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永樂大帝朱棣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君主?

小朱說史


永樂大帝是有人說他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君主,比如孟席斯認為他發起的大航海是第一個漫遊了全世界,並點燃文藝復興之火,開起人類新紀元。

再比如李約瑟認為,永樂時期的鄭和艦隊,整個歐洲無法匹敵,是中國唯一不但稱雄大陸,還稱霸海洋的君主。

再再比如毛佩奇認為,永樂完善的文官制度,設立內閣,影響世界政治形態。

再再再比如閻崇年認為,永樂時代是全面的盛世,下西洋是中國和世界史上空前絕後的壯舉。

再再再再比如康熙跟風(永樂大典)編字典,乾隆迷戀,搞模仿編四庫書。

再再再再再比如,永樂的政治理念,普天之下共享太平之福,今天成為指導人類未來發展方向的燈塔,是中華民族走向世界的模型。

這麼多的權威認識,永樂大帝不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君主,那還有誰擔當的起這個榮耀?


小朱說史


毛主席對朱棣的評價是: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識字的兩個皇帝搞得比較好。要知道對於東征西討,打下絕世疆土的成吉思汗,他人家的評價也僅僅是“只會彎弓射大雕”。說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君主有點過譽之詞。

朱棣的主要政績

修書:《永樂大典》

開通海上絲綢之路:多次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友好往來。

遷都:永樂九年遷都北京,加強了對北方和東北地區的控制。

政治上:改革機構,設置內閣;

軍事上:對外五次親征蒙古,收復安南,鞏固了南北邊防,維護了中國版圖的完整。

在他統治期間明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



劉亦辰的爸爸


永樂皇帝朱棣,在明朝諸多皇帝之中,的確算是比較有作為的一位帝王。但這種比較,顯然只是矮子裡面拔將軍,因為有明一代,少有靠譜兒的皇帝。若從人類文明史的發展這一宏觀視角來看朱棣,他不過是古今中外無數帝王中中等偏下的普通一員而已,根本算不上偉大。

朱棣一生之中,拿的出手的功績,看似非常豐富:五徵蒙古,氣勢恢宏;令鄭和六下西洋,國威盛大;出兵安南,開疆拓土;修永樂大典以彰顯文化盛世。然而,這些所謂的“豐功偉績”,一旦細究,則暴露了其中的水分。

五徵蒙古,聲勢浩大。每次北征,朱棣都親自領兵,動輒調動民伕力役二三十萬,召集全天下之精銳,前往作戰。作為皇帝,朱棣每次動作如此之大,必然是抱著將蒙古之患徹底剷除的目的。根據《明史》之記載,朱棣的北征,除了第一次打擊本雅失裡和阿魯臺,以及第二次出兵震懾馬哈木之外,其餘三次,均無甚收穫,皆是大張旗鼓出徵,連蒙古軍隊的影子都沒見著便回師,《明史》中美其名曰:蒙古望風而逃,不敢接戰。有根據金幼孜的《北征錄》記載,朱棣在第一次北征過程中,幾乎是抱著出遊的心態去的,一路飲酒作樂,狩獵飲宴,玩得不亦樂乎。金幼孜乃是明朝第一代內閣之成員,朱棣北征過程中,此人一直侍奉左右,因此其記載可謂是一手資料。

當然,朱棣的戰略目的並沒有達成,韃靼雖然元氣大傷但依舊長為邊患;瓦剌則因未受損失而不斷做大,最終,在朱棣去世二十多年後,發生了著名的土木堡之變,明朝自此迅速衰落。

北征之外,所謂下西洋,亦可稱得上是面子工程。下西洋,大多是沿著亞歐大陸之海岸線進行,且路線皆為元代航海家汪大淵所走過,於航路方面,未有絲毫之開拓。就其目的而言,不過是為了重現元朝時期“萬邦來朝”的盛況以彰顯朱棣之偉大;同時,也是為了所謂的揚國威於海外,構建更大範圍的朝貢貿易體系。的確,在下西洋之後的一段時間,東非,西亞,東南亞諸多小國的確前來納貢,但其所獻之土特產,價值遠小於明朝回賜之禮物,所謂“厚往薄來”便是如此。這樣一來,明朝的財力迅速消耗,最終難以為繼。隨著下西洋行動的結束,明朝再也沒有出現過所謂“萬邦來朝”的景象。

徵蒙古,下西洋,兩件令朱棣引以為傲的政績,不僅實際效果有限,更為大明王朝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第三次徵蒙古過程中,戶部尚書已經勸誡朱棣,切莫再起戰事,因為國庫已然不足以支撐如此大規模的遠征,朱棣未採納,戶部尚書被下獄。五次北征結束後,明朝國內經濟衰退,由於大量的民夫被徵調,導致農業生產被擱置,民夫的損失,則造成勞動力不足,繼而稅收難以為繼;軍隊疲敝,明朝無力再戰,朱棣撤回長城以北的衛所,開始依託長城,轉入對蒙古的戰略防禦,令明初對蒙古的優勢蕩然無存。正因如此,朱瞻基即位後,開始了全面的戰略收縮,以恢復經濟,這無疑同時也給了蒙古以恢復之時間,簡介造成了土木堡之變的發生。

下西洋,除了厚往薄來之外,朱棣趁此機會徹底杜絕了民間貿易往來,朝貢貿易成為了唯一的貿易方式,處於明朝政府的嚴密掌控之下,每年的貿易量以及各國准入船隻,都被嚴格限制。此舉無疑造成了文明交流的中斷,使得明朝進一步轉為內斂,保守之王朝。另,七下西洋,除了給朱棣的皇室帶來奇珍異寶之外,對於整個帝國而言,基本沒有其他益處。大航海活動,其性質更像是皇室進行的一場尋寶活動,而非官方的對外交流,因為大航海是朱棣直接通過宦官進行,而並沒有經過文官之手。這也是為何在宣德年間,文官集團大肆銷燬鄭和下西洋的文件,船隻之原因。

可以說,明朝保守的趨勢,正是從朱棣開始逐漸嚴重;也正是在朱棣執政後期,明朝開始走上衰落之路,明朝的早衰,朱棣難辭其咎。


庭州行者


最偉大?

這樣的人根本不會出現!

況且明成祖朱棣絕對是狠人中的狠人,連明君都算不上。

何為“文明”呢?這是一個很哲學化的問題,我們不牽扯,舉例說明。

廢止“人殉”就是文明,但是朱元璋偏偏把這個殘暴的制度“從骨灰裡給撈出來”,朱棣自然是有樣學樣,簡直是文明的倒退。

秦國廢止人殉

古人有六禮:冠禮、婚禮、喪禮、祭禮、鄉飲酒和鄉射禮、相見禮。

殉葬屬於喪禮,別說王公貴族了就是一些鄉野豪強都很重視。

厚葬之風也催生了一個特殊的職業: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

別看《鬼吹燈》把他們寫的多麼多麼好,說白了他們這些人就是盜墓賊,一輩子刨人家祖墳。

一些大戶人家,辛苦一輩子發家致富掙了不少錢,但是朝中無人,財富不安全。這些錢一時間又花不出去,放在家裡又怕賊惦記,又擔心子孫後代不爭氣,往往都會找個地方埋了或者死後直接帶走,跟自己一起埋了。建國之後還時不時的有的人找祖墳,他們不是為了祭祖,而是為了裡面的銀子啊。

陪葬財物,這別人管不了。但是用活人陪葬就令人髮指了。

人殉在奴隸制社會是很常見的,奴隸可以算作是奴隸主的私財,也就是財產的一種,毫無人權可言。奴隸主讓奴隸死,奴隸連反抗的資格都沒有,因為沒有人會同情一個奴隸。

▲圖片就不放了,累累白骨很嚇人的

人殉是一種殘忍而野蠻的行為,每次殉多少人,並無具體執行標準,但有一個大概。天子死後,殉葬者多則達數百人,少也數十人,將軍大夫級別的,殉葬者多則數十,少則幾個。

河南安陽候家莊西北一座殷代大墓的發掘發現,在墓卜有殉人墊底,在梓頂上有被殺殉的儀仗隊,墓室四周上卜、墓道內白骨累累。專家分析其操作過程是:先將墓室下的人殉者活埋後再填土夯平,墓主人下葬後留下墓道,再用此墓道將其餘人殉者10人、20人一行反綁著牽入墓道,然後逐個把頭砍下……也有的實行“殺殉”,先將殉者在坑外砍下腦袋後再陪葬。

胡厚宣《中國奴隸社會的人殉和人祭》一文統計,已發掘的商代墓中,共殉近四千餘人。

《秦本紀》中有這樣的話:三十九年,繆公(也就是秦穆公)卒,葬雍。從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輿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針虎,亦在從死之中。秦人哀之,為作歌黃鳥之詩。

秦獻公廢止人殉制度,但是他的子孫後代並沒有嚴格執行。秦始皇死後,秦二世把後宮未生育的嬪妃通通殺了給始皇帝陪葬。

之後的朝代雖然明令禁止“活人殉葬”,但是還有零星事件發生。

漢宣帝時,趙繆王劉元因逼迫奴婢16人殉葬,遭到了撤消封國的處罰;

唐武宗病危,他平日寵信的王才人對武宗說:“陛下萬歲後,妾得以殉”;

宋高宗寵幸才人李氏、王氏,高宗駕崩後,孝宗探知此情,即迫告命,讓她們自便,實際就是脅迫她們自殺,殉高宗之葬。

上至宮廷、下至民間,人殉現象雖不乏記載,但終究屬於零星發生,那種制度性的、人們習以為常的殺殉畢竟已不復見。

就是這樣野蠻殘忍的制度,在明代又死灰復燃了。

朱元璋父子用活人殉葬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明太祖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梜死後,以兩名王妃殉葬,首開明代妃嬪、宮女殉葬之惡例。

自此之後,明代皇帝用活人殉葬之風一發不可收拾!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崩,葬入孝陵。《明史·后妃傳》載:“太祖崩,宮人多從死者”,《明朝小史》卷三亦載,朱元璋死後,“伺寢宮人盡數殉葬”。46名妃嬪、宮女隨朱元璋一同葬入孝陵,其中38人皆為治喪期間勒令從死。

朱棣覺得這項制度並沒有什麼不妥,於是堅定的執行下去。

朱棣死後長陵有從殉妃嬪30餘人。

殉葬的妃嬪、宮女都是在宮中被縊死,然後再裝斂人棺從葬。殉死時,其狀甚慘,朝鮮《李朝世宗實錄》中記載了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成祖死後逼殉宮女的悲慘情景:“帝崩,宮人殉葬者三十餘人。當死之日,皆餉之於庭,餉輟,俱引升堂,哭聲震殿閣。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掛繩圍於其上,以頭納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頸而死。”

宮女們被吊死之前,嗣皇帝朱高熾還假惺惺地接見她們,以示褒揚。《李朝世宗實錄》中還特別記載了有個朝鮮選獻的韓氏宮人,臨終時對守候在身邊的乳母金黑連呼“娘,吾去!娘,吾去!”話聲未落,便被太監踢開木床,一命嗚呼。十年後金黑等朝鮮婢女回到朝鮮,朝鮮史官記下她們的親眼所見,即是《實錄》中的這段記載。

這是文明的進步嗎?

就這還禮儀之邦?打腫臉充胖子罷了。

至於樓主所說的《永樂大典》。

這本書很牛逼,編篡這本書的目的不是弄一個“百科全書”,而是聚天下聖賢之書而毀之!

焚書的事情是不能再幹了,明代皇帝活學活用,增刪篡改!

同樣一句話,同樣一個事件,不同的敘述方法表達的含義是完全不同的。

朱棣醉心於這樣事,無非是看看有沒有人說自己壞話。

至於說五徵蒙古,這就是一個笑話了。

那不過是五次大型的巡遊而已!

三次無功而返,不知道朱棣是個什麼心態。

明英宗也有模學樣,結果被俘。

朱祁鎮臨死的時候感嘆自己一生,對兒子說:“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後世子孫勿復為之。”

所以有人這麼說:一個廢物皇帝做了不可思議的壯舉!


良人說史


北京安定醫院裡的精神病患者也講自己地球村村長,這不是笑話難道是神話嗎?還人類文明史最偉大君主,哪裡來的自信與勇氣講這種話,永樂一生最值的誇耀就是下西洋,五徵蒙古,看著風光無限,實際呢,一頓操作猛如虎,實際看起250,下西洋浩浩蕩蕩,各國進貢大明,厚往薄來,人家來幹嘛拿土特產來換真金白銀走,來大明一路包吃包住,吃好喝好玩好,臨走還打包帶走,消息一出阿貓阿狗都當國家來大明發家治富,這一切只為證明我永樂治下大明威震天下,萬國來朝,結果有錢給別人,自己百姓吃草根樹皮,賣兒賣女,才有唐賽厼起義

五徵蒙古永樂赫赫武功,實際武裝遊行而已,幾十萬人去草原逛一圈回來,得到什麼,結果呢,五徵蒙古然後呢,沒有然後,勞民傷財起了什麼作用,什麼都沒起,有用,修長城設九邊幹什麼,有用,他的曾孫被誰捉去草原喝風,

永樂這麼偉大,他的事業子孫幹嘛不繼續,仁宣為什麼停下西洋,棄開平,棄安南,進行堪合貿易不再追求大明萬國來朝,武功赫赫,因為他們知道治國要養百姓重民生,裝逼打腫臉充胖子,充不來長治久安,裝不來國計民生







達摩格利斯之劍


不要這樣想。滅人十族,豈能稱偉大?(方孝孺)。逼奸齊泰,黃子澄家眷,能稱光明?

強行篡位,能稱合法?景清有言:叔奪侄位,猶父奸子妻。百年之後,逃不了一個篡字。雖有武功,惜少文治。編zuan永樂大典,藏之秘閣,壞散無餘。

這樣的皇帝就是最偉大的皇帝麼?是不是太平日子過久了,又想做奴隸?可憐你的膝蓋,沒長骨頭麼?!


連理枝江


哈哈哈 請問誰這麼說的? 還“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君主”~ 明粉是不是都瘋了[捂臉][捂臉][捂臉]


好人吉姆


朱棣殺建文功臣如宰雞鴨,役漢民如使牲畜,何來偉大?


安平144796971


偉不偉大不知道,但自先秦以來,一直都是北方遊牧民族追著南方農耕民族打,動不動就被滅國。近兩千多年裡,只有漢,唐,明少數幾個時期佔到上風,而明成祖朱棣是唯一一個可以帶領大軍在草原上自由旅行的皇帝。


花果山249937814


朱棣不能稱"偉大",只能稱"狠主”!鄭和下西洋算是一創舉,《永樂大典》算是一文舉,武當山建道觀立真武大帝是恐懼、懺悔、超渡、掩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