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中国最后一个宰相,洪武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被杀,自此再无宰相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

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其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通常和丞相是一个概念。

中国最后一个宰相,洪武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被杀,自此再无宰相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左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汉朝与秦朝相仿,只是如果称为相国的话,地位更高一些,并以御史大夫为副职。

胡惟庸出生鱼濠州定远,与李善长同乡。

1355年,胡惟庸投朱元璋于和州,因为有同乡李善长的举荐,仕途十分顺畅。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主簿、知县、吉安通判、湖广佥事、太常少卿、太常卿等职。

朱元璋认为胡惟庸有才干,很宠信他。胡惟庸也自觉奋进,曾以遇事小心谨慎博得朱元璋欢心,进一步获得朱元璋的宠信。

1373年七月,凭李善长推荐,任右丞相,约至洪武十年(1377年)进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中国最后一个宰相,洪武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被杀,自此再无宰相

他当了多年独相,生杀废黜大事,有的不报告朱元璋便径直执行。内外各部门的奏章,他都想拿来看,凡是陷害自己的,便扣下不上呈。各方面热衷功名之徒,以及失去了职位的功臣武夫,竞相奔走于其门,贿送金帛、名马、玩好之物,不可胜计。

洪武十三年正月,也就是1380年,胡惟庸称他家的旧宅井里涌出了醴泉,邀请明太祖前来观赏。这是大明的祥瑞,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一个名叫云奇的太监突然冲到皇帝的车马前,紧拉住缰绳,急的说不出话来。

中国最后一个宰相,洪武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被杀,自此再无宰相

卫士们立即将他拿下,乱棍齐上,差点把他打死,可是他仍然指着胡惟庸家的方向,不肯退下。朱元璋这才感到事情不妙,立即返回,登上宫城,发现胡惟庸家墙道里都藏着士兵,刀枪林立。于是立即下令将胡惟庸逮捕,当天即处死。

胡惟庸案前后株连竟达十馀年之久,诛杀了三万馀人,成为明初一大案,列洪武四大案之一(另三案为空印案,郭桓案,蓝玉案)。

中国最后一个宰相,洪武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被杀,自此再无宰相

事后朱元璋还亲自颁布《昭示奸党录》,告诫臣下,切以胡惟庸为鉴。

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遂罢丞相,革中书省,并严格规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说立者,处以重刑。丞相废除后,其事由六部分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自朱元璋开始,明朝后皇帝以不胜庶政之繁,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后阁职渐重,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清朝沿明制设内阁大学士,雍正时设军机处,内阁成为闲曹,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明、清习惯上都称授大学士为拜相,但无正式宰相名份。晚清实施新政,仿日制设内阁总理大臣为行政机关首长。

中国最后一个宰相,洪武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被杀,自此再无宰相

胡惟庸被杀是自此中国无宰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