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首汽移動出行CEO魏東:61%的德國人不再買汽車,你呢?|嘉賓觀點

首汽移動出行CEO魏東:61%的德國人不再買汽車,你呢?|嘉賓觀點

首汽移動出行CEO魏東:61%的德國人不再買汽車,你呢?|嘉賓觀點

這是我有嘉賓發佈的第739篇文章

2497字 | 閱讀3分鐘

近日,嘉賓大學與安徽省蕪湖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新時代、新業態、新科技:我有嘉賓獨角獸峰會暨嘉賓大學返校日”活動在蕪湖舉行。活動現場,嘉賓大學學員、首汽移動出行CEO魏東發表了關於出行行業的主題演講。

魏東稱,因為行業、技術及消費者的變化,我們正在重新定義汽車,未來汽車將不再是單純的運輸工具,而是一個載人的移動終端,具備所有的互聯網屬性。

以下是此次演講的精華內容,由「我有嘉賓」整理:

首汽移動出行CEO魏東:61%的德國人不再買汽車,你呢?|嘉賓觀點

重新定義汽車

目前,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商豐田,每年的汽車銷售量接近千萬輛,而大眾光在中國就有200萬輛的銷售量。和這個相對應,豐田的市值是1700億美元,大眾是730億美元。但最近,谷歌旗下的Waymo估值達到700億美元,快趕上排名第二的大眾了。值得注意的是,Waymo並不造車,它只提供機動車解決方案。

下面這張圖的數據是2016年的數字。

首汽移動出行CEO魏東:61%的德國人不再買汽車,你呢?|嘉賓觀點

昨天晚上我看到的最新數據是,特斯拉在美國中級車市場的銷量已經超過雷克薩斯,變成第一位,以前的排名是雷克薩斯、寶馬、奧迪、奔馳,現在特斯拉直接追上了雷克薩斯的份額。

就像我們看到的,造車勢力的確在變化,這是一個新的時代。所以我們要觀察,未來到底誰是消費者。現在的精英人群以60後為主,70後是中堅力量,80後正逐步成為主力消費人群。

我們要看五年後、十年後的市場。某種意義上,到2025年的時候, 80後是核心消費人群,他們是最具消費能力的。而95後、00後則是新興消費的代表,他們最願意透支消費,這些人對汽車的要求是智能化、個性化、互聯網化。

所以,我們在重新定義汽車,因為行業、技術、消費者都在發生變化。汽車將不再是單純的運輸工具,而是載人的移動終端,具備所有的互聯網屬性。

自動駕駛離我們還有多遠?

新能源最近幾年在中國很熱鬧,主要是因為有補貼的支持。

歐美、日韓等國外汽車廠也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做了大量佈局,國外甚至在談停售燃油車的時間節點。現在,汽車人都在講“四化”。就對石油的依賴性、核心技術問題來講,它是國家戰略,但是從我們的角度來看,目前泡沫太大。

在我們用車部門看來,首先,電動車和燃油車不是替代關係而是互補的關係。中國市場層次足夠深,有一線、二線,還有三四線、五線,燃油車還是有足夠大的空間。第二,場景不一樣,燃油車有越野性能,它的駕駛性、操控性和電動車還是有區別。

最近出來了一些潑冷水的文章,說電動車要冷靜,泡沫很多,過於同質化。有些地方大量的批地建廠,但只是建成生產線而已,真正有多少競爭力,有多少品牌能量產?如果到2030年,真的實現電動車足夠的保有量的話,充電能不能跟得上?國家電網也面臨壓力。

另外,在國外,自動駕駛已經到了一個逐步、有序進展的階段,包括美國已經在聽證它的各種倫理和法律方面的問題。

去年,奧迪A8的廣告中,一個孕婦要生產了,車輛就自動全程調出了視頻,協助醫療監護。自動駕駛汽車的自動泊車功能最近關注也比較多,用戶點擊自動泊車,車就會自己去找車位。在堵車路段的低速自動駕駛,將比較容易率先被應用起來。

去年,大眾在上海車展上發佈了Sedric。我現場去體驗了一下,它沒有方向盤,車內是一個會客廳,可以開視頻會議,而且它的色調可以根據場景去調節,這完全改變了我對車的定義。

首汽移動出行CEO魏東:61%的德國人不再買汽車,你呢?|嘉賓觀點

福特的一款自動駕駛汽車完全把後備箱利用起來,可以做披薩配送。我們也在思考,怎麼把我們的後備箱利用起來的問題。

短期內,自動駕駛的確不會快速實現載人的商用,但是作為非載人的限制性測試和商業性測試是有機會的,後期可以逐步過渡到載人的有限度測試,但真的應用沒那麼快,各種道路配套還需要大量時間進行改造。而且,

自動駕駛並非適用於所有場景,短期內中國更適用於商用的是輔助性的自動駕駛。

共享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

現在,中國的私家車保有量已經達到1.5億輛,但是每輛車的平均使用頻次是每天兩次,每次載人人數為1.5人次。美國私家車每天的行駛時長平均為兩小時,中國則低於兩小時。

所以,我們的汽車保有量很大,但是並沒有被高效地利用起來。我們正在考慮,如何用過剩的產能匹配閒置的車輛資源,然後通過平臺方式來實現共享。

公交車也可以定製化、迷你化,我們在舊金山的灣區做了一次現場測試。很多公交車在早晚高峰的時候可能擠不上,但平常時段,很多線路的公交車實際上沒幾個人坐,這也是浪費。

所以,不是供給不足,而是資源匹配不合理。如何把資源配置到需求區,是我們平臺要解決的問題。

首汽移動出行CEO魏東:61%的德國人不再買汽車,你呢?|嘉賓觀點

最近有一個調研:如果共享汽車和自動駕駛越來越發達,人們的購車行為會發生什麼變化?結果顯示,德國有61%的人不再願意購買私家車。國內90%的用戶願意優先考慮互聯網化、更聰明的汽車;其中有50%的用戶願意花20%的溢價來買具有這類功能的車。對這種功能的汽車,他們的要求並不高,主要關注點在安全控制、交互等方面。

現在的狀況是,汽車行業的格局正在發生一場從生產到製造的全方位的二次分包

剛才閻焱老師也說過了,我們是一個市場加計劃的經濟機制,還要加上政府監管的市場環境。人口狀況決定了我們的出行不能全靠私家車來解決,我們不可能複製國外的車輛保有量供給。國內的大趨勢是靠公共交通來解決百姓出行,而不是放寬私家車的增長。

最近七個城市限牌限購,還有將近六個城市限行,包括馬上出來的海南限購、廣州的開4停4等,都是遏制私家車的出行頻次,希望通過公共運力來解決出行問題。

今年北京的人口是2100萬,到2030年是2300萬。北京軌道交通會從650公里增加到2500公里,增加四倍。北京公共交通的目標是,步行五分鐘找到一個地鐵口,這個目標現在在二環內已經實現,未來要在四環內實現。地鐵足夠發達的情況下,就會降低人們對私家車的依賴。

交通行業不是誰吃掉誰的問題,而是重新找到各自定位的問題,我們要匹配的是道路、運力和出行的需求。

我們正在打造出行生態圈

一個是汽車+,依賴於更聰明的汽車;另一個是通過出行平臺和品質服務,打造一個大的AI平臺。

這個行業的消費人群在變、技術在變、產業環境在變。中國市場私家車的增速是受限制的,而城市的專業運營商,隨著它的行業定位成為主流,智能車聯將來會成為標配。首汽承擔了國家的政治任務,這是我們的光環,但如何讓光環成為增長的持續動力,這是團隊要承擔的使命。

首汽移動出行CEO魏東:61%的德國人不再買汽車,你呢?|嘉賓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