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同样是曹操兄弟,为何夏侯渊要比夏侯惇混得差?

白话历史君


夏侯惇和夏侯渊是曹操的同族兄弟,自曹操陈留起兵,就跟着曹操东征西讨,两人也是功勋卓著。题主问为什么夏侯渊混得比夏侯惇差,这个我觉得不能这样下定论。夏侯渊字妙才,潼关之战后,曹操以夏侯渊为西北屏障,直接领导张郃等名将,属于今天的封疆大吏,夏侯渊的儿子夏侯楙更是被曹操招为驸马。其余儿子如夏侯尚,夏侯霸都是三国后期的一流军事人才。其实夏侯渊在曹魏的地位一点都不比夏侯惇差。


喵星点对点


题主可能没有看过曹操的《军策令》,那篇文章很好回答了题主的问题。

先比较下夏侯惇与夏侯渊的职位

夏侯惇官至大将军,爵位高安乡侯,谥号“忠”。夏侯渊官至征西将军,爵位博昌亭侯,谥号“愍”。可见虽然夏侯渊比夏侯惇混得差点,但差得并不多呀。二人都是侯爵,大将军的职位比征西将军高一阶,“忠”的谥号也比“愍”强。但感觉只有量的差别没有实质性的差距。

职位的差别是能力使然

实际上,曹操对夏侯渊的能力并不是很认可,甚至是持否定态度。比如说在其自著作的《军策令》中就提到过:“渊本非能用兵也,军中呼为‘白地将军’,为督帅尚不当亲战,况补鹿角乎!”意思就是:“夏侯渊这个人不会用兵,士兵们称呼他是‘白地将军’。做都督、元帅的人不能亲自作战,何况是修补鹿角这样的事情呢。”

注:定军山之战时,魏军营寨前的锯鹿角被蜀军烧毁。夏侯渊亲自带兵去修补,结果被突然杀入的黄忠斩杀,最后导致魏军大败。对此曹操很不能理解,认为修补鹿角这样的事情让偏将、裨将去做就是了。作为主帅的人不应该直接面对敌人,毕竟如果主帅阵亡那战争也就没法打了。

对于夏侯惇,曹操誉之为“天下奇才”。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夏侯惇不仅武艺出众,而且治军打仗也丝毫不落于人后。在濮阳之战中独自和吕布打成平手,后来许诸、典韦、李典和乐进加入轻松击败吕布。攻打袁术时三个回合将其大将桥蕤刺死。在土山之战时和关羽打成平手。

可见,夏侯惇在和三国时期超一流武将关羽、吕布的对战中并不落下风,如果能得到其他助力则会轻松获胜。

总结

夏侯渊和夏侯惇同时作为支撑曹操起兵的武将,同时被曹操信任和倚重是必然的。而此时,这二人也不遗余力的报答曹操的知遇之恩。但与此同时,夏侯渊在治军上有缺陷,导致过定军山之败。这样来说曹操对其评价有所差别也就理所应当了。


物质文化史


夏侯兄弟不仅是曹操的亲戚,也是最早跟随曹操的将领,兄弟两个都备受曹操重用,谈不上谁混的好谁混的差,夏侯惇在官职上比夏侯渊高一点。

曹操在历史上就出名的知人善任,夏侯惇善于总览统筹,并且威望高,因此让夏侯惇督二十六军,官职为将军之首的前将军,曹丕继位后任大将军;而夏侯渊善于军事,因此让夏侯渊总览西部战区事宜,任征西将军,虽然官职比夏侯惇低一个级别,但在实际地位上并不比夏侯惇差太多,只是后来夏侯渊战死汉中,就没得发展了,不然到了曹丕继位,肯定不会比夏侯惇曹仁差的,至少一个梯队的。

其实最早跟随曹操的夏侯家的兄弟,其实是兄弟三个,还有一个夏侯廉,也是夏侯惇的弟弟,这个人才叫混的差,在历史材料中就一句带过。


曹老师xixi


夏侯渊要比夏侯惇混的差?并不见得吧。历史上曹操对于夏侯渊和夏侯惇都十分的重用。虽然夏侯渊和夏侯惇,一个被称为“白地将军”,一个被称为“肉票将军”。但以他们本身和曹操的亲厚程度,以及对曹操的忠心程度,就足够让曹操重用他们了。

夏侯渊是曹操的连襟,他娶了曹操老婆的妹妹,并且在曹操没发迹的时候,主动替曹操背过黑锅,差一点就坐牢了。所以曹操十分的信任并且感激夏侯渊。在追曹操曹操征战天下之后,曹操更是十分的重用夏侯渊。在曹操与袁绍官渡大战之时,夏侯渊就因为被曹操信任,所以命他督运兖州、豫州、徐州军粮,当时曹操大军粮草匮乏,夏侯渊及时运输补给才使得曹军大胜。战后夏侯渊功列一等。

曹操对夏侯渊的重用甚至到了溺爱的程度。历史上昌豨投降曹操后又背叛了曹操,曹操大怒命夏侯渊和于禁攻打昌豨,昌豨不敌之下又投降了于禁,他认为于禁是他的朋友,所以不会杀他,但于禁以“围而后降者不赦”,斩了昌豨。本身此次攻打昌豨。的头功是于禁的。但战后于禁只是被曹操狠狠的夸奖了一顿。官职并没有怎么提高,反观夏侯渊却官拜典军校尉。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曹操是让于禁带着夏侯渊在军中镀金了。当然了夏侯渊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历史上夏侯渊算是一员猛将,并且他用兵常常出人意料。他最擅长的是奔袭作战,而非统军作战。这一点在历史上是有明证的。

建安二十三年,刘备率大军至平阳关,夏侯渊与张颌,徐晃等将率军对阵刘备。在这场战役中,夏侯渊在维修鹿角之时被黄忠斩杀。曹操在得知夏侯渊的死讯后感叹道“敌人焚烧鹿角,该鹿角距离本营达十五里。夏侯渊却亲率400士兵去大营外的鹿角阵地,然后让士兵修补被破坏的鹿角。敌人在山上望见此景,从谷中出兵。夏侯渊率兵与敌人搏斗,敌人于是绕出其后。夏侯渊的军队退回大本营而夏侯渊本人未能归来,非常令人伤感。夏侯渊本来并不是会用兵的人。军中称他为‘白地将军’。身为督帅尚且不应该亲自作战,更何况是去修补鹿角

!由此可见,曹操对夏侯渊是重用的。但夏侯渊确实不是统帅的料,自己坑死了自己。

夏侯惇肉票将军的称呼又是怎么来的呢?《诸夏侯曹传》记载,曹操东征陶谦,夏侯惇独自留守大本营,吕布趁虚而入,“遣将伪降,共执持惇,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吕布派人诈降,夏侯惇因疏于防备而被绑架。绑架夏侯惇之后便以此要挟曹军,索取巨额赎金,扬言若要求得不到满足便撕票。曹营统帅遭劫,一时军心浮动。幸好部将韩浩沉着冷静,稳定了军心,并且带兵与绑匪对峙,摆出了一副不顾人质生死强行进攻的架势。结果绑匪中了韩浩之计,害怕之下释放了夏侯惇。但这段被绑的不光彩得经历就此成为夏侯惇一生的污点,他也因此被后人戏称为“肉票将军”。

夏侯惇和夏侯渊一样,同样是一名勇武的将军。也同样对曹操忠心不二,也同样受曹操重用。但夏侯惇的表现貌似比夏侯渊还不如。先是被当成肉票,后来眼睛又被人射瞎。夏侯惇倒霉还真不是盖的。而且历史上夏侯惇数次领兵作战,曹操都会给他安排一个副手,要么是张辽,要么是于禁,要么是李典等奖。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治军能力超强。但又不如夏侯惇亲近。所以曹操会安排他们做夏侯惇的副手,帮助夏侯惇出谋划策。在这一点上夏侯惇和夏侯渊惊人的相似,全靠别人带着才能立功升职。也由此可看出,曹操对其二人并不分高低。待遇都是一样的好。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书


判断两名古代将领的强弱,需要观察双方的政治能力、作战能力、统帅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办事能力。

夏侯渊的功绩:

建安五年,官渡之战中,曹操命令夏侯渊督管三军军粮。夏侯渊不负众望,在军粮即将用尽时,夏侯渊及时的将军粮运送到位,保证了前方部队的军粮补给。

建安十一年,夏侯渊率军攻打背叛曹操的昌豨,短短六天行军千里,用最快的速度解决了昌豨。

建安十二年,夏侯渊领军击破盘踞在山东济南的黄巾军残党,收服十余个郡县。

建安十四年,夏侯渊率军剿灭叛徒雷绪所率的数万大军、消灭太原反曹势力,屠戮大陵、击破山贼刘雄、平叛救援收服三千户百姓、击破韩遂所率领的数万大军、收服陇右。

总结:夏侯渊办事能力出色,能很好的完成曹操布置的任务。此外其作战能力强悍、统帅能力出色。

从多次受命平叛来看,曹操对夏侯渊十分信任和赏识,侧面说明了夏侯渊是一位极具领兵才华的优秀将领。

当然了,这只是相对而言,夏侯渊的军事能力在曹操帐下只能算一般,比之曹仁和五子良将都有所欠缺。

从前面夏侯渊的履历也看得出来,他的出场胜仗都只是小打小闹,诸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曹操的关键性战役,夏侯渊都不是一线战将。汉中之战好不容易接了次重任,结果便被老将黄忠给斩了,由此可见,其能力只能说是一般。

但话说回来,夏侯渊的军事能力、作战能力、统帅能力、办事能力至少不弱于鲜有战功的夏侯惇。

与弟弟夏侯渊相比,夏侯惇的“功绩栏”便显得十分暗淡了,甚至说少的可怜……

其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后方镇守,并未出征打过多少大战。比如

曹操征讨徐州陶谦时,命夏侯惇镇守后方。曹操与袁绍进行官渡之战时,命夏侯惇镇守后方。

而夏侯惇所历战事,大都是失败而终。守濮阳,被吕布狂揍,还丢了一只眼睛,自此成了盲夏侯。救刘备,被高顺击败,还得刘备的小沛被破,家眷被劫。

但奇怪的是夏侯惇的官职却始终比夏侯渊高。

虽然战绩不如夏侯渊,但自始至终,夏侯惇都是曹操帐下级别最高的将领,要压过夏侯渊一头。他是折冲校尉的时候,夏侯渊只是骑都尉,他是大将军的时候,夏侯渊只是征西将军 。

难道曹操不懂得用人吗?当然不是。

夏侯惇带兵打仗的能力虽然不如弟弟夏侯渊那般出色,但是他的政治能力、管理能力和威慑力却高于夏侯渊。

夏侯惇自从跟随曹操“创业开始”,便被曹操当成心腹来看待,每每出征必然将夏侯惇带在身边。

由于夏侯惇追随曹操的时间比较早,曹军的大部分将领都是夏侯惇的后辈,甚至是夏侯惇一手提拔起来的,所以夏侯惇在曹军中的威望极高,而且夏侯惇的管理水平极高,他知人善用、赏罚分明、从严治军、从严律己、一不弄权、二不结党,是一位优秀的管理人员以及忠心不二的古之良将。

因此,曹操将管理军队、训练军队、震慑军队的任务交给夏侯惇。将出兵打仗、征战沙场、开疆扩土的任务交给夏侯渊,两兄弟一个主外,一个主内,共同支撑起曹操的大魏江山。

综上所述,夏侯渊的作战能力、统帅能力在夏侯惇之上,但夏侯惇的政治能力、管理能力在夏侯渊之上,两人平分秋色,实在无法盖棺定论,评出个孰强孰弱。

英雄之间没有强弱之分,只有生死之别。

夏侯渊在定军山一战中英勇战死,夏侯惇在曹操死后悲痛气绝,一个死的轰轰烈烈,一个死的忠心耿耿,两个人都是值得敬佩的古之英雄,古之名将。


白话历史君


曹操起兵时,夏侯惇和夏侯渊是第一批来投奔的人,二人跟随曹操,一路南征北战,东征西讨都立下了赫赫战功。曹操,本性夏侯,因幼时被大宦官曹嵩收养,所以夏侯惇,夏侯渊,都是曹操兄弟。

为何夏侯渊比夏侯惇混的差,主要是因为死的早。夏侯渊年轻的时候,和曹操关系是很铁的,给曹操背过黑锅,并且是曹操的连襟,后来跟随曹操一起创业。收吕布,战袁绍,定乌桓,据马超,一路干到西北战区司令员。在随操据刘的汉中战役中,被老将黄忠斩落马下。夏侯渊,起于行伍,从小兵一步步干到战区司令员,从基层慢慢爬到分公司一把手,正是建功立业、出业绩的时候,却被人打死了,只能说死的有点早,如果活着,地位应该和夏侯惇不相上下。

第二点,夏侯渊字妙才,但这个妙才是打引号的,事实证明,他勇力过人,但智力一般,打仗善突袭,但排兵布阵、战场谋略有所欠缺。曹操曾经常劝他:“你虽然经常打胜仗,但都是靠勇力,靠突袭,对手比较弱,如果遇到智勇双全的高手,你就完了,以后打仗多动动脑子啊!”后来夏侯渊死后,曹操哭的死去活来,哭着说“算命的说,我在定军山,要折一个兄弟,原来是妙才啊!”

夏侯惇不但能征善战,据说他非常节俭,并且非常自律,爱学习。所以在他当分公司一把手的时候,一边搞军事,一边抓农业,,在管辖范围内深得民心,所以她是一个懂军事、懂政治、会管理的综合人才,是一个帅才,而夏侯渊最多也就是个将才。

虽然说夏侯渊比夏侯惇稍逊一筹,但其实二位在曹操军事集团,武将中均是数一数二的存在,位列五子列子良将之上,都是地方军最高长官,分公司一把手。




刘一手健康管你


《三国演义》里是有一种让人感觉夏侯渊比夏侯惇混得差的感觉,夏侯惇武功排行榜名列第八,这是曹魏集团武将当中除排名第三名的典韦以外排名最好的,比许褚、张辽、张颌、徐晃都强。

定军山一仗,夏侯渊还被蜀汉老将黄忠用刀劈死,好像挺窝囊。夏侯渊是夏侯惇族弟。

可是如果仔细阅读三国时期史料,夏侯渊一点不比夏侯惇混得差,两个人都是名将,夏侯渊战绩比夏侯惇强。夏侯惇比夏侯渊官职高。夏侯惇在攻打吕布过程中眼睛被射中,这以后从军打仗机会少了,主要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了。

夏侯渊作为一个征西方面军统帅,擅长千里奔袭作战,有击败马超、韩遂、羌胡之功,所谓三国时期最善战之一的凉州铁骑就是被夏侯渊打败的。只是和刘备的汉中之战,被黄忠所袭而死。

夏侯渊,擅长千里奔袭作战,常常出敌不意,官至征西将军,封博昌亭侯。初期随曹操征伐,官渡之战为曹操督运粮草,又督诸将先后平定昌豨、徐和、雷绪、商曜等叛乱。后率军征伐关中与凉州,斩梁兴、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族、氐族、屠各等外族势力,虎步关右。张鲁降曹操后,夏侯渊留守汉中,与刘备相拒逾年,在定军山被刘备部将黄忠所袭,战死,谥曰愍侯。

夏侯惇,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与吕布军交战时,曾一度被擒为人质,又被流矢射瞎左眼。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历任折冲校尉、济阴太守、建武将军,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追谥忠侯。夏侯惇一生虽多在军旅,但仍不忘治学。他常亲自迎师,虚心求教。他为人俭朴,所得赏赐全部分给将士。一生不置产业。


中国工程师00024860号


曹操是官宦之后,父亲曹崇是是宦官曹腾的养子,而曹崇却是夏侯之后,所以夏侯渊,夏侯惇是其堂兄弟。

当年曹操陈留起兵,夏侯兄弟都是跟着一起出来。深受曹操器重的夏侯兄弟,在跟随曹操的南征北战中,所担任的职位高低几乎不相上下,从初期的别部司马到杂号校尉,再到镇守一城的太守,两人升迁的官位级别几乎一前一后,几本无差。

但事实上论起曹操曹丕的看重,夏侯惇比夏侯渊贵重得多,比如在封邑上两人就存在了明显的差距。

《三国志·卷九》记载:“建安十二年,录惇前后功,增封邑千八百户,并前二千五百户。”

在建安十二年的时候,夏侯惇就被已经控制朝堂的曹操赐予了两千五百食户。而夏侯渊直到建安二十一年,才被赐予了八百食户。

两者在此刻明显存在了巨大的差距。另外夏侯渊征在公元219年兵败于定军山时,加封的职位为征西将军,负责长安以西的军事力量,这也是夏侯渊有生之年最高的官职。

而在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此时的夏侯惇成为了仅次于曹操的最高军事长官,且全面负责军队后勤事务。夏侯惇在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后被封为大将军,形同于天下兵马大元帅。

在有生之年,夏侯惇在官职和封邑上是明显高于夏侯渊的。即使夏侯渊取以稳定长安以西的局面,不死还朝,也不可能在职权上高于夏侯惇。

那么夏侯渊就比夏侯惇差吗?

首先判断两名古代将领的强弱,需要观察双方的政治能力、作战能力、统帅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办事能力。

夏侯渊的功绩:

建安五年,官渡之战中,曹操命令夏侯渊督管三军军粮。夏侯渊不负众望,在军粮即将用尽时,夏侯渊及时的将军粮运送到位,保证了前方部队的军粮补给。

建安十一年,夏侯渊率军攻打背叛曹操的昌豨,短短六天行军千里,用最快的速度解决了昌豨。

建安十二年,夏侯渊领军击破盘踞在山东济南的黄巾军残党,收服十余个郡县。

建安十四年,夏侯渊率军剿灭叛徒雷绪所率的数万大军、消灭太原反曹势力,屠戮大陵、击破山贼刘雄、平叛救援收服三千户百姓、击破韩遂所率领的数万大军、收服陇右。

总结来说,夏侯渊擅长于千里奔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消灭对手,可以算是三国时代“闪电战”的高手。在平定西凉羌族和马氏集团上,夏侯渊展现出来了自己出色的军事能力,为夺取和安定西部地区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然了,这只是相对而言,夏侯渊的军事能力在曹操帐下只能算一般,比之曹仁和五子良将都有所欠缺。

从前面夏侯渊的履历也看得出来,他的出场胜仗都只是小打小闹,诸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曹操的关键性战役,夏侯渊都不是一线战将。

同时夏侯渊还有非常一个致命的缺点,那便是过度信仰自己的勇武,常常冲锋在前,完全不考虑身为一军统帅的重要性。

《三国志·卷九》记载:

“渊虽数战胜,太祖常戒曰:“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

正是因为夏侯渊的过度自信,导致其在定军山被当时的蜀汉讨掳将军黄忠斩杀于马下。

但话说回来,夏侯渊的军事能力、作战能力、统帅能力、办事能力至少不弱于鲜有战功的夏侯惇。

与弟弟夏侯渊相比,夏侯惇的“功绩栏”便显得十分暗淡了,甚至说少的可怜……

其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后方镇守,并未出征打过多少大战。比如曹操征讨徐州陶谦时,命夏侯惇镇守后方。曹操与袁绍进行官渡之战时,命夏侯惇镇守后方。

而夏侯惇所历战事,大都是失败而终。守濮阳,被吕布狂揍,还丢了一只眼睛,自此成了盲夏侯。救刘备,被高顺击败,害得刘备的小沛被破,家眷被劫。

但奇怪的是夏侯惇的官职却始终比夏侯渊高。

虽然战绩不如夏侯渊,但自始至终,夏侯惇都是曹操帐下级别最高的将领,要压过夏侯渊一头。他是折冲校尉的时候,夏侯渊只是骑都尉,他是大将军的时候,夏侯渊只是征西将军 。

难道曹操不懂得用人吗?当然不是。

由于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夏侯惇是一位勇猛果敢、善于行军打仗的将领。然而真实历史上的夏侯惇更加擅长治军练兵和后勤保障。夏侯惇带兵打仗的能力虽然不如弟弟夏侯渊那般出色,但是他的政治能力、管理能力和威慑力却高于夏侯渊。

夏侯惇自从跟随曹操“创业开始”,便被曹操当成心腹来看待,每每出征必然将夏侯惇带在身边。

由于夏侯惇追随曹操的时间比较早,曹军的大部分将领都是夏侯惇的后辈,甚至是夏侯惇一手提拔起来的,所以夏侯惇在曹军中的威望极高,而且夏侯惇的管理水平极高,他知人善用、赏罚分明、从严治军、从严律己、一不弄权、二不结党,是一位优秀的管理人员以及忠心不二的古之良将。

“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馀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於官,不治产业。谥曰忠侯。”

这明确的说明了夏侯惇是一位相当重视尊师治学的将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为人俭朴,体恤士卒,常常将所得的赏赐分给将士,一生不置产业,到病逝时,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在后来更是被追谥为忠侯。

因此,曹操将管理军队、训练军队、震慑军队的任务交给夏侯惇。将出兵打仗、征战沙场、开疆扩土的任务交给夏侯渊,两兄弟一个主外,一个主内,共同支撑起曹操的大魏江山。

综上所述,夏侯渊的作战能力、统帅能力在夏侯惇之上,但夏侯惇的政治能力、管理能力在夏侯渊之上,两人平分秋色,实在无法盖棺定论,评出个孰强孰弱。

英雄之间没有强弱之分,只有生死之别。

夏侯渊在定军山一战中英勇战死,夏侯惇在曹操死后悲痛气绝,一个死的轰轰烈烈,一个死的忠心耿耿,两个人都是值得敬佩的古之英雄,古之名将。


古往今来几多愁


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吧,曹操是官宦之后,父亲曹崇是是宦官曹腾的养子,而曹崇却是夏侯之后,所以夏侯渊,夏侯惇是其堂兄弟。

那么为什么曹操要比夏侯渊夏侯淳混的要好呢?这首先要从东汉末年的门阀制度谈起。大家都知道曹操的死对头,袁绍曾在招兵买马的时候讲过这样一句话,我袁绍四世三公广布恩德,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从而被一举推上了十八路诸侯盟主的宝座,揽天下英雄于麾下。其实不难想象,如果袁绍没有好的背景,没有生活在东汉那种门阀制度之下,他怎么会养得起那么多的门生故吏?

曹操虽然不及袁绍,但曹操的背景也是不可忽略的。爷爷曹腾是一位有名的大宦官,在东汉服侍过四代皇帝,可谓名望有加,人脉极广。曹操的父亲曹嵩承袭侯爵,官拜太尉,那也是了不起的政治资源。

史书记载夏侯渊,夏侯惇也是堂兄弟,是一个族群的夏侯婴之后,夏侯婴是刘邦的开国功臣,早期帮助刘邦开脱过罪名,后期被封为太仆,就是农业部长。大家想一想,西汉的时候夏侯婴就没什么实权,到了东汉就不要再说了,背景肯定不及曹操。

其次就是在个人魅力和实力方面,夏侯渊,夏侯惇也是望其项背。曹操在十八路诸侯擒董卓之后,就选择了招兵买马独立运作自己的政治资源,可见其心,志在天下。而就是在那个时候,夏侯渊,夏侯惇选择了追随曹操。大家想一下追随是什么意思?

曹操是个两面人。生性豁达又疑心重重,知人善用,又知防微杜渐。麾下军师武将几乎可以成立一个独立团,战斗力非常强悍。这么多的能人巧匠且个性极强的队伍是需要一个人来统治的,没有超凡的组织能力,根本办不到。试问夏侯两兄弟能做到吗?千军万马一将难求,将才易得帅才不好找哦!


书生读书


夏侯淳和夏侯渊是亲兄弟,同时效力于曹操帐下,但是两者的才能侧重点不一样,夏侯渊主要体现在军事上,相比于夏侯渊,夏侯淳在内政方面的才能更加突出。至于为什么夏侯渊混的比夏侯淳差,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是夏侯渊死的太早了。

说到夏侯淳,我们第一个想到的是生啖其眼,其实在跟随曹操征战吕布被射瞎了一只眼睛之后,夏侯淳开始退居二线了,主要担任地方行政长官,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让曹操大为赞赏。

而夏侯渊,主要的战绩可能就是打掉了马超的老窝,干掉了韩燧,并且击败了羌胡。但是在定军山之战中因冒进中了埋伏,被乱箭射死,令人惋惜。所以说这两兄弟各有才能,但是夏侯渊过于早死,夏侯淳活到了曹丕称帝,被封为大将军。可见活得久还是有好处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