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冷戰的軍備競賽把蘇聯經濟拖垮,那為什麼沒有把美國經濟拖垮?

董其斌


搞垮蘇聯的不僅僅是軍備競賽,其實有很多因素。比如經濟體制、工業發展、外匯儲備、對外政策等等原因。不過蘇聯解體,最主要的目的是政府沒有錢了,所以加盟共和國就開始鬧分家,最後一拍兩散。

第一:蘇聯和美國之間的體制不同,一個是計劃經濟,一個是自由市場經濟。美國人制造武器,都是有軍費預算的,超出預算必須要國會同意撥款才行。所以,美國只拿了一部分出來搞軍備競賽。而蘇聯就不同,本來是計劃經濟,但是在軍備投入過多,就會拖累國家的財政收入,很容易出現無底洞。

第二:蘇聯的經濟發展非常不平衡,經濟發展主要集中在俄羅斯境內,且蘇聯經濟被國家壟斷,重點發展重工業、軍事工業、航天工業、化工業等等,但是對於民生的輕工業和農業的發展很薄弱。而美國實行的是自由市場經濟,無論重工業還是軍工業或者輕工業,民間都在不斷的向前發展。而蘇聯雖然軍工業發達,但是賣武器的錢,無法自然流入到民間,所以,人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低,蘇聯離崩潰也越來越近。

第三:蘇聯的外交非常孤立,且對外援助主要集中在軍事方面。而美國,的外交非常靈活。尤其是當時的歐洲,都有一幫兄弟。他們之間貿易非常頻繁,他們從來不缺外匯。蘇聯政府的出口比較單一,主要依賴武器和能源出口,一旦這兩方面出現問題,經濟就會出現斷崖式下跌。由於戰爭的拖累,政府需要大量的外匯,所以他們不斷的印鈔導致物價上漲和貨幣貶值。美國的經濟在80年代-90年代經濟比較穩定,且持續增長,並沒有出現貨幣貶值的情況。

第四:蘇聯在解體之前,對阿富汗發動了一場戰爭。蘇聯累計傷亡5萬餘人,耗資450億盧布,大大削弱了國力,且事後還遭到國際社會的譴責。美國雖然在當時也有越南戰爭拖累,但是他們的投入也是有限的,且有一幫小弟支撐。而蘇聯,完全是單打獨鬥,損失完全由自己承受。

說實在的,蘇聯為了趕超美國在冷戰前期,對軍備的投入的確很大。中期又打了一場阿富汗戰爭,非常燒錢。以前美國打朝鮮戰爭有韓國政府出錢,越南戰爭有南越政府墊背,所以蘇聯打阿富汗就是孤家寡人。那一戰下來,消耗了蘇聯不少的國力。總之,巔峰事情的蘇聯經濟也不過是美國的50%,所以跟他們打消耗戰肯定是行不通的。由於蘇聯的計劃經濟,國家燒錢,人民來買單。所以,最終為蘇聯解體埋下了定時炸彈,到了那個時間點,就爆了。


謀士說


先來講一個故事,話說里根總統上任後,專門召開會議討論和蘇聯之間的冷戰問題。他問到身邊的重要幕僚,美國和蘇聯競爭有哪方面的優勢?幕僚們經過分析認為美國錢多,里根總統就下令用錢砸死蘇聯。

為什麼美國能夠通過軍備競賽把蘇聯的經濟拖垮呢?我們不妨回到二戰來看一下。在二戰中日本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認為美國在短期內沒有辦法恢復戰鬥力。等日本在亞洲戰場站穩腳跟的時候,美軍就算恢復了,戰鬥力也沒有用了。

事實上恰恰相反。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美國迅速發起了對日本和德國的戰爭。更讓日本人震驚的是,美國的很多企業都開始接了許多軍事訂單,開始幫助美國軍隊生產和修復航空母艦,以及各種各式的武器。

珍珠港事件爆發後不到一年,美軍戰鬥力就超越了歷史上的最高峰。這是日本人根本意料不到的,也註定了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失敗。兩國之間的戰爭是全面的較量,也是國力之間的比拼。

美國和蘇聯之間的軍備競賽同樣是如此,美國的優勢就在於它是世界的頭號強國,早在1894年美國就成為了全球GDP最高的國家。因為美國是充分市場化的國家,民營經濟更加有活力,這是美國稱霸世界的基礎。

蘇聯成立後,採用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方法,其中國家一切資源搞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通過幾個5年計劃,在1937年成為了歐洲頭號經濟強國。

儘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的經濟受到了重創。但蘇聯掠奪了德國和東北日本大量的機器設備,採用國家的體制來發展經濟,迅速恢復了蘇聯的實力。

但是蘇聯的模式是採用集中所有資源發展的結果,很容易走火入魔。匈牙利經濟學家哈耶克曾經指出公共資源很容易出現兩種極端的後果,要麼導致資源使用不足,要麼導致資源浪費過度。

蘇聯的問題就在於此,為了和美國展開全面的競賽,國家採用了掠奪式的開發思路,把全社會的資源都用在了和美國的競爭中。並且在雙方的競爭中不斷升級,最終導致蘇聯的資源枯竭。

蘇聯為了顯示自己制度的優越性,不得不調用所有的資源來參與軍備競賽。這同時也導致了蘇聯社會和經濟的畸形化,重工業和軍事工業發達,輕工業和農業過於落後。

更致命的問題在於,蘇聯的模式透支了國家經濟未來幾十年的發展,這才是導致蘇聯最終解體的根源。蘇聯以國家的名義,降低蘇聯人民的生活水平,把大量的資源都用來發展國家戰略。

到了蘇聯解體之前的十年,蘇聯對經濟的掠奪已經發揮到了極限,蘇聯的社會和經濟隨時都處在崩潰的邊緣。也就是說在雙方的軍備競賽中,蘇聯根本維持不下去了。

在這時美國的經濟仍然處於非常良好的狀態,尤其是民營經濟非常具有活力。儘管美國在軍備競賽中也揹負了一些外債,但和現在二十幾萬億美元的外債相比,可以說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

也就是說在軍備競賽中,美國沒有動用全社會的力量來參與。不管是軍事競賽成功還是失敗,對美國的經濟影響都非常小。蘇聯恰恰相反,不管軍事競賽成敗,最終都將背上沉重的包袱,造成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

美國和蘇聯之間的軍備競賽完全是兩種體制之間的競爭,美國動用了很少的資源在和蘇聯展開競爭,蘇聯卻投入的是自己國家的全部。也可以說蘇聯人在賭博,這就是舉國體制的問題所在。如果賭贏了,也許是一件好事。如果輸了,那將萬劫不復。

在美國發起軍備競賽時,實際上美國政府是耍了一個心眼兒。最核心的是星球大戰,把資源投向外星空無疑是最耗錢的。美國的智囊就分析蘇聯很有可能扛不住,當然最終的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

實際上星球大戰是美國人的一個陰謀,就是想把蘇聯拖入一個泥坑,讓他不能自拔。蘇聯人卻不知不覺上當了,而美國人卻並沒有投入太多的資源。

這從背後也反映了蘇聯體制的機械和落後,領導人為了自己的面子,什麼都做得出來。所有一切的戰略都是圍繞著大頭領的個人意志展開,就算是錯了也在所不惜,這就是蘇聯人的悲哀。

也可以說從軍備競賽開始的那一瞬間,就註定了蘇聯的解體和崩潰。這是由兩個國家的社會體制所決定的,獨裁體制永遠像一隻猛虎,有可能所向披靡,也有可能像一隻憤怒的雄獅失去理智的摔下懸崖。


新知傳習閣


其實說美國沒事也是假的,經歷了九十年代的泡沫式經濟繁榮與“想揍誰就揍誰”的意氣風發之後,美國的問題也已經逐步暴露出來了,

而且很大程度上相當多的問題都是冷戰時期就已經初現端倪、但是由於美蘇矛盾而被成功掩蓋掉的問題——諸如境內的種族與民族矛盾(已經引得諸如塞繆爾亨廷頓這樣的有識之士發出了“誰是美國人”的呼籲)日益激化(在某種程度上使得美國國內的小資產階級性質的自由主義即所謂的“白左”越來越嚴重)、特務機關與國家強力機關權力日益膨脹(別忘了冷戰前期美國國內最有權勢的人是胡佛,冷戰之後美國已經連續爆出特務機關侵犯公民隱私、大規模監視跟蹤的醜聞)、輕工業日益萎縮(冷戰後期重工業中比較輕的部分諸如家電、

汽車製造業已經完成了向日韓等國的轉移,冷戰之後中國異軍突起開始大規模承接產業轉移直接導致了美國國內目前剩下的只有附加值最高、技術最為密集的重工業的精華部分諸如電子信息產業)、軍備擴張極為畸形(大量的軍火集團已經逐漸形成尾大不掉之勢且對參眾兩院形成強大的影響力,迫使美軍以不正常的速度與高得不正常的價格更新裝備,更關鍵的是還有大量的裝備毫無更新的必要,甚至迫使美國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地選擇對外干涉政策)。

這些問題擺出來稍微一分析,大家是不是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沒錯,當年我們分析蘇聯冷戰落敗與解體的因素時不也是這幾條嗎?“輕重工業比例失調不注重發展人民生活”、“軍備擴張畸形拖垮國家財政”、“境內民族矛盾日益尖銳形成分裂離心力”、“國家強力機關橫行侵犯公民權益”。現在回頭來看,這些因素其實並不構成蘇聯解體的必然性因素,很大程度上是當時的中國這樣一個既沒見過現代化國家是什麼樣子、也沒有什麼充分的大國鬥爭與國家治理經驗的土包子看著隔壁皇帝的臆想,還帶有一定的政治正確性與合法性塑造的成分,跟“皇帝刨地都用金鋤頭”差不多。

那麼蘇聯冷戰落敗與最終解體的因素是啥呢?你要筆者分析的話,那就不妨皮一下了——只是俄國傳統而已,沙俄帝國的經濟只能壞不能好,老百姓能有點黑麵包紅菜湯糊弄飽了肚子就算了,萬萬不能讓這

些土包子每年吃上十二普特豬肉,喝上二百公升牛奶,再有一百多公斤白麵包給他們揮霍——就像歷史上的沙俄只要經濟改革一大有起色就要搞大新聞一樣,所謂的蘇聯解體只不過是勃總分蛋糕分的還不錯的情況下老百姓又搞了一次大新聞而已。


軍武次位面


這個問題讓蘇聯非常尷尬,好歹也是一個超級大國,在與另一個超級大國決鬥時,被對方几乎毫不費力地KO,臉上實在掛不住。


自二戰結束以來,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進行了將近半個世紀的冷戰,雙方在各個領域都進行了你起我活的鬥爭。雖未爆發大規模熱戰,但劍拔弩張的軍備競賽從未停止過。

而最後的結果是蘇聯轟然崩塌,美國不僅安然無恙,反而越活越精神。

這就奇了怪了,同樣是勞民傷財的軍備競賽,怎麼在蘇聯這裡是毒藥,在美國這卻成了興奮劑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國力差距大

蘇聯輸掉軍備競賽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國力不濟。

這就好像工薪族和白富美去血拼一樣,在工薪族揮霍完好幾年的工資而不得不吃土時,白富美只是花掉了九牛一毛。

沒錢,是蘇聯最大的原罪。

在1894年蘇聯尚未誕生時,建國100多年的美國經濟實力已經躍居世界第一。作為蘇聯的前身,沙俄雖然也是帝國主義國家,綜合國力排名世界前10,但和美國差得何止十萬八千里。

雖然蘇聯建立後,在斯大林的領導下推行了異常高效的斯大林模式,使蘇聯經過兩個五年計劃,在短短10年時間裡便基本完成了工業化,綜合國力在1937年達到歐洲第一,世界第二。

但就和“齊心協力跨世紀,一場洪水沒咋地”的災難一樣,空前慘烈的蘇德戰爭幾乎將蘇聯數十年的建設成果毀於一旦。本就和美國差距較大的蘇聯,在滿目瘡痍中和未經戰火屠戮的美國差距更加天差地別。

雖然蘇聯依靠美英盟軍的支持,挺過了二戰,擊敗了德國法西斯,並在三五計劃中迅速恢復國力。但此時的美國就像比屌絲還努力的高富帥一樣,早已在1944年建立了佈雷頓森林體系,形成了世界各國為美元打工,也就是為美國打工的局面。

這種不在一個層次的玩法就是註定要玩死蘇聯的節奏。雖然蘇聯國土面積是美國的兩倍還多,資源總量更是秒殺級別,但在美元霸權面前,一切是那麼地不值一提。


雖然1973年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美元與黃金脫鉤,但美國很快將美元與石油捆綁,這讓靠出口石油創匯的蘇聯也成了美國的獵物。拿著蘇聯的錢與蘇聯玩軍備競賽,美國不是在吊打,這是在侮辱!

所以蘇聯死了,美國胖了。

2、國情區別大

從某種程度上說,蘇聯是自己人作沒的,軍備競賽只是導致蘇聯崩潰的推手。

作為經濟基礎比美國差,建國時間比美國晚的後起之秀,蘇聯能夠在短短20多年時間脫胎換骨,成為工業強國,和蘇聯特色的斯大林模式密不可分。


作為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模式,斯大林模式將全國為數不多的資源儘可能高度集中,並以行政權力推進快速工業化,這種模式毫無疑問是適應蘇聯較為落後的國情的。

但是斯大林模式在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時,必然遭遇瓶頸,斯大林模式反而成為阻礙蘇聯更進一步的最大障礙。

但斯大林模式太根深蒂固了,一方面這種模式作為基礎性模式,是蘇聯各行各業的綱領,改變斯大林模式意味著徹底的改弦更張。在沒有新的成熟的模式出現之前,改革斯大林模式只能是蘇聯的災難,蘇聯解體後的休克療法就是最好的證明;另一方面,斯大林模式保證了國家領導人權力的高度集中,作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這決定了國家領導人作為改革的發起者必然不會放開手腳。而即便國家領導人能大公無私,國家領導人緊密捆綁的特權階層也不會答應。


所以從1953年斯大林去世後,後繼的國家領導人無論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還是戈爾巴喬夫都在大力改革,但最終都難有起色。

蘇聯的特權階層在斯大林時期開始形成,到勃列日涅夫時期迅速擴大,成為凌駕於蘇聯人民頭上的社會寄生蟲。

由於他們巧取豪奪無所不用其極,大量的蘇聯財富被掏空,再加上國際形勢的惡化,80年代開始蘇聯經濟發展陷於停滯,蘇聯的社會矛盾更加激化。

等到戈爾巴喬夫上臺,這些尾大不掉的特權階層,為避免日後被人民清算,成為瓦解蘇聯的急先鋒。


等到1991年蘇聯解體,這些昔日的蘇聯特權階層搖身一變,成為俄羅斯寡頭集團。

所以蘇聯解體,特權階層應記第一功。

3、領導有高下

蘇聯享國70年,前後共誕生了7位國家領導人,但他們的個人素質實在是一言難盡。

事實上除了蘇聯奠基者列寧和斯大林,以及改革派赫魯曉夫,剩下的國家領導人都沒有能力統領這個龐大的紅色帝國。


而蘇聯領導人的個人素質之所以重要,就是因為根深蒂固的斯大林模式。這種將權力高度集中的獨裁模式,註定了蘇聯的內政外交必然取決於最高領導人的執政水平。

相比之下,在建國之初便確立了三權分立原則的美國,總統雖然是三軍總司令,但受到了諸多制約,這使得美國總統即使能力平平,也不影響美國在內政外交上的政策正確性。

所以本質上說美國與蘇聯的政策對比,就是個人智慧和集體智慧的對比,而蘇聯顯然是不佔上風的。


事實上,從1956年赫魯曉夫全面否定斯大林開始,再到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臺後全面恢復斯大林模式,因領導人的個人好惡,蘇聯內外政策的搖擺幅度遠遠大於美國,這造成了社會資源的大量浪費。再加上因計劃經濟導致的蘇聯發展滯後,美國和蘇聯的差距越來越不在一個層面上。

美蘇之間的軍備競賽真正開始於赫魯曉夫時期,但此時的蘇聯政府相對剋制,因為赫魯曉夫謀求的是與美國共享世界霸權而不是取代美國。


但是到勃列日涅夫時期,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在此時的美國深陷越南戰爭泥潭,再加上因第四次中東戰爭偏袒以色列導致阿拉伯國家的猛烈報復,在1973年引發了戰後最嚴重的經濟危機,這使得美國不得不由攻勢轉為守勢。而同時期的蘇聯由於奉行斯大林模式,加上石油價格的上漲,蘇聯出現了戰後最大的繁榮,這使得勃列日涅夫開始謀求蘇聯的世界霸權,比如入侵阿富汗,走向四大洋。

但美國很快恢復元氣,並著手對蘇聯進行反擊,最典型的就是1983年美國總統里根提出星球大戰計劃,在常規武器和核武器競賽難解難分時,美國將戰場向太空擴展,欺騙了當時的蘇聯領導人安德羅波夫。而這一戰術欺騙,輕易地將一蹶不振的蘇聯綁上太空競賽的戰車,最終蘇聯在不堪重負下轟然倒塌。


而星球大戰計劃則促進了美國IT等高新產業的發展,促進了冷戰後美國經濟的繁榮。

所以和美國玩軍備競賽,就是結結實實的陷阱。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據說,美國政治素人好萊塢三流演員里根贏得大選,就任美國總統之時,以蘇聯為首的華約集團欣喜若狂,彈冠相慶。認為美國的民主等於愚昧,居然選出這樣一個廢物總統,不是自尋其敗嗎?為此蘇聯領導層舉行盛大宴會,伏特加滿上,舞女助興,狂歡慶祝一個不戰而勝的偉大勝利。當然從結果看蘇聯輕視對手盲目樂觀,從一開始就已經敗了。

其次里根總統發起太空大戰的戰略,引誘蘇聯跟風軍備競賽。其實里根的太空大戰表裡不一,半真半假,加上美國資產雄厚,玩的真假難辨風生水起。而蘇聯則忘乎所以,不知自已幾斤幾兩,傾囊而出,全力以赴,消費了體能挖空了基礎,焉得不敗?

其三,北約集團皆是富國組成,美國主導,雖有付出,數額有限,不傷大雅,北約強過華約。華約諸國富少窮多,多數要蘇聯駐軍,經濟補貼,蘇聯亦大包大攬,搞得入不敷出,日漸窘迫,被東歐諸華約國拖瘦,拖疲,拖垮……。

綜合以上三點,便是冷戰為何拖垮了蘇聯而不是美國的真實因果。


雙樵\n


蘇聯經濟沒有被軍備競賽拖垮,而且蘇聯存在期間,蘇聯經濟並沒有垮。雖然蘇聯的軍費開支很高,據說一度高達GDP的20%。由於蘇聯的經濟統計標準跟西方差異很大,其GDP都是大致估算出來的(蘇聯沒有服務業的統計,而服務業這個東東其實水分很大,例如政府附屬的諮詢機構,其創造的產品並不算入GDP,但是一旦其在財務上自負盈虧,實現市場化,立刻就可以貢獻GDP了),所以財政開支佔比這個數字也並不太靠譜。

退一步講,即使蘇聯的軍費開支真的佔GDP的比重能高達20%,也並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軍費開支過高會對經濟增長造成多大的影響。

首先,軍費開支可能有利於經濟增長。一方面軍費開支屬於財政支出,而在凱恩斯經濟學中,財政支出是熨平經濟波動,刺激經濟增長的有效手段。當然,軍事投資對國民福利而言屬於無效投資,但是其對相關行業的拉動作用,進而對國民福利的間接改善是切實存在的。另一方面,軍備研發帶來的技術進步外溢至民用部門後往往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如計算機的發明、核能的開發等。

其次,對蘇聯而言,軍費開支拖垮經濟的邏輯不成立。軍備競賽拖垮經濟,本質上是“市場經濟”的邏輯。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開支往往會有擠出效應,從而損害整體的投資效益。但是在蘇聯的經濟體制下,民用投資本質上也是政府投資。軍費開支過大拖累經濟增長的假設就失去前提條件。

再次,舉個反例。在歷史上有很多軍費開支巨大的國家,如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在1936年-1940年,其軍費開支佔財政開支的比重一路飆升至80%,而財政開支佔GDP的比重不可能低於30%(1990年日本財政開支已經佔GDP的30%了,這可是和平時代+日本經濟的巔峰時期),軍費開支佔GDP的比重肯定超過24%。而這個時期日本的重工業都經歷了高速增長。

總而言之,蘇聯的經濟並不是軍備競賽拖垮的。或者說,若不是蘇聯經濟病入膏肓,軍備競賽根本無奈他何。

那麼蘇聯經濟到底垮掉沒有?須知,蘇聯經濟並沒有垮掉。蘇聯在解體前夕確實有過經濟衰退,經濟負增長,但是幅度非常小。這根本算不上什麼經濟垮掉因為,日本在失去的二十年,歐盟國家近幾年,都是動輒負增長,老百姓還是該釣魚釣魚,該旅遊旅遊。蘇聯經濟的大衰退是在蘇聯政治動盪、瀕臨解體的時候才出現的,而任何國家在遭遇這種重大政治危機時,經濟同樣會大幅度衰退。

人們之所以認為蘇聯經濟垮掉了,是因為蘇聯最後解體了。但是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並不是經濟不行了;就像蘇聯經濟衰退並不是因為軍備競賽一樣(根本上是因為傳統計劃經濟的效率不足)。蘇聯集體的根本原因是蘇聯的計劃經濟體制、高度集中的僵化的政治制度,讓他的國民看不到希望。讓曾經的沙俄殖民地、現在的蘇聯加盟共和國,覺得看不到希望。而葉利欽為代表的俄羅斯政治精英又認為,這些前殖民地是拖垮俄羅斯的關鍵,所以才去了“甩擔子”的做法,也就是俄羅斯作為蘇聯主體的加盟共和國居然宣佈獨立。

總結:蘇聯經濟沒有垮掉,也談不上被軍備競賽拖垮。蘇聯經濟比不上美國根本上是傳統計劃經濟低效所致。


萊蒙夫人


軍備競賽拖不垮一個國家,單從經濟方面說主要還是違背經濟規律,自己嘬。

有這麼一個笑話,蘇聯檢閱部隊,各種新式武器亮相,越往後的越厲害。甲問乙,走在戰略核武器後邊的那幫穿西服的是什麼部隊?難道他們比核武器還更有毀滅力?乙說那是計劃經濟委員會。

蘇聯長期高度集中制的計劃經濟,才是導致他經濟垮臺的主要原因。


工業文化


看一組數據就清晰明瞭了唄。。

1970年-1991年美國gdp從1.1萬億美元增加到了6.1萬億美元,蘇聯從4300億增加到了7600億。

美國軍費投入一直處於4-6%之間,越戰時期也就10%的水平。而蘇聯的投入長期高達13-20%。

一個健康發展,一個窮兵黷武,不死才怪了。


一馬青塵0612


蘇聯老大哥你們是知道的,人家是喝伏特加配鹹肉的。比較莽。既然我的裝備質量比不過你那就數量來湊。你造一我造十。美國北約造一架飛機,蘇聯造10架。北約造一輛坦克,蘇聯造十輛。北約造一門火炮,蘇聯造十門。北約造一顆原子彈,蘇聯造十顆。這他媽不垮才見鬼了。(這裡面一部分原因二戰蘇聯就是靠這套淹死了德國)。但你倒是打啊,拼命造造了這麼多又不開戰,你既然沒打算開戰,你造這麼多這是鬧哪樣啊?再加上蘇聯後期自身內部貪腐極其嚴重,西方美歐對蘇聯發動的金融戰做空盧布得逞。等等等等原因。最後最要命的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蘇聯這時候居然居然讓一個崇拜西方親歐美的人上臺當了最高領導人。說好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呢?意識形態階級鬥爭呢?這是什麼騷操作?這要是還不解體,蘇聯絕對可以統治宇宙了。


用戶55854326011


這就是美國人的聰明之處!美國稱霸世界靠的是,通過各種手段向別的國家和地區索取,攤派,恐嚇,強買強賣等等下流手段,製造緊張空氣,從而大力銷售自己的產品,獲取最大利潤!那個不聽話,就打那個,逼迫世界多數國家向它進貢!並收取保護費!而蘇聯呢?只知道向自己的人民和朋友索取,再去援助那些沒有底限的白眼狼,好大喜功,錦食玉衣,肆意妄為,縱然家底萬貫,也不夠他們無節制的揮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