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那個沒我有經驗的同事憑什麼先升職?老闆:職場上,別“太能說”

那個沒我有經驗的同事憑什麼先升職?老闆:職場上,別“太能說”

那個沒我有經驗的同事憑什麼先升職?老闆:職場上,別“太能說”

“我來公司幾年,認真負責,可剛來不久、沒什麼經驗的新同事比我先升了職”

涵涵來公司有一定年頭了,工作勤勉,特別能說會道,她能言善辯、隨機應變的能力經常讓同事感到佩服,但卻不受同事的喜歡。

一次,某個同事找涵涵商量合作方案的事情,同事本打算和涵涵說一下自己的想法,然後再聽涵涵的意見,結果一句話都沒說上。

涵涵得知同事的來意後,就拉著同事說了起來,剛開始還說一些關於合作的事宜,後來卻嘮起了家長裡短,同事聽了半天,索然無味,還浪費時間,就走了,也不肯和涵涵對接了。

同部門的珍珍年紀小,性格比較安靜,剛來公司不久便受到好評和歡迎,同事都願意和珍珍交談、接觸。

比如,珍珍那次被同事邀請一起參加課程,珍珍雖不懂,但很感興趣,同事一直侃侃而談,珍珍認真聽,時不時地還附和幾句。回來的路上,同事邀請珍珍參加下一次的課。

再後來,部門評選負責人,比較看重綜合能力,因此其中一項要求是同事打分,可想而知,珍珍的分數甩了涵涵幾條街,涵涵由此落選。

但涵涵沒有一點兒反思,反而很生氣,逢人便說自己多麼委屈,也不管同事是否在忙。

漸漸地,涵涵越來越不受待見了……

那個沒我有經驗的同事憑什麼先升職?老闆:職場上,別“太能說”

那個沒我有經驗的同事憑什麼先升職?老闆:職場上,別“太能說”

關於白德巴定律

一個來公司多年、認真工作的人始終沒得到提拔;相反,一個剛來公司不久的人,不僅廣受好評,而且被晉升為負責人。

歸根結底,無非在於涵涵說話太多,不懂關注他人的感受,也不懂傾聽,所以沒有贏得同事喜歡,與同事的相處也不夠融洽。

那麼既然說到傾聽,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白德巴定律”。

想必大家都聽過一則寓言故事:

森林裡住著一隻有見識、滿腹經綸的狐狸。這隻狐狸自以為熟讀理論,常以專家自居。

一隻小花貓很仰慕狐狸的“才高八斗”,便虛心請教。

小花貓問狐狸在生活困難時是怎樣度過的。

狐狸卻認為小花貓只會捉老鼠,其餘什麼都不會,很鄙視花貓,就說自己讀過百科全書,什麼都會。剛說著便想從自己的口袋裡翻書教小花貓。

可這時,一個獵人帶著獵狗迎面而來,小花貓縱身一跳,躲在草叢中,朝著狐狸大喊:“快解開你的錦囊,拿出脫身妙計來。”

語畢,狐狸早已經被抓住了。

古代印度哲學家白德巴認為:“能管住自己的舌頭是最好的美德。而善於約束自己嘴巴的人,不論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工作學習中,也都比其他人更容易收穫機遇並獲得成功。”後來人們將其稱為白德巴定律。

其實不難理解:適時控制自己,管好自己的舌頭,少說話、多傾聽,懂得欣賞他人的所作所為,讓他人有更多的參與機會和空間,讓自己在行動上也能得到自由。

就像涵涵一樣,說話太多,反而沒有分量;不懂傾聽,也無法從他人的話裡獲取信息;再能說會道,最終卻成了選不上負責人的“絆腳石。”

那個沒我有經驗的同事憑什麼先升職?老闆:職場上,別“太能說”

那個沒我有經驗的同事憑什麼先升職?老闆:職場上,別“太能說”

那麼在職場中,善於運用白德巴定律有什麼好處呢?

那個沒我有經驗的同事憑什麼先升職?老闆:職場上,別“太能說”

(一)能夠贏得領導或同事的好感和認可

每個人都會有情不自禁地想表達自己想法的時候,但如果不去了解對方的想法就隨意打斷,且不分場合和時機,那一定會引起對方的不快,甚至還會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小李的領導楊總今天心情特別好,便主動表示說晚上請部門的幾個下屬吃飯。

飯桌上,楊總打開了話匣子,說自己女兒最近在某場比賽中得了第一名,感到非常驕傲。幾個下屬紛紛對此表示祝賀,小李雖然也附和著,但心裡卻想著楊總還沒看自己呈上去的工作彙報。

於是,當楊總在說自己女兒的事時,小李卻忍不住詢問工作彙報的事。

第一次,楊總笑著答覆:“好,我知道了。”

第二次,楊總半開玩笑地說:“哈哈,你有點心急了,放心吧,我不能忘。”

第三次,小李還未說完話,楊總的臉色就沉了下來,沒有回覆小李。

而這頓飯也由於小李的“打岔”提前結束了。

在職場中,要想和領導、同事之間取得良好溝通,其實最重要的就是要善於傾聽他們的講話。

許多人之所以在職場中人際關係處理得不好,最常見的原因並不是不知道應該說什麼,而是因為說得太多,聽得太少,還喜歡打斷別人說話。

因此,運用好白德巴定律,學會傾聽,贏得領導或同事的好感和認可。

(二)能夠展現自己的好修養,獲得好人緣

小王畢業於普通大學,家境一般,長相也一般,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人緣都是出奇的好,有很多朋友,而且大部分都視小王為知己,有什麼開心或不開心的事情也都會與小王分享,小王遇到困難時,也有人願意幫助她。

為此,有的同事向小王請教其中緣由。

小王笑了笑,說:“其實沒什麼,不過是在別人向我傾訴時,我都會耐心聽ta把話說完,然後再和ta一起分析和商量對策。”

同事聽過以後,更加感到詫異,她沒想到傾聽竟會有這麼大的力量。

不管身處什麼位置,一次愉快的聊天都離不開傾聽,傾聽就是要讓同事多說話,儘量把話語權交到同事手裡,這也是交際的智慧。

讓同事多說,你就會給其呈現出一個禮貌的形象,會讓其覺得在你這裡受到了尊重和重視,從而就在無形之中獲得了好人緣。

(三)有助於提高自己的說話能力

工作中,我們往往容易逞一時的口舌之快,但很少去想自己逞口舌之快以後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和結局。

小陳是一名銷售人員,每天很努力地工作,奔走於多個客戶之間,但業績不好。

一天,小陳在會議室等待一名經理,與經理見面以後,小陳便開門見山地說:“趙經理,貴公司的情況我已經分析過了,我發現你們自己做所花的費用,比找我們做要花得多,為什麼不找我們呢?”

趙經理點了點頭:“嗯,是的,但是我對你們公司…..”

聽到這裡,小陳打斷了趙經理的話,急忙解釋:“是這樣的,我們公司的設備近期已經全部更換過了……”

趙經理皺了眉頭,卻還很耐心:“你誤會我的意思了,我想說的是…..”

還沒等趙經理說完,小陳又一次打斷。

對於幾次被打斷,趙經理不免有些生氣了,可小陳卻沒聽出趙經理的不滿。

終於,趙經理忍無可忍,憤然離去。

其實真正的說話高手,都是那些少說話、多傾聽的人,因為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傾聽能力,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說話能力,才能受到領導及同事等的喜歡。

那個沒我有經驗的同事憑什麼先升職?老闆:職場上,別“太能說”

那個沒我有經驗的同事憑什麼先升職?老闆:職場上,別“太能說”

三個步驟,熟練掌握白德巴定律,讓你在職場中脫穎而出

那個沒我有經驗的同事憑什麼先升職?老闆:職場上,別“太能說”

(一)換位思考定律:不隨意打斷同事的話

換位思考定律: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理解對方的想法或感受,從對方的立場看事情,以對方的心境思考問題。通過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理解別人,能夠給對方留下好感,對方也會感到自己被尊重,從而願意與自己交流和溝通。

拿小陳的例子來說,趙經理想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可每次只說到一半,就被小陳打斷,而且小陳還很理所當然地覺得自己的做法沒問題。

試想一下,如果每當自己說話時,有人不分青紅皂白、不明前因後果就打斷自己的發言,並加以指責和否定,自己又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呢?

所以,在換位思考、站在對方角度想問題的基礎上,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 聊天時要用心聽

字典裡有個成語叫“洗耳恭聽”,說的就是一心一意、恭恭敬敬地聽,這也是對同事最大的尊敬。

  • 必要時,插話要注意措辭

如果非要插話,也要把握好機會,並徵得對方同意,語氣溫和:“我插句話可以嗎?”這樣可避免產生誤解。

  • 有禮貌

如果你不同意同事的看法,一般也不要打斷他的話,所以可以等同事說完後再表明自己的態度。

(二)鼓勵同事多說話,讓同事覺得自己是掌控者

在職場上,如果我們想與同事有非常愉快的談話,就需要時刻鼓勵其多說,盡力使其心情舒暢,讓同事覺得自己是談話的掌控者,而不是自己一個人在那裡說個沒完沒了。

只有這樣,同事才會願意和你交談。

  • 善於提問

同事說話時,原則上最好不要打斷,可適時地發問比一味地點頭稱是更有效。適時地提問,不僅幫同事理清思緒,而且有助於自己獲得更多的信息。

  • 不過分沉默

鼓勵同事多說話,並不是指我們一句話也不說,因為如果自己一直保持沉默,對方會感到不好意思,也摸不著頭腦。因此,必要時也要做出回應。

  • 重視同事的話

重視同事說的每一句話,不妄自尊大,才能贏得尊重,讓同事有說下去的慾望。

(三)溝通過程中運用“關鍵字聯想”技巧

懂得傾聽的人會在職場的人際交往中散發出別樣的魅力,然而,傾聽不等於光聽不說,如果總是什麼也不說,那這段對話就會變得很冷淡,因此在必要的時候,也要該說就說,進而讓聊天順利地進展。

可以嘗試一下“關鍵字聯想”技巧,是指當與他人聊天時,在不知道怎麼接下去的情況下,抓住話題中的關鍵字詞,去維持和延續聊天的話題,或者從中延伸出更多的意義,和對方進行交流。

具體做法:

  • 重複和強調句尾的關鍵詞

從同事說的話中挑選出必要的關鍵字詞,然後將關鍵字詞放入你給同事的回答中,並且從新的對話中繼續尋找新的關鍵詞。

舉個例子:

假如同事和你閒聊說:“可惜,我那個小區的門衛太不通情達理了。”

這時你可以提問:“門衛怎麼了?”

  • 學會核心關鍵詞的延續

一句話有很多的關鍵詞,通過關鍵詞可以延伸出很多話題,和同事交流時,如果出現冷場的情況,可以嘗試這個方法。

比如,同事和你吐槽另一個同事:“XXX這次又沒和我對接,我想去找老闆。”

那麼關鍵詞則有:XXX、對接、老闆、工作等。

選擇其中任何一個,都可以進行延伸。

  • 用關鍵詞加上相關的經歷、想法等

簡單地說,抓住同事話中的某一個關鍵詞,並在其基礎上加上自己想法、感受等。這樣做的好處是,自己能把握主動權,讓對話朝著自己設計的方向發展。

那個沒我有經驗的同事憑什麼先升職?老闆:職場上,別“太能說”

有一句至理名言是這樣說的:“上帝給了我們兩隻耳朵、一張嘴,就是要讓我們多聽少說。”

的確是這樣,傾聽能夠體現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水準,還關係到能否與對方建立一種正常和諧的人際關係,而缺乏傾聽不僅會顯得我們無知、沒有禮貌,也會還會讓我們錯失良機。

因此,熟練掌握好白德巴定律,學會少說多聽,將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利益,讓我們的職場交際之路越走越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