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中國最後一個宰相,洪武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被殺,自此再無宰相

宰相是中國古代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

“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時為管理家務和奴隸之官;周朝有執掌國政的太宰,也有掌貴族家務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實已為官的通稱。

相,本為相禮之人,字義有輔佐之意。宰相聯稱,始見於《韓非子·顯學》,但只有遼代以其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與職權廣狹則不同,而且名目繁多。通常和丞相是一個概念。

中國最後一個宰相,洪武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被殺,自此再無宰相

宰相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管仲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傑出的宰相。到了戰國時期,宰相的職位在各個諸侯國都建立了起來。秦朝時,宰相的正式官名為丞相。有時分設左右,以左為上,稱為“右丞相”,“左丞相”。漢朝與秦朝相仿,只是如果稱為相國的話,地位更高一些,並以御史大夫為副職。

胡惟庸出生魚濠州定遠,與李善長同鄉。

1355年,胡惟庸投朱元璋於和州,因為有同鄉李善長的舉薦,仕途十分順暢。歷任元帥府奏差、寧國主簿、知縣、吉安通判、湖廣僉事、太常少卿、太常卿等職。

朱元璋認為胡惟庸有才幹,很寵信他。胡惟庸也自覺奮進,曾以遇事小心謹慎博得朱元璋歡心,進一步獲得朱元璋的寵信。

1373年七月,憑李善長推薦,任右丞相,約至洪武十年(1377年)進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中國最後一個宰相,洪武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被殺,自此再無宰相

他當了多年獨相,生殺廢黜大事,有的不報告朱元璋便徑直執行。內外各部門的奏章,他都想拿來看,凡是陷害自己的,便扣下不上呈。各方面熱衷功名之徒,以及失去了職位的功臣武夫,競相奔走於其門,賄送金帛、名馬、玩好之物,不可勝計。

洪武十三年正月,也就是1380年,胡惟庸稱他家的舊宅井裡湧出了醴泉,邀請明太祖前來觀賞。這是大明的祥瑞,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華門時,一個名叫雲奇的太監突然衝到皇帝的車馬前,緊拉住韁繩,急的說不出話來。

中國最後一個宰相,洪武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被殺,自此再無宰相

衛士們立即將他拿下,亂棍齊上,差點把他打死,可是他仍然指著胡惟庸家的方向,不肯退下。朱元璋這才感到事情不妙,立即返回,登上宮城,發現胡惟庸家牆道里都藏著士兵,刀槍林立。於是立即下令將胡惟庸逮捕,當天即處死。

胡惟庸案前後株連竟達十餘年之久,誅殺了三萬餘人,成為明初一大案,列洪武四大案之一(另三案為空印案,郭桓案,藍玉案)。

中國最後一個宰相,洪武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被殺,自此再無宰相

事後朱元璋還親自頒佈《昭示奸黨錄》,告誡臣下,切以胡惟庸為鑑。

胡惟庸被殺後,朱元璋遂罷丞相,革中書省,並嚴格規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說立者,處以重刑。丞相廢除後,其事由六部分理,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中央集權得到進一步加強。

自朱元璋開始,明朝後皇帝以不勝庶政之繁,設內閣大學士協理文書。後閣職漸重,大學士成為事實上的宰相,稱輔臣,居首者為首輔。清朝沿明制設內閣大學士,雍正時設軍機處,內閣成為閒曹,軍機大臣成為事實上的宰相。明、清習慣上都稱授大學士為拜相,但無正式宰相名份。晚清實施新政,仿日製設內閣總理大臣為行政機關首長。

中國最後一個宰相,洪武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被殺,自此再無宰相

胡惟庸被殺是自此中國無宰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