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知道哪些细思极恐的历史细节?

别酒流年


一,古人普遍早婚早育。


都说古人寿命短,普遍都早婚早育,可是到底有多早,很多当代人没概念。这里讲一个大名鼎鼎皇室家庭——汉文帝和汉景帝。


汉文帝刘恒生于公元前203年;

汉景帝刘启生于公元前188年;

文景二帝,年纪只差15岁。

并且,汉景帝不是汉文帝的第一个孩子,他还有个同母姐姐,馆陶公主刘嫖。她生于公元前189年。嗯,汉文帝14岁就做了父亲。

另外按现在的标准,汉景帝也早婚早育。他的长子临江王刘荣生于公元前171年。如果这个时间记载没错误的话,这就意味,汉文帝14岁做父亲,32岁就当上了爷爷。

32岁当爷爷,这在古代或许很正常,但这让现如今还打光棍的80后,情何以堪。

二、汉文帝可能屠杀了自己的原配王后和她的四个孩子。

说到文景二帝,再说一个跟文帝有关的。

大名鼎鼎的窦太后窦漪房不是汉文帝的原配王后,文帝的原配王后到底是谁,目前没有任何史料记载。

不过据说现存的《史记》是被修改过的,汉武帝时期删减过一次(删掉武帝本纪),东汉时又被删减了一次。被删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后人不清楚。

但根据汉史学者推测,应该是关于吕氏一族的章节被人删减了。因为吕太后的大哥吕泽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将领,凭他的功绩,在史书上单独列传是必须的。但在史书上却找不到吕泽的个人传记。

那么这就说明,《史记》中的吕泽传可能被后人删掉了。

以此类推,汉文帝的原配王后应该也是吕氏一族出身,她在历史上没留下名字,很可能也是因为一样的原因被抹去了。

周勃、陈平发动诛杀诸吕政变时,杀绝了吕氏一族,就连汉惠帝的孩子也没放过。但是汉文帝的原配王后和四个孩子,不在京城长安,他们没机会杀。如果文帝原配王后真是吕氏,那么诛杀她们母子的人,就只有汉文帝本人了。


三、“幸亏”定陵发掘失败了。

这一点不多说。幸亏当时的文物保存技术不成熟,使定陵的发掘成为了中国考古史上的一大耻辱。否则,明清所有未被发掘的帝王陵,甚至包括秦始皇陵,唐高宗和武则天的乾陵,都要玩完。

这个损失,是可想而知。

虽然定陵的发掘是巨大的耻辱,可这件事也换来了我国对考古发掘的重视。而倘若没有这件事,后果真是细思极恐。



四、及时解放海南岛。

1949年10月24日,金门战役的失利,给即将准备渡过琼州海峡,解放海南岛的四野官兵蒙上了一层阴影。与金门岛相比,海南岛的面积更大,而且离大陆更远。当时将士们普遍对渡海作战有一定的畏惧心理。

1950年4月,当时身为四野12兵团副司令兼40军军长的韩先楚力排众议,向中央申请在4月20日之前发动登陆作战。为此,中央专门派邓华前来审查韩先楚的作战计划。

韩先楚对邓华解释道:因为我军渡海工具基本都是没有动力的帆船,非得依靠谷雨前的西北风过海不可,如果在谷雨前再不发动海南岛登陆作战,那么攻打海南岛的时间,就要至少再往后拖半年以上。(夏秋两季主要刮东南风)

而我们知道,朝鲜战争爆发于当年6月。次月,美国第七舰队即开赴台湾海峡。如果解放军不能赶在朝鲜战争前,解放海南岛,那么海南岛很可能就变成第二个台湾了。

而海南不能解放,那么整个南海,南沙、西沙了,可能都将不属于新中国。甚至于,中国大陆向南的出口都会被美国完全堵死。


所以,海南岛战役实际上是非常幸运的一场战役。而如果不是韩先楚力排众议,利用最后可以利用的五天时间打下海南,中央也是非常重视,第一时间批准方案的话。其结果也是非常细思极恐的。


Mer86


1,明朝时,曾发生一起吃婴案,牵扯甚多。

在明朝的应天府(南京),有一个叫王冠的富商。有钱之后,王冠就开始梦想着能延年益寿长生不老。而明朝也流行道教,于是他也从一个道士哪里求得一副长生不老的方术。这个方术很残忍,就是吃婴儿肉,并用婴儿骨头磨成粉做药丸。

他为了制作这种长生不老药,以纳妾名义在家养了很多女子。等女子怀孕,胎儿成人形以后,就想法让女子堕胎,取出婴儿,供他食用。同时,他还秘密的收买一些“稳婆”(接生婆),让她们帮忙收集新生婴儿。这些被婴儿杀害以后,会被磨成粉末做成药丸,号称"延年剂"。

后来,清官王爌(kuàng/huǎng)到应天府做府尹,发现了这件惊天大案。清正廉洁的王爌觉得此事实在是太灭绝人性了,于是,马上名人将王冠抓了起来。按理说,发生这样灭绝人性的事,南京城的达官贵人为了避嫌,躲都来不及。可是,现实却恰恰相反,很多达官贵人为王冠求情。

他们难道也是"延年剂"的受益者?王冠做的药丸也有他们一份?也是因此,他们才为王冠求情?!不过,王爌不管这些,还是将王冠给凌迟处死了。

2,大凌河之战,城内多少人被吃?

1631年,明将祖大寿奉命带着三万多人到大凌河筑城。皇太极听说以后,马上带着五万人来围攻祖大寿。这次皇太极聪明了,不忙于攻城,而是搞围点打援。这一围不要紧,可把祖大寿和大凌河城内的人坑惨了。祖大寿来的时候,只带了几天的粮草。

明朝当然知道情况危急,赶紧派兵救援。结果,都被皇太极打跑了。从八月六日围城开始,到九月二十四日明朝4万援军被皇太极打退时,城内已经断粮两个月了。没粮以后,就先吃马肉,然后吃人肉。当然,杀的都是修城的民夫!不过,祖大寿就是不投降。

一直等到十月二十八日,祖大寿实在撑不住了,才开城门投降。城里面的人,算是解脱了。此时,原来入城的三万多人,已经只剩下11682人,马32匹!剩下的,大都被吃了。。。。

3,荥阳之战,刘邦的2000女兵。

公元前204年,项羽围困荥阳,城内粮草断绝。在危急时刻,汉将陈平让2000女人穿上汉军衣服出城和楚军作战。同时,让纪信假扮成刘邦,坐马车奔向楚军大营,向楚军投降。在此慌乱之时,刘邦率领数十骑从东门逃遁。项羽见刘邦是假的,就把假扮刘邦的纪信杀了。

那么,那2000女兵呢?这些妇女都是临时被抓壮丁的,肯定打不过也跑不过楚军。刘邦派她们出战,就是诱惑楚军的,让楚军忙于疯抢女人,而不顾追他。这些女兵最后不是被当场杀死,就是被“侵犯”而死!可怜,这2000女兵“牺牲”自己,救了汉王一命,却在史书上连个名字都没留下!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论细思极恐的细节,日本人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曾经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谣言,说的是大庆油田被发现后,我国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并连续多次报道,吸引了日本人的注意。

1966年7月的一期《中国画报》出现了这样一张照片:大庆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头戴大狗皮帽,身穿厚棉袄,顶着鹅毛大雪,手握钻机刹把,眺望远方,在他背景远处错落地矗立着星星点点的高大井架。

然后聪明的日本人根据王进喜的衣着、油罐运输车上的落尘等信息确定大庆油田在东北北部。而后日本根据《人民中国》杂志第76页刊登的石油工人王进喜的事迹,确定大庆油田在马家窑的准确位置和具体范围,并且日本根据王进喜与井架距离,确定了油井的直径,推算出了大庆油田的储量和日开采量。由此日本三菱集团开始针对大庆油田着手研发新设备,并在我国随后的采购招标中一举中标。

呜呼,日本人果然是聪明绝顶,这真是细思极恐啊。

可惜,这个故事和德国修筑的青岛下水道一样,都是经不起推敲的假故事。不过日本数千年来,为了侵略我国做的工作却是异常详实的,用细思极恐来形容毫不过分。

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崛起,在1895年甲午战争中击败清朝,在1905年日俄战争中击败沙俄,成为资本主义列强的一员。而后日本占领朝鲜,在东亚大陆找到了第一个稳固跳板。

日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彻底侵略和殖民我国,而日本侵略我国的谋划,早在甲午战争前就开始了。

1923年,日本遭遇关东大地震,日本国内侵略我国的呼声再度高涨。1927年7月25日 ,真假难辨且争议极大的《田中奏折》,也称《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呈奏裕仁天皇,奏折中的文字令人惊骇: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在征服世界之前,我国是日本的第一个目标。而从田中奏折的“规划”来看,日本初期对我国的侵略战略表现为“蚕食”。

民国著名军事家蒋百里先生说过:“中国与日本,不惧鲸吞,乃怕蚕食。”如果日本大举进攻我国,因为两国在体量上的巨大差距,日本必然会被战争拖垮最终战败。相反,如果日本步步蚕食,将侵华战略几步走,那么我国被日本最终蚕食的命运将不可避免。

万幸的是,日本军队坑爹的“下克上”传统,最终将这一彻底灭亡我国的战略化为泡影。

作为“下克上”起家的石原莞尔,以关东军作战参谋,参与策划了九一八事变,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极大振奋了日本国内士气。

但是,这个被誉为日本最有战略思想的唯一的战略家,却在日本上下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公开大骂东条英机,指出“大日本皇军与中国开战,必败无疑。”

作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通”,石原莞尔对我国的历史和现状极为了解,因此在制定侵略计划时也更有针对性。

石原莞尔认为,日本应该在占据东北后休养生息,巩固战果而不是迅速扩大,待东北巩固后再步步为营地扩大战果,一步步蚕食中国。

而蚕食的步骤,石原莞尔认为应该按照古代中原王朝统一中原的方式,分以下几步:

  • 第一步:仿效清朝崛起。占据东北地区,巩固朝鲜统治,而后侵占热河、察哈尔等内蒙古区域,形成清朝前期征服漠南蒙古的态势;

  • 第二步:仿效清朝入关。挥师南下,向华北渗透,推行华北“五省自治”,仿效清朝入关定鼎北京,占据黄河以北地区;

  • 第三步:仿效蒙古统一北方。占据陕甘等西北地区,对秦岭淮河以南形成居高临下的压迫态势,此举是仿效蒙古消灭西夏和金朝后,彻底压制南宋。日本于1941年5月发动的中条山之战,就是这一思想的具体表现,可惜此时的日本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

  • 第四步:仿效隋朝统一南陈。占领四川盆地及云贵北部地区,夺取长江上游,为全面占领长江流域和两广地区做准备。隋朝正是占据了四川盆地这一天府之国,才顺江东下消灭南陈。日本在二战时期猛烈轰炸重庆,实质上就是为占领四川盆地做准备,可惜也错过了最佳时机;

  • 第五步:仿效元朝消灭南宋。当完成战略包抄后,我国仅剩的长江中下游及两广地区将彻底失去战略纵深。日本可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届时我国将全面被日本占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综合石原莞尔的战略,除了没有考虑到苏联和美国在外部的干涉因素,在我国战场的谋篇布局堪称毒辣。如若成功实施,即便中国不亡,受到的伤害也绝对比抗日战争要大得多。

万幸的是,石原莞尔虽然智力超群,但情商低下。虽然九一八事变后石原莞尔的官阶越来越高,但却与同僚的关系越来越差。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石原莞尔坚持不扩大方针,与摩拳擦掌的少壮派彻底决裂,这也标志着石原莞尔的政治生涯开始走向终结。

这对于我国而言,实在是不幸中的万幸。

但即便石原莞尔离开日本参谋本部,宏大的蚕食中国计划搁浅,但日本帝国主义仍然是按照自北向南的方式扩大侵略。而即便放弃了步步为营的蚕食方针,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强大优势下,积贫积弱的我国同样难以抵挡。

自古以来,除了朱元璋和委员长,我国的统一全部是自北向南的方式,而日本帝国主义毫无疑问深谙此道。

在日本侵华的过程中,即便日本占据台岛,也没有浮海西渡占领福建,由此可见日本的“良苦用心”,看起来我国似乎难以避免被彻底亡国的结局。

好在此时的南京国民政府,早已在德国顾问的帮助下,看透了日本侵华的步骤和套路。因此在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主动在上海地区开辟淞沪战场,吸引日本溯江而上发动攻击。

淞沪会战不仅极大的增加了日军侵华的难度,还彻底打乱了日本自北向南彻底吞并我国的战略部署,为我国的空间换时间战略创造了条件,我国在战略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后多年,尽管日本多次轰炸重庆和延安,发动中条山之战,甚至在1944年行将就木时,仍然发动了旨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会战。但整体规划被打乱的日本,即便在局部取得了战役的胜利,也无法挽救最终的败局。

更重要的是,美国在珍珠港事件后加入二战,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克星,消灭了太平战场上几乎所有的日本主力,迫使日本不得不从我国战场抽调兵员补充,日本最终在1945年8月挨了两颗原子弹之后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帷幕。

天佑中华,很多时候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大家好,弹指千年为您解答!

说到细思极恐,让笔者不由自主的想到了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名画《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创作于北宋年间的风俗画,画中详尽记载了当时北宋都成的景象。而它隐藏了多个细思极恐的小细节,是作者故意为之?还是今人的恶意解读呢?笔者罗列了几个小细节,大家一起分享:



细节一、重文轻武

北宋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尤其是宋徽宗,他最擅长的便是写的一手好字,俗称“瘦金体”。其实,“重文轻武”是北宋的国策,统治者为避免重蹈唐朝因军阀割据而灭亡的覆辙。北宋讲究文人坐轿,武人骑马,甚至武人见到文人要恭敬避让。



而在画作中,拱桥上骑马的遇上坐轿的非但没有避让,甚至有准备挽起柚子,大干一场的架势,似乎暗示着文人时代的终结,武人时代的来临。南宋时期,抗金名将辈出,而在北宋时期,抗辽名将唯独杨门一家而已。

细节二、士兵羸弱不堪

…虽然北宋“重文轻武”,但拥有强大的政府雇佣军体系,禁军数量庞大,比如《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据记载,北宋拥有禁军数量百万。而且,北宋的武人工资很高,也就是“宋朝之待武臣也,厚其禄而薄其礼。”另外,根据宋朝的兵制,禁军中最精锐的“殿前军”驻守在京城。



但在画中,衙门口的士兵或坐或躺,各个懒洋洋,毫无任何王牌军的形象,这样的战斗力由此可见一般。当时北宋士兵的战斗力远弱于金朝、辽国与西夏。“靖康之变”时,汴梁城仅被围数月,便被金军攻破。

细节三、城门不设防,奸细自由出入

据记载,在整个帝制时代,北宋的自由化程度算是最高的,它打破了户籍限制,允许国民自由迁移。虽然平等、宽松、自由,但从画中我们可以发现,城门大开甚至没有一兵一卒把守,严格盘查进出行人。



城楼上的唯一值班守卫望着城下,看不出丝毫的用心。进入城门的驼队,可以看出他们是胡人,也许身份是商人。但不设防的城门在北宋末年,为金朝奸细窥探汴梁的城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靖康之变”时,金军不费摧毁之力便攻破了汴梁的外城。

细节四、消防极差,形同虚设

汴梁的建筑基本为砖木结构,消防是重中之重。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又于高处砖砌望火楼,楼上有人卓望。”望火楼就是发现火情的机构,同时配有五百余消防官兵,称为“潜火兵”。



但在画中,望火楼不仅空无一人,而且望火楼下,既无救火的“潜火兵”,官兵的营房也改为了小商小贩营业的店铺。“靖康之变”时,金军没有采取火攻汴梁,估计是舍不得它的繁华非凡吧。

细节五、党争严重,奸臣当道

北宋宋神宗时期,因“王安石变法新政”引发残酷的新旧党争事件,虽然变法失败,但依旧对北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宋徽宗上台后,试图缓解党争关系,却无法化解。宋徽宗只好启用蔡京,蔡京上台后,与宦官童贯等勾结,将司马光(旧党)等人定为奸党。



在画中,车夫将被废黜的旧党书写的大字屏风当作苫布,包裹着和旧党有关的书籍装上车,拉到郊外销毁。由此可见,蔡京等人利用“新旧党争”,排除异己,打压忠臣。

细节六、税收沉重,官逼民反

北宋宋徽宗时期,方腊、宋江起义不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苛税猛于虎。宋徽宗末年,田税不仅变重,甚至民间好田被官员诬告为荒田,土地兼并严重。渔民被按船只强行收取赋税,逃税者按盗匪处罪。暴税下,百姓怨声载道。

在画中,税务所的税务官因报价太高,引起车夫们的强烈不满,一车夫拿出货单与税务官申辩,另一车夫大声争执,声音之大甚至勾起了城楼上值班守卫的好奇心,探头俯视。



其实,在《清明上河图》中,除了关于北宋灭亡的伏笔外,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小细节。像青楼女子当街揽客,据《汴梁残梦》记载,汴梁大约有7%的市民从事性服务业。



结束语:《清明上河图》其实暗示着北宋王朝的行将就木,后来的“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在现在看来,简直是一语谶成。


弹指千年


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中唱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当年确实是数千年来中国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最大的危机。

早年有一部韩国电影《2009迷失的记忆》,电影中描述鬼子穿越回去改变历史,我仔细想想,细思极恐,一身冷汗。

1940年到1941年,鬼子占了大半个中国,骄横的不以蒋介石为谈判目标,同时考虑南下还是北上,要是鬼子天皇真的有战略头脑呢?当时老蒋要的也就是停战,美国提出的要求是什么?退回1937年之前状态,实际上,只要日本不攻击珍珠港,美国依然深陷孤立主义,不会有大的动作,而日本这个时候要是跟英美结盟,利用日本的工业能力帮助英国打欧战,同时将日本的海军力量投入大西洋之战,那么,日本不但不会被禁运,还会得到大量帮助,美国不好自己直接做的事情,日本可以做,那么中国必然是被牺牲的一方,我国当时形势是怎么样的?阎锡山管山西,八路管陕西一部分,华北还有伪政府,南京有个伪政府,东北是伪满洲国,而且没有强大的中央政府,新疆西藏内蒙古都会有问题,老蒋的重庆政府管西南,日本人可以专心经营朝鲜台湾东北跟本土,同时扶持华北南京伪政府跟重庆对抗,后面还可以直接进攻八路,要是日本人在我们内部统一以前研制出了原子弹,那么我们还能不能赶走他们?中华民族不但会被肢解,甚至可能无休止的战乱,开始新一轮的百年沉沦,也不再有今日之中华。


天下会任我行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国的大庆油田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而为大庆油田提供设备的厂商便是日本的三菱重工。

在当时,可以说三菱重工早在大庆油田公布之后,就开始从多方面寻找突破口,不过因为我国对大庆油田的保密工作做的非常好,日本人根本没有机会收集到大量和大庆油田相关的情报。但是,最终三菱重工还是从和大庆油田的交易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当时在我国发现大庆油田之后,我国仅对外宣称发现了一个大油田,并没有把油田的具体位置透露出去。

那个年代,可以说日本对我国的关注一直都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在重要资源上的发现上,所以油田消息发出之后,日本立刻组织了专家组对此进行分析和研究。

不过,出于我国的保密工作做的非常完美,日本的情报机构一无所获,甚至一度怀疑我国的这个消息是不是真实的。

直到后来我国一篇名为《大庆精神大庆人》的文章发表,这才让日本人的疑问解开了,我国真的在石油资源方面获得了重大发现。

不过,确认归确认,一开始为日本人所知的不过就是“大庆油田”这个名字罢了,就连位置在哪里日本人都不知道,更不要说关于油田储量的信息了。

时间又过去了两年,大庆油田涌现出的英雄人物王进喜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中,我国的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王进喜的优秀事迹,也正是从媒体对王进喜的报道中,日本人找到了突破口。

从报纸上的王进喜照片中,日本人大致确定了王进喜的工作地点在北纬46—48度之间,在我国的版图中,最符合这个条件的就是哈尔滨与齐齐哈尔之间,在初步确定了大庆油田的具体位置之后,日本人如获至宝。

随后,日本人又在对王进喜的报道中找到了两句话,一句是“用肩膀将几百吨采油设备扛到了工地”,从这句话中,日本人嗅到了既然可以用人工搬运的方式运输设备,那这个油田肯定和交通枢纽离得很近,根据当时我国的情况,这里肯定离着火车站非常近。

另一句是“好大的油海,把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丢到太平洋去”,这句话是王进喜在马家窑说的,基本上日本人确定了大庆油田的具体位置:北起海伦的庆安,西南穿过哈尔滨市与齐齐哈尔市铁路的安达附近,同时这也告诉了日本人整个大庆油田的范围。

这一篇报道和一战照片,就完全把大庆油田的位置暴露给了日本人。 但最让人细思极恐的地方并非上面说到的这两件东西,而是日本人在得知了位置之后,对王进喜的照片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照片中王进喜和井架的距离,居然进一步确认油井的直径,从而推算出了大庆油田的石油储量。

要知道当年我国的保密工作做的非常好,仅凭不起眼的一篇报道和王进喜的照片,居然完全“出卖”了大庆油田,进而让三菱重工在大庆油田的投标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不得不说令人细思极恐。


夏目历史君


最细思极恐的历史事件就是,科学史上的电子双缝干涉实验,这个实验揭示了一个可能的事实,我们的世界存在于一个巨型计算机里。这个世界可能是计算机模拟出来的。

这个实验非常简单,就是用电子枪发射一个一个的电子通过两个缝隙,打在后面的屏幕上。


一开始在后面屏幕上形成的图案是这样的,是波形干涉图案!表明电子是以波的形式通过了双缝。



科学家们感到很疑惑,因为电子是一个一个发射的,它如何能感知到另一条缝隙,并以波的形式落在后面的屏幕上?

后来科学家给出了一个解释叫做,哥本哈根解释。这个解释就是,一个电子是以波的形式传播,能同时通过了两条缝隙,自己和自己发生干涉。从而在屏幕上留下干涉条纹。

为了验证这一点,科学家加装了摄像装置。

实验结果却让科学家大跌眼镜!

电子的波动消失了,后面的屏幕上只剩下了两条粒子击打的线条!

科学家们认为,是人的意识影响了观测的结果!

也就是说,当人类没有观测微观粒子的时候,它们都是以波的形式存在!

当人类观测微观粒子的时候,微观粒子以粒子的形式存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诡异的现象呢?

一种可能的原因,就是宇宙计算机的算力有限。如果每个微观粒子都以粒子的形式运行,由于微观粒子数量巨大,将消耗大量的计算能力,为了节省算力,计算机将微观粒子全部优化成波的形式。当人类开始观测的时候,才呈现出粒子的状态。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当人以光速运行,时间就会停止。

那是因为巨型计算机分配给每个基本物质单位的算力是固定的,当人以每秒钟30万公里的光速高速运行时,计算机分配给人的算力,只能够用来处理速度产生的数据,就没有多余的算力来计算时间流逝产生的数据,于是时间就在人的身上停止了!


寅木虎


细思极恐的历史细节,一定有必要看看陶渊明恐怖的《桃花源记》真相!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看似是描写了一个虚构的美好世界的,其实是渔夫误入死人国的故事。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乐,沿溪行忘路之远近。

在古代很多产业都是世代相承,所以这位渔夫很可能从小就开始捕鱼。

一个在河道里捕鱼的当地渔夫,理应对附近的水域非常熟悉,迷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渔夫却迷路了。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民间说法,桃树有辟邪的功能,所以经常作为阴阳两界的屏障,这个是古代文人们不可能不知道的。

桃花四月初飘落及清明节前后,同时大家都知道陶渊明独爱菊花,他如果真想纯粹写一个印象之中的美好世界,为什么不写成菊花村?

古代可没有把菊花比作人身体某个器官的习惯?所以也没什么好避讳的,这些都在为渔夫进入死人国做铺垫。

初极狭,才通人,步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渔人看到山洞后就进去了,一开始很狭窄,走道后面十分宽敞。

在魏晋时期为了防止盗贼偷窃,墓道大多都是前窄后宽。而且古人为了吉利,不会把村社修建成前窄后宽的模样。

所以渔夫进入的其实是一个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墓道。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花园里的房屋坐落整齐有秩序,在古代只有大城市才会规划的整整齐齐,而桃花源只是一个小村落。但古人对坟墓非常重视,坟墓的修建,往往有着比活人居住更为严苛的规矩。

所以渔夫进入的桃花源就是坟墓中的另一个世界。

另外竹桑茂盛的季节是5月和7月,而桃花则是3月,三种不同季节的植物,同时出现在当下这本身就有一个巨大的时间谬论。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阡”这个字在古代有时候会被拿来形容墓道。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世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里的人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而来到这里,一直没再出去过,也不知道有朝代更替,从秦朝到东晋已经过了500年,而桃花源里的人的穿着打扮就跟外面的人一样,所以很大可能他们穿的衣服并不是自己编织的,而是外面的后人烧给他们的。

而且500年不与外界交流,桃花源里的人想要繁衍,就不得不近亲结婚。近亲结婚的后果大家都知道,所以桃花源里的村民根本就不是人,而是鬼。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桃花源里的人设酒杀鸡款待渔夫,这段形容也很有意思。外面战乱不断,生活条件极其困难,而桃花源里家家安居乐业,有酒有肉?

结合之前,这几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现在中国不少农村都还保留的习俗,那就是做白事摆祭品。也许渔夫在桃花源的那几天,就是在不停的吃祭品。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渔夫离开桃花源后,就开始处处做记号报告太守,语文老师告诉我们说渔人贪图赏赐,但是那时候政府发现一个小村子顶多也就是多收一点税,渔夫能获得多大的利益?

更大的可能性是,渔夫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个鬼村,所以慌忙去报告了,另外渔夫可以从桃花源里面进出,那住在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就不能出来呢?

与陶渊明同时代的一个风水学家叫郭璞他写过一本书叫《藏经》,里面说到门前桃桑为大凶。大文学家陶渊明,不可能不知道这个。

500年里桃花源里,难道就没有一个人想出来吗?很可能就是因为出不来,出口几百米之内全都是桃树。

综上所述,渔夫进入的应该是个死人国。不过桃花源里的人都忘了自己,已经死在秦时的战乱中。误入的渔夫向他们讲述了世外的时候,这些人终于明白自己早就是鬼了,所以这个地方就消失了,后人才再也没人找得到。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有个远方亲戚叫刘子骥,他听闻此事便去寻找了,但最终没有找到,回来后就生病去世了。其实吧,刘子骥其实找到了桃花源,如果桃花源真的是一个鬼村儿,渔夫的进入,是一次可一不可再的机缘巧合的话,那么正常情况下哪种人,才能去那个到处都是鬼的鬼村呢?

只有一种可能,刘子骥死了,变成了鬼,所以他成功的进入到了桃花源。

看完这,有没有对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有另一种认识?


三顾历史


我觉得是这一句:“春燕归,巢于林木。

此句出自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如果只看这一句,那么感觉是一片温馨祥和的场景,春燕归来,筑巢于林中,但是如果联系上文,那么简直是细思极恐,描述了战争过后极其残酷的画面。

魏人凡破南兖、徐、兖、豫、青、冀六州,杀掠不可胜计,丁壮者即加斩截,婴儿贯于槊上,盘舞以为戏。所过郡县,赤地无馀,春燕归,巢于林木。”---《资治通鉴·宋记》

先说一下历史背景,原文这段历史发生在南北朝时期,当时南方是刘宋时期,当政皇帝为宋文帝刘义隆,北方是北魏时期,当政皇帝为太武帝拓跋焘。宋文帝在位时期还算励精图治,有过一段“元嘉之治”,而太武帝更是雄才大略,他统一北方,推行改革,北魏国力也是蒸蒸日上。

我们知道,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统一的思想就在各朝各代根深蒂固,所以在这个背景下,宋魏两国无疑都想灭了对方而统一中国。宋文帝在国内有诸多反对声音的情况下执意北伐,因此宋魏两国可以说爆发了倾国大战,但是宋文帝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北伐不仅没能灭掉北魏,反而让北魏向南推进到了长江沿岸。北魏军队在烧杀抢掠一番后北归,之后就有了上面那段记载,北魏军队所过之地不仅人死光了,而且房子也烧光了,开春燕子归来后找不到房屋筑巢,只能筑巢在林木中。

司马光的文笔确实了得,把看似祥和的“春燕归,巢于林木”与北魏的烧杀抢掠放在一起记载,产生一种巨大的反差,更能渲染出战争过后残酷的场景。


胖肠儿


我是孙老师,我来回答。

第一,我们都知道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将光绪帝囚禁在湖心的亭子里。1908年11月15日慈禧去世,而20小时前即14日光绪帝也去世了。光绪帝成年后,为了想让慈禧把大权交出来,挪用军费给老太太修颐和园,老太太也没说什么,就搬过去住了,甚至也由着光绪帝折腾戊戌变法,但是最后关头出来直接把光绪帝灭了,囚禁起来。

第二,五胡乱华时期,北方胡人大规模侵入中原,滥杀无辜,使人口减少近乎九成。其中石虎父子砍下女子的头颅做成酒器,供人赏玩。北方有的胡人更是把汉人女子当作军粮充饥,“年轻女人和小孩味道最好,壮年男子次之,老人味道最差”这种情况持续了近三百年,想想都是很恐怖的。

第三,我们一直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但是我们回头看看历史上关于这方面的神话传说,大多数都是炎帝一族的人物死亡,比如蚩尤,夸父,精卫,刑天等;反而皇帝一族的尧舜禹先后成了部落首领呢?

谢谢你的阅读,有不同想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我是孙老师,记得关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