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4 新型冠狀病毒挺亂心,聽個恐懼心理學的故事在家細品

腦科學心理學是個很不一樣的學科,它以神經系統、神經遞質為基礎,也以社會人群統計為規律。所以心理學的專業理論往往是落後社會現實的,社會在改變,人群心理狀態就不同,心理學就需要辯證地去理解和運用。

新型冠狀病毒挺亂心,聽個恐懼心理學的故事在家細品

​恐懼會傷人

恐懼的情緒可以迅速會引起心跳加快甚至心率失常、出汗、肌肉抽搐。

如果長期處於恐懼之下,身體激素過多,會引發關節疼痛和四肢麻痺,肝臟代謝失衡,甚至導致免疫功能混亂,身體產生炎症反應,粘膜潰瘍,淋巴腫脹。

沒錯,恐懼會傷人!從神經系統,到內分泌系統,最後影響免疫功能。嚴重的情況,恐懼會間接導致死亡。

新型冠狀病毒挺亂心,聽個恐懼心理學的故事在家細品

​恐懼的面具

恐懼隱匿在我們的心裡,通過情緒、生理、思維、行動表現處理。講點故事給大家聽聽吧。假與村言,真事隱去,如有雷同純屬虛構。大家都很聰明,相信看完自然就懂了。

小A很害怕,從來沒遇到過的“隔離”措施,回老家農村過年,作為外地牌照的車牌,居然村子都封起來不讓進了。這是怎樣恐怖的一種疾病?讓人春節都不過了?

小A擔心自己染上肺炎,卻不知道用什麼樣的方法保護自己。每天刷著手機,看著各種各樣的消息。擔驚受怕,精力反而更加旺盛,熬夜,慢慢失眠。

每天小A都給自己測三次體溫,總是感覺自己有點發熱。幾天之後,體溫37度,匆匆去了醫院。要求醫生做細緻的檢查,結果陰性,又問醫生是不是有查不出來的可能。

持續的熬夜,折騰了幾天。小A開始萎靡,失去了旺盛的精力,開始消沉起來。生意沒法做,也沒有明確的預期。感覺生活枯燥,回想自己的生活,覺得委屈、傷心。

小A覺得這些事情都是那些吃野生動物的人造成的,也開始抱怨為什麼買不到消毒用品,覺得那些得病的人就不該四處走動,甚至覺得自己看到的消息也許是被隱瞞之後的。這些事情讓小A感覺憤怒!

如同小A,焦慮、懷疑、悲傷、抑鬱、憤怒的情緒背後其實都是恐懼!

新型冠狀病毒挺亂心,聽個恐懼心理學的故事在家細品

​莫恐懼,事實是這樣的!

新型病毒傳染性強,但依然有嚴苛的條件。此次病毒感染人的受體是ACE2,這種受體存在我們的口腔、鼻腔、呼吸道、眼睛等粘膜中,皮膚並沒有這種受體,所以並不會因為手或皮膚接觸感染。

勤洗手,戴口罩,不要揉搓眼睛,這些措施可以很好地保護自己。

新型病毒肺炎是乙類傳染病,同為乙類的還有百日咳、肺結核、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等等,人類都戰勝了這些疾病。

衡量一種病毒的危害,有兩個維度。一個是病死率,另一個是傳播率。SARS致死率在10%左右,嚴重流行病毒感冒致死率在2%左右,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致死率從目前的數據看,並不高,隨著醫療方案完善,會進一步降低。鍾南山院士已經明確說明了這一點。

但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力貌似高於SARS,SARS的數據一個感染者平均感染人數是2~5人。目前新病毒數據不全,還不好說。

調整好心態,調整好身體,科學嚴肅防疫,樂觀積極面對。既然難得在家的時間,就好好地珍惜這段特殊的時光,安排好自己的生活,繼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