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0 都說小微企業貸是藍海,銀行不看好,BAT和美團卻玩得風生水起

都說小微企業貸是藍海,銀行不看好,BAT和美團卻玩得風生水起

長期以來被傳統金融機構忽視的小微企業貸款或迎來春天。日前,據新流財經瞭解,多家互聯網金融科技公司對小微企業貸款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而另一邊,以網商銀行、微眾銀行、度小滿金融(原百度金融)、品鈦讀秒等為代表的市場先行者,已經在小微企業借貸方面探索出了切實可行的路子。

情況複雜、不良率高,小微企業貸成為“老大難”

何為小微企業?根據工信部、國家統計局、國家發改委及財政部的相關劃定標準,農、林、牧、漁業營業收入500萬元以下的,工業從業人員300人以下、且營業收入2000萬元以下的、零售業從業人員50人以下、且營業收入500萬元以下的企業為小微企業。

但該劃定標準在信貸行業一般不構成實際上的指導意義,從銀行角度來講,借貸規模在500萬以下的就算小微,“銀行的小微和互金的小微完全不是一個概念,打個比喻就是小魚和泥沙”,一互金行業的從業者告訴新流財經,在他們看來,借貸規模在5-50萬的算小微企業。

不管是銀行從業人員還是互金從業者,都一致認為小微企業貸情況複雜、非常難做。

一浙江地區某商業銀行信貸經理告訴新流財經,小微企業“沒有會計、沒有臺賬,收入公私不分、流水決定不明,沒有核心競爭力,這就決定了操作成本高,風險也高,所以銀行沒有動力做這塊業務。”

某互金行業的從業者則認為:“小微企業的風控模型太難做了,也不能走抵押,走抵押量起不來;催收也難,不還錢要麼是老賴,要麼是真的沒錢。”

所以,小微企業一直以來都面臨貸款難、融資難等問題,並嚴重製約了自身發展。特別是在經濟下行期,小微企業經營風險上升,貸款難度更大,雪上加霜的是,針對小微企業的貸款利率也在上浮。

有需求就有市場,從2015年開始,就有互聯網銀行、頭部金融科技公司瞄準了這一市場。

線上放貸、聯合放貸、SaaS平臺,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玩法各不同

在互金行業,業內公認的小微企業貸的領軍者是網商銀行。

在2015年成立之初,背靠螞蟻金服的網商銀行就確立了服務小微企業的目標。7月6日,網商銀行公佈的2017年年報顯示:網商銀行服務的小微企業數量和授信額度在快速增長。2016年末,網商銀行累計向小微企業發放貸款879億元,服務小微企業客戶數277萬戶,戶均貸款餘額約為1.5萬元。2017年,網商銀行累計向小微企業和小微經營者發放貸款4468億元。開業3年,網商銀行累計服務小微企業和小微經營者571萬戶,戶均貸款餘額2.8萬元。

緊隨其後的是微眾銀行。2017年8月,微眾銀行對外宣佈推出了針對微小企業貸款的“微業貸”,並已在廣東進行測試。根據介紹,微業貸採用全線上申請,無需提交任何資料、填表,無需線下開戶,無需抵質押物品。該產品依靠納稅記錄核額,貸款最高額達300萬元,日息低至萬分之3。申請成功後,點擊即可取款,平均一小時內資金到賬。還款期限上,微業貸按日計息,隨借隨還額度循環。

該產品被看做是對微眾銀行個人信貸產品“微粒貸”的一次延伸,其核心在於判斷小微企業主的個人信貸風險。在微業貸的申請頁面上可以看到,目前微業貸只開放了廣東、湖南和江蘇等三個省份,仍處於謹慎開放階段。申請需要填寫的資料有企業名稱和企業主姓名及手機號碼,下面不斷滾動顯示的貸款記錄顯示放款金額較高,在十幾萬及兩百萬之間。

除此之外,截至發稿新流財經並無獲得微業貸的更多信息,但是從度小滿和某城商行的合作模式中我們可以一窺互聯網巨頭是如何運用自己的數據和技術優勢,助力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精準識別客戶的。

從度小滿金融來講,其積累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能運用在智能獲客領域,深度挖掘潛在用戶,識別其小微企業主身份,並準確滿足其金融需求。

“搜索場景可以反映出客戶的真實需求。在百度搜索,每天提交“店鋪裝修”、“店鋪經營”、“網店經營”等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小微企業主身份的搜索請求數以百萬計,同時也會有“尋找商機”、“店鋪選址”、“代理加盟”等表明存在潛在經營店鋪的需求”,度小滿金融方面告訴新流財經,“進一步地通過ID-Mapping技術與工商信息等進行匹配,另一方面也鼓勵用戶上傳營業執照等信息以確認個人與小微企業之間的關係,再通過其下載的管理軟件做輔助,就能準確判斷小微企業主的身份了”。

整合小微業主分散的信息是突破小微企業貸款難的核心點。在授權合規的前提下,通過整合傳統的銀行數據、政府數據、企業行為數據等場景數據,結合互聯網公司具有優勢的網絡營銷信息、投訴評價信息、搜索頻度信息等行為信息,豐富了小微企業數據維度,積累了信息厚度,改善了小微企業授信放貸難的問題。一旦確認小微企業主身份,度小滿金融就可通過建設響應模型,篩查客戶金融畫像標籤並打出響應分,幫助銀行定製千人千面的定價策略。

截至目前,其產品“有錢花”已累計服務用戶金融需求數百萬人次,其中超過三成借貸用戶為個體經營者等小微企業主。“這類人群平均年齡在35歲左右,學歷普遍在大專以上,月收入穩定,多數已婚,貸款主要用於貨款週轉、店面裝修擴張、固定資產購買、員工工資發放等需求”;同時,度小滿金融也在加大與各城商行的合作深度,服務銀行小微企業貸獲客、貸中及貸後的全鏈條。

品鈦科技則致力於探索適合SaaS平臺的小微企業解決方案。舉例來說,像收錢吧、錢方、客如雲這樣具有工具屬性的新零售服務平臺在獲取線下流量上具有天然優勢,能觸達一般金融機構觸及不到的連鎖藥店、快餐、燒烤、便利店等,但卻缺少信貸服務的能力,品鈦則可以提供技術,對平臺上的小微企業輸出多種信貸解決方案。

據介紹,目前,品鈦已與收錢吧,微店,掃唄,富友電商,隨行付,黃豆俠、豬八戒網、百望、公司寶、易後臺等50多個平臺展開合作,全面覆蓋電商、支付、零售ERP、企業財稅SaaS等大型平臺,服務的小微商家超7萬,累計授信額度達35億元。

政策利好,但小微企業貸的“春天”還很遠

對於很多金融機構來說,服務小微企業是其社會責任所在,也是樹立其社會形象的機會。從2013年起,國務院就出臺一系列措施,引導金融服務機構持續強化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在今年7月2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總理李克強也再次強調要“通過實施臺賬管理等,建立責任制,把支小再貸款、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利息免徵增值稅等政策落實到位。引導金融機構將降準資金用於支持小微企業、市場化債轉股等。鼓勵商業銀行發行小微企業金融債券,豁免發行人連續盈利要求”等。

業內人士認為,政府釋放了明確的信號,小微企業貸款將是下一輪互金爆發的機會所在。而嗅覺靈敏的互聯網行業也已先行一步進行了探索。

美團就面向其大眾點評上的海量小微商戶提供了金融服務。不久前美團向港交所提交的招股計劃書顯示,美團小貸為美團點評平臺上的小商家提供無抵押小額貸款。

招股書提到,美團點評除了直接向其平臺商家以及個人提供貸款支持,也通過若干融資合作伙伴向商家或個人提供貸款,並獲得貸款服務費。此外,也為銀行和金融機構提供導流服務,為他們尋找潛在借款人,併為若干借款人提供融資擔保服務。

截至2017年10月,美團小貸已為數萬家小品牌、小連鎖、單店商家提供了融資服務。

但也有不少業內人士對小微企業的難度卻步,認為現在說春天為時尚早。

“銀行和互聯網巨頭願意做是最好的,就怕還是沒動力”,有互金從業者認為,一般的互聯網金融科技公司仍然沒有什麼機會,“小微企業信貸是一個門檻很高的領域,成立才幾年的互聯網金融公司能有什麼數據和技術優勢?”

也有銀行從業者為當前行業的熱情潑冷水,“完全不看好,幾萬塊錢的線上貸款,除非做成白領現金貸,不然也沒有啥花頭。再說幾萬塊錢,隨便信用卡一套不就行了。”

雖然道路漫長,小微企業的信貸需求不光在我國,在全世界範圍內也是難題。新流財經認為,互金行業的踴躍參與,對於活躍市場,擴大規模還是很有價值的,在競爭與合作中,最終受益的一定是廣大的小微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