达到抗衡、监视吴三桂的效果。


孤客生


吴三桂因为助满清平天下得了个平西王不假,但吴三桂姓吴,满清皇室姓什么――爱新觉罗,吴三桂是个外人,江山是爱新觉罗家的江山,吴三桂虽然出力不少,但充其量那就是个打手,当不了主人!(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吴三桂是平西王,这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封王,在清王朝序列里那都是有正式文件的,备过案的,但不管行多少正式文件,也都改变不了吴三桂这个外姓人的事实,同时,也都改变不了满清皇室对于吴三桂的不信任!

自古以来封王封爵都是皇帝的七大姑八大姨,吴三桂一个外人还平白无故的封了“王”,有一万个理由吴三桂在一群清皇室的“王”里面都显得太刺眼,往严重点说这不就是眼中钉吗,在爱新觉罗家族来说,肯定不能舒服了!


吴三桂作为平西王驻云南,至于说“管理”,这还真不能说云南就是吴三桂的了,当然,名义上他就是吴三桂的,其实实际上也是如此,吴三桂拿管的是兵权,他帮爱新觉罗家族打天下的那一帮人,统统被他带到了云南,享受荣华富贵去了。

当然吴三桂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或者说想搞点事情,能量还是无限的,但不管怎么说研究云南都是清王朝范围内的领土,接受的是中央的领导,权力仍然集中于皇帝,吴三桂是“王”,没人管的了他,甚至说连皇帝都得礼让他三分!

但还得由中央派文官去管理,当然这文官肯定也受吴三桂节制,甚至有建议换人的权力,但决定权仍然在中央手里,这是原则问题,这决定了天下是谁家的天下,领土是谁的领土,当然清廷没有弄个总督过去那是给他们面子,因为总督有兵权,那吴三桂反的才快呢!


历史三日谈


首先要说一下,清朝设立云南巡抚是在顺治元年,也就是1644年,此时吴三桂还在山东打李自成的农民军,而云南也是在南明统治下。清廷只是根据未来统治中国的需要规划了这个官位而已,并没有考虑吴三桂或者其他因素。直到1659年吴三桂攻入云南,第一任云南巡抚林天擎才正式赴云南上任。

因为此时云南还有不少反清军事力量,为了尽快镇压反抗势力,洪承畴上奏清廷:“云南险远,请如元、明故事,以王公坐镇”。根据洪承畴的建议,清廷命吴三桂在云南开藩设府,统帅大军坐镇云南,并授予其极大的权力,“所辖文武将吏,选用自擅”,总管云南行政、司法、赋税等所有军民事务。顺治还还命令兵部、吏部和户部要配合吴三桂,“用人,吏、兵二部不得掣肘,用财,户部不得稽迟”。

在这种情况下,吴三桂也是很卖力的为清廷卖命,很快就把云南的反清势力消灭干净,还出兵缅甸,将永历抓回并亲自缢杀,也算是交上了一份投名状。对他的表现清廷非常满意,所以在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任命吴三桂为平西亲王,兼辖贵州,并命令云南贵州的总督巡抚归属他节制。吴三桂的权势达到高峰,此时的云南巡抚其实不过是一个配合吴三桂管理地方事务的官员而已。

另外要说一句,虽然吴三桂有任命文武官员的权力,但是根据《清史稿》记载,他的权力是“郡县吏得自辟署”,从这里看,他的任命权限不包括云南巡抚这样的大员,仅仅是郡县官员而已。像第一任云南巡抚林天擎是洪承畴向清廷举荐任命的,而第二任云南巡抚袁懋功则是清廷直接任命。所以虽然吴三桂可以管辖云南巡抚,但是巡抚、总督这样的官员任命权却并不在他的手中。

不过随着云南、贵州反清力量逐步被吴三桂扑灭,那么他的作用也日益下降,此时反而成为了一个不安定因素,所以康熙二年清廷就收回了他直接任命地方官员的权力,但是还是由他举荐。对此吴三桂也是心知肚明,不过此时他已经死心塌地为清廷卖命,为了消除清廷对他的顾虑,在康熙四年主动上奏,要求裁撤所属兵员。康熙六年吴三桂又再次主动要求去掉对云南贵州两省的行政管理权,此后云贵的总督和巡抚不再听命于吴三桂,文武官员的任命、地方官员任命、行政、司法、税赋等事务也都不再由吴三桂管理。

所以从康熙六年起,云南巡抚就不需要服从吴三桂的命令,只是根据规定给他和其部下提供所需。当然,因为吴三桂还是亲王,因此地位要比云贵的总督和巡抚高的多。

吴三桂这么做是因为清廷给他的权力实在太大,在正常情况下迟早会刺激到最高统治者,双方必然会产生不信任感,所以他主动放弃不分权力来表示忠心。不过最终却没躲过鸟尽弓藏的命运,还是被清廷所抛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