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从物理学能量守恒定律简析投资理财的风险变化


从物理学能量守恒定律简析投资理财的风险变化

风险形式转换

存款有隐形风险。

2%利率的存款利率存满5年,本息合计110.41%;

4%收益率的理财产品投资满5年,本息合计121.67%;

11.26%的收益差,既可以说是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承担风险的补偿,也可以说是存款人为了安全付出的保险费,是一种机会成本风险。

另一方面,存款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可能会跑输通货膨胀,这也是一种潜在风险!

存款,只是把显性的亏损风险转移到了隐性的机会成本风险和跑输通胀的风险中;

而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提高了收益降低了机会成本风险,但风险又转移到了流动性风险中。

物理学中有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同理,风险也存在守恒“定律”:风险不会凭空消失,只是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或者从某一主体转移到另一个主体!

风险主体转移

接着聊一聊,风险是怎样从一个主体转移到另一个主体的,举两个例子:

A/保险产品

投资者购买保险产品规避风险,然而风险依然存在,只是承担风险的主体变化了。保险产品并没有消灭风险,而是将风险转移到了全体投保人;

B/期权、期货等衍生品

期权、期货等衍生品既是一种可以直接投资的理财产品,也是一种用于对冲风险的产品;

对冲风险这个词,给人一种消灭风险的感觉;

事实上,期权、期货等衍生品作为直接投资的理财产品,因为杠杆属性加大了风险;

而作为对冲风险的产品,实际上真正的效果不是对冲风险,而是将风险转移到交易对手。

风险无处不在

风险不会凭空消失,自然无处不在;这是另一个关于存款的案例,详情如下:

从物理学能量守恒定律简析投资理财的风险变化


事情经过非常简单:工商银行的这款产品被中国人民银行叫停了,而存款客户没有及时接收到相关信息。这是政策风险和信息传递风险。

在客户购买存款产品的时点,乍一看毫无风险,然而依然存在隐性风险。

牛顿说:

把简单的事情考虑得很复杂,可以发现新领域;

把复杂的现象看得很简单,可以发现新定律。

一个看似绝对安全的理财产品,深入探究就会发现新的风险。

得不偿失的风险

市场上有各式各样的风险,投资者对部分风险(例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了解的很透彻,然而对个别隐性风险了解不深。

投资者承担风险购买理财产品,是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

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风险也同样如此:非一般的风险就应当有非一般的收益补偿!

这在《金融的本质》(作者:前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长期来看,高风险债券贷款得以成立的唯一途径就是贷款人是否能部分的拥有被收购公司。

以这种方式,财务上的成功所带来的利润就可以抵消不可避免的周期性贷款违约风险。

然而,市场上有一些理财产品的收益和风险是不匹配的,例如分级产品!

劣后级资金和优先级资金的关系,看起来很公平,实际上优先级资金的收益、风险性价比有点低。

尤其是募集的资金是用于高风险的投资

2015年宝能收购万科的资金,部分来源于理财产品;然而宝能赚的盆满钵满,理财产品投资人得到的仅是微末的利息收益,而承担的依然是大幅度损失的风险?

风险在“进化”

投资者在银行存款变成了购买保险,投资银行理财成了购买基金,更有甚于资金被客户经理挪用而不得知;

投资者进行了“分散投资”,实际最终的资金投向仍然属于同一行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依然没有真正的分散风险;

......这些都是老黄历!投资理财的风险也一直在进化。

投资者购买正规理财产品、进行充分的多样,却无法保证理财产品的投资经理是否能避开这类陷阱。

理财产品是连通资金供给方与需求方的媒介,理财产品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

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理财产品再投资理财产品,可以循环往复!

浙商银行8亿假理财事件、中信银行10亿假理财事件记忆犹新。

风险形式多了一种可能性;

投资者多了一项必修课:关注理财产品的投向!

风险无处不在,风险避无可避!

风险不会凭空消失,只是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从一个主体转移到另一个主体!

期待您的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