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交通銀行陷12億元騙貸風波 百年基業走入困境如何突圍?

交通銀行陷12億元騙貸風波 百年基業走入困境如何突圍?|銀行

交通銀行信用減值損失飆升,資產質量不及同行,業績下滑,內控受質疑,各種壓力撲面而來,如何突圍成為難題


出品:每日財報

“騙貸”風波不斷,這次交通銀行中招了!

近日媒體報道,安徽省前城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前城股份”)已就合作對方力高集團及其所屬子公司在合肥市肥東縣兩處地產開發中所作的違規行為向中國銀保監會、安徽銀監會監管局、交通銀行總行分別提交舉報信,並附舉報線索。

提交至銀監會和銀監會安徽監管局的舉報信顯示,前城股份舉報對象為力高集團及其所屬子公司力高集團同鑄置業、磐瑞置業、智越置業以及提供貸款的交通銀行安徽分行。

舉報信稱,在力高集團指使其境內子公司控制的同鑄置業、智越置業、磐瑞置業串通施工單位簽訂虛假施工合同,合同價格高於真實中標價格,項目公司據此向交通銀行申請放貸累計達到12億元。

前城股份在向交通銀行提交的舉報信中表示,被舉報人騙取貸款資金數額特別巨大,極有可能無法按時還本付息,可能給交通銀行資金造成損失。

業內人士認為,交通銀行總行可能向同鑄置業等公司主張違約責任、解除合同、以及追回貸款等等行動。但截至目前,交通銀行尚未對此事發表看法。

如果一旦不能收回,這筆高達12億元的貸款有可能成為壞賬。《每日財報》注意到,近年來,交通銀行疏於內控合規,其信用減值損失均在不斷飆升。

根據統計,2019年1-9月,交通銀行信用減值損失為369.45億元,同比增加人民幣68.76億元,增幅22.87%。2018年信用減值損失為434.54億元,同比增幅40.9%。

綜合數據七大行多數墊底

就交通銀行而言,壞消息遠不止於此,業績下滑、淨息差下降、資產質量壓力等等問題還在鋪天蓋地而來。

《每日財報》注意到,2019年三季報顯示,交通銀行第三季度歸母淨利潤為4231.49億元,環比上季度下降超14%。且第三季度歸母淨利潤排名只排在了第七位,單季歸母淨利潤不僅遜色於四大行和招行,還被興業銀行超越。

不良貸款為755.08億元,不良貸款率為 1.47%,僅次於工行不良貸款率 1.48%,遠高於郵儲銀行、招行 0.82%、1.23%的不良貸款率。

截至2019年9月底,交通銀行的不良撥備覆蓋率為 174.22%, 較上年末上升1.09個百分點,撥備率2.57%,較上年末下降0.02個百分點。不過,依舊處於七家國有銀行末位。

總之,交通銀行在吸儲方面欠缺優勢,營收增速緩慢;業務以企業業務為主, 淨利差低於同行;信用卡不良率不斷攀升,資產質量也不及同行,交通銀行的壓力顯而易見。

戰略延誤,發展受限

早在 2015 年,交通銀行的營業收入就已被招行超越。近三年多以來,交通銀行的奮力追趕並沒有取得成效,營收之差還在不斷擴大。

2004年,交通銀行引入匯豐銀行,開始把零售銀行業務作為發展和轉型的重點。只不過在最關鍵的前兩年,交通銀行卻只是從戰略摸索到確認,時機稍縱即逝。

2006年,交通銀行確認戰略發展規劃,提出“打造一流零售銀行”的目標,將業務轉型放在重要地位。然而2008 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海嘯,交行未能實現2006 年提出的零售業務轉型三年目標,零售貸款、零售存款、零售業務收入佔比三項數據均未達標。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致力於零售業務轉型的招行,在2003年至2008年五年間,淨利潤年複合增長率和淨資產收益率年均在同行中表現不凡。

2018年,交通銀行將戰略調整為“走國際化綜合化道路, 建最佳財富管理銀行”,零售業務逐漸淡出視線。然而,若論國際化,交通銀行的國際戰略和海外業務遠比不過中行,而綜合化水平又難以匹敵工行、建行。另一方面,諸多股份行在過去10年間紛紛發力零售轉型,平安、民生等一批銀行來勢洶洶。

雪上加霜的是,交通銀行近幾年高層人事動盪、中層骨幹流失、新老交替斷層等管理問題不斷出現,內部管理顯然存在問題,這無疑為其發展改革蒙上又一層陰影。新年剛開啟,交通銀行倆分支機構還因為違規貼現形成墊款,分別被罰款40萬元。

在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趨勢下,銀行業分化即將加速,尤其頭部銀行的低資金成本、規模、網點眾多等優勢將進一步體現出來,會進一步影響市場格局。然而現在的交通銀行在市場綜合競爭力和體量上,難以匹敵四大行;同時其作為第一家全國性的國有股份制銀行,卻又帶有鮮明的國企作風,沒有股份銀行的靈活性。進退維谷的現狀下,交通銀行將如何做出重圍?

(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